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2016中國老百姓理財醒世恆言)中篇

5老齡化的困局

全球化能夠向縱深推進歸根到底要感謝科技的飛速進步,但科技進步也給人類帶來了一朵帶刺的玫瑰——老齡化。

如果說全球化使人類永恆的兩對矛盾融為了一體,變得難分難解,而老齡化則成了全球化時代壓垮全球經濟的最關鍵的一根稻草。

力哥多次說過,未來我最看好三個產業的錢景——泛理財、泛娛樂、泛健康。

因為持續和平、科技進步和全球化的分工體系讓人類社會在過去70年內創造的財富超過了過去所有世紀創造的財富總和。

當許多人都可以做到衣食無憂以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不希望繼續通過出賣自己的勞動來獲得能換取物質享受的金錢,而希望解放自己的時間來更多的享受生活,他必然就會產生投資理財的巨大需求,希望自動錢生錢。

而當賺錢不成問題以後,他餘生最大的追求必然是享受快樂,所以泛娛樂產業會快速崛起,不管是今天網紅當道,直播大熱,電影票房年年創新高,還是VR、AR等概念的崛起,本質上都不是人的基礎物質需求,而是精神娛樂需求。

當一個人過著衣食無憂的快樂生活以後,他最大的需求就是盡量延長自己的壽命,讓自己能儘可能長時間的享受這樣美好的人生,所以泛健康產業一定會不斷壯大。

然而正是由於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尤其是現代醫療技術特別基因技術的飛速進步,使得人類的壽命快速增長,尤其在歐美日本發達國家,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高齡老人。

日劇《Legal High》中萬能的管家,代表了一大批日本高齡工作者

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里迅速迎頭趕上,雖然我們每天呼吸著霧霾,吃著地溝油,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老人的壽命也在快速增長中!其中壽命最長的上海地區戶籍老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已經接近日本的水平,擠進全球TOP 10妥妥的!

與此同時,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城市,年輕人越是會產生多樣化的價值觀。古代社會所有人類文明都最為看重的傳宗接代反而變得不那麼重要,加上競爭激烈,年輕人往往為了追求事業成就和更多的財富,會大幅推遲生育年齡,甚至最終放棄生育子女的念頭。

老年人壽命越來越長,年輕人越來越多不肯生孩子,最終必然導致整個社會走向老齡化。

試想一下,是一個年輕人佔主體的社會更有經濟活力還是一個老年人佔主體的社會更有經濟活力呢?

這不是不言而喻的嗎?

年輕人有更強的工作能力,更強的賺錢能力,更強的消費慾望,以及更強的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一切都是經濟繁榮所必須的要素。

而老年人在進入人生暮年,不知哪天就將迎接死神的時候,往往失去了工作能力,也沒有那麼強的賺錢和消費慾望,更不要說創新能力了。

所以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為什麼20多年來日本經濟都沒緩過神來?原因當然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90年代以來,日本已經深陷老齡化泥潭,而且過去20多年日本的人口撫養比一直在快速攀升,到現在2個工作青壯年就要負擔一個退休老人,用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來比喻一點不為過。

事實上,當年二戰結束時因為青壯年男性上戰場死了很多人,所以日本人口撫養比一度很高,但經過30多年高生育率的調節,神武景氣、岩戶景氣、伊弉諾景氣……日本經濟不斷創造奇蹟,人口也持續快速增長,到上世紀80年代日本的人口撫養比已經降到了歷史最低值,但90年代以後卻開始持續上升,而且人口統計學家預計2050年前這個比例還會不斷提高,可能會發展成一個在職勞動力要供養一個退休人口的地步,進一步抑制日本經濟復甦動力。

日本只是最早陷入老齡化危機的一個典型案例,今天許多發達國家都有這個問題,即老年人壽命長而年輕人不肯生孩子,包括中國台灣地區和韓國這些准發達國家和地區同樣問題嚴重,而中國現在也已經意識到了老齡化未來將可能給中國經濟帶來滅頂之災,儘管反應已經非常滯後,而且效果註定也是然並卵,但總算是在2015年全面開放了二孩政策。我預計10年內肯定會全面取消計劃生育政策,20年內肯定會出台生育鼓勵政策——但都為時晚矣。

而要解決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消費力、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理論上只有三個解決方案。

一是減少老年人口數量。

但壽命提高是人類的重大福音,沒有哪個正常的政府會對國內的高齡老人說:對不起,你活得時間太久了,為了給你子孫留有足夠的生存空間,我們送你安安靜靜上西天吧,阿門~

二是增加新生兒數量。

鼓勵國民多生娃,這是今天幾乎所有發達國家政府都在使出吃奶的力做的一項政府重大工作,但效果並不理想。一是如果在本就老齡化嚴重經濟缺乏活力的情況下,國家對新生兒給予大量的經濟補助,會讓經濟雪上加霜,操作難度太大。

二是如果經濟刺激力度不夠大,就很難吸引「三高」人群生娃,實際上最後願意多生孩子的大多都是知識素養和收入不高的窮人,而由於從小受到屌絲父母言傳身教影響以及家庭經濟條件限制,窮人的孩子很難受到特別良好的教育,長大後繼續做窮人的概率也會很高,所以由於這種鼓勵生育的政策而出生的新生兒在20年後,有很大概率可能不會成長為青年才俊,而是弔兒郎當的小混混。所以對於是否應該實行鼓勵生育的政策在各國一直都有爭議。

力哥看過韓國和台灣地區鼓勵生育政策執行後的相關資料,效果都不是特別理想,東亞儒家文化圈的各個國家和地區似乎都從過去特彆強調傳宗接代的文化轉變為了實用主義文化——現在房價物價那麼高,自己養活就不容易了,再養孩子從經濟上看不划算,要是男孩以後還得給他置備婚房,那就虧大了。

這個想法不僅僅是今天中國大城市年輕人的普遍想法,也是我多次去台灣和韓國旅遊時聽當地人介紹時說的,他們的年輕人也都不想生孩子,就算生了很多也是由於父母的壓力。

別說這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就算是中國已經被遺忘的角落——東北地區也是如此,今天東北地區的人口出生率已經比日本還低了!但是現在東北經濟還很落後呢……這可怎麼辦……總不能所有找不到工作的東北年輕人都去直播做網紅吧……

所以就只有第三個解決方案——通過主動吸納移民來填補勞動力空缺。

30年前並稱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和韓國,可以很明顯的分為兩組同質化競爭對手——香港和新加坡都是港口城市,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世界級的動感旅遊之都,GDP在一個級別(1985年新加坡人均GDP6400多美元,香港6300多美元),而中國台灣和韓國在人口、產業結構和GDP上都更加接近。

