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旅行青蛙》為什麼這麼火?
它是一款什麼主題類型的遊戲?怎麼操作?去哪裡下載?
要說這兩天看身邊女孩玩得最多的遊戲,除了《戀與製作人》就是《旅行青蛙》(旅かえる)了。這款遊戲在朋友圈瘋狂傳播,以至於讓我開始好奇它為什麼會這麼火爆。而當我也去玩了一下後,沒想到也變成了「佛養蛙,好媽媽」的一員。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款遊戲。
這款手游到底怎麼玩?玩的是什麼?
為了讓還沒趕上這波潮流的朋友能有所了解,我還是應該介紹一下這款遊戲。《旅行青蛙》是在去年12月初上線的一款放置類手游,經過一個月的時間,這陣風就從日本刮到了國內。
不瞞你說,我是在上周五開會的時候,偷偷下了這款遊戲,本應是想在找點樂子,可沒想到,除了開始給蛙起了個名字以後,我就不知道該幹嘛了。當時我還跟坐我旁邊的 Nadya 說這款遊戲到底在玩什麼啊,因為與其他遊戲不同,在《旅行青蛙》里能讓我乾的事情太少了。
初次上手的時候都沒有找到互動的點,但一件能流行起來的事物,勢必有它與眾不同的地方,才能讓人覺得很新穎。而《旅行青蛙》的這個點,就在於這隻小青蛙與你沒有任何關係,你就是一個旁觀者,看著它在屏幕里度過「蛙生」。
人家的孩砸吃什麼?你的孩砸又吃什麼,別輸在了起跑線上!
你在遊戲中唯一能做的,就是充當它父母一樣的角色,給你的「蛙兒砸」準備東西(既然是兒砸了,以下「它」全部改為「他」)。就好比小時候父母每天晚上給你收拾書包一樣,你可以給他帶食物、護身符以及道具。當然了,這些東西也分三六九等,你兒砸吃的用的好不好,決定了他去哪,去多長時間,以及給你帶回帶什麼陽紀念品。他不在的時候,你就收拾收拾外面的三葉草,也就是遊戲中的貨幣,用來給他買東西。
媽媽給收拾書包
還需注意的是,你的兒砸也是有小夥伴的,而且孩子之間都有攀比心理。想想也是,小時候班上有變形金剛、有 Gameboy 並且願意讓大家玩的同學一定特受歡迎。沒錯,你的兒砸也一樣!什麼小蝸牛啊、小蝴蝶啊、小烏龜啊、小海豹啊(這個好像真沒有)…...會來你家串門,這時候你要好吃好喝地招待人家。
拿什麼招待呢?就是拿你兒砸帶回來的紀念品,當然人也不白吃白喝,走了以後也會快遞給你一些東西作為回禮。
不能讓其他小朋友瞧不起我們兒砸,必須得帶好吃的
所以這遊戲在玩法上就形成閉環了——收割三葉草—給你兒砸買好吃好喝的—兒砸能去更好的地方—給你帶回更好的紀念品—兒砸能有更多的小夥伴—收到小夥伴們更好的回禮—給你兒砸帶更高級的好吃好喝—……買不起就氪金買三葉草吧!
你兒砸吃不飽穿不暖,還不是因為你這個摳門家長
除此之外,你就與你兒砸沒有任何交集,因為孩子大了,父母也不能老管著。你在遊戲中能幹的,也就上面我所說的這麼多,三段文字把遊戲能玩的東西基本上全概括了。但這款遊戲的魅力就在於,它觸動了玩家心底那顆「父母心」,你真的像一名家長一樣,看他在家的時候就盼著他出去,嘮叨他別老宅在家裡玩遊戲(哦不對,是看書)。等他真走了,你又老想打開遊戲,看看兒砸回沒回來。
好不容易給盼回來了,還不願意與你敞開心扉,寫日記的時候都要背著你。是啊,孩子也是有隱私的,不過孩子也有能跟你分享的東西,那就是能看看他旅行時拍的照片,收拾一下他帶回來的紀念品。然後,就關掉應用,該幹嘛幹嘛去吧!放置的是遊戲,玩的是對兒砸的牽掛,讓你對一款遊戲無時無刻地走心,製作這款遊戲的公司可真狠啊。
年輕人就該多運動,別老宅在家裡玩遊戲(哦不對,是看書)
寫日記的時候用他只用屁股對著你
是什麼樣的公司能琢磨出《旅行青蛙》這樣的遊戲?
