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峰瑞資本 (FreeS Fund)?
傳聞是IDG李豐創辦的全新基金,一個全新的VC。
FreeS Fund媒體酒會:MAKA2.0-預覽相關報道:【創業】VC圈大換血,不被看好 ,就被幹掉
如何看待呢?不知道今天有多少人關注過2015青年投資家論壇的,雖然我不在現場,但我一直很關注這個行業會議的動態。說來慚愧,我發現VC的玩法,特別是早期VC的玩法越來越花哨,越來越講究了。峰瑞資本和今年成立的許多新銳基金一樣,應該算VC行業轉型的必然產物,因為是IDG雙劍齊發,所以他們第一期募了10個億,且有上市公司做LP,起點很高。據我所知,今年新的早期VC基金的規模都不算太大,第一期一般在1-3億之間,上來干10個億規模的並不多,像峰瑞資本這種高起點的,真不算多。
目前網上關於峰瑞資本的信息並不多,看來管理團隊打算把懸念留到媒體接待日了。那麼就簡單說說基金的概況和我的看法吧:
峰瑞資本首期募集10個億,其中浙報傳媒作為LP投資1億。基金主要對全球範圍內的科技、傳媒和通信領域,與互聯網結合的金融、教育、醫療健康領域,以及企業服務領域等的種子期和早期為主的高增長非上市企業進行股權或與股權相關的投資;對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及各區域性產權交易所掛牌交易的公司股權進行投資;認購上市公司定向增發和配售的股份等,實現合夥企業資產的資本增值。基金的存續期為7年,投資期4年,退出期3年,延續期最多2年,也就是7+2。基金的募資採用分期到賬模式,預計回報率不低於3倍,若低於3倍則從超額收益分成中扣減以前年度管理費。基金主要管理團隊為前IDG合伙人李豐和林中華。關於基金的風控部分,目前僅能從浙報傳媒的公告里管中窺豹,比如峰瑞資本主要投資於未獲得機構投資的早期項目(這是原話,大約相當於投資於天使輪、PreA和A輪);基金會參與多層次資本市場,比如新三板、併購;基金也會考慮投資PreIPO的項目,對投資組合進行平衡配置等等。
好了,下面是我的感受:牛X的投資人必然走向創業之路,VC格局重構
這是今年早期VC市場格局的一個大變局。許許多多VP級甚至SA級別的投資經理們,做完一些明星案子,或者對一個行業有較深入的研究之後,就出來募集基金開始嘗試自己投資。因為有原先自己機構的背景和成功案例,再加上比較靈活的運作,所以今年出了許多熱度迅速提升的新基金。
不過這些新基金規模都不太大,大多本著快速投資,快速募集二期的方式進行運作。大家都比較注重品牌建設和公關宣傳,在各種行業活動和熱門項目的戰場上頻繁露面。有個笑話是這樣的:你怎麼還在XXX當合伙人,沒想自己出來募個基金投著玩嗎? VC這個行當,我個人認為最大的吸引力和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和實業不一樣,你在機構能做的事情,除了看項目做投資決策做投後管理之外,還可以參與到實體行業的運行里,而且你站的位置很高,把握行業趨勢的能力和便利性更好。因此,一群「投而優則創」的年輕投資家們,也選擇了創業。只不過他們選擇的不是像俞永福那樣扎到自己投資的項目里當CEO,而是創立一隻新的VC基金,去尋找屬於他們自己的big deal。
在VC這個行當,每一個投資人,不分年齡,不分性別,你這輩子,至少需要一個案子來證明自己。而在大機構里,所有的明星案子,首先是你的老闆,然後才是你自己,或者首先是你的機構,然後才是你自己。當積累到一定階段,自己能夠Handle一個case,投進去,管好他,然後完美退出,這差不多是每一個VC投資經理的理想,也是必須要實現的理想。我雖然從業時間不長,但這三年里陪伴我的三個併購,其中0547的完美變身,讓我完成了我在這個行業的原始積累。我想大多數投資家們都是這麼想的,特別是那些跟著老闆們做過一些明星案子,而自己還沒有獨立完成過投資,管理和退出全流程的才俊們的想法。
所以,有能力的投資家們,在對目標賽道和基金運作有所認識之後,從原先的大機構出來做一隻屬於自己的基金,也就水到渠成了。而原先那些大機構們,也樂於見到員工們自立門戶,甚至還願意參與FOF,這也算是VC行業的一大特點吧,大家都是合作夥伴,雖然有時候搶案子,但更多的時候是合作。怎麼玩?很牛X的顛覆式做法