而30年後的今天,新加坡的經濟活力和創新能力都遠超香港。

如果仔細對比,會發現2005年是重要的分水嶺。

上世紀80年代,香港和新加坡從人均GDP7500美元增長到10000美元都用了2年,上世紀90年代,雙方的人均GDP從10000美元提高到20000美元同樣都用了5年,此後經過亞洲金融危機衝擊,經濟都出現嚴重的負增長,直到2004年,雙方的人均GDP又幾乎同時爬到了25000美元關口,但此後10年,香港只增長到了35000美元,而新加坡則再次引爆經濟奇蹟,增長到了60000美元,成為全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過去10年中,香港和新加坡經濟差距拉大的原因有很多,產業升級、經濟政策、地緣政治等都有關係,尤其是香港過去10年並沒有一心一意搞經濟,而是在財富和權力分配問題上出現了大量的政治內耗,資本和人才外流在所難免。

而新加坡建國以來一直處於人民行動黨長期執政的民主威權政治模式下(這種威權政治不同於兩蔣時代的台灣,但也不為西方完全認可,真是新加坡特色道路),所以在政治上一直沒什麼內耗。而且彈丸之地的新加坡國內沒有可開發的自然資源,周邊又被穆斯林國家包圍,危機意識很強,所以新加坡很早就預見到了中國回歸世界帶來的戰略紅利,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美關係解凍時,李光耀就決定跟隨中國大陸的教育政策,棄繁(體字)從簡(體字),棄民國時代發明的注音符號(台灣現在國語教育還在教注音符號),改用中國大陸使用的更加國際化的漢語拼音系統。在語言上,也是鼓勵人民多講華語(普通話)、少講閩、粵、客家方言,為今後可預見的中國崛起做好準備。(你有沒有發現孫燕姿、林俊傑等新加坡藝人的普通話發音我們聽起來比港台藝人更舒服些呢?)

請你,不要到處扣扣

說來也真是弔詭,同樣是長期受英國殖民的華人世界,新加坡遠離中國2000多公里,卻一直在主動迎接中國的崛起(注意,不是新加坡華人親中,而是務實)。而香港和大陸就隔了一條深圳河,卻對大陸仔各種排斥和歧視,對自己使用繁體字和講粵語有很強的優越感。

更重要的是,新加坡很早就居安思危,意識到老齡化的挑戰(今天新加坡的人均預期壽命和日本不相上下,考慮到新加坡地處赤道,終年酷熱,達到這樣的壽命比日本更不易),儘管只有彈丸之地,且人口密度本就極高,但還是主動進行人才引進戰略,以保證新加坡的經濟活力。

尤其是最近這十多年,新加坡有意識的引進了大量來自全球各地的高技術人才,甚至還從香港本地搶人才,所以今天新加坡的經濟結構中,除了和香港類似的金融、航運、貿易等支柱產業之外,電子、化工、生物醫藥、精密機械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製造業也已經崛起,這是香港遠遠比不上的。

在引進人才,增強經濟活力方面,新加坡可謂典範。如果今後你想從天朝移民,各方面看,新加坡都是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子女教育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而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這些傳統的新大陸移民國家本身就有移民傳統和相對寬鬆的移民政策,對新移民的態度比較友好,特別容易吸引新移民,而且本身就有比較廣闊的國土和資源可以容納大量新移民,所以這些發達國家雖然同樣面臨著老年人壽命越來越長的問題,但通過移民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另外和許多中國人印象中總覺得美國人很開放不同,在整個西方世界,美國主流文化反而是相對比較保守的,他們更看重家庭,更看重周末一定要陪伴在子女身邊,不會輕易加班。

在生育問題上,基督教信仰和文化傳統也要求他們多多生養孩子,但在大洋彼岸的歐洲,基督教信仰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卻衰弱的極快,他們反而比美國人更開放,更追求自由。在美國,一個單身的或者離異的或者沒有孩子的或者家裡不養狗的政客是很難想像能當上總統的(歧視單身狗咯?),但在歐洲,老百姓對國家最高領導人的道德標準卻低得多。

為什麼2008年肇始於美國的金融危機發展到今天,反而是美國經濟相對更有起色,美元走強,而歐洲經濟卻深陷泥潭,難以自拔呢?(就像我上面說的匈奴出現經濟危機,漢朝經濟反而垮得更厲害)

我認為根本原因就在於歐洲的老齡化積重難返,覆水難收,而美國則繼續像一塊磁石吸引著全球各地的優秀人才匯聚到美國,同時美國人本身也相對更愛生孩子。

所以縱觀世界,今天應對老齡化挑戰最不力的是以下三個地區。

一是日本。千年島國文化傳承下來的日本民族精神中有特彆強的排外性,即要保證我大和民族血統和文化的純正性,日本人對待日本本國人和外國人表面上可能都是笑臉相迎,看起來彬彬有禮,素質極高,但骨子裡卻多少會歧視外國人,在心靈上會拒人於千里之外。

如果你看過日本國內的一些娛樂節目,就會發現日本人特別喜歡拿中國人或者韓國人開涮,總覺得在日本闖禍的凈給我們社會添麻煩的都是你們中韓移民(日本人特別不願意給他人給社會給國家添麻煩),再加上日本本身就是一個地少人多,人均資源佔有量非常少的國家,所以日本一直對通過開放移民來緩解國內勞動力緊缺的問題諱莫如深。

如果讓日本國民選擇解決勞動力短缺的方法,他們首先會選擇提高女性就業比例,別都躲在家裡給孩子他爸做飯了,出去工作!其次就是推遲退休年齡,鼓勵更多的退休老人出來工作——爺爺們,中國遊客那麼多,你們都出來給他們開旅遊大巴吧~

總之,就是不要開放移民,中國人韓國人都很Low的好不好,什麼?引進菲律賓人印尼人越南人?他們更Low好不好?他們會講日語嗎?——日本人永遠不會這麼說,但很多人心底就是這麼想的。所以日本經濟前景真的非常黯淡,當年的全球家電業霸主索尼夏普東芝松下現在一個個都垂垂老矣,創新乏力,我真不知道日本未來路在何方。

二是俄羅斯,這是中國眼下最重要的抗衡美國的戰略盟友。

在三胖持續亂來,最終讓韓國不得不從美國那裡搬來救兵——薩德系統以後,半島局勢現在已經非常緊張了,韓國和日本國內輿論都非常擔心未來會在東北亞地區重演60年前中蘇朝對抗美日韓的新冷戰,事實上,烏克蘭危機已經在歐洲那邊讓許多人擔心新冷戰要到來了。

但俄羅斯這個盟友,中國真的靠得住嗎?

