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女生的中文素養

(文章來源於微信公號:弘語堂 ID: hongyutangwenhua)。

信息的編碼、傳遞、解碼,都靠著一種語言能力、語文素養在無形地支撐。中文,因為會讀寫的人數居世界第一,貌似門檻低,作為文科專業,一度門庭冷落。但也被視為萬金油,每個單位都需要能寫會說的人,「筆杆子」是香餑餑。但是,中文專業的學生不夠分配,也不懂具體專業和技術,業務單位的優秀筆杆子還得自行培養和靠個人漸悟。

這種情形,40後、50後的父輩遇到過,他們常常「學非所用」,不管什麼專業出身,用得最多的還是中文「寫材料」,很多高級工程師都是文理兼修的。70後、80後的職場依然如此。

那麼,中文作為母語的學習及其語文素養,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呢?

讓一位工科女生來介紹一下她在外企的語言生活吧。看看她是如何在工作語言為英文的世界施展中文才華的。

一位工科女生的中文素養

小 塞

the art by CarolChen

我是學化學的,大學畢業十五年了,竟然有一多半的時間在做語言文字工作並和客戶群打交道,經歷了一個從Chemical Geek(化學極客,善於鑽研但不懂與人交往的怪才)到Social Jerk(社會混子)的過程。其實不管做技術,還是做市場,都要先做人,萬變不離其宗吧。

微信朋友圈的訊息越來越令人焦灼。猛一看很有意思的文章和觀點,如春風拂面,但短暫舒服,過目即忘。無關信息,八卦新聞,更令人避之不及。刷半天朋友圈,卻愈發空虛。

當然,這不是社交平台本身的問題,碎片化的閱讀,給人一招半式、支離破碎的體驗,如何給人完整的視覺衝擊?如何整合信息為我所用?這需要一種深厚的內功。

作為一枚市場小兵,外界瞬息萬變,怎樣才能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前提下去感召別人,獲得認可並買單呢?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第五回)悟透世事、人情,需要一種人文的情懷和語文的素養,多靜心讀書,多獨立思考,多默默筆耕,靜得下來,才能走得更遠。

一、深度理解企業產品及文化,要靠人文情懷。

在大企業,不同的產品和企業文化都有訴諸文字的規定和相關培訓,旨在幫助新入職的員工能夠儘快了解、融入並運用這些知識和文化。但每個人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再加上工作年限這個變數,更是因人而異。但這份內化的程度,決定了員工能走多遠。

一個人能全心全意全力地去做一份工作,圖啥呢?不外乎薪水和成就感。前者顯而易見,但也持續不長,因為會受外界誘惑而挖牆腳。後者比較複雜,有完成感、被認可感、價值感、情懷等綜合因素。換言之,如果員工的志趣和公司價值觀趨於一致,就是雙贏。

我們公司是做什麼的?歷史?文化?價值觀?產品?客戶?每個問題貌似簡單,但後面的答案卻是錯綜複雜的。每個問題還都可以深挖,例如什麼時期、什麼社會環境、什麼行業、什麼人群、什麼業績、什麼計劃、解決什麼、為什麼,這一連串問題可以類推,理解得越深入、推得越廣,鏈接越多,心裡越明晰。

掙錢是公司的第一要務,但除了商業訴求,市場的員工要看得更遠,要賦予自身一種責任,例如:除了提供工作崗位,是否還能為社會進步做一點貢獻?

