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花更少錢買到更多快樂 | 從一次吹玻璃體驗說起
製作過程大概是:蘸玻璃液、吹、轉動使其均勻冷卻,再蘸再吹,用工具塑形、用夾子縮小杯口,敲擊取下,再擴大杯口,再冷卻。
做時特別緊張,要蘸水做裂紋之前師傅和我說,要快不然會裂開,但我快不起來,於是第一次裂開的紋路就不夠細碎,我說想再蘸一次水,師傅問你確定嗎,我說,確定。
這是布瓜在蘸水??
話音未落,師傅就把我手往下壓和提,完成了第二次開裂紋。
整個製作過程20分鐘左右,收費是1200台幣。
做完之後,布瓜和我都特別開心。兩個人像小孩一樣興奮,你一句我一句地聊剛才製作過程各自的囧樣和high樣。
回來路上,我突然想起,其實之前我在台北故宮博物館裡有買過一個杯子,價格也是在1000台幣左右。那杯子我也很喜歡,但買完,我的高興程度遠不及今天。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心理學家們早就發現了這種現象,那就是:比起單純購物品,你把錢花在購買體驗上,你會獲得更強烈的快樂感覺。而且不管是從短期還是從長期看,都是如此。
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當你購買體驗時,往往伴隨社交行為,也就是你會和他人一起經歷時光。而且這種購買行為,會成為你和別人交流時可以分享的一個故事。
而且體驗是需要時間消化的。除了當時感覺美妙之外,在你後續回味這段體驗時,你的快感會再次被激活。
除了把錢用在購買體驗上,還有哪些方式會讓你更開心呢?
心理學研究表明,比起把閑錢花在自我享受型消費上,你用閑錢去向他人表達愛意、善意時,也會獲得更持久的幸福感。
比如,拿錢幫助他人,你可以送朋友一份禮物,給街頭流浪漢買個麵包,過年時,給父母包個紅包。
之所以,給別人花錢(自願前提下)比給自己花錢更有快感,是因為我們的幸福感和我們的社交關係有很大關聯。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持續76年成人發展研究,他們跟蹤了268位男性,想知道到底是什麼因素影響人們獲得幸福/健康/成功。
最後他們研究出來的結果是,親密關係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當一個人發自內心地感受到自己深深被愛和愛人,不管Ta所依靠所信賴的親情、友情還是愛情,TA幸福的可能性都會比缺乏親密關係的人更高。
你可以停下來,閉目回想一下你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你會發現,那是你和重要他人在一起共度的時光。
另外一個用錢獲得更多開心的方式是,把原來準備投入一件讓自己開心事情的錢,分別投在多件對你來說新鮮有趣的事情上。
因為人是習慣的動物,生存本能讓我們會對糟糕的事情慢慢習以為常,同樣的,也會讓我們對幸福漸漸視而不見。
你吃第一顆糖覺得甜,第二顆、第三顆,第N顆你就覺得膩了,對不對,但如果你把買一包糖的錢,換成買兩顆糖,剩下錢去看場電影,因為獲得不同的享樂,你會更快樂。
再來一個例子:你本來有1000元,你想用來買一張VIP球賽票,你不如花500元買張普通票,剩下500元送男/女友一份禮物(歡迎把這段轉給你的男/女友看,嘻嘻)
也就是說,把原來想要花大錢買大確幸換成N次花小錢買N次小確幸,後者累計的快樂會比前者更多哦。
今天就聊到這裡啦,祝開心:)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號:雅君的好用分享(yakishare)
和你分享我歡喜的各種:雜物、書、電影、小店……還有妙人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柯文哲上台後的表現?
※台北新任市長柯文哲醫生事迹「男無心臟活16天」是有可能的嗎?
※如何客觀評價台灣網友這篇上海其實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文章?
※台灣在美國眼裡是民主的盟友,和「邪惡」的大陸是兩回事,那麼美國人對大陸移民和台灣移民的態度有沒有不同?
※為什麼一部分去台灣旅遊的大陸遊客會認為台北僅達到大陸二線城市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