看到峰瑞資本的演講PPT我驚了,如果第一期基金是個產品的話,下面是這款產品的爆點:
不賺錢就不收錢,具體是:
三倍回報以內,0%管理費,20% carry
3-5倍回報,2%管理費,25% Carry
5倍回報以上,2%管理費,30% Carry
Carry回報不限於內部和合伙人團隊:
外部人員推薦項目,獲得5% Carry,執行團隊獲得5%
內部人員推薦項目,獲得8% Carry,執行團隊獲得2%
LP門檻降低至100萬人民幣
10%
Carry單獨獎勵項目關鍵問題解決者
這四點,我分別來說。
先說階梯式Carry回報,過去江湖規矩一般是LP如果8%收益以內,GP不拿Carry,8%收益以上,GP拿20%Carry。這基本是標準行情。而不管GP做的怎麼樣,管理費每年2%或者合計2%-5%這個不會變的。所以以前有個別基金業績很差,但是GP活得很滋潤,LP們也很不滿。峰瑞資本拿管理費聯動Carry,膽子不小,勇氣可嘉。接著是給外部人員5%的Carry。買方Carry歷來皆有,但在賣方傭金一般3%-5%的情況下,買方還能開出5%的項目收益Carry,確實比較嚇人,這對FA來說是個重大利好。舉個例子,推薦一個項目給峰瑞資本,他們投了1000萬人民幣,此時一般你可以從項目方拿到50萬人民幣的傭金,如果你夠牛的話,基金也會給你1%左右,也就是10萬元的介紹費,合計60萬。但這次玩法變了。50萬傭金你先收下,這是項目公司給的。這個項目最後1億賬面浮盈退出,按10倍回報計算,峰瑞可以拿到9000*30%=3000萬元總Carry。則5%=3000萬/6=500萬。也就是說,只要你介紹的案子靠譜,最後你總共可以獲得550萬收益。這對FA或者各種能人來說是無法抗拒的誘惑。然後是給內部人員的Carry,這個內部人員不但是GP團隊成員,還有LP和投資企業的人。這個比例竟然高達8%。也就是說上面那個算術題的答案是800萬!也就是說,如果你是GP團隊的人,LP的人或者被投企業的人,推薦個案子,如果十倍退出的話,你可以拿到800萬的獎金!最後是關鍵問題解決者獎勵10%,這是多少錢自己去算吧我想說,豐總明天約個飯唄,我這裡有幾十個案子,來瞧瞧咋樣?
我有理由相信,這麼玩真的打破了原有VC行業的分配機制和決策機制,最大能動性的調動內外部資源,特別是外部那些牛逼的FA和同行的資源,最終使得幾十年來沒怎麼改過的行規得到顛覆性變革。如果說去中介化,去中心化是互聯網的一大特點,那峰瑞資本則把去權威化,極致中介化發揮到了新的層次,結果怎麼樣,拭目以待咯。
通常來講,有路子的VC不會大張旗鼓的這麼來募集資金的,基本上有1、2個知根知底的基石LP,加上幾個互相認可的LP,再配上一些渠道資金就搞起來了。
FreeS的所謂幾大創新點,我們具體來看看
1. 與LP相關的,不收管理費和階梯carry在國內都不是什麼新鮮的玩法,比這個還複雜的多了去。這些東西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LP的信心,但其實基本沒什麼卵用,真的。
LP出錢投資,其實和VC再去投資企業是很相像的,都是投資嘛。對於VC投資一家企業而言,這家企業是否給出很好的對賭條款,在VC最終決策的所有因素裡面,優先順序是非常低的。
門檻100萬其實反映的是資金不好募集,畢竟股東越多越麻煩的簡單道理大家都懂。
二級市場接觸的人多些,舉個二級市場的例子,王亞偉的私募,門檻1000萬,管理費很高,一般人還買都買不進去。道理很簡單,投資者並不介意在賺錢的基礎上分一部分出去,怕的是不賺錢,越是能夠讓投資者放心的,投資者就越願意買單,投資就是投人嘛。
真正實打實的提升LP信心應該怎麼做呢?自己掏錢出來做劣後,這也是通行做法,能夠給予投資人真正的保護,否則都是虛的。
2. 與FA相關的,給外部推薦項目5%的carry,給介紹人carry依然不是新鮮事,給到5%的確是比較高的了。但是,實際操作中可能並非會有什麼決定性的作用。
在信息越來越透明的時代,FA公認是越來越難做,對一個FA而言,除了少數欺上瞞下的流氓FA之外,你只能佔一頭,要麼代表買家,要麼代表賣家,你不能說兩頭都佔了,否則你向著哪一頭啊?畢竟利益是衝突的。代表項目方的FA還要拿FreeS的carry?你讓項目方怎麼看?如果是飢不擇食的項目可能也就忍了,但飢不擇食的項目是好項目的概率有多大?如果是nb的項目,大家都搶著投呢,這時候FA擺明要去自己拿carry兩頭收錢項目方會隨便答應?
