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漏勺』十分鐘讓你了解騎士

『知識漏勺』破解「黑暗時代」鐵桶系列第三章 ——騎士與騎士文化

今天我們將實現三個目標。

1、回憶首章《維京人》中,關於維京人文化的介紹與有關騎士制度的引出。

2、讓您通過十分鐘的閱讀,了解騎士

3、發展枝杈並最終全面大方向的構建有關「黑暗時代」中世紀歐洲的知識網路。

導言

1)本文為『知識漏勺』破解「黑暗時代」鐵桶系列首章 ——維京人(一)枝杈解讀。如不了解前文,依舊可以獨立閱讀本章,若讀者有興趣,可移步前文閱讀。

2)筆者非史學專業,純屬歷史愛好者,筆者將綜合書籍、互聯網和雜文等為讀者構建宏觀知識網,如若過分追求細節則本文並不適合。

3)本文為『知識漏勺』系列第章,全系列無存稿,故不定期更新,如若喜歡還望點贊,並收藏等待更新。

4)如果讀者在文中發現錯誤和漏洞,還望指出,我會及時修改並艾特感謝。

5)謝絕一切轉載。商務合作請私信。

由於中世紀歷史如同大雜燴,騎士文化在各個國家與地區有各自的獨特性與區別,為了避免冗長,本文將不做大量的詳細描述,故此只抽出騎士共性的部分,進行概括性解讀,並從中儘可能的伸展,讓讀者對騎士與騎士制度有一個框架式的了解。

目錄

一、騎士起源與授予儀式

二、騎士精神與騎士文學

三、騎士與十字軍時代

四、騎士鎧甲

五、總結

六、讀者建議與補充

引言

說起騎士,我們心中的第一反應便是披甲介胄,傲坐在高頭大馬上,風度翩翩的英俊小伙。他們會為愛情奉獻生命,會為榮譽而戰死沙場,更會為虔誠的信仰而保衛神靈的尊嚴。

文學作品中描述的騎士與真實歷史上的騎士一樣么?

一、騎士的起源

查理曼一世

整個歐洲曾經瀰漫在蠻族遷移的硝煙中,數以萬計的日耳曼人扛著長矛和鐵斧入侵西羅馬,勇敢的基督徒試著用上帝的教義勸說他們放下屠刀,但是這些自稱為「奧丁之子」的日耳曼人非但不會放下屠刀,反將這些教士一併屠殺。

法蘭克人學習蠻族會在成人禮上為男孩授予長矛的習俗,在教堂里為男孩授予十字劍,並冊封男孩為騎士——這便是騎士的起源。

公元800年時,查理曼被羅馬教皇加冕為基督國王,他的臣民自然也就成了基督徒。在教堂里每一個成年的男人都會被授予騎士的稱號。在8世紀時,在法蘭西國王查理曼編列出的禁衛軍中,有一群騎士騎馬跟隨查理曼一同作戰,這就為最早出現的騎士團。

騎士可以說是職業軍人,他們家裡的男孩大都從小與母親或是女僕一起生活玩耍,等他們長大了一些才會對自己父親的職業產生好奇,一般在12歲的時候他們會在父親的帶領下參加狩獵。軍人的兒子們也會被送到當地的領主家服雜役,當做是成為騎士前的修鍊。等到十四五歲的時候,男孩的身體逐漸發育起來,開始接受武技的訓練,當主人出征的時候,他們還要緊隨其後為主人扛武器。這時候他們一般被稱作「准騎士」(Squire),又被叫做侍從。

在召喚白銀之手騎士時,戰吼的配音為——侍從來我身邊。

人們想要成為騎士,就要進行授予儀式,在儀式之前,新騎士除了被告知必須遵守的各項義務之外,還要把自己的長劍供奉在教堂的神壇前,戒食三天,堅持禱告。

在儀式當日還要穿著白色的禮服來到教堂,他要在自己的主人面前下跪,聆聽神父的彌撒,宣誓效忠。隨後,新騎士會在朋友的幫助下穿上鎧甲等裝備。當穿戴好裝備後,他們要重新跪在主人面前。這時主人會在他的肩上輕敲三下,這樣一整套儀式才算結束。