製作它的公司是 Hit-Point ,這家公司最早是做傳統的日式 RPG 遊戲的,但後來因為《貓咪後院》的成功火了起來。這家公司其實挺會做那種「閑得蛋疼就玩兩下」的小遊戲,並一發不可收拾,在此後接二連三地推出優質作品,每一款的創意都讓人為之一笑。
這個不大點的公司,卻頻頻做出流行度極高的遊戲,可以說是非常有才了
比如之前出過一款叫《なるものか》(就不給你吃!)的遊戲,你在遊戲里扮演的是一位家庭主婦,而把玩的點就聚焦在她每天做飯「磕雞蛋」這一個動作上。點下屏幕就算磕一下,磕的時候還能看蛋在裡面掙扎的狀態。而當你死活磕不碎的時候,家庭主婦就會進入憤怒狀態,周圍散發出一種類似超級賽亞人的光芒,最後磕碎後變成了一道用蛋做成的食物,不斷收集蛋食品圖鑑就是這款遊戲的主要目的。
再比如這個公司還出過一款叫「Overlaid」(覆蓋)的遊戲,從玩法和畫面上看更加簡單。就如名字一樣,遊戲中會有三個圓形,而你要做的就是在三者相交的時候點一下,如果點的時機是完全重合就會得到完美的評價,一但在未相交的狀態點了,就算遊戲結束看你一共點了多少下。乍一看是簡單至極,但就像前一陣子微信中流行的《跳一跳》一樣魔性,畢竟一有排行榜,這類小遊戲就有了社交的屬性。
最後才是大家都知道的《貓咪後院》這類放置養成遊戲。其實《貓咪後院》已經出了3年多了,在它之後還出過一款叫《スプーンペットあつめ》( Spoon Pets Collector )的養成遊戲。」スプーンペット」是在日本特別火的一種寵物玩具,顧名思義,最大的特點是用湯匙就能把這個可愛的小東西盛起來,放到杯子里(快到碗里來?),類別有倉鼠、貓咪、兔兔…...總之就是讓女生覺得萌萌噠的小可愛。
不僅如此,還能給它們買「美容院」「大別墅」等周邊設施,方便女孩子們用來「過家家」。忘了說了,這個玩具的公司是 SEGA TOYS ,而《スプーンペットあつめ》就是 Hit-point 公司為之製作的手游,大致玩法和玩具也差不多,只不過就是把「過家家」的場地從你家卧室變成了你的手機屏幕。
而《貓咪後院》(ねこあつめ)大家就比較熟悉了,真正意義上的放置養成類遊戲,玩法就是不斷地養貓。你需要在你家後院放一些貓糧、球球,來吸引各路的野貓來你這裡吃吃喝喝。而它們也知道禮尚往來,會留下金銀魚乾作為答謝。用這些魚乾換取更高級的貓糧、玩具…...如此循環,不斷地吸引貓貓,從而積攢圖鑑。總之遊戲的流程就是:沒事兒的時候打開遊戲,看看後院的狀態,盆里沒飯就填點兒,玩具玩膩了就添置點新的,看看貓咪們各自都幹嘛呢,以及來沒來新客人…...
這其實就有點「佛性遊戲」的意思了。但打開遊戲能幹的事兒還挺多的,再加上三年前可沒有「佛系青年」這個詞,所以當初也沒人這麼定義它。不過這款遊戲是真的火了,也成為了 Hit-Point 最成功的遊戲,去年七月份它的下載量已經突破了 1500 萬,還接二連三地推出漫畫、小說,甚至還上映了改編電影。
如此成功的遊戲,最初的開發團隊只有 2 個人,你說是「瞎貓碰上死耗子」也好,是放置類遊戲火爆的必然趨勢也罷,總之它的成功讓我看到了喵星人的魅力,以及這個世界上多少人想成為它們的鏟屎官。
看完上面這幾款遊戲,你會發現它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玩法非常簡單,只需要閑暇之餘打開點兩下就好。但經過我的介紹,你還會發現每一款都有特別好的創意。其實 Hit-point 這家公司本身也不大,現在一共也就 10 來個員工。受制於規模,這樣的公司也不太可能做出那種大型遊戲,萬一做失敗了整個公司都要搭進去。
所以劍走偏鋒、低成本、有新鮮感的作品才是適合他們的路子。這家公司似乎也懂得「不要把雞蛋放進同一個籃子里」,上線一款遊戲,讓玩家新鮮個把禮拜,在朋友圈裡擴散一下,熱度一過下一款遊戲就緊跟上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公司在創作之初並沒有想到《貓咪後院》會如此火爆。綜合來看,這家公司做出《旅行青蛙》也就不足為奇了。目前這款遊戲在國內直衝 App Store 榜首,足以看出它有多麼火爆。
一款放置類手游能火到推齣電影,實在是太牛了!
