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守中尋求開放的途徑——迪拜正在這樣做

文/公元1874

少數民族議題,是近年來在中文互聯網乃至全球都非常火熱的一個話題。追根溯源,時間可能要退到15年前。從2001年的美國911事件開始,恐怖主義突然令大多數人意識到,危機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而製造流血衝突的恐怖分子,多數都打著宗教的旗號,更讓我們難以對宗教、尤其是穆斯林保持客觀的態度;近年來敘利亞內亂導致的歐洲難民潮、IS國的興起乃至最近的美國大選里總統候選人川普與希拉里的政綱,如何處理宗教所帶來的社會問題,都是一個嚴峻而複雜的課題。

我認識的朋友不乏對穆斯林有著成見。就連我也曾經指責,為什麼當宗教導致的流血衝突發生時,大多數穆斯林選擇了沉默,使得我們把穆斯林分為「極端穆斯林」和「溫和穆斯林」兩種,前者負責製造衝突,而後者則在衝突發生後圓場。但是不得不正視的一個事實是:穆斯林在全球有15億人,這15億信徒的數量甚至比整個中國的人口都要多,如何他們真的都是「反人類」的話,那這個地球恐怕早就毀滅了。

一個數以十億計的群體,其構成一定是多元的。再單純的宗教也會有狂熱的信徒,那麼除開那些暴戾走極端的傢伙,一些在這個地球上快樂生活、和平共處的穆斯林又是怎樣的呢?

迪拜或許就是我們了解的一個窗口。

迪拜位於中東,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的一員。提起中東,想到最多的就是名貴跑車、石油還有無數的土豪。對我來說,印象深刻的來源於電影,《速度與激情7》里多米尼克駕駛著跑車在大廈之間的激情一躍;《碟中諜4》里湯姆·克魯斯所攀登的迪拜第一高樓,還有在男主角生死搏鬥里突然襲來的漫天黃沙……

電影里的中東,給人的是徹底標籤化的形象,無外乎那些炫目耀眼的設計;而真實的迪拜人民,又是如何生活的呢?他們的衣食住行,教育娛樂婚姻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在上海舉行的迪拜周給了大家一個了解的機會。

我首先關心的是迪拜的女性教育。這幾年最讓我感到震驚的,是IS國里對女性的摧殘,其中一項最令人髮指的行為,就是不讓女性有受教育的權利。人人生而平等,用宗教的名義行私慾,剝奪一個人受教育的權利,是非常惡劣的行徑。迪拜的情況如何呢?在現場播放的視頻里,看到一個在讀的女大學生塔尼婭講述了她的日常生活。「迪拜不一個人人富有的國家。迪拜的石油其實並不多,而政府將大多數錢投資到基礎建設上,使每個人能享有免費的醫療和教育。」

-高清觀看-騰訊視頻

在迪拜,女性不但不受歧視,還能夠平等的接受教育,當然也有女博士、女科學家。現場播放的紀錄片里,一位女科學家正在講述她的研究所里的日常工作。而且有意思的是,看完才知道,原來迪拜當地大學的女生要比男生多;不僅如此,阿聯酋還有一名女部長,女性受教育和參政的權利,在迪拜都得到了保障。

迪拜周專訪|阿拉伯第一座婦女博物館——迪拜婦女博物館

服飾也是我關心的一個重點。穆斯林的女性穿黑袍,這常在現代文明裡被詬病。阿拉伯文化專家納西夫·凱伊德在現場為我解答,說起了穿長袍的問題。他說,人人都穿一樣的全身長袍,是因為價格便宜,花100塊錢就可以買到,人人都這樣穿,沒有貧富之分,人們不會因為穿著而去鄙視或者崇拜一個人。而面紗也有實用功能,在黃沙漫天的迪拜,面紗可以防風紡沙。至於女性的長袍是黑色,則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身體,裡面可以隨心所欲的穿各種衣服,而不至於在外面被人偷窺。而且,迪拜比較炎熱,穿這種絲綢的全身袍比較涼快,相當於空調。簡單來說,穿長袍,保護隱私,涼快實用。

我必須承認,這樣的話有一定的道理,也解答了我長久以來的一個疑惑。但我覺得主要的問題是有沒有選擇權,比如,如果我不想穿,也應該給不想穿的機會。中國的未成年人在學校里被迫穿醜陋的校服長達十二年之久,這套價格高昂且多數時候都不合身的衣服,極大的束縛了個人天性的發展。

幸好目前隨著時代的進步,校服的款式正在逐漸改良,我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也見到越來越多漂亮好看的校服出現。而我也看到那位迪拜的女大學生,說著她身上黑袍的蕾絲花邊。一個延續了千年的習慣,想一時半會去改變,當然很難。但循序漸進,慢慢的改良,總是能看到希望的。同時,各種文化也可以互相融合,之前麥當娜來迪拜開演唱會的時候,當地的女孩子會在黑袍上的肩膀處綉上間諜的圖樣,而麥當娜也在演唱會上穿上了黑紗。延續了千年的傳統服飾,也可以成為新世紀的潮流。

迪拜對我的感覺,是一個很聰明的國度。迪拜總給人一種賣石油的暴發戶概念,在現場,納西夫反過來問大家,迪拜的確因石油而富裕,但石油是60年代才被發現,那在這之前的一千多年裡,迪拜靠什麼生活呢?

原來是採摘珍珠。在過去幾百年里,迪拜的珍珠是一個重要的經濟產業。而由於日本開始人工養殖珍珠,這讓迪拜的經濟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這也促使迪拜開始發展多元化的經濟,如今石油的收入,其實只佔迪拜GDP很小的一部分。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所以迪拜在拓展各個方面,例如旅遊,例如追求與世界各國的互動和交流。

阿拉伯文化延續了上千年的歷史,它本應是人類文明的一顆明珠,蒙上了的灰塵,希望可以儘快拂去。我想迪拜,這個一直在時代變革里不停尋找機遇的國家,是15億穆斯林造就是四十多個國家裡,最為開放的那一類。它在逐漸的適應這個新時代,我覺得這是值得欣慰和慶幸的。

能以一種最為平衡的方式去變革,在保守和激進當中尋找微妙的平衡點,達到與世界同軌,這終究是一件幸事。


推薦閱讀:

判斷一家豪華型酒店的品質的重要標準有哪些?
介紹一下那些拍母親的攝影師有哪些吧?
印度為什麼沒有統一斯里蘭卡?
甘肅最宜居的城市是哪一個?
小眾游 | 10個值得你前往的歐洲中世紀城市

TAG:迪拜新视野 | 迪拜 | 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