這是十字軍時代較為豪華的儀式,普通的儀式可能只是主人在神父的見證草草完成,當時幾乎所有的男孩都夢想著能夠有一場屬於自己的豪華受封儀式。騎士成了這個時代男孩們的精神引導。

名詞釋義:

1、查理曼:查理一世(742-814)或又被叫做卡爾大帝。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768年—814年),800年由教皇良三世加冕於羅馬,成為他所擴張地區的皇帝。查理曼還是國際上最流行的法國式撲克牌上的紅心K人物。

騎士屬於貴族階級的最低層,為自己效忠的領主作戰。在中世紀的歐洲,騎士是平民唯一能取得的貴族頭銜,中世紀貴族思想濃厚,非常重視血統及出身,故實際上這樣的情況極少發生。

二、騎士精神與騎士文學

騎士文學中,騎士精神是勇敢和忠誠的象徵,每一位騎士都必須遵守騎士精神,歐洲的騎士制度與日本的武士制度非常相似。騎士精神積澱著民族遠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積極因素,榮譽至上,忠誠守信,英勇無畏,勇敢尚武。

中世紀較為流行的騎士文學有抒情詩和敘事詩兩種。主要能容有愛情故事、與異教徒的鬥爭和冒險經歷。

騎士文學對於現今西方的影視作品的印象十分明顯,騎士文學中有明顯的個人英雄主義情懷,這影響了如今好萊塢等影片的故事結構,有關騎士的愛情故事更是充滿了浪漫主意,如我們熟知的騎士、公主和惡龍的各種版本的故事。

與異教徒鬥爭的騎士文學要屬法國的《羅蘭之歌》最為流行,《羅蘭之歌》講述了查理曼帶領他的騎士團與異教徒鬥爭的故事。同樣出名的還有普羅旺斯的《破曉歌》與不列顛一帶的《亞瑟王傳奇》。廣泛流傳的十二圓桌騎士與亞瑟王就是《亞瑟王傳奇》中的故事。

①有關日本神話與日本文化將作為枝杈,在後續文章中補充。

騎士除了作戰外,在每年的某段日子還需參與一些競技或是節慶的活動。如果兩方集團出現矛盾,那麼有可能會舉行騎術比賽(Tourmament)來解決問題;騎士也會通過這種比賽來解決個人恩怨,這種形式叫做個人比武(Juote).

騎術比賽(Tourmament)是一種武藝淘汰賽,其本意是為了鍛煉騎士武藝的一項活動。

儘管騎術比賽明令禁止不能在過程中假戲真做,但是對決的騎士很多都是積怨已深,加之王公貴族對於比賽的熱衷,這種禁止如同廢令,很多情況下都是假戲真做。

比賽的規則主要有:不允許使用鋒利的長劍,不允許拉拽對方,不允許攻擊腰部以下,如果對方的頭盔掉落必須等到重新戴好之後才能繼續進攻。

圖為《權力的遊戲》中魔山的騎士對決,其中大部分布景比較符合歷史。比賽場地用繩子分開,比武雙方進入場地,對陣雙方站開,繩子剪開後對戰開始。

個人比武在歐洲非常流行,比武者穿戴厚重的鎧甲和頭盔,比武雙方從右側進攻,為了有效擊落對手的盾牌,武器的尖部一般做成三叉狀,槍頭一般用容易折斷的木頭製作,目的是保證安全。為防止戰馬碰撞,格鬥雙方中間的會設置有擋板,據說現在的馬路隔離帶和右側通行的習慣就是源於馬術比賽。

比賽場地,圖片來源:《圖說西洋甲胄武器事典》

另一種比賽名為矛術比賽,矛術比賽用的都是真槍,為了保證安全,雙方實行點到即止,即在雙方互相接觸到盾牌便不可繼續攻擊,比賽用的槍極長,頗具威力,時常出現盾牌擊落的場面。

圖片來源:《圖說西洋甲胄武器事典》

著名的「征服者威廉公爵」於1066年率領法國士兵進攻英國,並成功擊殺當時的英國國王哈羅德,在教堂加冕為威廉一世。在擊敗英國軍隊之後,英國軍隊的鎖帷子、弓箭和盾牌便成為了諾曼人的戰利品。