所以,《旅行青蛙》為什麼能這麼火?
這個問題還要從遊戲本身來分析。下面是我的一點不成熟的小見解,但確實是我這兩天在玩《街霸》之餘認真琢磨出來的,如果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夥指正,咱一塊探討。
首先, Hit-Point 選對了題材,並且給它賦予了可愛的外表。你可別小看它,外在的吸引力是能讓玩家選擇和下載的第一步。換句話說就是,這款遊戲和玩家有沒有眼緣——我在應用商店裡看截圖就沒有下載的衝動,遊戲裡面做得再好誰又能知道呢?這事兒還真挺「外貌協會」的,特別是這种放置類的遊戲,要麼可愛、要麼奇怪。
顯然可愛的路線更為保險,更符合大眾的審美,小貓小狗做的人太多了,這次就換成了小青蛙。全世界喜歡蛙的人可一點都不比貓少,尤其是日本人,他們對蛙更是情有獨鍾。所以,讓玩家能在商店裡一見鍾情,這就是好的開始,也就成功了一半。不信打開商店搜一下「放置類」遊戲,你看看有多少名字類似「天天掛機」的遊戲直接輸在了起跑線上。
這些跟我都沒眼緣
其次,是遊戲類型的選擇,放置類題材遊戲本身就有火的潛質。因為這類遊戲入門成本很低,操作極其簡單/就和上文中說的一樣,玩法基本上就是「沒事兒打開點兩下」。放置 Play,Play 的是放置——遊戲的主要內容是「擱著」,打開遊戲,交互的內容都是為了更好的「擱著」。這類遊戲也因此跨越了語言障礙,全世界的玩家都能無師自通。這就為擁有龐大的用戶基數提供了最必要的條件。
關掉遊戲的時候才是真正地玩遊戲,而打開遊戲的操作是為了更好的「關掉遊戲」
但你會發現,滿足以上兩點的遊戲依然有很多,為什麼火的偏偏是《旅行青蛙》呢?因為這款遊戲能準確把握住玩家的「牽掛心理」。我們一提到放置類遊戲,能想到的玩法都是「角色升了多少級」「地下城打通多少層」「院子里收了多少菜」,這些玩法不是說不好,而是太多了。而且,這些放置類的遊戲只是讓玩家有了「成長」與「收穫」的心理,依靠獎勵不斷地刺激玩家持續玩下去,是挺有意思,但總有審美疲勞、滿足感溢出的時候。
說白了就是玩膩了,而且很快就會達到這個階段,慾望被填滿後,就覺得遊戲沒意思了。而《旅行青蛙》所抓住的「牽掛心理」,卻是一種長期的、折磨人的情感。就好像某首歌里唱的:「想念是會呼吸的痛。」前面所說的放置類遊戲讓我愉悅,而《旅行青蛙》卻讓我痛苦、思念,並為之欲罷不能。可與說,這款遊戲的核心,就是在遊戲中放大玩家的「牽掛心理」,讓玩家更有「為人父母」的代入感,無時無刻地都惦記著兒砸。
《旅行青蛙》所放置的,是對兒砸的牽掛
而在你牽掛過程中,還會產生「操心」以及「碎碎念」,這就成為了玩家之間傳播的內容。你就像一個操碎心的父母,和鄰里街坊抱怨著你家孩砸多不省心。只不過真正的父母可能是在小區門口乾這事兒,而你是在手機里的社交平台上。
朋友圈、微博,哪不在傳播著你的好友對兒砸的「牢騷」?然而除了抱怨,還有炫耀。小時候你的爸爸媽媽會因為你考了前十而驕傲,你在《旅行青蛙》里也會因為兒砸回家給你帶了好的紀念品而欣喜。難道你不想在朋友圈裡晒晒兒砸有多孝順嗎?你一定會的。
對兒砸的埋怨成為了傳播的載體
結語:擁有社交功能的電子寵物,是多麼的可怕啊!
