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Fit發論文說基於基因的個性化力量鍛煉更有效[下]
先糾個錯,上次說的DNAFit的論文是今年4月1日發出的,今天要說的三篇東西才是這個月發出來的。請原諒一個ApoE4的中年人……
接著上回繼續說。
DNAFit發出的這篇論文顯然是個很熱門的話題。從文章結果來看,至少對於專業運動員,力量鍛煉的方式必須要根據基因檢測結果來做。
於是,7月20日,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夥同阿卜杜拉國王大學(口水ing)、北德克薩斯大學給同一個期刊投去了一篇論文《致編輯的信:我們推開了基因個性化力量鍛煉的大門?》(Letter to the editor: Are the doors opened to a genetic-based algorithm for personalized resistance training?)
這封信的最後一段是這樣說DNAFit的那篇論文的:
運動基因組領域的所有研究人員都在致力於讓遺傳因素能用於精準鍛煉,現在已成為現實。Jones等人的工作(即DNAFit的論文)推開了基於遺傳差異的個性化訓練方案和個性化評分的新研究和新應用的大門。大型隊列發現的多態性將更有助於……
這封信中還畫了一個這樣的圖。
有一種Waston For Fitness的感覺。
當然,這還只是今天說的第一篇東西。就在這篇文章被投給該期刊後八天,7月28日,另外一篇來自英國布萊頓大學體育和鍛煉科學教授Pitsiladis的信件也投到了這個期刊。
Pitsiladis教授在運動基因組領域工作了很長時間。在《運動基因》(The Sports Gene),就是WeGene眾包翻譯尚未出版的那本書中,有大量關於Pitsiladis教授的研究成果的介紹。
他的這封信,是來吐槽的。摘要里直接就來了一句:
但是,從研究的設計和所提供的數據來看,並沒有證據支持作者的論斷。
先是吐槽DNAFit的選擇的位點:
有些位點選擇不對,比如CRP(rs1205)跟耐力沒關係;
大部分位點的研究結果所使用的樣本量太小;
大部分的位點在不同的研究項目中不可重複,比如TRHR、Bsmal等。
有些位點確實能在不同的研究中得到重複,比如ACE和ACTN3,但這些突變不能用於預測訓練反應。
接下來開始吐槽說,現在找到的這些位點對運動表現的貢獻都很小,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通過檢測這些位點可以設計出更有效的訓練方案,或者是用這些位點的結果來尋找天才,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最後不忘說說倫理問題,要防止為了商業目的而故意歪曲這些研究結果。
這基本上就是說:DNAFit,別看你們發了論文,但你們還是無良亂搞騙錢的!
DNAFit既然有心思發論文,自然也不會放棄。於是寫了一封反饋,9月26日投稿,10月6日就被接受了。
首先,DNAFit說自己做的是雙盲的干預研究,而不是基因關聯研究,能說明他們的結論。
其次,他們承認現在運動相關基因組研究結果還不夠靠譜,DTC基因檢測用這些檢測結果來設計個性化的運動方案也還缺乏足夠多的證據來支持其有效性。但正因為如此,他們要通過更多的嘗試和類似這樣的研究,才能有新的發現,推動這個領域的發展。
之後,他們提交了一堆參考文獻來反駁那些關於他們選擇位點不正確的吐槽。
簡單來說,現在還沒人認輸。
稍微複雜點說,每個人的基因組會導致運動表現的差異,但我們現在還很難根據基因組數據來預測一個人的運動表現、制定訓練方案或者是尋找體育天才。
但我同意DNAFit的一個觀點,這些不足都是因為缺乏足夠的研究數據,因此我們要不斷的推動相關研究項目,去尋找基因組和運動之間的確切關係和機理。
國內有運動基因業務的廠商,你們不準備搞點研究么?
推薦閱讀:
※為什麼健身人越來越健康健美,而體力勞動工作更多卻讓人衰老病痛發胖呢?
※保護肩頸,人人有責!
※硬拉時杠鈴怎麼握?
※哪個動作活動的肌肉數量/重量最高?
※哪裡可以買到便宜些的健身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