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角度,享受快樂的愛

文/寶木笑

我們愛我們的孩子,為人父母后可能都能回想起與他們各個階段的「鬥爭」,比如在「立規矩」方面,恐怕無數年輕父母最是心力憔悴,明明說好了東西要排放整齊,他們非得要東一個西一個,明明說好了要看完一本書再看一本,他們非得一下子把所有書都撒一地,明明說好了吃飯的時候不要亂扔食物,他們一定要弄得滿桌子都是……呵呵,大人和孩子之間你爭我奪,好似拉鋸戰,忙的不亦樂乎。

這些都是我們心情好的時候,當我們因為單位或者家庭的事情煩心,也許就不是「不亦樂乎」那麼簡單了,我們以孩子不懂「規矩」為借口,氣呼呼地「教訓」了他們多少次?當他們小臉兒掛著淚痕,在我們「凶神惡煞」的表情強迫下,笨拙地將東西擺放回去的時候,也許讀書、吃飯、玩具等等都不再重要了,因為孩子已經不會在那些事情上體會到快樂了……

《獅子爸爸的茶會》就講述了一個類似的故事,只是結局和我們的日常很有些不同。故事裡的獅子爸爸說服小獅子們,想要辦一個安靜的、限制人數的茶會,這完全符合獅子爸爸穩重威嚴的性格,「規矩」在我們看來有時就是快樂本身。結果,大象和鴕鳥以訛傳訛,所有的動物都興高采烈地來了,但面對「講規矩」的獅子爸爸,出席的動物都乖乖地保持著安靜,很尊重主人,但看他們的表情,用「如坐針氈」形容一點兒也不為過。當所有參觀動物園的人們都在圍觀,並且露出了奇異的表情,好像在說:瞧,這些動物們都怎麼啦!於是,獅子爸爸在「外力」推動下,默許了安靜的茶會最終變成了一個鬧哄哄的茶會,儘管結局與獅子爸爸的初衷有違,但孩子們玩得很盡興,度過了一個快樂的下午,獅子爸爸也很高興,原來這也不錯哦。

我們的傳統對「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無比推崇,這無可厚非,但卻不一定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徵,孩子不是「小大人」,孩子就是孩子,孩子要遵守的「規矩」不應該披著大人標準的「外衣」。在「矯枉必須過正」的奇談怪論下,我們看到很多貌似光鮮,實則並非吉祥的事情,小小的他們被我們穿上成人的禮服,去裝作大人的樣子品茶,去裝作大人的樣子表演,去裝作大人的樣子接受採訪……那些鏡頭前稚氣未脫,但言語早熟的他們倒是真的非常「懂規矩」,讓身為大人的我們欣喜,讓身為大人的我們看到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光明未來,「五道杠」火遍網路的時候,卻有教育界的名宿長嘆一聲:這不是可喜可賀,這是深以為憂……

每個年齡段都應該有每個年齡段的「規矩」,這無可厚非,讓孩子早早養成良好習慣也是教育的題中之意,但這些年,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的角度已經不知不覺完全異化,我們總愛在母親節、父親節來臨的時候念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一句無懈可擊的「真理」讓我們對孩子的干涉變得從未如此理直氣壯。就像《獅子爸爸的茶會》里,好好喝茶,好好吃甜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靜如處子,動如脫兔」……這些彷彿就是我們的日常種種,我們的角度從未改變,在這個角度下,在這個語境里,我們心力交瘁,孩子動輒得咎,愛的世界反倒沒有人快樂。

向更深層的孩子教育方面思考,反思我們的現狀,我們無奈地發現,在對「小規矩」的執著讓我們疲憊不堪的時候,我們有意或者無意忽略了「真規矩」的教育。我們看到有的孩子掉了飯粒都要被訓斥,要被念叨好幾遍「粒粒皆辛苦」,但這些孩子在面對真正的農民伯伯和阿姨的時候,又被他們的父母急忙拉開,說人家不衛生,很「危險」。我們看到有的孩子在家亂扔東西都要被「打屁屁」,但真正到了外面,他們的家長面對孩子的撒潑卻一味遷就,為的是自己的面子。真是在家要「靜如處子」,出門就要「動如脫兔」啊,這樣的雙重標準,這樣的異化角度,已經不是享受快樂那麼簡單的問題了,而是整個民族都應該對自己國民性進行深刻的反思。

有個朋友在外交部工作了好幾年,主要是歐美方面,是個堅定的愛國者,但就是在孩子這個問題上對我們的做法很有意見,他說我們對孩子總是「抓小放大」,「丟了西瓜撿芝麻」,就像我們和國外進行貿易戰,總看著人家人高馬大憨憨的,好像缺心眼兒,總是在小地方沾沾人家便宜,結果總是最後在大的方面被人家完敗。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該玩兒的時候不敞開,該管的時候不捨得,總之是你捨不得家裡的整潔和東西,到了真正的原則面前,往往也沒有那個決斷真正教育孩子。

我們的角度異化了,但並不意味著我們未來無法改變自己的角度,我們只是將自己作為了角度的起點,而不是孩子,《獅子爸爸的茶會》就是這樣一次角度的變換,從獅子爸爸對茶會理解的角度最終轉換為孩子對茶會理解的角度,我們看到獅子爸爸和孩子最終都收穫了愛的快樂。

還有一點也值得一提,這本書的作者馬克?斯佩林和插畫師莎拉?沃伯頓真的是配合的天衣無縫。特別是現在和丈夫、兩個孩子以及一隻脾氣暴躁的幾內亞豬一起生活在英國的莎拉不愧是一位非常有童趣的畫師。整本書的畫風雖然在我們的角度看來是「凌亂」的,畫面布滿了各種美食和動物,但就像《無論你做什麼,寶貝,我一直愛你》的畫作者艾達?格雷一樣,她們都是真正的孩子的視角,孩子不會在意「凌亂」,孩子在意的是「豐富」。周圍幾個朋友的孩子都喜歡這樣的繪本風格,因為那些兩歲到四歲的孩子會隨時在某一頁的「豐富」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一隻茶杯,或者一隻小螞蟻,說到底,角度決定著繪本的終極質量。

我們都真的很愛我們的孩子,那麼,請不要先忙著去討論什麼「規矩」和「規則」,讓我們先審慎地反思我們的角度是否科學,讓我們不要嫌麻煩,去細緻地了解孩子的視角,讓我們不要怕辛苦,去認真地學習孩子的心理,去看看那些所謂「規矩」和「規則」是不是有違孩子的天性,是不是超前而功利,是不是帶著我們身上濃濃的自以為是的色彩。

讓我們不要膽怯,讓我們不要軟弱,讓我們更加明智,讓我們更加包容,也許在另一個角度,我們會發現另一個維度,那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那裡,我們和孩子終將享受到快樂的愛。

—END—

推薦閱讀:

我們的愛總在安河橋北
《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一部中國斂財史到比特幣

TAG:读书的意义 | 豆瓣读书 |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