看看過去300年俄羅斯民族的擴張史就知道了。中國有句俗話「窮山惡水出刁民」,這話用在俄羅斯民族身上一點沒錯。誰和俄羅斯做鄰居誰倒霉,從芬蘭到波蘭,從土耳其到喬治亞、從伊朗到阿富汗、從中國到蒙古,從朝鮮到日本,無不如此,誰做鄰居誰知道……

作為盟友,俄羅斯從來靠不住。

那麼俄羅斯有可能會再次成為中國的敵人嗎?

目前來看,在美國還是全球最牛X國家的情況下,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正如曹魏一統北方,勢力強盛的時候,相對弱小的吳蜀兩國只能暫時聯手,才能自保。

那麼坐擁1700多萬廣袤國土的俄羅斯有可能在未來的全球化中成為中國強大的競爭對手嗎?

大可放心。

因為俄羅斯本身的經濟模式就沒有很好的融入全球化分工體系中,單一的粗放的過度依賴資源輸出型的經濟模式說白了就是看天吃飯,油價漲就神氣,油價跌就悲劇。

最關鍵的是,俄羅斯面臨的不僅僅是老齡化問題的困擾,還有人口分布嚴重不均以及人口性別比例嚴重失調(俄羅斯是世界上少有的女性比男性比例明顯高出一截的國家,男女比46::54)。

事實上,天寒地凍經濟又不夠發達的俄羅斯現在的人均壽命並不高,中青年的死亡率比較高,而且由於對未來缺乏信心,視孩子為累贅,所以許多俄羅斯年輕人同樣不愛生娃!這可咋整?

再加上俄羅斯可以說是世界上對移民最不友善的國家之一,自己人生的少,死得快,還沒移民,所以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總人口已經減少了將近800萬。

前幾年俄羅斯政府也已經開始通過發放現金生育補貼和退稅等方式鼓勵生育,或許俄羅斯的老百姓真的太窮了,這些鼓勵生育的政策在過去幾年裡還真發揮了作用——2013年,俄羅斯出現了蘇聯解體以來第一次人口自然正增長!這種情況在韓國和台灣地區剛開始執行鼓勵生育政策時也出現過,但政策效用能維持多久就很難說了。

21世紀的全球化競爭,人口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有人口才能有勞動力供給,才能有消費市場。一個人口本就比日本還少,而且還在持續減少的所謂「大國」,儘管國土廣闊,但無數村莊都已凋零,縱然軍力顯赫,但軍隊連兵員都招不足,只能降低標準招員導致兵源素質持續下降。

這樣的「大國」,中國真的需要懼怕嗎?

說句題外話,那些整天鼓吹要像俄羅斯那樣對西方強硬的五毛,說普京大帝是我的偶像的鍵盤黨,你們真的有去過俄羅斯嗎?你們知道俄羅斯的老百姓為了普京的強硬,在經濟上承擔了多大的損失嗎?(當然,還是要說到地理環境導致的民族性問題,作為習慣戰天鬥地的戰鬥民族,俄羅斯老百姓還真就喜歡普金這樣的鐵血真漢子~)

作為中國人,我們其實並不那麼關心俄羅斯,雖然俄羅斯在政治上和中國關係很緊密,但在經濟上和中國老百姓真沒多大關係。我們吃的穿的用的有多少是俄羅斯企業生產的?又有多少是美國、歐洲和日本企業生產的呢?我們追的動漫、電影、電視劇,我們玩的遊戲,我們追的偶像團體,又有多少來自俄羅斯呢?

所以就算俄羅斯經濟再差,老百姓生活再苦,和我們中國人的生活關係也不大。

但歐洲經濟衰弱卻對我們的影響很大,因為歐盟是我們最大的貿易夥伴。

面對老年人壽命越來越長和年輕人越來越不愛生孩子的難題,歐洲人的選擇是打開國門,接納移民。

打開地圖看看,最願意也是最方便去歐洲的移民都是誰呢?

沒錯,主要就是北非和中東國家的老百姓。

從北非突尼西亞腳一伸就到馬爾他,再跳一下就到亞平寧半島了,從北非摩洛哥到直布羅陀對岸的西班牙,游著泳都能過去了。

中東過去稍遠點,但也還行,經土耳其作跳板就能進入歐洲,隨後一路從巴爾幹半島就能直插德國、法國、奧地利等歐洲心臟地帶,進而可以再前往英國、荷蘭和北歐。

而所有這些地區的移民都有一個統一的名字——穆斯林。所以這些年我在英國、法國、德國等地留學和移民的朋友都和我說,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穆斯林社區,感覺現在的歐洲越來越不像自己印象中的歐洲了。

看到這裡,聰明的你應該已經能看出一條比較清晰的邏輯線條了,高潮就要來了!

6危機的源頭

資本主義天然會產生經濟周期,繁榮——過熱——衰退——復甦,周而復始,這是人性天然的缺陷決定的——經濟好的時候人們就會對未來更加樂觀,從而更多的投資和消費,過度樂觀導致經濟走向過熱,最終泡沫破滅,而當衰退來臨,人們又會對未來憂心忡忡,從而進一步減少消費和投資,增加儲蓄,現金為王,導致經濟進一步衰退,直到退無可退,又會重新逐漸走向復甦……這就像四季變化一樣,人人都嚮往收穫的秋天,但寒冷的冬天並不會因為你不喜歡就不來了。

但是80多年前,凱恩斯大神振臂高呼:不,我們不要冬天,冬天太寒冷了,我們只要秋天!我們不要衰退,衰退太痛苦了,我們只要繁榮!

而大神開出的藥方很簡單:

兩個字——撒錢。

四個字——拚命撒錢。

十二個字——毫無節操地往死里拚命撒錢。

經濟衰退是因為有效需求不足,既然需求不足,那我們就通過撒錢人為製造需求,政府先帶頭在前面撒錢投資,民間投資就會跟進,進而就業率就會提升,老百姓口袋裡的錢就會增加,大家就更敢於消費,經濟不就又重新蓬勃增長了嗎?

