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還是簡訊

文 / 王澤瑋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向一個或多個人通知一些事情。有的時候我們會慢慢悠悠編輯一條簡訊,有的時候則直接一個電話打過去還生怕對方不接,那麼我們是怎樣作出打電話還是發簡訊的決策的呢?

首先考慮較為簡單的情況,在打電話和發簡訊均是被條件允許的情形下,討論對同一個人通知不需要回復的信息的情況,假設此人不會拒接電話,簡訊的送達率是100%,且打電話和發簡訊的唯一成本為操作成本,打電話為Cp,發簡訊為Cm,且Cp<Cm。此時,無論是電話還是簡訊,都能達到通知的目的,獲得相同的收益R0。但還必須考慮信息的緊急程度x帶來的影響,將其算作收益的一部分,設其對電話和簡訊的收益的作用為Ep(x)和Em(x),均為增函數,ΔE(x)=Ep(x)-Em(x)>0也是增函數,即緊急度越高越可能選擇打電話。此時,打電話的效用(收益減成本)為Up(x)=R0-Cp+Ep(x),發簡訊的效用為Um(x)=R0-Cm+Em(x),且有ΔU1(x)=Up(x)-Um(x)=Cm-Cp+ΔE(x)>0單調遞增,故二者圖像如下。由此可知,在這種情況下,無論事情緊急程度如何,都應該打電話。

然而,實際上我們並不會在通知事情的時候總是打電話,甚至,我們發簡訊會更頻繁。原因在於,上面的討論忽略了許多其他成本。下面假設緊急程度固定為x0,考慮通知者和被通知者的熟悉程度y,y越大,溝通障礙越小,即打電話和發簡訊和y相關的成本Fp(y)和Fm(y)均為減函數,且ΔF(y)=Fp(y)-Fm(y)>0也是減函數,即電話比簡訊要付出更大的溝通成本(或者說克服更大的心理障礙),但熟悉度越高二者差距越小。此時,打電話的效用為Up(y)=R0+Ep(x0)-Cp-Fp(y),發簡訊的效用為Um(y)=R0+Em(x0)-Cm-Fm(y),均遞增,且有ΔU2(y)=Up(y)-Um(y)=ΔU1(x0)-ΔF(y)單調遞增,y很小時為負,y很大時為正,故二者圖像如下。由此可知,當y<y*時應選擇簡訊,當y>y*時應選擇電話。但是,事實上在y*附近我們很難精確判斷自己和通知對象的熟悉程度y相對於y*的大小,這時對緊急程度x的判斷便會起到作用,ΔU1(x)遞增,故x稍大一些的時候會選擇打電話,稍小些的時候則會選擇發簡訊。總之,這裡的效用函數是多元函數。

以上討論均是針對通知對象為一個人的情況,但現實中大多數時候通知對象是多人。給定x0和y0,考慮對n個人通知同樣的信息,假設打電話的邊際操作成本就是Cp,發簡訊沒有邊際操作成本。則打電話的總操作成本是nCp,發簡訊為固定的Cm,故在對群體中的普通一個人進行通知時,打電話的平均操作成本為Cp,發簡訊為 ,則打電話的平均效用為Up=R0+Ep(x0)-Fp(y0)-Cp與n無關,發簡訊的平均效用為Um(n)=R0+Em(x0)-Fm(y0)- 關於n遞增,但增長速度最終趨於零。那麼有三種可能:當Up<Um(1)時,如下左圖,恆有Up<Um(n),應該發簡訊;當Um(1)<Up<R0+Em(x0)-Fm(y0)即兩曲線有交點時,如下中圖,若人數很少(即n<n*)應該打電話,若人數足夠多(即n>n*)應該發簡訊;當Up>R0+Em(x0)-Fm(y0)即兩曲線無交點時,如下右圖,恆有Up>Um(n),應該打電話。

當然,打電話還是發簡訊還會受到別的因素的影響,例如通知內容、電話拒接、簡訊回復等等。這不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而是反映出,人腦作出看似簡單的決策選擇的時候,其實瞬間已經完成了複雜的權衡取捨,而我們可以分析這背後有趣的經濟學原理。

(Photo Credit: Visualhunt (CC0 Public Domain))

>返回專欄目錄<


推薦閱讀:

【每日一題】我們如何去產能?
網遊代充是怎樣賺錢的?

TAG:经济学 | 经济学常识 | 《经济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