名詞釋義:

1、諾曼人:諾曼人[Normans或諾斯人(Norsemen)],指在中世紀時來自法國北部的一個族群,他們大部分繁衍自斯堪的那維亞,時任國王為了與維京海盜換取和平,將部分土地讓給他們,這群人自稱諾曼人。他們在中世紀是北歐、地中海和近東的重要政治和軍事角色,如殖民(和命名)諾曼底、對英格蘭的諾曼入侵、在西西里和南義大利建立國家、以及十字軍東征。

這種名為「鎖帷子」的裝備,在中世紀的歐洲非常流行,以至於後期的各種鎧甲都會有它的影子。

鎖帷子經凱爾特人之手傳到羅馬帝國,早期為青銅質,在中世紀變成了鐵質。鎖帷子重量較大,但是柔軟,能夠緊貼身體有效的防禦砍傷,但是防禦刺傷的效果較差。早期的鎖帷子製造時間較長,難以大批量生產,知道十三世紀中期,法國發明了用於生產鎖帷子的機器,這讓鎖帷子的製作時間得意縮短,從而實現大批量生產。

三、騎士裝備與十字軍時代

中世紀一個著名的事件叫做「十字軍東征」,十字軍時期的開始要從1096年第一次十字軍貧民遠征開始。中世紀四大拉丁神父之一的烏爾班二世教皇,在法國宣講時聲稱,聖城耶路撒冷被土耳其人佔領,基督教是在朝聖的途中遭遇羞辱,大肆宣揚東征的論調,並承諾加入東征的人免罪免稅,於是乎大批受騙的農民放下鋤頭,跟隨在騎士身邊。這群人就是日後著名的「十字軍」。

要塞: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時代是騎士的鼎盛時代,大批的重裝騎兵高舉長槍,騎著健壯的戰馬縱橫在伊斯蘭世界的土地上。而十字軍東征參戰者的武器裝備並不統一。騎士們裝備有長劍、鎧甲和重矛。還裝備有圓錘或戰斧。

經典遊戲大作「要塞:十字軍東征」中,十字軍的騎士裝備了重甲與長劍。

②十字軍東征,作為中世紀大事記,將作為重點枝杈,於系列後續文章中補充。

十字軍頭盔與武器

四、騎士鎧甲

歐洲流行的騎兵與東方的騎兵不同,東方的騎士多為輕裝騎兵,強調的是靈活性和機動性,而歐洲的騎兵多為重裝騎兵,強調的防禦和大殺傷力。

而兩方對於騎兵的戰術也不同,阿拉伯的輕騎兵戰術只要為突襲側翼,西方騎士則更加註重正面迎擊。

鎧甲作為重騎兵的標誌具有極高的辨識度,當我們看到一個武裝到牙齒的戰馬上騎著一個只露出兩隻眼睛的騎士時,我們就知道他們是來自西方的騎兵。

早在公元2世紀,騎兵和戰馬就已經披上了鎧甲,但是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這種裝備隨之被廢棄,知道十五世紀末期才重新復興。

我們只介紹哥特式與馬克西米利安式兩種。

哥特式鎧甲

由於14世紀時的鎧甲就在強度上達到了足夠的層次,所以此後對鎧甲在材料性能上的改善很緩慢。但是在結構和造型上的進步非常明顯,哥特式米蘭式鎧甲就是從這時開始出現。

米蘭式的特點是線條圓潤、貼身,優美,造型漂亮;

而哥特式則簡潔、充滿機能美,多稜角,運動性好。鎧甲中出現的大量的稜角狀設計,可以極大地改變箭石和彈丸的彈道,避免直接的撞擊,也可以偏轉分散近戰的力度。就象坦克裝甲的傾斜角度一樣,即使在厚度材料不變的情況下,也可以增加防禦能力。

