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撥開戰爭迷霧:紅軍長征時如何收集情報

「桐哥」們是個可靠地情報來源,但其供應情況在長征中並不穩定

相信曾看過那部反映中共特科題材的電影《英雄無語》的朋友一定還記得這樣的情節:在獲悉國民黨軍統帥部調集重兵在江西蘇區周圍布下鐵桶陣的情報後,主人公桐哥(于榮光飾演)將滿口牙齒打落後化裝成乞丐,將情報及時送到周恩來手中。最終,這份情報促使紅軍得以安全轉移,並由此揭開了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序幕。桐哥的故事是真實的!當時,上海地下黨從一位同情共產黨的國民黨將軍莫雄那裡得悉了蔣介石的圍剿計劃,並派特科成員項與年將這一重要情報送出。

「桐哥」們的無悔忠誠使得中共中央及其統率的十萬紅軍得以死裡逃生,而在接下來的漫漫征途中,強有力的情報工作則是紅軍得以走到陝北的可靠保證。

強有力的情報工作是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保證

對於一支長期處於運動狀態的紅軍來說,由於沒有根據地可依託,也缺乏來自地下黨組織的強力支持,所途徑地區的群眾也多未被有效組織起來,因此,要想及時獲取有關當面敵情、社情、民情乃至兵要地誌等方面的情報所遇到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令人欣慰的是,紅軍還是成功地克服了各種困難,通過各種手段獲取了及時而準確的情報。總的來說,紅軍在長征中的情報獲取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電訊偵聽與破譯

在另一部老電影《四渡赤水》中,曾有幾個紅軍戰士攜帶電台佯裝總部電台發報成功騙過敵人的情節。殊不知,真實的歷史比電影情節還要精彩!

紅軍電訊戰士多次以監聽敵台、破譯密碼的方式獲得重大敵情

自建軍之處,紅軍最高領導層就對代表著當時最先進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給予了高度重視,而那些紅色電訊戰士們也以自己的出色表現回饋了這種厚愛。到了長征時期,紅軍電訊部門通過監聽、破譯國民黨軍電台的方式多次獲取重大敵情。四渡赤水期間,紅軍電訊部門在掌握敵人密碼之後,模仿蔣介石的口氣向當面兩支國民黨軍部隊發出一份假的「作戰命令」,最終令其看似嚴密的包圍圈出現了一條縫隙,紅軍就從這條縫隙中鑽了出去,給敵以沉重打擊。不僅僅是在赤水河畔。整個長征期間,紅軍通過電子偵察的方式對敵人的行蹤了如指掌,讓自己在圍追堵截的數十萬國民黨軍隊空隙間靈活穿插,讓其「撲不著,打不到」。

為了贏得「電子戰」的勝利,紅軍還發明了「電台接力」的戰法。

為了贏得「電子戰」的勝利,紅軍還發明了「電台接力」的戰法。中央紅軍離開蘇區之後,大約有半年的時間內大部隊都是利用白天行軍,這時電台人員只好收起機器跟隨行動,路上無法進行工作。然而,遠在川陝蘇區的紅四方面軍的電台因為有相對固定的位置,於是在白天負責截獲、破譯敵人電台的工作。等到天黑後,中央紅軍到達宿營地後,四方面軍電台馬上把截獲的敵情內容發送過來;後來,後來紅四方面軍從川西開始長征,白天電台停機行軍,又是中央紅軍的電台截收破譯敵軍電碼,再通知四方面軍的電台;以後,當紅二、六軍團先後由中央紅軍、四方面軍的電台同其保持聯絡。就這樣,紅軍幾大主力之間雖相隔數千里,卻以「接力」的形式保持著密切的配合。最終確保了紅軍在長征中幾乎不間斷、無遺漏地截收國民黨軍的全部電報。

紮實的群眾工作

老鄉所提供的重大敵情確保了紅軍順利渡過烏江

耿飈,這位後來的新中國第一批外交官,在長征開始後曾擔任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團長。在他的回憶錄中,曾記下了這樣兩件事:1935年的第一天清晨,耿團長連早飯都顧不上吃,就匆匆帶上幾個人踏上薄雪出發了。他們此行的目的,是要趕往烏江江邊,看部隊能否順利過江。當聽到從對岸打過來的零星槍聲之後,大家心裡明白了,敵人已經有了防備。儘管耿飈等人已經判斷出敵人在渡口的兵力不會大,但為了保險起見,他決心把工作做得再細緻一些。最終,他們從一位當地老人口中得悉,敵軍雖然只在對岸渡口擺了一個連的兵力,但後面還有大約一個旅,其中的一個團就駐在離江岸不到2華里的小廟附近。而在稍後進行的婁山關戰役前夕,耿飈同樣從一位老獵戶的口中得悉有一條小路直插敵軍婁山關主陣地之側背……

