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注重這方面的學習,孩子難成大器
(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請「關注」!)
作者:毛志傑
根據現在的教育特點看,孩子們獲取知識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個是在學校學習的課本知識,這方面的知識是標準性知識,大家學習的內容都一樣,沒有區別;另一個是課外知識,這方面的知識靈活性大,則是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興趣、個性的不同有著很大的區別。
當人和人都學習著同樣的知識時(例如學校),最多是分數和成績上的差距,並不能對人產生根本性的區別。而課外知識的學習則是各不相同,因此這才是真正造成人與人之間素質、習慣、發展等方面千差萬別的主要因素。
學校知識和課外知識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學校知識是以「記憶」為主,只有記得住才有可能考「高分」;而課外知識是以「思考」為主。在讀課外書時,往往會有這麼一個體驗:讀過很多書,卻很難背出其中一段。但是,你從中汲取的養分體現在了你的一言一行中,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素質」。
要讓孩子成為有素質、優秀的人,就必須養成廣泛閱讀課外好書的習慣,因為,從課外閱讀中才能讓孩子具備自己的思想、道德觀、價值觀,而這些比「分數」對孩子的影響更為長久。
那麼,如何提高孩子讀課外書的興趣呢?
首先,要有決心「犧牲」孩子學習學校知識的時間。在考試、分數的壓力下,孩子很多的業餘時間都會被作業、複習、預習等佔據。要想讓孩子多讀課外書,時間保證是關鍵。僅次一項,估計很多家長都「捨不得」。但是,有「舍」才會有「得」。
其次,要能忍受孩子短期學習成績的停滯。記得一位校長朋友說,要想考高分,多練習是關鍵,平時做100道題的和做10道題的學生考試成績肯定不一樣!既然犧牲了學習學校知識的時間,勢必會對學習成績產生一些影響。但是,人生比賽的是長跑,而不是僅僅小學、中學的「短跑」。在「長跑」的過程中,家長就會發現,短期分數上的「陣痛」會換來孩子長期「素質」的提升。
另外,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興趣和閱讀能力適當調整孩子所讀的書目。比如小時候以圖畫形式閱讀昆蟲等自然科學書籍,那麼等到初中就要閱讀一些原著「大部頭」書籍了。其實,孩子的閱讀能力比我們想像的要好得多。在今年暑假期間,我給孩子推薦了四本袁騰飛的歷史書,涵蓋了中外歷史內容,他看的津津有味。在讀完這些書後,我又給他加碼升級,讓他讀「全球通史」這樣比較專業的歷史書籍,他居然也能看得十分投入。因此,看書的循序漸進、適當提高難度也是要注意的一方面。
我們驚喜的發現,現在不少學校都已經注意到了這些方面,都比較注重讓學生「多讀課外書」,甚至有的老師主動給孩子推薦好的課外書。但是,做家長的也需要認識到,「課外書」主要是利用的是學校之外的時間,只有家長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寬容和耐心,才會使孩子通過多讀課外書而走上一條「與眾不同」的人生道路。
推薦閱讀: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還需要喂水嗎?
※始基子宮可以做試管嬰兒嗎?治療幾年依然無望,不知道是否該放棄?
※寶寶可以喝羊奶嗎?
※Sleep Book | 親測有效的哄睡方法,你用過幾個?
※懷孕期間能不能吃紅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