說起哥特式,在我們心中第一個出現的圖畫便是教堂,哥特式教堂以其華麗複雜高直的形象給人一種嚴肅的宗教感,這種氣質在哥特式鎧甲上也有體現。

哥特式鎧甲

米蘭式鎧甲

馬克西米利安式鎧甲

馬克西米利安式鎧甲出現在騎士時代末期,當時火器在歐洲已經出現了許久,盔甲的防禦效果逐漸降低,製作鎧甲又需要昂貴的成本,所以在當時招募騎士還不如組建一支廉價的軍隊。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自稱是「最後的騎士」,向世人宣告騎士時代的結束,可是他沒有率先脫下自己的鎧甲,反倒加強了對鎧甲生產技術的改良。

馬克西米利安式盔甲的新工藝,將盔甲所有的地方都儘可能的敲打成隆起的條狀,區別於哥特式盔甲的華麗與複雜的造型,這種工藝生產的鎧甲重量更輕。

馬克西米利安頭盔

哈利波特中國際象棋女皇

五、總結

騎士是起初中世紀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騎兵,在後來成為一種貴族階層。由於中世紀的歐洲局勢紛亂,戰爭頻發,國王和貴族需要能在戰場上具有壓倒性優勢的兵種,因此具有大破壞力的重裝騎士就成為戰爭中的主力。

騎士此一頭銜來自另一位騎士或是領主的冊封,騎士可以獲得自己的封地,但是其必須在所效忠的領主軍隊中服役,還需要自備武器與馬匹。

西方騎士與東方騎兵最大不相同體現在裝備上,東方騎兵(包括阿拉伯騎兵和中國騎兵)強調高機動性與戰術性的輕騎兵;而歐洲騎士則是人馬均穿戴厚重鎧甲的重裝騎兵,機動性差但是攻擊力兇猛,適合正面迎擊敵人,在火器出現前是歐洲各國最珍視的主力兵種。

在騎士文學中,騎士往往是勇敢、忠誠的象徵。騎士更是每一個中世紀男孩的夢想,擁有一段與騎士的愛情更是很多貴族小姐乃至平民女性的愛情追求。

枝杈總結

①有關日本神話與日本文化將作為枝杈,在後續文章中補充。

②十字軍東征,作為中世紀大事記,將作為重點枝杈,於系列後續文章中補充。

強調:

全文參考多部中世紀歐洲書籍,取中精華,概括性的為您總結了有關騎士文化的共性知識部分,避免冗長與錯雜混亂。如若深究其中細節,如法國與德國騎士文化的區別,本文並未深入討論,建議閱讀《中世紀歐後史》

如果有意深入了解騎士與裝備,建議閱讀:《圖說西洋甲胄武器事典日 三浦權利此書較為詳細的總結了西方鎧甲與武器裝備發發展。

若您對本系列有閱讀興趣,請關注我,或關注我的專欄。

知乎專欄:知識漏勺

往期回顧:

『知識漏勺』破解「黑暗時代」鐵桶系列首章 ——維京人(一)

『知識漏勺』破解「黑暗時代」鐵桶系列第二章 ——北歐神話

——————————————————————————

六、讀者建議與補充

原文中的「查理曼大帝」為一個錯誤翻譯法,magne本身已含有「大帝」的意思,所以應該用「查理大帝「或者「查理曼」。

感謝@Zakarum

原文中第一段,關於查理大帝,寫成了法蘭西國王,這一處筆誤證明了很多人在讀歐洲史的時候會混淆「法蘭克」與「法蘭西」。法蘭西王國始在於843年,也就是查理曼帝國分裂的那一年。

843年,根據《凡爾登和約》,帝國分裂為三部分:萊茵河以東地區稱東法蘭克王國;斯海爾德河、默茲河以西地區稱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北起北海,循萊茵河而南,包括羅訥河,直到中部義大利,仍承襲羅馬皇帝稱號。大體奠定了德意志第一帝國、法蘭西王國、義大利王國三國的雛形

—— 維基百科

感謝@秦穎超


推薦閱讀:

作為一個台灣人,柏楊為何能洞悉中國人的許多陰暗面?
你觀察到哪些紛繁的生活場景現象背後嚴謹的規律?
中國四大名蛋:南京活珠子、東陽尿蛋、皮蛋,還有一個你絕對想不到……
那些春意盎然的名字

TAG:阅读 | 文化 |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