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一起讀(102):急用先學,立竿見影——讀劉未鵬《暗時間》

在《暗時間》第一部分50頁讀完的時候,我放下書,開始敲這行字。

我已經確定,這將是我以後給人推薦書籍時,優先序列最高的一本,與《如何閱讀一本書》並列,排在《大問題》之前。我這麼多年來學習和做事的心得和方法論中,最自豪的那一點點,這本書一開頭的幾張紙就寫到了,現在天氣涼,否則真的要汗流浹背。之後的幾十張紙,方法論一個接著一個,指導原則、最佳實踐紛至沓來,通俗易懂,可操作性極強,有了這幾十張紙,任何一個普通讀者,都有可能變成性能機器,高效學習,高效思考,高效工作,一次人生頂上別人幾次人生。

當然,正如這幾十頁里所寫,讀者對知識的重視程度,影響到他能從這知識里學到幾多。這書前幾十頁,正如書名和篇名,所著眼的,一言以蔽之,時間,換言之,效率。對重視時間利用率的人來說,好似得到了寶,一開讀就進入心流體驗。但對不重視這塊的讀者來說,可能就明珠暗投,眼睛亮幾次,嘖嘖稱讚中就放下了。由於我這幾年處於對時間極度重視的狀態下,所以翻開前幾頁眼前就幻化出幾個積分圖像,橫軸是時間,縱軸是效率,那面積,當然就是成績。

《暗時間》這節開篇說閑置的CPU,就是效率為零嘛,那時間再長,成績也是零,一條直線而已。後面說心理年齡,就是你每累積了一定的面積,就算長了一歲,所以如果效率太低,十八年頂不上別人一年。任務切換的積分圖像就更明顯了,效率從零到最高需要一段時間(載入上下文),保持最高效率(沉浸)沒多久,效率忽然歸零(任務切換),然後再慢慢爬向最高(載入另一個上下文)……這圖像當然是切換得越頻繁,積分的面積越小,所以程序員超討厭被打斷。時間就是一小截一小截的生命,每小截時間上的效率決定了人生的密度、成長的速度、創造的價值,你損害我的生命,我豈能容你?所以《暗時間》這節的最後一頁,作者點出了「迅速進入專註狀態」和「長期保持專註狀態」這兩個點,它們在圖像上的意義,就是載入階段導數越大越好(效率猛攀升),沉浸狀態導數也越大越好(效率保持住),這當然讓人很嚮往,所以當作者指出「這些導數可以通過鍛煉而增大」的時候,有心的讀者都會感到在被撩撥著要馬上試一試吧!

《暗時間》這節一些段落提到利用買菜坐車等等時間閱讀思考,一是鍛煉抗干擾能力,二是比較樸素的增加時間以增加成績的思路,在橫軸上下文章,這些就不說了。下一節《進度條》先說劃分小塊逐步蠶食,這能減輕心理負擔、持續體驗到成績反饋的愉悅。下來說遇到問題別怕,多用搜索,這裡感覺可以稍微用一點篇幅介紹下搜索引擎的高效用法,很多人缺這塊的知識。下來說興趣,這點確實尤其關鍵,好比《暗時間》這書給到一個對時間飢餓、對效率亢奮的人的案頭,和給到一個整天找事情打發時間的人的手邊,那刺激感是完全不一樣的,同樣把書打開了,兩個人的收穫效率就不同,這興趣就是能把上篇說到的「專註狀態」迅速點燃的火種,樂在其中,廢寢忘食,「專註狀態」的保持自然也就來了,好比我踢球,可能能踢一下午,但去打籃球,十分鐘就不耐煩了,人都是同一個人,身體素質也差不多,就是興奮的區別,影響了狀態的差異。再下來說嘗試,堅持,反省,決斷,這些內容比較碎,大體說是兩塊,一是「方向問題」,包括了興奮、嘗試、決斷,二是「進度問題」,包括了進度條、會搜索、堅持,看這節的時候,眼前的圖像是一個矢量,弓箭手,瞄準,射箭。提到「自身強化」的主要是兩點,一是反省,二是自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在後面篇章里出現),要有把兩個結合起來的自覺:攻佔,鞏固,攻佔,鞏固。