其實《旅行青蛙》這款遊戲,還讓我想到小時候玩的電子寵物。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旅行青蛙》和玩寵物機是一類遊戲,只不過比十幾年前的寵物機要更高級。聽說現在的寵物機也同樣具有社交功能,支持手機APP,分享到社交平台,但畢竟沒有手游來的直接。
現在的電子寵物也可以連接手機APP,甚至是穿戴設備,但終歸沒有直接在手機上玩遊戲方便
我不知道《旅行青蛙》這股熱潮能持續火多久,但這個現象是前所未有的。而且這遊戲好像也沒什麼負面評論,而且很多玩家都下載了日文原版來玩,勤快地同學甚至還查起了日語詞典。我覺得這都是挺好的一個事兒,以後 Hit-Point 再出點《旅行青蛙》的周邊,相信也能賣得不錯,畢竟女孩們的購買力是非常恐怖的。
我相信,這貨的周邊很快就會出來
鄙人認為,這是粉絲經濟
其實,感覺它本身不像個真正有趣能玩的遊戲,更像某種圖形化軟體,而這種軟體正好反應或者說迎合了當下某種人人關係和人的內心嚮往。大概有兩點如下:
其一:青蛙與你所反應出的人人關係更像是成年後的親子關係。父母不需要刻意頻繁互動用力餵養,因為用力過猛會引起反感,孩子有自己的世界並不想與你過多互動,父母只需提供一定基礎保障,有錢的多給沒錢的少給,孩子就出門闖世界了,他會帶給你回禮,回禮就是自己的經歷。你們之間有的是情感上心理上的羈絆,而又在兩個空間,擁有各自的獨立世界。
其二:當下生活艱辛,人人身處一地奮力謀生,所謂只有生存沒有生活,生活還在幻想中的別處。那隻青蛙象徵著能做到說走就走的你,帶好一定的物資,就可以來一次說走就走的遠行,如此洒脫的遠方,是不是你所嚮往的呢?
宣傳啊!你沒看到到處都在宣傳么?百度新聞、內涵段子、抖音到處都有!只要宣傳做得好什麼遊戲火不了?你看那三葉草你無論刷多久都是那幾十幾百個,別人充個錢成百上千個,要多少有多少,哪那麼費勁還tm天天刷,浪費時間!你一充錢他們就賺錢!什麼治癒系啊、什麼戳中年輕人的情感共鳴啊、什麼佛系青年的心理啊,那些都是瞎雞霸扯淡,就是為了吸引你們去充錢!
大概是每個人都想去照顧一個人,去窺視他的生活。鑒於自己的懶惰和各種條件限制,只能在APP上點擊幾下屏幕。
一個相對優秀的人在相對繁榮的人才濟濟的社會很快就被埋沒,成為一個普通人,大多無法彰顯自己的個性。在這個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動,人的情感需求難以達到滿足。就像雨後春筍般的團體心理遊戲一樣,人們在不斷的想辦法打破城市裡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城市人的特點是飽含知識,不愁溫飽,又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會有精神需求,會考慮靈魂之所在。但人越是靠近意識領域就會越孤獨。所以這款沒有終點的遊戲像現實一樣荒蕪,背景描繪了都市人理想的期待的生活,投射了玩家本身,未來又給人以期待和憧憬。人希望與眾不同,有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慾望,遊戲的每一個環節,正符合了人的心理。如今的社交網路已非純社交功能,換句話說,朋友圈已非單純的朋友關係,人們已經很少在網路上抒發自己的情感。而分享蛙的感慨,從另一反面分享自己對人生的體驗,蛙是玩家的替代,都市人承受著孤獨卻從來不承認孤獨,看似不經意其實是有意為之的分享,就這麼讓他火了。
你在養「野男人」還是「蛙兒砸」?近段時間,一款「佛系」遊戲突然走紅網路,這款遊戲名為《旅かえる》(中文名為旅行青蛙),遊戲中玩家會養一隻喜歡旅行的小青蛙,收割三葉草為小蛙兌換食物和裝備,之後把小蛙的行囊準備好,帶上一些道具,就再沒有其他操作。
然而,繼「戀與四個野男人」的刷屏後,《旅行青蛙》這個簡單到近乎枯燥的遊戲橫空出世,光速席捲了微博、朋友圈。這款現象級遊戲的到底是如何走紅的?通過對傳播情況的梳理,或許我們能探知一二。
