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書單丨當我們實際讀它們,我們就越是覺得它們獨特、意想不到和新穎
有些書不必讀,有些書你需要一讀再讀。
正如擁有醫生「從未見過如此複雜的大腦構造」的卡爾維諾先生在《為什麼讀經典》中所說:「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我們越是道聽途說,以為我們懂了,當我們實際讀它們,我們就越是覺得它們獨特、意想不到和新穎。」
我們需要讀一些真正意義上的好書,否則讀書這麼一件並不輕鬆的事情,你做來幹什麼呢?很多新書、暢銷書我們可以在書單里介紹,可是我懷疑其中有75.4% 的書除了浪費了幾棵樹,並無其他可言,你還不如去看個劇輕鬆一下呢。這裡提到的幾本書,有新書,有暢銷書的英文版,也有科普書,可能你已經讀過,或者道聽途說了很久,不敢說一定是「經典作品」,卻也是穿過了時代噪音到達書桌的一段繞樑之聲。
-①-
《王國與權力》
作者: [美]蓋伊·特立斯
出版社: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6-7
推薦指數:
舊書新版。
第一,或許你注意到了這本書的副標題叫做震撼世界的《紐約時報》,它講的就是《紐約時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歷史。我承認被開頭吸引了,它是這樣的:
大多數記者都不安分,都是喜歡偷看下流場面的人,吹毛求疵,在各種人身上和各個地方尋找瑕疵。對他們有誘惑力的不是日常生活的健全場面,而是諸如騷亂和搶劫、國家分裂和輪船遭難、銀行家流竄到里約和燒死尼姑之類的事情——榮耀是他們的追求,壯觀是他們的激情,而正規卻是他們的敵人。
一個凌厲的開場+賤兮兮的文風——這話不是我說的,這是這本書的新版編輯在豆瓣上寫的。
第二,我有個習慣,就是看看我喜歡的作者們會讀哪些書,順藤摸瓜,能見識到很多意料之外的識見。幾年前我還挺迷李海鵬,這本書在他的書單里。鵬總說了:看完了這本書,作為一個前記者,我滿心惆悵。怎麼概括《紐約時報》的事業呢?只能說,它記錄歷史進程,參與歷史進程,糾正歷史進程。這才叫「報紙是一個國家與自己的對話」。
-②-
Country Driving
作者:何偉(Peter Hessler )
出版社:Harper
出版年: 2010-2-9
推薦指數:
何偉(Peter Hessler)的 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一位紐約客記者的中國千里走單騎。中文版叫做《尋路中國:從鄉村到工廠的自駕之旅》,在亞馬遜自駕游類書籍暢銷榜中排第一。
實際上這是何偉中國紀實三部曲的最後一本,按照作者自述,「它探討經濟,追蹤發展的源頭,探究個人對變革的應對」,以局外人的觀察,講述普通人的中國故事。這三部曲都可以讀,推這一本單純因為最近在讀它,文本屬於紀實文學的風格,以準確為前提,用比較簡單的單詞和句子。
你問為啥讀英文版的啊?
我看到中文版的亞馬遜評論有這麼一段:
就算你知道中譯本194頁第二段以下刪去了將近三頁的內容,
就算你知道書中許多字眼被悄悄地改得溫和了,就算你知道個別句子的意思被譯錯了,你還是應該對這本書在中國出版心存感激……
所以,過了四六級的朋友可以拿起英文版看看了......
最後提一筆,何偉給《正午故事》寫了個序,叫《通往寫作的路徑》,文中他給出對年輕寫作者的建議:「離開家。離開你的家庭,離開你熟悉的日常,離開你舒適的社交圈。花時間跟與你不同的人在一起。學著去觀察、思考和描述其他人,而不僅僅只是寫你自己。不要畏懼挑戰。有時最讓人生畏的可能性,反而帶給你最豐厚的回報。」
感覺可以拿來給這本自駕游的 Country Driving, 嗯,當腰封。
-③-
《眾病之王:癌症傳》
作者:[美] 悉達多·穆克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3-2-4
推薦指數:
人類歷史上能拿來立傳的疾病並不是很多,由傳染病時代過渡到如今的慢病時代後,疾病譜也重新洗了一次牌。
我看到這本書的宣傳文案中的一組數據:「全球每年約800萬人死於癌症。我國居民一生罹患癌症概率為22%,因癌症死亡率為13%。每年新發腫瘤病例約312萬例,死亡病例達270萬例。全國每分鐘有6人被診斷為惡性腫瘤,每7人中會有1人因癌症死亡。」 擔得起眾病之王的名頭,恐怕也就只有如影隨形、和人類對抗了四千年的癌症了。
難得的是這本書的作者,一路讀了稱得上頂級的醫學院,拿到牛津的致癌病毒研究的博士學位,也是在第一線工作的癌症專科醫生,擁有抗癌藥物研發實驗室,在《自然》上發論文,還能給普通人閱讀的報紙雜誌寫評論,花費六年時間才完成這本史詩般浩蕩的疾病史。
總之,這是一本非常靠譜、非常實用的科普書。
推薦閱讀:
※紐約時報反中,猶如努爾哈赤七大恨
※如何看待紐約時報與當選後的川普會面後,評論稱川普對自己在各議題所站的立場展現出來膚淺的思考令人警惕?
※如何看待紐約時報發文稱2012年大選並沒有出現舞弊現象?
※開源化,新聞業的「工業革命」
※《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在內容上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