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平:中國經濟必須殺掉五大寄生蟲!

去年年底,我就提出,問題在兩側,癥結在中間。更明確地說,這個中間的癥結就是社會的寄生性。

去年12月,我曾經寫過一篇長微博,題目是:疏通中間,打開兩側。這篇短文指出,無論從需求側還是供給側看,當然都存在問題。但根本的癥結是在兩側的中間。

現在則可以更明確地說,這個中間的癥結,就是中國社會日益嚴重的寄生性。這個問題不解決,中國經濟恢復不了活力。

眾所周知,中國過去快速發展了30多年。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在快速發展,大量的社會財富被創造出來,但在經濟和社會的各個環節,也滋生了大量的寄生物。它們吞噬著社會創造的財富,加重著經濟系統的負擔。在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的時候,問題的嚴重性還顯現不出來,因為財富的增量在大量增加。而到經濟增長開始減速的時候,這個問題就顯得越來越突出了。

從這個角度看前些年人們爭論的做蛋糕還是分蛋糕的問題,就比較清楚了。蛋糕問題的實質,還不僅僅是在一般意義上的富人和窮人之間如何分配財富,更根本的問題是每年創造的財富增量夠不夠寄生環節所吞噬的。如果不夠會怎麼樣?這種吞噬加之於經濟系統的負擔是怎樣的?特別是在經濟周期到來的時候,這種吞噬會造成什麼樣的惡果?

這種寄生性表現在什麼地方?我認為至少有如下五個環節:

第一,沉重的稅費負擔。

具體數據已經有許多學者做過研究和國際比較,這裡就不說了。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稅負最沉重的國家之一,這是一個公認的事實。

現在要討論的是,為什麼稅負就是降不下來?

甚至我都承認本屆總理一再強調的減稅是真誠的,但就是減不下來。為什麼?

我的一個朋友郭學明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經濟繁榮之後是一場災難》。他用秘魯鳥糞經濟的例子說明,一個國家由於某種因素經濟快速發展,政府財政收入大量增加之後,就會養越來越大的機構和越來越多的人員、上各種項目、花錢大手大腳。

而在經濟進入常規發展之後,政府財政收入不會增加那麼快了,但機構和人員還得養,項目還得繼續投,花錢的習慣也不是短時間可以改過來的。怎麼辦?只能加重社會的稅負。於是,在沉重的稅負壓力之下,經濟和社會逐步失去活力。

中國過去30多年快速發展,也具有一定鳥糞經濟的特點。政府財政收入大量增加之後,做的差不多也是這些事情。問題是,你不可能長期保持那樣的增長速度。現在速度降下來了,進入新常態,政府收入沒有那麼快的增長了,但養的那麼大機構和那麼多人員你讓誰回家?上到半道的項目不接著投行嗎?花錢的毛病能短時間改掉嗎?此外,還要準備對外打仗,還要用大量的錢維穩。在這種情況下稅費怎麼能降下來?這個降了那個也得增加,稅降了費也得增加。

第二,腐敗、尋租加重企業的交易成本。

在中紀委召開的一次會議上,企業家們列舉了在征地拆遷、基建審批、政府採購、招投標、藥品定價、政府財政扶持、食監審批等方面的腐敗尋租行為(見蔡曉鵬有關文章)。長期在國務院農業部門工作,後辭職下海的蔡曉鵬先生更詳細列舉了在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吃拿卡要等行為,一些部分地方政府職能多龍治水,多馬分肥,有的企業甚至由此陷入絕境。

當然自反腐敗打老虎以來,這方面的情況似乎有所好轉。

以前在一些地方,尤其是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地區,有的企業就是被這種尋租,這種吃拿卡要逼走的。東北這些年經濟狀況的惡化,與這個恐怕也有關係。

這裡需要注意這個問題上兩個體制方面的原因。一是現行體制賦予有關部門的權力過廣、過大、過泛、過於隨意有關。這個正在改善,就不說了。還有一個問題也是很值得重視的。這就是前面講到的在財政收入迅速增加背景下的機構擴張問題,實際上,除了財政收入增加的原因,政府本身就有一種機構擴張的衝動,有時甚至會使這種擴張超出財政能力之外。由此就形成這樣一種現象:一些機構建立起來了,但財政只是提供部分經費,餘下的部分自籌,包括收費罰款分成等。這就更進一步加劇了尋租現象的發生。

第三,國企的壟斷性獲利。

國有壟斷性企業佔據了國民經濟中各個優勢環節,而且在市場中以壟斷性價格獲取超額利潤。其結果,是加重了消費者和實體經濟企業的雙重負擔。幾年前,天則經濟研究所發表的一份報告表明,在2001-2008年間,中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共獲得利潤49174.8億元,平均的凈資產收益率為7.68%。但這並非是真實的業績,而是在土地、融資和資源等方面享受種種政策優惠的情況下獲得的。如果將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則計算的同期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實際凈資產收益率為-6.2%。

第四,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失衡。

近些年來,實體經濟處境艱難,虛擬經濟特別是金融資本畸形擴張。但金融資本的收益最終要來自實體經濟。按北師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鍾偉教授的研究,現在中國金融資產已經接近200萬億。按5%利息率計算,至少給實體經濟施加了10萬億的利息索取,利益過分向金融和地產集中。

試想,一邊是來政府的沉重稅負,一邊是來自金融的沉重融資成本,實體經濟整個能掙多少錢?

第五,不斷膨脹的資產泡沫打破了收入與財富之間的均衡,同時也加重了實體經濟的負擔。

泡沫是虛的,而其造成的結果卻是實的。因為在財富泡沫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實實在在的食利者階層,對實體經濟形成的是實實在在的負擔。所謂食利者的含義無非是指以財產性收入為生。在正常的社會裡,這沒有什麼不正當的,但問題是我們的所謂財富又相當一部分是吹起來的泡沫。在一個社會裡,收入和財富之間應當有一個大體的均衡。收入和財富之間的均衡,實質是對創造財富和積累財富兩種激勵的均衡。

說一件事情。大約六七年前,又一次我去廈門,一個朋友去接我。在車上她就和我說,有一件事情怎麼理解?她大約在幾年前買了一個車位,當時的價格是7萬元。現在如果要賣的話,能賣42萬。她說,就那麼幾平米的地方,就這麼幾年時間,凈掙35萬。一個工薪階層,一輩子能掙多少錢?能攢多少錢?

上述寄生環節的存在,大大增加了整個經濟活動的社會成本。其結果,是形成企業生產什麼什麼不掙錢,消費者買什麼什麼貴得不得了的局面。

試問,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經濟怎麼轉得下去?怎麼會有活力

來源:新浪微博@清華孫立平 中國經濟的基本癥結是社會的寄生性 孫立平


推薦閱讀:

大勢丨申萬宏源深度報告:結構主義興起與投資思路轉變
2018年徐州走勢?
2017年2月CPI意外跌至0.8%,什麼原因?
蔡英文四年任期內,台灣人均GDP將被多少大陸城市超越?
中國房價高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TAG:中国经济 | 宏观经济 | 寄生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