你還沒被騙,是因為沒遇到符合的情境
想想自己的成長,總會有被騙或者差點被騙的經歷,再翻翻自己的朋友圈和分享給朋友的文章,總會有一二條屬於謠言。
我們總是說父母那一輩的朋友圈沒辦法看,到處轉的都是謠言。什麼《老中醫告訴你不吃早飯等於自殺》,什麼《我們每天都在養著癌細胞,快告訴你的家人》之類,讓人一看標題就頭皮發麻,舉報了一批又一批,總也舉報不完。
這是他們的情境,他們相信這是真的,即使有人告訴實情也不信。
再來看看知乎的『童謠』騙捐,這是一個號稱成熟和理智的群體,一樣被騙的很慘。如果這個你沒有印象,那麼看看最近幾件刷暴朋友圈的事,一是鮑勃.迪倫獲諾貝爾獎之後,很快就刷了一波他拒絕領獎的申明;二是《BBC調查:鍛煉的真相!結果顛覆了我們的『常識』》,相似的還有一篇BBC人體實驗關於糖和脂肪的;其三就是剛剛過去的羅爾騙捐事件。
這是我們的情境,我們相信這是真的。你中過招嗎?轉發過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知識結構,只有牛逼的人才會不停地去更新和升級結構,而其它人都只是待在已有的知識結構的舒適區內休息。這個結構中看不上另外一個結構中的人,於是他們被騙你會在心裡默默罵一句傻X,而你即使在這個相對優越的結構中被騙,也會在心裡安慰自己說騙術太高。
針對每種知識結構都會有對應的騙術,但這些騙術的水平是如此之低,只需要稍微花點時間去更新結構,被騙的機率可以大大降低。但是往往感情都會戰勝理智,會在第一時間將謠言擴散出去,很怕自己背上了後知後覺名號。
為什麼我們的教育程度、知識結構、邏輯能力比父母一輩的老年人強很多,還是會被騙,會傳謠會轉謠?那是因為我們和他們一樣,並不高明。對付他們只需要靠『嚇』就差不多了,對付我們基本上只需要靠『數據』就夠了。
我們是如此相信數據,以至於連去查一下信息來源都不肯;我們是如此優越,以至於連去搜索一下科學解釋也嫌費事;我們是如此自以為是,連正經地多讀幾本書也不願意,只想在吃飯的間隙補充一些朋友圈的雞湯營銷文;我們是如此驕傲,對每個騙術中的明顯邏輯漏洞視而不見。
以上種種,只能靠自己過往的經驗去做判斷,孰不知,過往的經驗正是用來騙人的素材和基礎,這些經驗毫無價值可言。
能不斷地獲得成長的重要的一點就是,忘掉過往的人生經驗,認真判斷,清楚邏輯。
題圖:Unsplash
圖片授權基於:CC0協議
微信號:如若不信(ruruobuxin)如若不信:
剛剛實行的銀行卡ATM轉賬,24小時可退回的新政,已經被用來行騙了。又,回想前不久,指出一個商城是騙子,被人振振有詞地回擊說,這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生意,不懂就不要瞎說。
推薦閱讀:
※揭露我在病房裡遇到的可怕騙術,希望永遠不會發生在你身上!
※當年有哪些是我們交了智商稅的錢?
※那些靠迷信撞騙的巫師神婆,可能比你更懂科學
※你們都遇到過哪些街頭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