不論代表買家還是賣家,對FA來說,最關鍵的不是傭金比例有多高有沒有carry,而是能不能hold住自己的上家,別被甩了還談什麼carry呢?因此,和FreeS不熟的人也不會僅因為carry高而有太大的動力去給FreeS介紹項目;反之和FreeS熟的人本來就願意介紹項目,carry高當然更好。
3. 與團隊相關的,給團隊carry是很好的,很支持,但這依然不是新鮮做法,有的基金團隊甚至都是持有GP的股份的。
但是,具體是什麼條款還要看白紙黑子的協議是怎麼約定的,前面看到有FreeS的員工留言,協議是私密自然不會要求公開,但建議好好閱讀條款,看清楚限制條件。
綜上,所有的條款其實都沒什麼新鮮的,大張旗鼓的募資其實不是好事,就好像nb的項目從來都不是大張旗鼓的兜售的。要理解李豐離開IDG出來做峰瑞資本 (FreeS Fund),以及峰瑞不同於一般VC機構的分配、募資方式,需要了解近10年來風險投資行業的變遷:
①碎片化
②平民化
十五年前的中國,無論是互聯網項目還是VC、天使投資人,都是「傳說中」的產物。
張朝陽拿了自己 MIT 導師 Negroponte 幾十萬美金回國創辦搜狐;馬雲不得不遠渡重洋去說服孫正義;馬化騰因為騰訊融不到錢而熬紅了眼,後來經介紹拿到了李澤楷「香港盈科」百萬美金的救命錢。在那個時代,創業者想拿真正意義上的「風險投資」,基本只能去境外了。
七年前,在經濟泡沫破碎的寒冬之後,VC和天使投資在中國零星崛起,但拿到風險投資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興,楊浩涌這樣的一流創業者也經常面臨融資困難的窘境。
長期以來,我們處在一個創業項目和投資機構數量不多,低頻交易的環境中。但隨著中國互聯網商業環境的快速發展,到了現在,一切都變了。
中國80%的「風投機構」在最近5年內成立。根據「道瓊斯風險資源」的統計,中國2014年的風險投資總額達到155億美元,創下該機構2006年開始統計這一數據以來的最高記錄,兩倍於2011年創下的73億美元的最高記錄。
中國曆年風險投資額(引自道瓊斯風險資源)在中關村創業大街、金融CBD、SOHO城,數千個風險投資機構扎堆,數萬個風投從業者在這個城市中搜尋著創業項目。一位做創投報道的媒體朋友在朋友圈抱怨:「走進中關村和三元橋的任何一家咖啡廳,你總會遇到正在談判的投資人與創業者」。
雖然整個創業大潮的興起,更有益於這個創新的時代。但是,對於風投領域來說,某些東西也悄然「失衡」了。
聳立在VC與項目間「巨大的噪音牆」
早期融資平台「以太資本」號稱正在幫助3000多位早期投資人做項目篩選,因為噪音太大,平均面聊10個項目推薦1個給投資人。創始人周子敬說,「現在每個創業細分領域都有幾十甚至上百個項目,投資人要面對極大的『噪音』」。
這些「噪音」是由海量的項目、細分領域信息構成,「以太資本」平台數據顯示活躍的投資人平均每天要約見3~4個項目。而在我接觸的一線投資機構中,從投資經理到合伙人,不少人每天都要見5個以上的項目。
雖然投資機構們在研究著世界上最先進的創新,但是篩選創業項目的方式仍然處於「原始階段」。沒有統一的項目入口,基本靠熟人牽線和參加一些零星的媒體舉辦路演作為項目來源,見項目之前基本不存在預先篩選。
這種方式在低頻低量的創投時代是可行的,但當一個細分領域都有數百的項目時,「噪音」就會讓優質項目的獲取非常低效。
「雖然見的項目多了,但是能投的好項目並沒有增加,反而更少了」一位業內做投資的朋友在和我聊天時抱怨。
去年夏天(7-8月),許多投資機構的投資基本都停滯了,兩個原因造成:
① 原有優秀的項目和創業者已經基本被消化完了
② 面對「萬眾創業」湧來的海量項目,投資機構發現尋找新的優秀項目和投資人反而越來越難。
原來VC領域也可能陷入紅海,一個好的項目越來越難以尋找,是時候重新思考了。
前IDG合伙人李豐創辦的Frees基金引起創投圈廣泛關注,因為他提出了一些「革命性」的設計。
峰瑞資本 (FreeS Fund)做了3個有革命性的VC機構頂層設計:
①「不超過4倍收益的項目不拿管理費」;
②「開放Carry分成給外部項目推薦人,給投資經理更多回報」;
③「開放LP人數,降低入場資金,讓更多人成為LP」。
三大舉措,核心指向都是「如何在激烈的碎片化創投紅海中勝出」。
李豐說:「當資本的供給速度增長高於好項目數量增長時,基金更容易融到錢,好項目價值也會變貴。而當整個資本和創業市場在高速地發展時,傳統 VC 已經沒法滿足現有創業市場的需求,好的創業公司越來越多,新的基金也越來越多,兩端越來越碎片化。」
「FreeS基金想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兩條:1、如何在兩邊都是碎片化的情況下提高 VC 的效率;2、設計怎樣的機制可以對創業者更好。」
其實FreeS此舉並不新鮮,針對性地對創投紅海「碎片化」和「噪音牆」現狀進行基金改革,2008年的經緯中國早已發起。在當時所有創投基金都是十人以下精品團隊時,經緯創始合伙人張穎首先發起了「狼群戰術」,這個戰術運作7年之後,讓經緯成為當下中國最成功的VC機構之一。
2011年之後,經緯的投資經理數量迅速增長至40餘人,其也是目前國內外資VC機構中人數最多的,而按照張穎的設想,未來經緯的投資團隊將擴充至40支。
京東投資部投資總監楊世毅分析稱,「經緯在最早投移動互聯網那波是賺錢的,在天使A輪等調研時間會比較多,也不一定賭得準的情況下,他們採取的戰術可能就是人海戰術,押寶在跑道上,而這個模式後來證明是成功的,因此他們也將這種模式複製到其他投資領域。」——陌陌、土巴兔,e代駕、餓了么等明星公司都是經緯的早期投資項目。
而張穎對外宣稱:「經緯去年一年見6700個團隊」,這是任何一個傳統十人以下投資團隊都無法做到的。
而險峰華興明顯也在採取同樣的策略,在和原子創投姚嘉聊天時他說:「最近投資機構都在研究險峰華興,因為他們現在的策略,讓他們在過去半年投了不少好項目。」
險峰華興在建立一個「儘可能多接觸創業項目,了解創業者的入口」。
無論經緯還是險峰華興,歸因來說,都認識了一件本質——投資本身就是一件「設法規避風險,獲得最大收益的事兒」。在智力和決策模式差別不大(本質上許多VC都採用差不多的投資邏輯,看看跟風的O2O以及智能硬體就知道)的風險博弈中,你比對手掌握的信息更充分,了解更深入,你自然就能規避掉更多的坑,有更好的選擇權。
另外一些情況是,投資機構和天使投資人們越來越喜歡結盟。目的也是為了互相獲得決策支持,降低風險。但這無疑會使投資機構的最大收益下降。李豐認為:「在和盡量多的創業者接觸後,會對輕微趨勢和正在發生事情有敏感度。」
順著這個話題我做了個猜想——融資服務平台才是VC博弈的未來?
