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的孤獨與疲憊

人們都說,中國是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千百年里,中國人在一次次的災變、戰爭、瘟疫、混亂中掙扎生存了下來,保持了民族文化與精神的傳承演化和一定程度上的完整性,殊為不易。這裡面,不知埋藏和掩蓋了多少蒼生的旦夕禍福、蜉蝣人生。

在建國後60餘年時代風雲的狂飆突進中,尤其在當代全球化、互聯網和大規模人口遷移的強烈衝擊下,中國兩三代人的心靈變幻,如過山車一般翻江倒海,如滾油鍋一般備受煎熬。

電影《一句頂一萬句》——這部被劉震雲稱為「一頂綠帽子下的史詩」,就是用細碎的、平淡的身邊市井生活,描摹了中國人的這種惶惶之心——喧囂、熱鬧中的孤獨與疲憊,在喧鬧的縣城背景襯托下愈發顯得悲涼、無奈。

電影的節奏緊湊而又舒緩,一如日復一日的市井生活,貌似一成不變、實是一去不復返地、緩慢而緊張地流淌著……賣豆腐的,賣小吃的,打燒餅的,殺豬的,剃頭的……縣城的街道上熱騰騰、鬧哄哄,但大家的表情都差不多一樣地木訥著。

在同名小說里,劉震雲筆下的市井眾生群相,描寫得貌似瑣碎,實際上平實、精準、細膩,直擊芸芸眾生內心中最柔軟脆弱的隱秘角落,精彩紛呈地展現了人生現實的孤獨、無奈。

●話,一旦成了人與人唯一溝通的東西,尋找和孤獨便伴隨一生。心靈的疲憊和生命的頹廢,以及無邊無際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隨形地產生了。

●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一個能說得上話的人已很難尋覓,那一個說得上話還能一起睡的,豈不是比登天還難。世上唯有單身才是王道啊。

●倆人若是能說得上一塊兒,哪怕是一句話,都能抵得過一萬句。

●兩人的心離得遠,對同樣一句話,就有不同的理解。你認為是句好話,她聽起來不一定覺得是好話。

●人相互已有隔閡,對方便無做得對的地方。同做一件事,本來是為對方考慮,對方也把你想成了另有想法。人要一賭上氣,就忘記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氣著別人,忘記也耽誤了自己。

●啥叫悲呀?非心所願謂之悲啊。

每個人都有比較大的自由了,卻變得更加的不自由。固守著生硬的立場,執著著自己的「道理」,懷疑著別人的「動機」……有時候,心與心的距離何止迢遙萬里,心與心的阻隔何止鐵壁銅牆。於是,「 一個理看起來一句話就能說清,但放在真實生活里,可能一萬句也說不清。」

無人可說,無話可說……所以,社交里、人群中,才有那麼多的插科打諢、八卦娛樂、語言應付。屈指算來,茫茫人海,真真確確在內心裡,與自己有關的人找不出幾個。所以,劉震雲借小說人物之口說,孔子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在罵人呢,是在吐槽身邊沒有說話的人,遠方的朋友來了才如此高興。夫妻之間、朋友之間,甚至父母子女之間……一點點的瑣碎里,透著看得見卻摸不著、無能為力的悲涼。「世上的事情,原來件件藏著委屈。」

一個小縣城裡,大傢伙的生活,十幾年、數十年如一日,平淡,沉悶,無聊,一如波瀾不驚的池塘死水,所有的人生一眼望到盡頭。在生活的瑣碎揉搓、風霜侵蝕下,心靈慢慢粗糙、麻木、堅硬,人慢慢地失去了愛的能力,無法接納與融合;心靈慢慢失去了自由的能力,把最深的自我鎖在最隱秘的牢籠里。

人生是無限的,人心是浮蕩的。「為了擺脫孤獨,人們努力製造聲響和熱鬧。」解決了一個問題,還會有下一個問題。念念相續,無休無止,這就是人生。蒼生疲憊的面容背後,是若隱若現、衣衫不整的心靈。眾生的孤獨與疲憊,都與心裡的彆扭有關。每個人的彆扭,就是每個人的孤獨。

電影里,牛愛國打算要殺掉「姦夫淫婦」、並祈求佛祖保佑自己的女兒時,坐在高高的台階上沉默;他的女兒百慧知道自己父母之間發生的事情後,半夜裡爬起來坐在燈下沉默。這兩個地方都用了上帝視角,鏡頭漸漸拖高,凌空俯視,高高佛堂下面整齊排列的人間街道,還有高高夜空下沉默地坐在燈光下一動不動的孩子。靜謐的沉默銀幕中,漫溢著無邊的痛苦和掙扎。

中國是一個無處不在的人情社會,各色人等生活在其間,大家相互注視著、打量著,生活的物理空間、精神空間好像塌縮了,變得狹小、灰暗,空氣壓抑污濁。於是,很多人想要出逃,大理、西藏、歐洲……遠方才有詩歌,遠方總是春光明媚,遠方的陽光才燦爛。想像中的美好,越發地反襯出當下的灰塵瀰漫。

其實,很多問題永遠都無法解決,人們只能超越它,超越就是解決。此時,就需要從其他維度推動自己,去跨越一個個問題。跨越之後,回看來路,就像在山峰之上俯視谷底——實質上就是,超越了一個心靈層面,那個層面的問題,也就不成其為問題了。

或許,人們為生計而奔波,放棄了或者顧不上觀照與滋養心靈。既沒有孜孜以求的精神信仰,也沒有沉浸其中的興趣愛好,也找不到志同道合、情投意合之人,再要對現實無能為力、無可奈何的話,平淡如水的生活就滑向了風雨如晦。

迅猛變化的現實生活,好像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如果感覺生活乏味了,人們將如何解決心靈上的危機與困境?如何給自己的人生賦予一個健康、積極的意義?