但哈耶克童鞋一早就指出,凱恩斯老師,你這是在變經濟學魔術嗎?這個世界上怎麼會有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好事呢?撒錢只是刺激了虛幻的需求,並不能讓經濟得到真正的復甦,這只是在變著法子主動人為吹大泡沫,把經濟危機延後罷了,長期看經濟還要是出問題。而且到時候危機會更嚴重,等以後這個謊圓不下去的時候,我們又該怎麼面對無辜的百姓呢?

但凱恩斯大神輕輕地拿起煙斗,吸了一口煙,嘴角微微一翹,乜斜了一眼實誠的哈耶克,吐出一縷青煙,說道:「小哈,你還是圖樣圖森破呀,當務之急是解決眼下的危機,至於以後的事……額……那個啥……長期看,我們都會變成死人,你又何必那麼在意長期的事呢?子孫的困擾,子孫們自有辦法解決,用不著你瞎操心。」

儘管過去70年,凱恩斯主義無論從理論上還是經濟實踐中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戰,但各國政府依然樂此不疲地使用凱恩斯主義。因為政治家的追求是不要讓人民覺得「這屆政府不行」,至於我這麼做會給下屆政府帶來什麼麻煩,會不會讓老百姓覺得「下屆政府不行」,那就不管我的事了。

「來呀,父相桑害呀!」

凱恩斯主義第一次在實踐中失靈是上世紀70年代尼克松-福特時期,美國遭遇到痛苦的經濟滯漲,隨后里根採取保守主義改革把美國從滯漲泥潭中拉出來,使美國進入了長期低通脹的黃金80年代,但海灣戰爭把美國再次拉入到短暫的經濟衰退中。

柯林頓上台後,主打以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為核心的IT牌,互聯網新經濟一下子把美國經濟重新拉入到90年代中後期的繁榮中,但這輪互聯網泡沫實在來得太猛烈,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緊接著就是9.11事件和兩場勞民傷財的反恐戰爭,再次把美國經濟拉入衰退。

原本在80年代繁榮後,進入90年代,美國經濟應該有一段更長時間的衰退期,但但老爺子格林斯潘不幹,他不願被別人說「這屆美聯儲主席不行」,他一定要在自己的任期內讓美國經濟繼續表現的很行的樣子,所以在美國科技股泡沫起來的時候,他也毫不干涉,而且還留下了那句名言:誰都不能確定這就是泡沫,除非它破了。言下之意,只要泡沫沒破,那就沒問題。

2000年,科技股泡沫真的破了,格林斯潘依然是美聯儲主席,他做的不是反思自己的政策,而是決定繼續造另一個更大的泡沫。

沒錯,那就是在IT技術突飛猛進的幫助下,運營現代金融工程學理論,把美國的房地產變成一個個極為複雜的金融衍生品,進而讓老百姓通過投資房產來獲得更多的財富,增加更多的消費。

如果老百姓說我沒錢買房咋辦呢?那就給你貸款咯。如果我連首付也付不起咋辦呢?那就給你零首付貸款。如果我每月還不起那麼高的利息咋辦?也沒關係,只要房價上漲,通過我們的「金融創新」,有人給你買單,不用掏錢,也能住豪宅哦~

可惜,是泡沫就有破的一天。

2007年,美國房價暴跌,到2008年,那些打著金融創新旗號的ABS、CDS們終於無法繼續圓這個謊言,也都死翹翹了。

由於過高的金融槓桿的坍塌導致的骨牌效應,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使得全球金融市場陷入一片混亂。

於是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就這麼來了。為什麼這場危機來得這麼兇悍而漫長?

你不覺得奇怪嗎?當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也是來勢洶洶,但香港、韓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受傷最嚴重的國家和地區也就用了3、4年時間就從危機中走出來了,可今天這場金融危機距離爆發都過去8年了,抗戰都應該結束了,為什麼今天全球經濟還在復甦泥潭中掙扎呢?

因為這個危機原本在1991年的時候就應該來了,2001年的時候就應該來了,但格林斯坦同志說衰退不好,繁榮好,於是就繼續製造更大的泡沫。而當泡沫破滅的時候,格林斯潘已經不在了——2006年,80高齡的格林斯潘帶著無數榮譽和掌聲告別了執掌近20年的美聯儲主席寶座。然而第二年,美國房地產泡沫就破滅了。

格林斯潘用自己光鮮的職場履歷完美詮釋了那句名言:「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

但是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接下去這幾年裡世界經濟發展的邏輯線條就非常清晰了——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肇始於美國的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的連鎖衰退。如果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中國還沒加入WTO,算是僥倖躲過一劫,那到2008年的時候,中國經濟已經和全球經濟高度緊密結合在一起,一榮俱榮,一辱俱辱,而我們的ZF比美國政府更無法承受老百姓說「這屆政府不行」,所以2008年以來,全球央行一起撒錢救經濟,美國的QE,歐盟的LTRO,日本的「安倍經濟學」,中國的「4萬億」,再到PSL、MLF、SLF……不管各國央行給自己的撒錢政策起得名字多花哨,結構有多不同,但本質上就是在撒錢刺激經濟。其中撒錢力度最大的還是我大天朝央行。

撒了這麼多錢,是不是有效呢?

就像強心針打下去,並不是人人都有效的,身體底子比較厚的能緩過神來,底子比較差的就難說了。而這個底子,核心就是老齡化程度。

結果日本和歐洲的表現都比較糟糕,中國和美國相對恢復得好一些。但各國政府此時都已經成了賭徒,都不能接受「這屆政府不行」的評價,所以只要經濟還沒起色,就繼續刺激……一年兩年三四年,經濟復甦始終反反覆復,踉踉蹌蹌,久而久之,我上面說的兩個人類社會永恆的矛盾就被激化出來了。

一個明顯標誌是今天反全球化浪潮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近幾年的G20峰會,不管是在美國、法國、英國還是韓國舉行,都會引發反全球化遊行浪潮,當然,今年9月在杭州舉行的G20峰會是斷然不會有這種場面的。

事實上,之所以會有G20峰會,也是因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來了,G7集團覺得自己HOLD不住了,只能把那些已經長得比較壯實的發展中國家小夥伴一起叫過來買單。

法國:G7-G8-G20?G什麼都不要!

而許多人反對全球化的理由也很簡單:經濟變差,日子難過,怪誰呢?總不能怪自己不努力吧,那就怪政府!

政府說你們都怪我是不是要把我趕下台的節奏呢?那我只有一招:把責任推給其他國家!