FreeS選擇收益重新分配,經緯採用「搭班子」群狼戰術,險峰華興採用自建圈子和影響力渠道模式。其實他們都在做著一種兇狠而重複的工作——狂掃項目,最大化第一時間接觸項目,然後根據合伙人提出的決策模型進行投資。
但在Frees、經緯和險峰華興之外,仍然有八成的基金是「小而精團隊模式」,而不少個人天使投資人也在這場投資博弈的遊戲中。Frees、經緯和險峰華興的戰術將在一定時間和範圍戰勝小團隊和個人天使(名聲大的天使除外)。
不管怎麼樣,創投領域的「囚徒困境」中,裡面的博弈點只有兩個:①智力決策;②信息掌握廣度和深度(項目搜尋能力)。
①智力決策當然無可替代,但是②信息掌握廣度和深度(項目搜尋能力)這個Frees、經緯和險峰華興目前正在全力突破的點,是可以部分拆分出去的工作。矽谷的500startups,YC,以及中國的以太資本,華興Alpha,36氪融資平台無疑都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生的平台。他們在海量項目中篩選,並把項目和創始人歸類,讓投資人能充分掌握信息,做出最優決策。
《國富論》中說「分工是產業進步的必然」,這就像一句古老而有力量的咒語,或許該輪到風投領域了。
當然,為行業創造持續穩定的價值,「分工」才能發展壯大。
以太資本,36氪,華興Alpha不管當下PR(宣傳)做得多好,最終都會面對著終極拷問——怎麼持續地給投資人輸出有質量的創業項目?怎麼給創業者提供有價值的對接服務?分工往往就意味著專業性,以目前投資人的反饋看來,擁有專業背景,以及更好服務思維的融資平台普遍項目質量要高一個Level。
投融資對接平台,代表了投資領域的分工方向——創業公司的信息收集整理由平台完成,同時平台為投資機構提供對接服務,投資機構和天使投資人回到智力決策層面。
只有這樣,精幹型投資機構和個人天使,才能再次把經緯中國,險峰華興拉回同一起跑線,獲得等量項目數據的情況下進行智力決策博弈。
目前36氪有媒體優勢,流量大,但缺乏專業服務;以太有專業服務優勢和創新打法,但需要一定時間內擴大品牌影響力和流量才有機會;華興Alpha有「華興」這個中國最大投行乾爹,資源多,但受傳統投行思維影響,目前打法仍然比較傳統。
但這些平台終究都處於發展初期,未來都還有很長的探索之路要走,究竟「融資對接平台」到底能不能成為創投領域的「標配」,還需要看他們是否能給這個領域創造長期價值。
以上內容整理自我的微信號(韋物主義,微信號weiwuzy。)文章《創投大廝殺:李豐、張穎、包凡都打的什麼算盤?》
謝邀
本不太想多說的,匿名幾句吧先說觀點,不看好,不喜歡的不用往下看了1、業績:
豐叔號稱投了61家企業,3億美金,回來18億美金,6x,IDG的LP看到這個數字應該是高興的要命,然後電話問周全說趕緊分錢啊,,,,,
列出來的比較好的項目,宜信、韓都衣舍,bilibili 三隻松鼠 挖財 銅板街 豬八戒 河裡家。沒一個上市的。。。。。。7年了,哥,你倒是搞個上市退出項目看看啊,nadsaq又不是a股,中間暫停了IPO兩年沒法上,這7年內美股有好幾撥機會吧,,,,
目前看這些項目最好的應該是宜信吧,宜信是豐叔搞來的?唐寧要哭了,尼瑪唐寧干fa的時候豐叔在哪裡?新東方還是秒針?
韓都啥時候變成豐叔主投的了?LM同學估計會找算賬的吧對了,豬八戒不會豐叔拿媒體數據算的估值吧。。。。。2、管理費對賭和降低LP門檻:
新基金不好募資是可以理解的,所有人想的都是在管理費和LP門檻的改動,降低管理費也很常見,500萬變100萬也很正常,非要說的這麼堂而皇之的。。。。。九鼎當年不收管理費由Lp做決策把自己當fa不也是創新么,當時微博一片罵聲,怎麼到豐叔這就成創新了?
