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 | 中國人「爆買」降溫,全球奢侈品市場現「寒潮」
報告要點
前兩年因中國土豪和中產們「爆買」而出現的奢侈品熱,眼下正在迅速降溫。10月20日,貝恩諮詢發布了《2016年全球奢侈品市場洞察》報告,認為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自2015年已進入了低增長的「新常態」(new normal)時期,今年這一趨勢還將延續。
而隨著中國人爆買熱情減退、行業發展放緩,各奢侈品牌業績兩極分化的現象也日漸明顯。
這份報告的幾個主要結論有:
2016年,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規模略微縮水,「新常態」特徵明顯。
中國人境外消費減少是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增長停滯的一大主因。
消費者開始轉向豪華旅行、美食美酒和藝術品收藏等高端消費體驗。
電商渠道和折扣手段,促進奢侈品銷售。
1. 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規模或8年來首度減少
貝恩預計,2016年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規模將達到2490億歐元,按當前匯率計算較去年(2510億歐元)下滑1%,同時,這也是全球奢侈品自金融危機以來首次陷入增長停滯。
貝恩認為,全球個人奢侈品自2015年起邁入低增長的「新常態」階段,當下行業的「紅利期」已經結束,品牌經營的好壞呈現出兩極化現象。
報告統計,2009-2015年間,個人奢侈品行業的年複合增長率為9%,這一期間有93%的奢侈品牌收入錄得增長;但2015年以來,個人奢侈品行業的年複合增長率大幅跌到了-1%,只有不到一半(49%)的品牌仍保持增長勢頭。
2. 中國人在全球首次買少了,奢侈品市場停滯了
至於奢侈品業為何今年格外不景氣,貝恩指出,匯率波動劇烈(如日元升值減少了海外遊客購物的吸引力)、地緣政治動蕩(歐洲恐襲有損旅遊業、美國大選影響國內消費者信心)都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另外不可忽視的一點是,中國人沒有以前那麼愛買買買了。
雖然中國國內的個人奢侈品市場低迷3年後首次錄得4%的同比增幅,然而,中國人對跨境購買的熱情卻大不如前——其在北美、日本、歐洲的消費均錄得下滑。這令中國人對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的貢獻比例,由2015年的31%下滑到30%,這也是相關比重有史以來的首次滑落。
而且,天朝子民壕購熱退燒,直接拖累了全球奢侈品市場的成績:如果撇開中國人消費的那個部分,2016年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的規模實際上是比去年增長2%的。
不過,同樣需要指出的是,此前的2012-2015年間,正是中國人的買單,才讓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進入繁榮。數據顯示,如果扣除中國人消費的部分,2012-2015年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則只有-2%。
才短短2、3年時間,中國人已經從全球奢侈品市場的「大救星」,變成了「拖全球市場後腿」的,中國人消費行為的轉變之快,著實令人感慨。
3. 消費升級起風,高端體驗型消費更受歡迎
上面說的都是個人奢侈品市場的狀況,接著我們再來看看更廣義的奢侈品市場。如果將高端旅遊、豪車購買等也歸到奢侈品的範疇中,那麼這類廣義奢侈品在2016年,其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8萬億歐元,較去年增長了4%。
其中,豪車市場佔比最高,達到4成,市場規模為438億歐元,並且豪車市場的增長也最為顯著,2016年同比增幅高達8%。
此外,從下圖可以看到,在傳統奢侈商品增長几乎停滯時,以豪華旅行、美食美酒和藝術品收藏為代表的高端體驗型消費正快速崛起。
4. 鋪電商、大甩賣,奢侈品也要隨主流另外,對於奢侈品跟風做電商、進駐奧特萊斯等折扣店的行為,貝恩也有一套觀點。
貝恩指出,電商作為一個增長迅猛的渠道,其在2016年的滲透率將達到7%。如果單純只看市場規模,全球奢侈品電商市場的規模已經足以構成全球第三大「市場」,僅次於美國、日本。其中,鞋類是奢侈品電商滲透率最高的品類,美妝緊隨其後。
折扣方面,促銷的奢侈品在個人奢侈品市場的佔比超35%,折扣賣場(off-price stores)這一渠道的銷售額也佔到奢侈品市場的30%。由於消費者對高性價比的追求,這一比例很可能還將繼續上升。而對於奢侈品公司而言,靈活利用賣場渠道、減少品牌店的打折力度,有助於品牌更好的銷售。
報告出處
本文圖文摘編漢化自貝恩(Bain & Company)報告:《2016年全球奢侈品市場洞察》(英文)
推薦閱讀:
※奢侈品鑒定師是怎麼樣的一個職業?
※全是套路!盤點LV、香奈兒這些高端奢侈品營銷套路
※你買過哪些奢侈品?現在看來,值嗎?
※PRADA、FENDI、BURBERRY會有原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