沒錯,從根本邏輯上說,這和當年匈奴遭遇天災吃不飽飯,就跑去漢地搶劫的道理是一樣一樣的。

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世界亂象的一個總邏輯。

天朝說,經濟不好怪我咯?不對!怪美帝亡我之心不死!搞什麼TPP把我們擋在外面不帶我們玩,還背地裡支持菲律賓和我們斗。去年股災期間,這種海外敵對勢力製造股災蓄意破壞中國經濟的聲音不是一度甚囂塵上嗎?

日子不好過,口袋變扁了,憤怒的人群總要找到替罪羊,「海外敵對勢力」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是最容易下手的。

日本政府也一樣啊,經濟不好怪我咯?不對!怪中國人搶我們生意!連那麼高科技的高鐵生意都和我們全球各地搶搶搶,而且還和我們搶釣魚島,我們日本土地這麼貧瘠,地下啥都沒有,好不容易釣魚島那邊發現有天然氣,你還要和我搶,搶你個毛線啊搶!趕快讓自衛隊出海沖沖沖,不然中國人早晚要欺負到我們頭上來了。

韓國政府也一樣啊,經濟不好怪我咯?不對!都怪北邊的三胖天天亂搞嚇死寶寶了,不過三胖亂搞不是一兩天了,關鍵是他背後的帶頭大哥怎麼都不管管它呢?所以朝鮮問題搞得這麼僵,中國要負主要責任!中國說:我勒個去~這TM還怪我啦?小弟翅膀硬了耍流氓不聽我的,我也沒轍啊!你不看看中朝關係現在都低迷成什麼樣了?人家牡丹峰樂團說撂挑子走人就走人了,你還要我怎麼對朝鮮?

香港和台灣地區也一樣,經濟不好都怪大陸咯,反正他們牛逼他們壯,有髒水往大陸身上潑總沒錯,好像只要有朝一日G獨T獨了,跟大陸徹底說拜拜了馬上我的小日子就會過得好起來一樣。

菲律賓、越南政府也一樣啊,經濟不好怪我咯?不對!怪北邊的天朝,哎,累覺不愛不解釋了~

美國政府也一樣啊,經濟不好怪我咯?不對!怪中國(為什麼你們經濟不好都怪中國呢?其實怪印度也不是不可以呀親~),都是因為中國人把我們的工作機會搶走了!今天鼓吹中國威脅論似乎在美國成了很時髦的政治正確,只要言必稱中國威脅論,這樣的政客就容易在政壇吃香。

而就在力哥寫這篇文章時,爆出新聞說特勞普說如果我當選美國總統,有可能會讓美國退出WTO!為什麼要說這樣的話呢?就是因為真的有許多美國選民認為中國人搶走了我的飯碗,全球化讓我的生活變得更糟糕了!只有反全球化,重新關起門來過我自己的小日子才是最好的選擇~而特勞普為了選票故意迎合了這種民意。

7穆斯林的逆襲

但這些國家之間互相撕逼擦槍走火其實還不用太過擔心,畢竟大家都是已經世俗化了的政教分離的政權,做事情都是要過腦子的,因為大家爭的無非是個「利」,不會再為了某個高大上的精神理想去不要命的往死里打仗了,因為從經濟上看缺乏效率。

為什麼北洋政府時期雖然中國也一直在打內戰,但北洋系之間的內戰死的人都不多,因為大家都為謀個「利」,沒必要整得你死我活,但北伐以後就不一樣了,到底是三民主義救中國還是GCZY救中國,這是不可調和的原則問題,為了信仰,拋頭顱灑熱血都沒問題,利益反而沒那麼重要,所以國共內戰死的人就多多了。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會出現神風敢死隊?就是因為對天皇陛下無限忠誠的信仰支撐著這些人去自殺。

另外二戰時日本本國的慰安婦人數其實比中韓慰安婦更多,而且很多是自願充當隨軍慰安婦,因為日本政府洗腦太成功,很多慰安婦覺得這麼做是為國家盡責,為天皇盡忠。男人可以為國家「獻身」,女人也可以為戰士「獻身」。

後來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為什麼也打得這麼慘,還是因為關係到信仰問題。當然,說得好聽叫信仰,說得不好聽,也可以叫洗腦。

而現在最熱的南- 海問題,和信仰無關,只和利益有關,那大家互相叫嚷幾聲,你飛機開過來,我軍艦開過去,宣誓一下主權,不行就火控雷達對著你照一照,再不行就開火搞一些小摩擦,抓幾個漁民,死幾個士兵,互相抗議抗議,憤然撤回大使,各種經貿制裁……也就這樣了咯,難道你真的相信美國政府會為了菲律賓直接把航母編隊開進南海和中國全面開戰嗎?

但中東伊斯蘭國家經濟不好,人民日子不好過,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事實上,經濟疲軟只是這些國家走向極端的最後一根導火索,他們長期以來在政治和文化上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打壓,導致該地區許多人民都對西方世界天然產生了敵視情緒。

為了把頑固的伊斯蘭世界拉入現代文明,接受普世價值,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想了各種辦法,簡單來說就是胡蘿蔔加大棒。

聽話的,在經濟上給胡蘿蔔吃,在文化上則強勢輸出西方文化特別是美國文化,讓穆斯林青年逐漸在思想上西化。

不聽話的,經濟制裁,比如伊朗,再嚴重的,直接就打過去了,比如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再加上還有以色列這個眼中釘插在伊斯蘭世界的心臟位置,而且美國總是明著暗著幫以色列,所以整個伊斯蘭世界一直都很不爽。

而在應對科技進步所帶來的世俗化衝擊,全世界所有宗教中,應對最成功的同時也是應對最失敗的就是伊斯蘭教。

說最成功是因為今天全世界的年輕人都在玩facebook(天朝除外),都在追最新的蘋果,都在喝著啤酒炸雞看世界盃的時候,年輕人被五光十色的物質享受和科技進步所吸引,所以世界範圍內各種教導人要節制慾望清凈寡念的宗教信仰的影響力都在這些年輕人群體中有不同程度的衰弱(並非年輕人信仰宗教的人數有明顯減少,而是年輕人更願意選擇世俗化的生活方式,導致宗教在他們生活中的影響力以及花在宗教上的時間有所下降),不管是基督新教、天主教、東正教、佛教、印度教、道教或者其他影響力更小的宗教,無不如此。

但是伊斯蘭教在年輕群體中的影響力卻不減反增,主要是由於伊斯蘭教獨特的教義,使得當它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主流宗教時,所有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家庭和個人都會不自覺向伊斯蘭教靠攏,否則在政治上不安全,在文化上會被排斥,在經濟上更會處於弱勢地位,不管上學求職結婚創業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幾乎每個人都會主動或被動接受伊斯蘭社會的一整套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而當經濟變差,前途暗淡的時候,宗教就更容易深入人心(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宗教也可以被理解為最高層次的心靈雞湯)。