另外啊,9年3x是什麼概念,有人算過irr嗎?學什麼不好非要學人民幣基金那套,只說回報倍數不說IRR,真的是為了忽悠低門檻LP嗎?。。。。
虎嗅有個新聞提了一句說的挺對,豐叔出來的時間募資並不容易,,,,
3、carry分配:
可能豐叔在idg呆太久了,以為idg的分配方式就是行業通用的分配方式。。。。。。。給項目團隊6-8%確實很多基金都能給到,這並不罕見,越是小基金越靈活。給外部fa後端獎勵也很常見,前兩年pre-ipo 人民幣基金不都這麼幹嘛更多的還是作為一個pr,做為搶項目的一個噱頭,沒看見楠爺已經躍躍欲試了嘛:)
現在早期基金很多了,其實競爭很激烈,稍微好一點的項目大家都撲上去,靠什麼搶,靠接觸早+高價格嘛,為什麼人家第一個想到frees呢,所以豐叔要做創新。。。。但你要真把它當成給廣大fa們的福利就只能呵呵了。。。算個比例,一個基金多少項目源是來源於fa呢??
至於決策,那都不算改進,早期投資,都是靠概率。。。
有人說,這個政策最大的問題是鼓勵所有的投資經理去冒險,不關心失敗率,畢竟,算業績的時候不算他失敗的案例,只算成功的。要真是這樣,豐叔可得趕緊改,否則,你下面的投資經理很快就會聯合創業者造假給你看的。。。。。
我同意豐叔前段時間說的額,現在早期投資競爭很激烈,錢供過於求。不好乾。有人已經說是紅海了,但是兄弟們出來單幹,除了早期基金別的也幹不了,因為募資能力不行啊,只能搞個小基金,不投早期投啥呢。。。所以為了投資,也只能 pr pr 再pr了。。。。。
但這個行業其實很殘酷,給每個人的機會只有一次,你第一次基金,大家會給你機會賭一把,但如果你第一支基金做砸了,irr很差,LP基本就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了,這和創業不一樣,連續創業者是加分,更吃香。。。。
所以,理解豐叔的一切舉動,畢竟,第一次就把錢搞多點最重要,管理費先收上來,養活自己和龐大的17人團隊最重要,哪怕給個虛無縹緲的承諾。。。。
ps1:
豐叔是做人的,不是做事的所以,當豐叔說他是idg內部最後一個知道自己要出來單幹而不是內部創業的,我們就只能呵呵了。。。。竟然還有人說idg內定他當合伙人,,,,唉,周全心裡不知道咋想,曉鴿搞了這麼多年媒體,最後反被豐叔在媒體上這麼搞了一把,是不是該感慨萬千了ps2:投了uber還值得吹噓啊,先考慮能不能賺錢再說吧,,,,,除了uber,airbnb,snapchat , space x , pinterest, ,,,所有矽谷估值超過100億美金的企業最近半年都在國內公開發售啊,想投哪個都可以啊。。。。莫非豐叔已經計劃全參與了?雖然被邀請了,但一方面周一比較忙,另一方面確實不知道怎麼動筆。
這種早晚會發生但不知道什麼時候發生的變化,其實揭露了一個本質:排除投資人的眼光、對公司的幫助和運作能力,很長時間裡風投的重要優勢之一是——有錢。但這個優勢日益虛弱下去了。現在,成功的創業者有錢,他們和過去只有錢的外行不同,他們與風投從業者一樣擁有對行業和團隊的判斷力,而且,他們的決策速度也超過傳統決策機制之下的風投機構。
另一方面,目前風投的慣例做法通行已久,即便在矽谷也並沒有發生顛覆式的改變。「這不是常識嗎?」是多數人的反應,彷彿大家都有一定的共識與默契。
但是,所有可以改進的,早晚會被改變。就像在A股市場,長期以來券商普遍實行差異化定價,機構投資者享受低傭金,對散戶收費較高。而「一人多戶」的新政,讓以前就佣金費用與券商討價還價時經常處於弱勢地位的散戶,有了敢叫板的底氣:一旦對某一券商的服務不滿意,可直接通過「銀證轉賬」的方式轉去另一家開戶的券商。這會使得券商進一步降低佣金費用、提升服務水平,同時,通過提供投資顧問、財富管理等服務提升附加值將成為常態。
風投行業可以閃展騰挪的空間其實並不大,故而長久以來也沒有什麼大的動靜。但是,你會發現,通過思考「這樣究竟是對還是錯」,你所採取的行動肯定更提升一級。然後只要稍微改變想法往往就有新的創意產生。比如說,以料理常識來看,醬汁是法國料理的基本。但是著名主廚岸田周三追根究柢地思考:「真的是這樣嗎?」結果創造出新的世界,榮獲米其林三星殊榮,而且時代也就這樣往新的方向前進了。
過去風投和創業公司之前的運作手法,異常豐富,因應而生各種條款;然而,風投自己幾乎沒有太大改變。我們來看,峰瑞資本做的這幾件事情。對賭條款,對於成功的VC而言,回報率是幾乎不可能只有一兩倍的。如果一家VC賺不到錢,基本上也就沒有未來可言。投票決策,除了老派基金以外,新興基金的決策機制已經越來越靈活,但落實成非常明確的投票機制的,倒是也不多。場外carry,這個比較新穎,但仔細算一算,一家機構的案子中從FA過來的有多少,成功率多少,分出去的金額會有多少,就會發現,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誇大。這有點像遊戲行業,但凡創業公司老闆都許諾做到XX流水分XX萬,但真有幾家做到了呢?然而,以上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峰瑞把這些顯的隱的成文的不成文的規則都白到了檯面,並且落實成條款。在之前沒有人給出明確方案之前,這就是非常有效的行為。類似的,還有真格的一頁紙term。
