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沒有好吃的?你一定是在開玩笑!

不同於東北的豪爽、江南的婉約,南京像一個日上三竿時剛剛睡醒的人,從容隨性、知足常樂,有著淡看春月秋花的豁達。

藍鯨人,有個響噹噹的外號:「大蘿蔔」——無所謂褒貶,只是形象地道出他們淳樸熱情、不講究,還略微有些愚拙的性子。「多大事啊!」是他們的口頭禪。

南京,日子不需要浮華,踏踏實實地生活才重要

因為歷史的緣故,南京南北兼容,美食有北方的大氣粗糙,也有江南的精緻細膩。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南京,能有什麼好吃的?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回答——

你想想,一個「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都」的千年古城,怎麼可能沒有好吃的?

1 | 「六朝古都」、「十朝都會」

那些年,在南京建都的國

集齊南京的歷史上名稱估計可以召喚神龍:金陵、秣陵、江乘、湖熟、建鄴、建康、江寧、升州、白下、上元、集慶、應天、天京……

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光看名稱就能知道南京這座城市大王旗變了多少次,開場與閉幕之間,不過幾十載光景。

南京有帝王之氣,獨缺統一的命。不過短暫的王朝更迭,並沒有切斷南京薪火相傳的文化,還帶來了南北兼容的民風。即便是傷痕猶在的近代城史,也難掩金陵作為江南名都的享樂傳統。

在南京濃蔭蔽日的梧桐道下,處處流露出一座生活型城市的氣息。

2|南京美食的沉浮變遷

南京的美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王朝更替的影響。

明朝那些食兒:老朱帶來了怎樣的皇家味蕾?

想必是朱元璋當過乞丐、做過和尚的緣故,明朝建國初年,宮廷提出「筵不尚華」的要求。身為開國之君,老朱的吃喝經常是青菜豆腐紅燒肉,十分接地氣。

據顧啟元《客座贅語》記載:英宗年間,有人請客吃飯,七八個賓客圍坐在一張桌子上,只上四盤菜,外加四碟小菜,酒只有兩大杯,供在座的人輪流飲用。

明太祖:你們都給我牢牢記住汗滴禾下土!(嚴肅臉)

曾經的苦哈哈朱重八出身安徽,身邊將領也大多是淮揚一帶人士,所以淮揚風味的菜肴在當朝頗為流行,比如太祖燒香菇、長壽菜、徽州毛豆腐。

到了中期,朝廷愈發腐敗,簡樸的作風煙消雲散。宮廷豆腐用百鳥的腦髓製成;民間富戶請客,不僅有山珍海味,還有遼東金蝦、太湖大閘蟹之類的地方名產。

太平天國:阿門,宗教禮儀與平民旨趣

定都南京後,天王洪秀全把拜上帝教的一切禮儀與儀式都貫徹到日常生活中。在飲食方面,太平天國沿襲了西方基督教的用餐禮儀——餐前禱告。

《天條書》規定:「食飯謝上帝」,天京實行「男女分館」制度,館中成員每天清晨都要禱告「皇上帝」,早晚飯前都要在「館主」的帶領下誦讀讚美詩。每隔七天,要做一次「禮拜」,聲若梵音,誦畢即食。

開飯!

天京實施帶有平均主義色彩的口糧分配標準——聖庫制度。太平天國本身是個農民政權,他們對食物的駕馭質樸節儉、粗糲簡約。

由於不識珍貴食材、不懂烹調加工,雖有山珍海味,卻不知如何烹殺。於是冒出許多笑話:比如用海參炒白菜、魚翅炒豆芽、燕窩煮蘿蔔;宜浸水者用干炒、宜油煎者用水煮。

風雲民國:從京蘇大菜到群英薈萃

國民政府時期,南京作為全國政治中心,飲食業再次騰飛。

南京民國政府時期風雲人物聚集,名人與名菜相得益彰,設宴無不以京蘇盛宴為傲。蔣介石鍾情大湯黃魚,張學良最愛紅燒肉,于右任偏好紅燜牛掌,梅蘭芳青睞軟兜,汪精衛醉心美人肝……