再加上伊斯蘭教要求信徒多多生養,所以當過去30年,西方國家以及整個儒家文化圈的生育率都持續走低的情況下,穆斯林家庭的生育率卻並沒有下降。

一邊是穆斯林很少會變節改信其他宗教(變節的代價太恐怖,不敢想~),而其他宗教信徒卻會被影響轉變為穆斯林,另一邊是穆斯林的孩子生的又多,而且生出來的孩子也幾乎都是穆斯林。

所以從世界範圍看,過去30年,信徒增速最快的就是伊斯蘭教,而且以這個趨勢發展下去,美國著名獨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預測說,到2070年前後,伊斯蘭教會取代基督教(天主教、新教、東正教合計總信徒)成為世界第一大宗教。

而到2050年前後,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等我們印象中典型的基督教國家,屆時基督徒都將不再成為人口的絕對多數(佔比低於50%),穆斯林將會逐漸在這些國家和基督徒分庭抗禮。

美國基督徒的生育率還比較高,但屆時基督徒在美國人口中的佔比也會從現在的3/4強,下降到2/3左右。反而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基督徒人數會持續增長,當我們老了以後,說起基督教國家,可能指的是安哥拉、剛果(金)或者衣索比亞……對了,還有隔壁的韓國(今天韓國有約30%人口是基督徒,而且還在持續增長中)。

過去500年里捨身忘死前往世界各地傳教的歐洲傳教士可能做夢也想不到,當基督教文明的確傳到了世界各地後,他們的歐洲老家卻被穆斯林攻陷了。

說最失敗是因為伊斯蘭教是世界上所有主流宗教中唯一一個在教義中對生活細節規定的那麼細緻的宗教,導致這個宗教很難根據時代變化而進行自我調整。應對環境變化的自我調整,源自東方的自然宗教都相對容易,比如佛教、道教、印度教,本來教義就比較務虛,後人重新解釋教義的迴旋餘地比較大,所以能比較從容的應對今天這個科技時代的挑戰,也能比較好的滿足現代人對宗教信仰的需求。

而源自中東的天啟宗教因為是從獨一神的旨意而來,自我調整的空間就會比較小,但相比而言,同出一脈的猶太教和基督教還是比較好的適應了現代社會的挑戰,而伊斯蘭教在自我改變的過程中卻走得步履維艱。當然也有現代化轉型比較成功的穆斯林國家,比如馬來西亞、阿聯酋,但多數穆斯林國家的現代化轉型並不太成功。

最直觀的轉型困境就是穆斯林女性的穿著問題。

按照最嚴格的教義,穆斯林女性在公共場合必須「一絲不露」,只能露出你的眼睛,你的毛髮和肌膚只能回到家裡把門一關給你老公父母孩子看。但按照現代觀念,這樣的教規其實侵害了女性的人權,也讓穆斯林女性與外界交往、學習以及日常生活中變得困難重重。

我在東南亞旅行時,時常會遇到一些穆斯林女性,三四十度的高溫天,那些女性依然把自己的身子過得嚴嚴實實,力嫂看了超級心痛——這身上得長多少痱子啊?

所以對於這個教規,不同的伊斯蘭國家在執行的時候尺度都不一樣,比如阿富汗這種伊斯蘭世界中最保守的國家,至今依然嚴格執行女人在外只能露眼睛的規定,臉都不能讓別人看見。但在馬來西亞、印尼這些東南亞伊斯蘭國家,女性只要裹個薄薄的頭紗就可以了,而且也不用裹得那麼嚴實。

當然在更加開放的國際性大都市,比如迪拜、伊斯坦布爾,吉隆坡,穆斯林女性不帶頭紗,穿著隨意的也有不少。因為基督教、佛教等其他宗教的教義從來沒有對信徒的日常生活規定得那麼細緻,所以伊斯蘭教的自我調整就會比較費勁。

然而在伊斯蘭教最初興起的阿拉伯帝國時代,伊斯蘭世界是人類文明的燈塔和希望,最先進的科技,最良好的教育,最寬容的宗教政策,都在中東。阿拉伯帝國最強盛時,其國力超過了唐王朝最強盛的時期,更不要說當時愚昧黑暗的歐洲了。

國家或文明的自信其實和人一樣。

一個學富五車,事業有成的有錢人,天然就有比較強的自信心,這種自信導致他面對社會競爭會比較從容淡定,尤其對比他弱的窮人會比較寬容有愛,但一個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的窮人,知道自己是弱者,缺乏自信,看待社會的眼光會比較灰暗惡毒,就容易在思想和行為上走極端。

所以中國古典文明的最高峰——唐朝中前期,唐朝統治者就特別開明,海納百川,管你儒教道教佛教,還是伊斯蘭教、摩尼教、祆教(伊朗的瑣羅亞斯德教)、景教(基督教聶斯脫里派),來者不拒,因為我強大,我牛逼,我有強大的文化自信。

唐·閻立本《步輦圖》,描繪吐蕃王松贊干布的使者朝見唐太宗的場景

而近代中國一直被西方壓著打,幾十年打下來,民族和文化自信心就被打殘廢了,到了新文化運動時期就已經走向了極端——對中國傳統文化徹底否定,連我們用的漢字都覺得落後不堪,丑到極點,一定要改成字母文字。

而最近30多年,經濟飛速發展,中國國力有了顯著提升,但老百姓一個個都向錢看,導致雖然社會財富大幅增長,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社會矛盾反而更激烈了,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意識到中國人需要新的信仰,所以今天中國各種思想流派又都興起了,新儒家起來了,佛教起來了,基督教起來了,認為中國應該重回毛時代的極左觀點也起來了。

而伊斯蘭世界比中國更悲催,過去100多年也是一直被西方壓著打,但打到現在,伊斯蘭世界還是碎片化的一盤散沙,互相之間還會因為國家利益、民族和宗教派別上的差異而衝突不斷,經濟上的成就和中國相比更是差了十萬八千里。當富裕起來的中國人今天越來越神氣越來越自信的時候,伊斯蘭世界的自信心反而更差了。

當穆斯林在政治上受打壓,文化上受衝擊,經濟上也看不到日子越過越好的希望的環境下,思想上就容易走向極端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

以伊拉克為例,伊拉克人民肯定不喜歡薩達姆的獨裁暴政,因為我基本的人身安全和言論自由都得不到保障,但他們同樣不喜歡美國大兵兵臨城下,啥都要聽美國的,自己國家的主權受到侵犯的感覺。但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推翻薩達姆之後,我的生活是不是比以前更好了呢?