當然,紅軍中的「耿飈」們通過細緻耐心的工作從當地群眾口中所獲得的絕不僅僅是對手的兵力規模和具體部署情況:耿飈的「搭檔」——紅四團政委楊成武就曾憶及,由於執行了正確的民族政策,他們成功地在當地少數民族人士中徵募到通司(翻譯)和嚮導,使得部隊得以順利翻越雪山草地。

外國傳教士薄復禮後來跟著紅軍走了很長一路

而在另一支紅軍主力那裡,也傳出了「外國傳教士幫紅軍改地圖」的佳話。1934年10月,當肖克、任弼時率領的紅六軍團打到貴州小城——舊州之後,一位名叫薄復禮的英國傳教士被當做「外國間諜」扣押。後來,紅軍在一份次戰鬥中繳獲一張法文版的《貴州地圖》,這讓肖克、任弼時如獲至寶,馬上命人把薄復禮請來。因為自紅六軍團進入貴州後,僅靠中學課本上的貴州地圖指揮作戰,非常不便。而這個薄復禮除了自己的母語之外,還通曉中、法等國家的語言文字。最終,這位通曉法文的外國傳教士將地圖上的地名譯成了中文。後來,在紅二、六軍團戰略轉移之後,將薄復禮於途中釋放。這位曾被羈押多日的「外國間諜」在恢復自由之後,從未說過紅軍一句壞話。

不可或缺的戰鬥偵察

「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孫子·虛實》)!當部隊因條件限制難以用其他手段獲取情報時,還可以通過試探性進攻,了解敵人情況。紅軍在長征期間,曾多次通過戰鬥偵察獲悉敵情。以下幾則戰例很能說明紅軍在長征期間是如何進行戰鬥偵察的:

紅軍強渡鴨池河紀念碑

1936年1月下旬,紅軍二、六軍團長征進入貴州。為防紅軍襲取省城貴陽,國民黨軍匆忙在鴨池河渡口。這裡地處烏江上游,兩岸高山陡壁,河水湍急,架橋十分困難。為了確保渡河成功,賀龍、肖克抽調各師偵察員組成一支120餘的偵察隊,限令2月2日天亮前必須趕到渡口,攻下對岸的大關鎮,控制渡船,掩護主力部隊渡河。一夜急行軍之後,紅軍偵察隊在王紹南隊長率領下準時趕到鴨池河畔。這時天剛麻麻,亮駐在關帝廟內的敵一隊保安團還在睡大覺,糊裡糊塗地做了俘虜。隨即,王紹南讓俘虜背著卸了槍機的空槍再頭前帶路,大隊迅速奔向老街渡口。抵達渡口後,紅軍隱蔽一旁,命令俘虜向北岸喊船,一條小船很快撐了過來……就這樣,國民黨軍的烏江防線又被紅二、六軍團突破了!

從敵人那裡打探情報是紅軍的拿手好戲

與這種「大動干戈」的方式相比,紅軍還有一招拿手好戲,這就是化裝偵察!據時任紅一軍團二師司令部通訊主任的曾思玉回憶,部隊在從大理向大渡河疾進時,他曾帶著偵察員化裝成從會理趕路的「中央軍」進入一個二百來戶的鎮子。不費吹灰主力,曾思玉他們就取得了一群從未見過世面的地主老財的「無比敬仰」!接下來發生的,看上去是那麼地順理成章。偵察員們不僅從這群老爺口中套到了當地駐軍和民團布防情況,還順便帶走了對方親手奉上的地圖和地方志。而這兩件東西尤為寶貴,因為它「記載著當地的詳細地形,是行軍打仗寶貴的兵要地誌資料」。

那幾張不該被人忽視的報紙

1935年8月,中央紅軍打到哈達鋪時,幾個紅軍戰士從鎮上的郵局裡繳獲了一些舊報紙,如《大公報》、《晉西日報》等。通過這些報紙,毛澤東得知了在陝北還有一塊根據地和紅軍。於是,他為紅軍選定了落腳點。誠可謂 「一張報紙定乾坤」!


推薦閱讀:

從軍事地理角度看紅四方面軍之萬源保衛戰
每一年有每一年的長征
相對於建軍,我更想看一眼長征
長征走出的醫學博士,他開拓了中國神經外科的疆土

TAG:红军长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