上周五,特斯拉等三家公司的CEO埃隆?馬斯克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人工智慧機器正在進入勞動力市場,自動化正在成為常態,最終人類將會沒有工作可做,全靠政府發錢養起來,這會讓人有更多時間享受他們的生活,「人們會有時間做其他的事情,更多複雜的事情,更有趣的事情,當然也有更多閑暇的時間。」

人類真的能從此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嗎?人工智慧真的能給人類帶來幸福嗎?即便應用前景如馬斯克所說,但人類那淫賤的尿性,會讓人們消停並進入喜樂之境嗎?恐怕是馬斯克過於樂觀了。

科技會改變生活環境,改變社會形態,但永遠不會成為人類心靈的幸福之道。寄望於此,最大的可能是失望。人類的發展史和心靈徘徊彷徨的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未來也必將繼續證明這一點。

以色列年輕的天才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追問了幸福快樂的秘密,概略梳理了歷史學、心理學、生物學的研究成果。目前的結論是:

●目前看來,快樂與否的影響,家庭和社群要比金錢和健康來得重要。那些家庭關係緊密良好、社群互相扶持幫助的人,明顯比較快樂;而那些家庭機能失調、一直無法融入某個社群的人則明顯比較不快樂。

●其中,婚姻又是特別重要的一項因素。多項重複研究發現,婚姻美好與感覺快樂,以及婚姻不協調與感覺痛苦,分別都呈現高度相關。而且,不論經濟狀況或是身體健康如何,情況都是如此。

●我們現在如此看重的「自由」,也可能是我們不那麼快樂的原因。雖然我們可以自己選擇另一半、選擇朋友、選擇鄰居,但他們也可以選擇離開我們。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能夠決定自己要走哪條路,但也讓我們越來越難真正信守承諾、不離不棄。於是,社群和家庭的凝聚力下降而解體,這個世界讓我們感到越來越孤獨。

●然而,關於快樂最重要的一項發現在於:快樂並不在於任何像是財富、健康甚至社群之類的客觀條件,而在於客觀條件和主觀期望之間是否相符。

瑞士分析心理學家榮格說過這樣一句話:使「意志與能力協調一致」要比「道德」更重要。這句話看起來好像是「願望與能力要匹配」,好像是「有多大飯量,吃幾碗乾飯」。其實,不是。在這裡,「協調一致」才是關鍵,這個「協調一致」恰恰是人生智慧之所在。

如何才能「協調一致」? 答案就隱藏在時間之流、時代之流、心靈之流的一呼一吸之間,等待我們去探索、去發現。

明天,遠在天邊的美國大選開始計票了。這次大選一路走來戲劇叢生,希拉里和川普的立場分化和觀點分歧,在不知不覺中,不知道讓世上多少朋友隔閡、多少夫妻反目了。知乎上就有個國際友人、劍橋三一學院的精英,就敘述了他和弟弟、妹妹之間各自立場不同、觀點不同的政治爭論,甚至爭吵不休。

人們常常會選擇自己願意相信的、選擇與自己利益相關的,選擇性忽視其他不同的信息,然後給不同的意見貼上「陰謀、擼瑟、沒文化、偏激」等等各式各樣的標籤,甚至還常常演化為相互鄙視、掐架、仇恨。甚至有時就像電影里的牛愛國一樣,就是拖著不離婚,只想著能氣別人、拖別人。

我們那淺薄的意識,總是不安份地想要干預、糾正身邊的事物,從不甘心於寧謐、安靜、順其自然。問題在於,意識越是淺薄,越是覺察不到自己的淺薄,也就難以窺見耀眼的心靈之光。

世上沒有神的應許之地,人們反倒是常常流浪在熟悉之地。

那些「彆扭了」心的東西,不是別的,僅僅是我們每個人自以為是的愚痴和心魔罷了。對心靈來說,人生本來就是一段險象環生、陷阱重重的歷程。踏進人生,就是踏進不可測的荒原之地和隱秘之海。可是,這難道不是世上最性感的事情嗎?

人常常認為自己是理性的,從不願承認人的認知是有限的。所謂的「理性」,換個角度來看,往往只是謬誤而已。我們沒有上帝之眼,我們只能駕著自己的心猿意馬,去不斷開拓新的認知視域,用超越問題來解決問題。

在粗礪蕪雜的生活面前,我們終究要學會放下,學會敬畏,承認自己無法在二元對立的差別不等面前找到心靈的出路。溫柔地對待人生、對待自我,勇敢地放開自己、放開視野,這是自我與人生相互演化、生生不息的纏綿故事,這是每個人自己的英雄之旅、追問之旅。


推薦閱讀:

你听过最善良的谎言是什么?
自古以來,什麼樣的女人會愛上和尚呢?
看到一句話。清福難享。需要福報。這個。您怎麼理解呢?怎樣才是享清福呢?
懺悔的力量與功德——東華禪寺水陸法會

TAG:婚姻 | 心灵 | 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