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之器—自行車
對自行車的記憶,是父親寬厚肩膀的背影。
坐在后座上,雙手緊握著車架,穩穩地,遇到崎嶇顛簸的路,父親總會提醒著,坐穩了,抓牢了,在一陣顛簸隔著屁股都痛之後,父子兩人都咯咯咯地笑了起來。遇上下雨天,躲在父親厚厚的雨披後面,很悶熱,泥濘的道路,父親只能下來推著車子前行,滿腿的泥水。
曾經,自行車作為「三大件」之一,是我們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最為重要的交通工具。經過精心打扮的自行車,帶穗的車座套,包裹著布條或者塑料條的車梁,輻條纏繞著漂亮的裝飾,轉起來形成一道彩色的圓弧。擦得鋥亮的車子,在一路清脆的「叮呤呤」聲中,飛快地穿梭在人群和小巷之間,引來一片羨慕的目光。
第一次學車的時候,雖然有人扶著后座的車架,但還是很緊張,搖搖晃晃地扶著車把,腳蹬得飛快,嘴裡不停地喊著不要鬆開之類的話語。漸漸騎遠了,心裡總覺著不對,回頭一看,早已出去了三五十米遠,慌得趕緊跳下車來。既慌張害怕,又有點興奮,再這麼一來二去的摔幾次,基本就學會了。
溜車、掏車、騎大梁、撒把、倒騎、扒車,自行車是那時我們最酷的玩具。也是用來逞強、炫耀的工具。
越來越熟練的車技,騎車也越來越野了,不論「二八」的飛鴿、永久,或者「二六」的鳳凰,都能任意征服。最帥的,要數模仿大人們上車的技巧,左腳踏著腳蹬,溜一段車,用略短的右腿綳得筆直,跨過車座,若無其事的騎了起來。或者是從父親那裡習得一兩個修車的小技巧,兩腿夾著把摔歪的車把扭正,用小樹枝或者鑰匙上個脫落的鏈條,更複雜的則是自己修補漏氣的輪胎,倒置車座,用鈍器將外胎撬開,把內胎拆出,打些氣,放在裝滿水的盆子里,一點一點仔細找著細密的氣泡。找到漏氣的地方後,擦乾內胎,用銼刀把內胎和補塊都搓毛了,各自塗上膠水,待膠水粘稠,將補塊迅速貼上去,使勁敲打,就修補好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