市場部的工作像廚師,只有先真正接受和認可了公司的文化和產品,讓她內化為自己的烹飪指南,再加上個性化、人格化的調料與廚藝,才能完美呈獻給受眾客戶。

對我來說,這才是有效的表達。要說服別人,先打動自己。首先要做一個有感情、有溫度的員工,用心去理解、感悟並貫通,這需要綜合的語文素養和人文情懷。

二、頂層規劃與各類文案撰寫,要靠中文水平。

我是一個工科生,卻做著與文字打交道的工作,但我很喜歡用語言梳理邏輯和搭建框架。

以前考試背書,我從不做筆記,臨陣磨槍時先看目錄摸清線索,然後才背內容。就好像先把魚骨頭架好,再往裡塞肉。考試時,我能快速反應出我需要的大段文字在魚骨架的哪個部位,甚至在那根刺上都清清楚楚。

隨著文字工作增多,我現在看書也會有跳讀的習慣,若這一節感覺無趣,我就隨機翻到後面,然後再不時回翻,一來二去,整個輪廓就具備了。

在大框架下,這種完形填空式的方法適合頭腦風暴,適合內容拓展和創新。但是,如何填充內容也是有講究的,需要較高的中文水平。

做品牌,定位是重中之重,想傳遞的形象要因渠道而異又整合統一。某個項目的策略和時間表一旦確定,發布渠道,發布內容,語言風格,反饋溝通……工作就得具體執行下去。

執行力,除了嚴格遵守時間,語言文字的出色運用也是一個加分項,要儘力出彩,以真正地打動人。哪怕是簡單地做一個本地化,翻譯一本產品手冊,能思考到了什麼程度呢?

說到翻譯,除了廣告語,這些年我很少再翻譯大篇幅的文章或手冊了,通常是交付翻譯公司或公關公司,有時也會讓市場部新員工或實習生試試身手,一是為了讓他們通過翻譯更了解公司和產品,另外也想看看他們的工作態度和中文功底如何。

見過翻譯得很爛的作品,有的是水平有限,但有的卻是用「百度翻譯」草草應付。且不說譯出的文字是否融入了產品的特質,連中文表述都全然不通。我直接摔回去,不是我脾氣大,而是覺得首先要有專業素質和認真態度,一言一行的細節決定成敗。

當年一位同事翻譯了一本關於「高端消費業」的手冊,由於英文文本就非常優美,同時強調了中國文化意境,她完全是消化了一遍,幾乎是全新創作,以至於不明出處的同事問:「誰寫的古詩這麼美?」

另外一個好的例子,不久前現同事翻譯了一篇科技文章,其中有很多詞,她也不懂,但她主動去維基百科查閱機器學習、深度學習、R、Python等詞,跟該領域的專家探討,理順了邏輯,最後成稿。

這兩位同事還只是臨時的書面譯員呢。這兩個作品都非常符合產品特性,同時也深得受眾喜歡,獲得大量的正面反饋。

當然不能按照這種高標準來要求所有人,但文通字順是一個底線,你自己都讀不懂,還想讓別人讀懂嗎?還是先打動自己再說吧。所以我會提新的要求:「中文表達不好的人請別做翻譯工作,謝謝!」

以前老師教給我的念書訣竅:「先把書讀薄,再慢慢把它讀厚。」這個道理其實是通的,各行各業的領悟都需要先消化吸收,再深入研究。

三、自主學習和思考永不停歇,要靠語文素養。

完成項目後適時回顧總結,和內部團隊及外圍人士探討得失。一些陶醉一時的想法和角度,事過境遷,又別有滋味。靜心探討東西方表述的交互與差異,還是很有意思的。

就像學習一門語言,不在於發音準、單詞多、會考試,而在於通過這把鑰匙,打開了全新世界,去了解和探索大洋彼岸。回過頭來再印證不同文化里的共同之處,正所謂大道相通。

不斷地學習就像不斷地強身健體一樣重要,而語文素養就是一塊海綿,能不斷吸附。無論是職業的健康發展,還是個人的生活追求,都需要保持一顆好奇心和持續研究的開放態度,遠比金錢和職位更有成就感。

一顆愉悅跳動的心,一種自然生態下的契合。知識永無止境,山外永遠有山,學習和提升永遠在路上。

推薦閱讀:

我成為程序員後感覺情商變低,怎麼辦?
廣東工業大學怎麼樣?
有哪些適合理工科學生的遊戲?
如何強吻工科男生?
作為工科生,如何面對自己文筆越來越凝澀不潤的問題?

TAG:工科 | 文学素养 | 工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