是不是形式大於實質,並不重要,即便像康德這樣講究真我的哲學家也說過:「整體而言,人們越文明,越像是演員。」他的道理很簡單:我們擺出有情的姿態、營造尊重他人的幻覺、做謙卑狀、一副無私的模樣,因為每個人早已明了,這一切都不是真的。但假意善良導致真正善良。「藉由假裝良善來欺騙他人,我們有助於培養文明社會,而且因為這麼做,我們也騙了自己,把姿態的美德轉化為實質的美德。」甚至可以這麼說,要來真的,就得先搞假的。私人領域如此,公共領域更是如此。一家汽車公司於廣告里宣稱,只要購買他們的環保車,你就為環保盡了一份心意。我們都知道廣告在騙人,但沒必要揭穿謊言,因為他們起碼有欺騙的誠意。
更何況,扮好人的風險往往比扮壞人的風險還大。易卜生當年儼然是女權運動的同路人,但卻飽受指指點點;與他同時期的斯特林堡再三在書信、散文、戲劇中傳達仇視女性的立場,可是女性主義的文學批評卻很少拿他開刀。所以,康德會說,所有人際交往中的美德只是銅板,只有小孩才會把它誤以為是真金。所以,我們也不能強行要求媒體宣傳一定要觸及本質。敢於做好人,都是值得欽佩的。
作為風投,目的必然是賺錢,賺越多的錢越好,而「讓利」的經營手法,可以帶來更多信任、更多案源,那麼不管新增的「條款」有多少會被真實觸發,最終結果都是好的。而且,這些做法是非常順應時代的,也體現了當前創業的特點。
在一篇論文中,作者Dennett與Roy主張:就如同寒武紀大爆發源自於「光」,當代科技的發展,在使得資訊越加透明的同時,也將為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換言之,兩位作者的論點是,當代科技的發展就好像是寒武紀出現的「光」,照亮、穿透了過去不可見之處,這不僅將改變個人的行為,也會導致整個社會組織的變革。在這個資訊透明的時代里,消費者對於商品與服務的評價將會徹底改變過去商家與顧客之間的關係。原文如下:http://ase.tufts.edu/cogstud/dennett/papers/Dennett_Roy.pdf
沒有能夠即時反應並應對此一「透明」所帶來的改變的商家,在兩位作者看來,註定將被淘汰。不過,如果只從「看不看得見」來理解「透明」的意義,可能會誤解我們這個時代正在發生的變革。「透明」的本質其實是速度的問題。
「評價」的透明化,之所以能夠改變顧客與商家之間的關係,重點在於消費者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等平台「即時」看見。因此,反過來說,能夠適應這種透明並生存下去的,必然是那些可以更快速地掌握使用者評價並即時做出反饋與調整的商家。
這也是為什麼小型的、可以快速應變的公司會創業成功、脫穎而出,因為它們可以適應資訊透明環境的生存壓力。而傳統那些大型的組織,要不是將朝向「去中心」的方向演化,就是將被「天擇」所淘汰。
所以與其說資訊透明的意思是所有的資訊都變得可見,更精確地說是,人們開始有了(近乎)「即時」 取得各種資訊的能力——就像峰瑞資本的這次發布,轉瞬之間在圈子裡人盡皆知。也因為如此,所有的個人或組織的行動也都將變得更加靈活和多變。
可以說,能夠在資訊透明時代生存下來靠的是「速度」。我們可以看到過去所謂的有錢人,靠不斷地累積房產;傳統的大型企業則是以不斷地擴建廠房來增加生產力。但互聯網公司最重要的資本不是土地、房產等實體資本,而是可以跨國移動的資金、掌握資訊的能力,以及最重要的關係網路,因此他們可以快速連接與彈性變化,從而丟棄「空間」的沉重包袱。
而隨著人們越來越普及的使用、依賴網路,新的「速度」,來自於可以洞燭先機、即時反應的人們。不管是FA領域還是VC領域產生的新模式,都非常重視信息的獲取和決策的速度。這說明,他們都意識到,成功的關鍵不僅在於「看到」,而在於能夠理解到「速度」才是核心。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缺乏速度」的機構會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壓力。
我們一向對「聰明」二字有著崇拜仰慕之情,這樣說最不痛苦,而且和那群成功的人最能分門別類。因為天生就不如人家,照理來說本來就會輸,豈有贏甚至是平手之理?他們只顧著看那一位位所謂的「聰明人」,卻沒有明白那些藏在背後,更關鍵的東西。公平,透明,利益分享是最真摯的情懷。我們不賣弄夢想,我們用行動實踐夢想。我選擇加入。
無論結果如何,每個行業都是需要這些勇於突破的方法才能進步,嘗試改變一個行業的玩法,這樣的團隊無論什麼時候都值得佩服,包括想這樣做的有狼性的老大
投行思維做基金,團結廣大人民群眾。小項目賺人氣,大家分錢。大項目做項目基金,建立LP風險防火牆
純個人想法1. FA要爽成馬了2. 同時項目組要累成狗了(每天要看的項目估計要比原來多幾倍吧)3. 個人投資者要瘋了(投資門檻100萬人民幣,比他媽新三板還低)4. 給項目介紹人分carry的事兒天星已經幹了,我手裡還有一個新三板項目的FA的分成,但幾年以後能不能要回來這些錢還是挺存疑的。5. 所謂新的VC模式,只不過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既然後面carry分不到那麼多了,那我覺得FREESVC的工資肯定很高,畢竟一個投資經理的時間是有限資源,同時能做的案子是有限的。我覺得投資行業的命脈——投資判斷能力被undervalue了,我覺得投資這事兒還是手藝活,永遠不會進入大生產時代。恩,期待被打臉。