很可惜,沒有。

因為沒有了薩達姆的高壓統治來維護社會安定,人人都要起來爭取自己的權力,但老百姓又沒有基本的民主素養訓練,導致伊拉克迅速變成一盤散沙,一鍋亂粥。遜尼派和什葉派的教派衝突迅速激化,阿拉伯人和庫爾德人的民族矛盾迅速激化(庫爾德人一天到晚夢想獨立建國),甚至人數更少的亞塞拜然人和亞美尼亞人也起來主張少數族群的權益。

這個國家一天到晚吵來吵去,打來打去,炸來炸去,老百姓又怎麼可能安居樂業,一心發展經濟呢?結果伊拉克的經濟反而更糟糕了,年輕人找不到工作,最後就給ISIS這種宣揚極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恐怖組織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緊接著敘利亞阿薩德的獨裁統治也受到了衝擊,導致敘利亞也內亂了,ISIS就藉機從伊拉克北部跨越國境,發展到了敘利亞北部。

為什麼今天ISIS怎麼都打不死?

就是因為的確有許多穆斯林對這個世界很不滿意——不滿意西方世界對伊斯蘭世界的打壓,尤其是動不動就侵犯伊斯蘭國家的主權,不滿意本國政府主動迎合西方的世俗化改革,不滿意世俗化政府的腐敗和獨裁,不滿意西方文化對穆斯林青年的「精神腐化和侵蝕」,不滿意全球化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糟糕——憑什麼美國人搞出來的次貸危機,要讓我付出失業的代價呢?

ISIS對這些憤世嫉俗的青年說:對這個世界不滿意嗎?那就到我這裡來,我給你指出一條陽光大道。

而ISIS打出的旗幟就是「伊斯蘭世界的偉大復興『』,回到我們宗教起源的黃金時代,用最本真最純正的伊斯蘭教法(沙里亞法)來團結和管理整個伊斯蘭世界,從而再現1000多年前阿拉伯帝國的盛世輝煌,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讓代表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世界對抗的歐美帝國主義付出慘痛代價,所以他們才敢給自己起這麼牛逼但也給整個伊斯蘭世界潑髒水的名字——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 Shams,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簡稱「伊斯蘭國」。其中「大敘利亞」的意思是他們要把歐洲殖民者當年劃的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以色列、巴勒斯坦的邊界線全部抹去,成為一個統一的政治體,當他們最終的願景應該是把整個阿拉伯半島(包括沙特、阿聯酋、阿曼、葉門、卡達、巴林)和馬格里布地區(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全部統一成一個大伊斯蘭國。

有沒有聞到一點「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味道?事實上,今天的ISIS危機只是矛盾激化到頂點的產物,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已經為這一切埋下了伏筆。

還記得「阿拉伯之春」是如何被點燃的嗎?

由於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經濟不景氣,一個突尼西亞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在巨大的家庭經濟壓力下,他就做起了流動小攤販,因為沒有執照,就被當地警察粗暴執法,砸了自己的營生買賣,本來想去相關部門投訴警察粗暴執法,卻投訴無門,最後他選擇以自焚的方式做最激烈的抗議。

所有革命的導火線都是偶然的,但革命發生都是必然的。

持續的高失業率、高通脹率,加上政府的獨裁和腐敗,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憤怒的人民就會選擇起來抗爭。

很快,突尼西亞獨裁者本·阿里倉皇出逃。

緊接著就是埃及革命,「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獨裁者穆巴拉克被趕下台。

而位於埃及和突尼西亞之間的利比亞則比較悲劇的陷入了內戰,最後獨裁者卡扎菲戰敗被亂槍打死。

幾乎在同時,葉門獨裁者薩利赫被迫辭職。

巴林、阿爾及利亞、黎巴嫩、約旦、阿曼、沙特、科威特、摩洛哥等國都爆發了不同程度的政治危機,不是政府倒台就是總統或國王做出了明確的讓步。

但最倒霉的無疑是敘利亞,獨裁者阿薩德不願下台,於是敘利亞內戰持續至今,整個國家民生凋敝,慘不忍睹。

但是不是阿薩德的獨裁統治倒台了,敘利亞人民就能迎來幸福生活了呢?無論是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前車之鑒,還是2011年以來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等國的表現來看,答案都不樂觀。

因為全球經濟復甦依舊乏力,國內的政府腐敗也不會那麼輕易解決,各派別的政治博弈更是問題多多,5年後的今天,阿拉伯之春變成了阿拉伯之冬,原本滿懷希望的年輕人發現自己的生活並沒有變得更好,這時ISIS的極端理念就特別有市場。

哪怕不說ISIS那麼極端的,就說民選政府,也越來越為了迎合國內選民的不滿情緒,在回歸宗教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伊斯蘭世界的現代化轉型,本質上就是整個國家的世俗化。

所謂世俗化是指宗教逐漸由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至高地位,退回到一個相對獨立的宗教領域裡,在更廣泛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層面逐漸去除宗教色彩。與之相反的就是宗教化,即政教合一,宗教高於一切,宗教統領一切。

西方世界500年前的宗教改革後就逐漸完成了世俗化,今天也就梵蒂岡還是政教合一的國家——但這個國家只有0.44平方公里,裡面住的主要都是神職人員。

過去整個伊斯蘭世界世俗化最成功的我認為是遠離中東地區的馬來西亞和波黑,前者因為有大量華人和印度人,使得馬來西亞必須世俗化才能讓三族和諧共處,後者因為本身就處在宗教、民族、語言極為複雜的巴爾幹地區,所以只有世俗化才能更好的在這個地區生存下去。

而在中東地區,過去世俗化相對比較成功的伊斯蘭國家應該是土耳其和埃及,當國家有從世俗化向宗教化倒退的傾向時,軍隊往往會起來捍衛憲法,避免國家回到政教合一的道路上。

比如納賽爾、薩達特、穆巴拉克都是軍人出生,上台後一直對國內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極端分子進行堅決打擊,堅持捍衛埃及的世俗化,避免埃及重新「綠化」。而土耳其由於獨立更早,政教分離的世俗化原則早在一戰後奧斯曼帝國覆滅,凱末爾將軍上台時就確定了,這一點上土耳其和日本很像,一直堅定不移的「脫亞入歐」,每當土耳其的民選政府有綠化傾向時,軍隊往往就會起來維護憲法的世俗化原則。

