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歲即出遠門

我侄子,十七歲。準備地說,是十六周歲。

六月份,他中考。成績出來了,總分才140多分。這是2016年廣東河源的中考,總分713分。語數外各120分,地理、生物各50分,文綜、理綜各50分,體育53分。考慮到體育分佔據了一部分,可能他文化課的分,還不到100分。

分數,不及一門課的總分。

2016年,龍川縣高中最低分數線是在321分。也就是說,除體育外,平均考個60分就能讀高中。離家72多里路的縣城,有最好的學校和教育資源。考上高中,可以在縣城裡就讀。如果考上龍川一中,即便不算努力地度過三年,就有很大概率考上一所大學。

沒有考上高中,只能讀職業學校。職業學校在哪裡?是我以前就讀的高中,也是侄子就讀學校的高中部。現在,整個鎮子的高中已經撤銷。也就是說,鎮上已經沒有高中,沒能考上高中的學生,沒有第二次機會了。

職高接受什麼教育呢?不清楚。但從師資力量來看,也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在網上查了學校的領導班子,校長、副校長都眼熟得很,是十年前的陣容。當時,我讀高中的時候,他們或是副校長、或是團委書記。

如今,普通高中變成職業高中了,他們仍在堅守——都是極其出色,教出許多優秀的學生的老師。普通高中的教師,就這樣變成了職業高中的老師。

前些日子,在家鄉的微信上,看到鎮小學遷新址。看學校的圖片,也很眼熟。多看幾眼,便瞭然了,那時我讀書的中學。也就是說,當年的中學,變成了現在的小學。教育的資源,越來越集中於鎮中心。偏遠地區的孩子,想要接受稍好一點兒的教育,每天只能往返十多里路。

學校撤除這件事,在我讀書期間,就已經發生。當初,撤除的是中學。在初三的某個學期,班上突然來了個新的老師,教的是物理。原來,他是被撤除學校的一名老師,被分配到鎮上中學教書。來到鎮上的他,沒有地方住,住在小旅館裡。我曾把作業,送到他的住處去。

終於,過了十年。撤校這事,彷彿是滾雪球,越滾越大。高中變成職高,中學變成小學。

人,越來越少了。義務教育免費了,但教育的成本,幾乎沒有下降。

侄子選擇了工作。

他跟隨著他的堂哥、以及其他親戚,乘著大巴車,來到深圳的一家飯店。這酒店,是一位遠房親戚開的。他成為廚房裡的一員,職位是打荷。打荷,就是要做砧板,要做烹制,要做調料,是廚房裡的雜工。

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

十七歲即出遠門。他的學歷,停留在初中。

這樣的人生選擇,不僅僅只發生在他的身上。他的堂妹,我的侄女。這個文靜、懂事的女孩,我曾以為她能讀得進書。

所謂「讀得進」,就是上課聽得懂,能考個好分數。但她的中考成績,並沒有好多少,只有180多分。她沒有讀書,也沒有打工,留在家裡幫忙。

事實上,侄子的整個班的同學,都面臨著讀書還是工作的選擇。整個初三,只有一個重點班的學生,才能考上高中。整個初三,有五六個班級。一個班,有五十多名學生。

這樣的群體性抉擇,並非是孤例,而是一個「傳統」。差不多十年前,與我同屆的學生,同樣面臨著如此嚴峻的抉擇。不過,這樣的抉擇,推遲了三年。因為,當初不管成績如何,起碼有個高中讀。

高三第一個學期期末,校園裡已經蔓延悲觀而動蕩的情緒。將近三百名的學生,能考上普通本科——不是985,是普通的二本,甚至是三本——寥寥無幾。

考不上大學,繼續讀下去,也無非多給自己進入社會的爭取了緩期徒刑。所以,在第一個期末,有大群的畢業生收拾好自己的行李,離開學校,乘著汽車,來到城市。

我選擇讀完高中,高考的成績,不好,勉強考個職校。整個夏天,我都在思考,到底是工作還是去復讀。

我復讀了一年。考了一個不算好的大學。我選擇了寫作——很幸運,遇上了書籍和文字,讓自己的命運,得到一些變化。

相對於十年前,群體性的選擇整整提前了三年。十六周歲的少男少女們,機會是遠遠少於我的——如果,自己晚生十年,即使再愛寫作,也不可能有這麼好的機會了。

也許,在初中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階級分流」。

我生活的城市,是上海。如今,如果上海的學生,學歷只有初中,這種情況,實在是難以想像。但在鄉村裡,這卻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大學生學歷,寥寥無幾,才是普遍情況。

教育是階層流動的最佳手段。文化,就是讓人不斷地向前,改善自己。

十多年前,有人跟我說,未來的社會裡,不懂電腦和英語,相當於文盲。

一語成讖。

我侄子,顯然是屬於「沒有文化」的,相當於「文盲」了。他跟我說,自己沒有文化,工作辛苦。他一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早上九點鐘起床,一直工作到將近晚上十二點鐘。他過早走進社會,作出了人生的選擇。

他的未來會改變嗎?

他說,自己沒有文化,做工辛苦。

我說,你還是可以好好讀書的。

他說,沒有機會了。現在只想好好賺錢,把妹妹送到市裡讀書。

他妹妹是位漂亮的小姑娘,有著一雙明亮的眼睛。現在,正在讀小學。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中國傳統觀念中,成家和立業是衝突的?
《三國演義》十八路諸侯攻打董卓,為何還被董卓打的落荒而逃?
年輕人穿唐裝是怎樣一種體驗?
可以用「你可以再陪我,看一次櫻花嗎?」寫一篇古風小說嗎?

TAG:教育 | 文化 | 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