不看好。 首先頂級的VC,PE背後都是有頂級的LP。 比方說紅杉、高瓴資本背後都是一些目光長遠的大學捐贈基金、慈善基金、主權財富基金、養老基金及家族基金。 國內錢多人傻的土豪和上市公司根本無法比,都是想賺快錢的。還有現在的IDG最多只能算二線VC,有規模優勢,但是業績只能說一般。 IDG雖然之前投過騰訊,投過百度,但是還沒等到上市半路就退出了,而且當時國內VC很少,可投資的標的也很少,只能說瞎貓碰上死耗子。IDG現在最擅長的基本就是搞PR了,所以IDG出來的人搞PR厲害也不足為奇了。IDG中生代牛逼一點的 基本都出來單幹了,現在是青黃不接。
對一件事情的態度最真實的體現就是用腳投票,我選擇加入。
利益相關:FreeS員工。從同為「上海自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這一主體來看,峰瑞資本應該就是此前獲浙報集團注資的孚睿基金。(浙報傳媒:關於東方星空投資孚睿基金的公告)
該基金是由李豐和林中華(兩位IDG前合伙人)一同創辦的。這兩人的履歷還是非常牛逼的,整個管理團隊應該也會非常棒。
首期基金規模預期1.5億美元+10億人民幣,相比於近兩年那些新成立的VC的首期規模要大不少,不過浙報集團已認繳了1億人民幣的出資額度,而且考慮到管理團隊實力、合伙人名聲,招募LP的壓力不大。
他們的微信公眾號昨天發了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不止於成為一家著名基金」,以下是幾點相應的個人淺見,歡迎拍磚。
1. 管理費對賭條款
3倍回報以內 → 0%管理費,20% Carry
3-5倍回報 → 2%管理費,25% Carry5倍回報以上 → 2%管理費,30% Carry
過去,不管業績如何,VC的管理費始終是少不了的(Carry則一般要收益8%以上才能分),這是一些業績一般的VC機構主要的收入來源,也是所有機構都想把基金規模做大的原因之一。而現在,管理費是否收取則以基金結算時是否達成3倍回報為限。做得好,吃肉喝湯;做不好,雖然能分20%的Carry,但其實量也只是少得可憐。
這一做法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創新。不過以7年為限,3倍的回報相當於年收益率17%,5倍的回報相當於年收益率26%)——結合管理團隊的過往光輝履歷,5倍不好說,但3倍回報還是有非常大的可能達到的。因此,這樣的對賭條款背後,是管理團隊的高度自信和極大誠意,能對募資工作起到很大推動。
2. Carry分配製度改革(以20% Carry為例)先拿出10%,給項目推薦方:
外部人員推薦 → 推薦者得5%,執行團隊得5% 內部人員推薦 → 推薦者得8%,執行團隊得2%剩下的10%,給「關鍵資源解決者」: 根據FreesFund | 峰瑞資本 上「Carry分配計劃」的介紹,這10%將分配給協助公司獲得關鍵資源的個人(由創業公司CEO提名)
這會造成哪些影響呢?
——對於FA來說,以前介紹項目成功後只能拿到5%左右的傭金,而現在還可以參與後續的Carry分配,所以FA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
——對於基金內部人員(LP/已投公司/基金管理團隊),會打了雞血似的充滿狼性,四處出擊;——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受益於指定Carry分配方式的權力,他們獲取外部資源的難度將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於是他們的成功率應該也會增加不少;——對於基金本身而言,由於歸屬於峰瑞的20% Carry里有很大一部分都要分走,基金管理團隊實際到手的總Carry額甚至可能低至2%,這就促使他們必須想辦法獲得更高的回報,對他們的投資方向、決策機制(這個在下面有提到)、portfolio配置都會有一定考驗;——隨著Carry的減少,基金管理團隊的固定工資應該會比別家VC都要高出一些,但與之而來的是決策時的壓力陡增——找項目的事情已經有別人分擔掉大半了,那麼決策這事可千萬不能馬虎了哦。3. LP門檻降低
LP門檻降低至100萬人民幣(20萬美元),前提是符合國家規定的合格投資者,LP不超過200人。
這樣一來,基金有機會獲得更多更廣的LP資源(雖然質量並不一定都很高),對於擴大基金的社會影響力、拓寬項目的收集來源、提供更到位的投後服務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4. 主題式投資法
這其實不是什麼新聞,很多VC、PE都是這麼做的。不過有意思的是,VC界里對主題式投資法其實也存在一些爭議和討論,如Venture Beat上這篇文章:The rise of the thematic VC and what it means for founders
當然,個人還是比較相信他們眼光的,畢竟他們的牛逼早在多年以前就被證明了……