下一節《記憶與學習》,說到記憶,我眼前幻化出的是一個坐標系,有很多個維度,每個維度是一個學科,人的知識就是在各個維度上都有投影的球體,有的人的知識是玻璃球,新的信息是玻璃珠,放到玻璃球上,滾走了,留不住,有的人的知識是雪球,新的信息是小雪團,放到雪球上,黏住了。故而前者是學了就忘,後者卻能逐漸膨脹。怎樣讓你的模型是雪球不是玻璃球?作者給了五條路,大致是兩個方向,一個叫歸納,包括了抽象、講述、整理和書寫,另一個叫體會,包括了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和歷久彌新,兩個方向正是經驗主義的認識方法,這自然就過渡到統計的陷阱,一是樣本問題,作者指出了注重樣本大小,這裡大概可以再加上注重樣本同質性,二是錯誤歸因,巴菲特的例子,時間順序未必是因果關係,或許也可以說說把同一原因的兩個結果錯誤地認為具有因果關係的歸因謬誤。

下一節《密度與專註》,看到密度和專註這兩詞,就知道說的還是效率,但往下讀就驚訝,原來專註這件事不光是在縱軸效率上有影響,連橫軸時間上都有進益,舉了苯環和裝電視的例子,說明了專註狀態下不光表層意識在思考,連潛意識都能帶動起來,連睡覺的時間都利用起來了,哇塞,「後台運行」?這算起來數目實在驚人,生命能憑空增長一截。當然這等好事也不是說來就來,重點要抓大放小,忽視瑣事,採用中斷,別用輪詢,我不找你,你來找我,這就是「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了吧!

再下節《學習習慣》,類似《Effective》系列的箴言體,又像林總那「六大戰術原則」。先看「學習與思考」,前後七點,依次是選網站、挑好書、記筆記、動腦筋、窮心理、破本質、試反詰,光看這七點,就知道作者是毫無保留,傾囊而出,兩究物我,天人合一,野心勃勃,躍躍欲試,要把這高效利用時間的方法給火燒燎原,傳授到每個讀者心裡,就想起黑土地上林彪那嘮嘮叨叨的婆婆嘴,生怕你學不會。後面「時間和效率」,第一個小標題說一股腦地熬過去,像極了林總那個「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三猛戰術」,再說「用大塊時間抓重點,也要用好小塊時間,扔壞的資訊源,看好的書」,又像那突擊重點、防禦外圍的「一點兩面」。再後面「時間和效率」(重名了?)說的類似《如何閱讀一本書》裡面「主題閱讀」的段落,又想起林總那「一目十行、十目一行」的「演算法語言」和拉著葉主任擺弄讀書小卡片的「讀書竅門」。總之這些段落看著,真是有土共早期領導人那極精明又極務實的處事風格,不弄玄虛,把你可能的問題窮舉一一擺上來,針對不同的可能性,給出精確的方法,急用先學,立竿見影,從尋找好書、判斷質量(這兩點是為前面「只讀好書」的原則給了實操的方法)、索驥基礎、硬摳時間、尋求疑惑、取捨篇章,到這再連上前面的做記錄和勤反思,一個關於讀書的流水線就建立完成了,學了這套東西拿著用就行了。所以說這書是工程師風格,操作手冊,使用指南,一二三四步驟都給你,用不用就「在你不在書」了。至此這書第一部分的精彩程度到達頂點,後面「知識結構」一節強調學底層知識、通曉工具箱,大概就類似林總那捏著黃豆看地圖的「深度遍歷」,而「習慣的養成」一節一句話概括就是:在「用」字上狠下功夫!

最後一節這《南大七年》風格與前面迥異,前面諸節是「軍事理論」,這節就是「戰例」了,前面各節展現的都是作者的精明勁兒,這節則很明顯能看出狠勁兒,經歷敘述到後半段,作者用粗體字標出自己受了父親的重要影響,什麼影響?翻回到最前面,一是強烈興趣,二是自學信心,三是不畏艱難。有強烈的興趣,學習目標就多;有自學的信心,就哪個目標都不畏懼;有不畏艱難的意志,就向哪個目標前進都能堅持(粗體還標了後來發現了英文資料海)。有這樣的學習慾望、技術和意志,對時間利用的近乎執著的重視就理所當然了,所以這節里「時間」這個詞出現了非常多的次數,這也正是本書(至少第一篇)的主題內容,甚至寫到了書名里。

已閱讀的部分,乾貨滿滿,密度極高,故而忍不住至此就寫了以上這麼多,後面的部分,待續。上面這些文字,用了「給自己個進度條」「以章節為單元閱讀」「記筆記」「做歸納」「聯繫已有知識以增強記憶」「以興趣促專註」「保持專註狀態」等等思想,尤其是最後一點,已經被催幾次吃飯了。

總結:好書,值得推薦。

推薦閱讀:

TAG:暗时间书籍 | 阅读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