可一旦軍人干政,就特別容易形成獨裁,一獨裁,雖然可以鎮壓國內各種反對聲音,保持國內和平大家一心搞經濟,但人權受到侵犯,民主受到踐踏,老百姓就會不滿,可一旦推翻了獨裁統治,民選政府上台後雖然人權得到保護,民主得到踐行,但又容易出現政客扯皮,決策低效,把經濟又搞爛了,尤其是遭遇到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高失業率伴隨高通脹,老百姓自然又不滿意了(拉美國家過去幾十年也出現了這種政治上的惡性循環)。而為了避免老百姓說「這屆政府不行」,政府就要想方設法去討好選民,而伊斯蘭國家政府最好的辦法就是迎合穆斯林選民回歸宗教化的願望。

這就是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正在做的事。

於是軍隊不幹了,這就是土耳其發生軍事政變背後的底層邏輯。

而穆巴拉克被趕下台以後,埃及雖然是民主了,但老百姓選上台的卻是穆兄會的代表穆爾西,而穆兄會的政治理想就是把埃及重新引向政教合一的國家,於是整個埃及社會撕裂為世俗派和宗教派兩大陣營。經濟越好,世俗化會越得勢,經濟越差,宗教派越得勢。

如果全球經濟繼續復甦乏力,整個伊斯蘭世界都有可能會進一步走向宗教化(回到像沙特、伊朗這樣的政教合一國家),而宗教化走向最極端,就是選擇和西方或者說和所有非穆斯林全面為敵的ISIS。

客觀的說,伊斯蘭教能跨越13個世紀的歷史考驗,成長為世界第二大宗教,一定有獨特的魅力和偉大之處,今天絕大部分穆斯林是愛好和平的,任何有宗教信仰的人對自身的行為約束和道德要求都比無神論者更高。可任何一個宗教就像任何一個社會一樣,總有一些極端激進主義者,而當經濟低迷,一個協作體系內的利益分配和各協作體系之間的利益分配矛盾變得更激烈的時候,就容易誘使更多的人走向極端。

過去1000年來,伊斯蘭教內一直有一股極端激進主義暗流在涌動,他們不斷強化宣揚一種「卡菲爾」概念,關於誰是「卡菲爾」其實在伊斯蘭教內有不同解讀,但最廣義的解讀就是那些不信安拉的非穆斯林,而極端激進主義者宣稱殺死卡菲爾不僅不是犯罪,反而能得到安拉極大的賞賜,直接上天堂。如果ISIS的洗腦和運作足夠成功,能吸引哪怕只有1%的穆斯林為了「聖戰」獻身,不僅是在中東和各國政府軍對抗,還能潛入巴黎街頭屠殺「卡菲爾」,那以今天全球超過16億穆斯林人數來看,1%願意加入ISIS也是1600萬亡命之徒!

關於伊斯蘭教和ISIS更多的分析,有興趣的話請移步我去年寫的《我眼中的伊斯蘭國》。

8歐洲的陣痛

由於老齡化挑戰,歐洲這些年持續不斷從中東和北非引進穆斯林移民,又由於ISIS的崛起,導致大量中東難民湧入歐洲,而當一部分生活受挫、思想激進的穆斯林青年加入ISIS這個「有信仰」的「大家庭」被進一步洗腦後,就變成了今天這個時代的神風敢死隊——由於他們進入歐洲遠比進入美國方便得多,所以歐洲就成了他們恐怖襲擊的重災區。巴黎、布魯塞爾、尼斯等一系列ISIS策劃的恐怖襲擊事件就這麼來了。

這樣骨牌一層層推導下來,英國脫歐也就不奇怪了。

首先是恐怖襲擊越來越多,脫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那些名正言順拿著法國護照講法語的恐怖分子進入英國實施恐怖襲擊。

其次是可以不用跟著德國的聖母默大媽一起分擔中東難民負擔了,畢竟英國本身就已經容納了許多穆斯林,國內的族群矛盾本就很尖銳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歐盟內部南北經濟差異巨大,德國承擔著兩次世界大戰發動者的歷史負罪感,希望努力讓歐洲結合成一個整體,再也不要爆發戰爭,所以願意掏錢去拯救南歐那些「豬國」,但救了一輪又一輪,南歐豬國的債務危機依然難解、失業率依然居高不下,而英國曆來的國策和國民性格就是實用主義挂帥,英國老百姓對掏這份冤枉錢已經不爽很久了。

總之,英國老百姓就是想用公投結果來向世界宣告:沒錯,我知道全球化是歷史的大勢所趨,歐洲一體化更是激動人心的偉大創舉,但對不起,我就是近視眼,我就只管眼前的利益,所以我選擇反全球化,反歐洲一體化。我選擇重新關起國門,不掏冤枉錢,本來英國就面臨老齡化的巨大衝擊,實體產業空心化,社會兩極分化,老百姓的不滿與日俱增,所以實在對不起,我們還是各家自掃門前雪吧。

而在經濟復甦乏力,又遭遇難民危機和恐怖襲擊的巨大威脅,如今整個歐洲也都在快速向右走,保守主義、民族主義甚至民粹主義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支持,這對歐洲以及全世界都不是什麼好事。

而政治立場極右翼的特勞普的走紅同樣基於這個邏輯。

從某種角度看,伊斯蘭世界的「綠化」傾向,其實也是一種極右翼思潮的崛起。

當然,經濟不好,生活變差,不光極右翼會崛起,極左翼也容易獲得支持。比如此前和希拉里斗得難分難解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桑德斯就是極左翼,他的政治觀點幾乎就是一個社會主義者。而中國今天毛左思潮的崛起,也是由於特別迎合了社會底層買不起房討不到老婆看不見屌絲逆襲希望的年輕人的心理需求。

沒錯,經濟好的時候,大家都和和氣氣的,經濟一旦變差,而且遲遲不能復甦,大家就容易失去耐心,走向極端。

版權聲明:

本文版權屬於《力哥理財》微信公眾號(lglicai),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及二次修改。 轉載或合作請聯繫dukept@126.com


推薦閱讀:

葡萄牙湖面上神秘的「地球破洞」是怎麼回事?水流向了哪裡?
中國能順利成為發達國家嗎?
要往哪裡移民?
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2016中國老百姓理財醒世恆言)下篇
有什麼人或事讓你覺得這個世界並不是那麼糟糕?

TAG: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