5. 消除傳統VC的論資排輩
不知為何,圖片傳不上來……只好請大家再去戳一下這篇文章鏈接了:不止於成為一家著名基金
這樣的決策機制,大大削弱了合伙人的投票權(要知道很多VC的投資決策都是合伙人強勢主導的),更為透明、公平、公正,不過效果如何,仍然有待後續觀察——年輕人們更易接受新生事物,也更了解新生消費群體的喜好和習慣,但是年級稍長者們往往有著更為深厚的行業閱歷和更為強大的商業感知。
6.做VC界的Uber
其實從前述的幾點中,已經能夠明顯感知到這隻基金主動求異、大力創新的追求了,而這次明確地提出了「做VC界的Uber」這一目標,則是對其相比傳統VC的那些不同的一句總結。
最後,贊一下他們的Slogan:Free Service. Free Style. Free Startup. Free Spirit.前兩天和一個投資者朋友聊起李豐Frees Fund的事兒,那哥們很直接的給出了觀點:1. LP門檻降低一定是為了募資,和全民LP的說法中間還有一層上市公司法律障礙。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是要追溯在最上端穿刺後的自然人數量的,假設Frees Fund第一期基金募集額度是1個億,LP門檻是100萬,那麼極端的離子下基金會有100個LP。這個基金無論投資任何一個公司,那個公司要追求上市讓投資者的退出的話,起步就會有超過100多個自然人股東。這是一個非常不利於企業成長的過程,最終可能導致上市錢股權結構中自然人數目超過200人而無法上市,或者造成非常多的轉換股權結構的操作,煩的一比。2. 對更多的參與者可以有投票權的變化。牛逼的項目投資行為一般不是通過多數表決認同未來價值產生的。很多事實證明都是某些個體投資者獨到或者挑戰性的決策行為帶來的成果。阿里、京東、騰訊都是這樣的被投資機構「下注」賭出來的。所以Frees Fund的1.5票贊同票和0.5票反對票結構設計中很有可能導致投資結果都是比較穩定的未來「沒那麼牛逼的項目」。除非李豐確保自己帶領的投資經理團隊和決策層對投資理念會非常比較一致(這個基本是不太可能的),或者實際操作過程中通過平衡合伙人數量來增加「獨到看法」的掌控權,因為3個人反對(0.5票反對票)才能抵消一個合伙人贊同(1.5票贊同票),可見2個人的堅持,就可以戰勝剩餘5個人的反對。這樣一個項目決策人數配比,投出牛逼項目的可能依然保持強勁。3. 創業者可以自由分配Carry給幫助過他的人,這一點是有基礎的,所以延續下去應該有的玩兒。總結一下:中國全民融入天使投資、創業大潮的新拐角出現了,這一定是一個好消息。多聊別的也沒有啥意思,臊起來吧!
來自愛合夥的聯合創始人——王稼樂
任何基業長青金融機構的生存之道在於風險管理能力以及能有募集到長期資金,從這家公司cary的分配方案和給外部人的提成看,很像當年九鼎在創業板推出有明星項目後瘋狂募資瘋狂投錢的方案,只不過一個是做當時風頭正勁的preipo,一個做時下風頭正勁的VC項目而已。九鼎的基金到期後發現項目根本退出不了,正好碰上新三板這股風,才通過管理公司向lp發行股份收購基金,再上新三板上讓投資人有個退出渠道。縱觀九鼎的這個過程,九鼎能走到現在,主要原因以下幾點:1、較為完備的財務風控體系沒有導致較大的投資案例財務造假醜聞(從股份轉讓說明書上看,某個大案子有打水漂的可能,至少目前沒有爆出),才沒有導致有lp擠兌贖回;2、正好碰到了新三板這風,在證券市場稀缺這類股票時,有這麼一個票才出現在市場里,在很多人沒明白這行業情況下融了不少錢也讓lp有了退出渠道。這類成功的複製有一定的運氣因素。像峰瑞這種基金要成功,自己的風控體系建立,主投明星項目能持續募到錢,國內多層資本市場推進順利(新三板、以及即將推出戰略新興版、修改上市條件後的創業板發揮價值發現功能)。這三個內外因缺一不可。但是看了募資方案,lp100萬起,要募10個億,不知道是一個基金還是多個基金,lp100萬起,很容易達到證券法規定的股東200人上限,那這基金投的企業掛三板還是主板,都需要證監會非上市股份公司審核是否存在非法集資問題,這樣但凡有點國內證券常識的企業都不會要他投。這樣的設計他是要通過眾籌解決還是怎樣?至少這方案不新鮮也不專業。
給自己的項目找投資,沒辦法,朋友推薦的兩三個小VC都不是很理想,自己只能海投BP;必須得說,資本為王,在沒有關係渠道可以接觸到合伙人時,待融資企業就是浪中孤舟,心裡的酸楚只有自己知道;大多數時候,海投的BP石沉大海,杳無音訊;更悲催的如投給啟明創投,郵箱直接回復:打電話給啟明的前台,前台輕描淡寫的說,那我們去刪一些就好了,你明天再發。此刻我的心情,你懂的:好吧,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唯獨給峰瑞資本發了BP,迅速得到了回復,雖然只是BP的自動回復:創業是一段孤獨且充滿荊棘的旅程,突然這麼一瞬間讓我覺得不那麼孤獨。鋒瑞作為一個創業VC,大概創業者的苦是感同身受的吧;作為一個機油老銷售,必須得說,其實每個細節都很能打動人的。最後祝所有的創業朋友成功,大家共勉!
不管你認不認同,不管你喜不喜歡,變革正在來臨!互聯網思維做VC,我選擇加入!Frees被投公司.挺豐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