1、走紅之路,起於「科普」,火於「段子手」
在2017年11月27日,@任玩堂Mobile @遊戲控 @66173手游 等遊戲資訊類微博便發布了《旅かえる》的遊戲簡單介紹。畫風是這樣的:
這幾條遊戲推薦博,僅@任玩堂Mobile 的推薦得到少量的轉發和評論。但在此之後,微博上開始陸陸續續有博主曬出自己玩此遊戲的各種截圖及自己的心理活動,「戲精父母」苗頭初現。
而蛙兒砸走紅之路早期,科普作者@三蝶紀 功不可沒。1月8日,@三蝶紀 發布微博「被安利下了一個叫旅行青蛙(旅かえる)的遊戲」,不僅「安利」了這個遊戲,也第一次在公開渠道把這個遊戲與近期大火的「佛系」一詞聯繫起來。該微博獲得了@顏文字君 @芝麻糊了吧 等段子手轉發,微博總轉發量達一萬次余,引發了網友熱議。
該微博如何傳播?知微傳播分析顯示,關鍵用戶傳播路徑如下所示:
早期為二次元用戶,隨後@顏文字君 @丸子安利菌 @風吹丁丁響噹噹 等段子手加入傳播,微博迅速擴散,不到半天的時間,便達到了轉發熱度峰值。
這條科普微博雖在早期引發了一定範圍的熱議,但從多平台熱度走勢看,僅在微博平台出現了一個熱度小高峰,《旅行青蛙》真正的「熱」,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通過對傳播關鍵節點的梳理,可以發現,遊戲本身的趣味性調動了普通用戶參與話題,而「段子手」們的加入,對遊戲的傳播擴散起到了重要作用。
1月19日,@徇久 發布微博「為了我的呱呱幸福健康快樂成長,收集了偉大網友們的入門攻略」,對《旅行青蛙》界面進行了中文註解和介紹了簡單的遊戲攻略,此條微博轉發量破萬。
1月22日,@Happy張江 發布微博「旅行青蛙(旅かえる)的玄學攻略」,轉發量高達4.9W次,當天也有@電競娘 @宅男宅女集中營 等其他營銷號相繼發布「養蛙攻略」,引發了微博熱議高峰。
從多平台整體傳播情況看,早期@三蝶紀 發布微博「安利」是遊戲走紅的第一個熱議小高峰,此後「入門攻略」等玩家自製的簡單遊戲攻略的出現也為遊戲走紅增加了不少關注度,直至22日@Happy張江 等多位段子手集體發布遊戲攻略將《旅行青蛙》這個遊戲推至目前熱議最高峰。而在後期,隨著新浪、鳳凰網等媒體的參與,遊戲開始走進更多領域用戶的視線。
2、熱度後來居上,超過「野男人」
知微事見數據顯示,從事件影響力看,《旅行青蛙》目前的影響力指數高達75.0,遠高於任天堂Switch添新玩法(59.1),雖目前略低於遊戲《絕地逃生:大逃殺》爆火(75.2)。但目前事件熱度還在不斷攀升中,誰勝誰負還未有定論。
與「戀與製作人」這款同樣造成了刷屏效應的遊戲同一時期爆紅,「蛙兒砸」與「野男人」也多次被拿來對比。從1月初至今的微博熱度情況看,《戀與製作人》雖出現了數個熱度峰值,但目前稍顯後勁不足,在1月20日左右,《旅行青蛙》異軍突起,熱度迅速上升,超過前者,同時《戀與製作人》總體熱度呈現下降趨勢。而從兩者整體的微博熱度最高峰看,《旅行青蛙》的熱度峰值也已超過《戀與製作人》。
而從口碑上看,網友們對《旅行青蛙》這個遊戲多抱有正面評價,熱議高頻詞有「佛系」、「好玩」、「沉迷」、「治癒」、「流行」、「分享」、「喜歡」等。
「佛系」作為一個2017年年底火起來的網路熱詞,跨越2018,依舊熱度不減。「佛系」產品能不能火?怎樣的產品才能戳中現代人的「痛點」?「產品」該如何與「熱點」結合借勢營銷?相信《旅行青蛙》得走紅之路都給了我們一點提示。
還在擔心追不上熱點?不知道哪裡有最好的創意?來「創意速遞」看看吧!H5、設計、視頻、文案、黑科技、跨界營銷……最新的創意熱點!我們及時為您呈現!
無靈感,不煩惱,創意速遞幫你搞!
你的「蛙兒砸」紅啦!數據顯示它是這樣火起來的
推薦閱讀:
※第二次去潮州,還能吃什麼淡定地胖五斤?
※去西藏旅遊需要注意些什麼?
※在鳳凰古城長大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