民國菜跨越百年歷史,這裡有軍政故事、江湖野史,承載了幾代人共同的記憶。

京蘇大菜選料嚴謹、刀工細膩,講究季節分明,菜品格調高雅

這個時候,南京本土的餐飲老字號也紛紛確立起自己的地位:

始建於清宣統三年的綠柳居大膽創新,金錢雞塊、荷包魚翅、明月猴頭等菜樣花式繁多;位於夫子廟的六華春,燉菜核、鞭蓉蝦仁、松子熏肉、清燉雞孕等京蘇名菜無所不備;老字號華江飯店、福昌飯店,現在依然讓喜愛回味歷史的食客饞涎。

3 | 大街小巷的甜咸混搭

一切都與鴨子有關

南京是鴨餚的發祥地和薈萃地,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時期。所謂「金陵鴨饌甲天下」,這裡生鴨種類有水晶鴨、板鴨、琵琶鴨,熟鴨種類如燒鴨、醬鴨、鹽水鴨……

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今聲名在外的「北京烤鴨」,是從南京烤鴨發展演變而來的。

此外,南京人在宰殺食用鴨子的時候,並沒有捨棄鴨子的其他部分,鴨肫、鴨肝、鴨心、鴨腰被稱為「鴨四件」。咸鴨肫被譽為「仙人之食」,肉質緊緻,滋味悠長;而享譽全國的鴨血粉絲湯,早已成為秦淮小吃一絕。

詭異的蛋

在南京的美食街區或是小巷深處,你常常能看見推著小車的攤販支了兩口鍋,一口鍋里用清水煮,一口鍋里用油煎。鍋的旁邊豎著一塊板,上書:活珠子、旺雞蛋。賣雞蛋的老闆並不吆喝,只靜靜等待著食客的到來。

毛雞蛋在南京人兒時的記憶里有很重要的位置,很多南京人小時候練就了挑蛋的好手藝。根據蛋在鍋里沉浮深淺的不同,能夠熟稔地挑出「半雞半蛋」和「全雞」。

在蛋殼上敲一個小洞,吮吸一口溢出來的汁水,然後剝開蛋殼,露出水淋淋、毛茸茸的一團肉,小雞雛形和蛋黃還依稀可辨,蘸上椒鹽,鮮香無比。

複雜的餡料

江南人在製作面點時常加入肉、菜等餡料,並將這一類食物統稱為「饅頭」。經年累月的發展,面點裡的餡料已是五花八門,豐富多樣。

南京最有名的是肉包。馬祥興牛肉包皮薄肉緊,龍袍蟹黃湯包用料講究、皮薄如紙。

菜餡裡面,什錦素菜包清蒸卻不單調,恬淡不失清雅;其他如三丁、五丁、青菜香菇、烤鴨薺菜、蘿蔔絲肉餡包子,混而不濃,每一樣食材的味道都能被充分體現。

兩碗面:老鹵和小煮

南京人常吃兩碗面,一為老鹵,一為小煮。

一碗香噴噴的老滷麵,滷汁的配製是關鍵。老滷麵要先把滷汁勾兌好,然後把麵條下鍋,滾會即可撈入碗中,放上澆頭。

小煮麵俗稱大碗皮肚面,不放醬油,用多種菜料來做搭配,皮肚必不可少,其他如青菜、西紅柿、豬肝、香腸、木耳,滿滿一鍋,大火燴制,後加入自製辣油和油渣,味美鮮香,吃得人熨帖。

* * *

在南京,能夠很容易地觸摸到歷史。一系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歷史大戲之中,南京古老的味蕾一直演變發展著。

你能從旱水八仙中嘗到江南煙雨清新的味道,在京蘇大菜中品一桌民國的莊嚴,也可以在乾絲和燒餅中,吃到來自北方的市井煙火氣。

企鵝君此番探訪金陵,將為你一一道來。

文 | 小肥蝦

編輯 | 阿七

設計 | 心悅YUE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江蘇美食歧視指南
南京烤鴨研究報告

TAG:美食 | 南京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