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內部各個派系的形成過程以及相互之間有什麼關係?比如中統、軍統、cc系、太子黨、政學派


了解國民黨內部派系問題必須從國民黨建黨歷程中找:

國民黨前身同盟會就是為了推翻滿清而成立的鬆散組織,所以孫大炮一直遊走于軍閥和地方勢力中間。直到蘇聯為了尋找在中國的代理人時,孫大炮接受了蘇聯援助,提出三大政策,改組國民黨,召開國民黨一大會議後國民黨才成為有組織的政黨。同時,就遺留了前期的後遺症,比如地方派系如桂系,粵系,閻老西等,以及地方士紳出身的老資格黨員如張靜江,于右任,譚延闓等。

孫大炮死後,黨內繼承問題浮上水面,有競爭資格的就是負責黨務的汪精衛和掌管軍權的蔣介石,汪精衛以繼承大炮遺志為旗號,蔣介石則以反共為號召進行競爭,最終蔣介石獲勝(獲勝過程不細說)寧漢合流,同時這就有了汪精衛的派系(後來的汪偽政權的前身)。這些可以說是國民黨的老派系。

常公掌權後,國民黨黨務就由陳氏兄弟主持,形成了cc派(北平無戰事中陳寶國口中的中央黨部就是),中統就是中央黨部下屬的特務機構,後改組為黨通局。

宋子文和孔祥熙則一直把控財政金融系統,如財政部,四大行等,宋子文甚至還建立財政部下屬軍事組織(稅警總隊,孫立人就出身這裡),北平無戰事中這個系統也體現的淋漓盡致。

政學系則是在行政部門組成的對抗其他派系的鬆散聯盟,代表人物是楊永泰、熊式輝、黃郛、張群、吳鐵城等。

太子黨是抗戰爆發後建豐同志從蘇聯回國後主持三青團在贛南實行新政開始,逐漸形成以建豐同志為核心的政治派系,實力膨脹很快並且在常公支持下插入了軍隊(青年軍系統),正是膨脹太快遭到排擠,才有了後來的黨團合併。但這只是常公在黨內壓力下無奈的決定,並不阻礙建豐同志發展自己的嫡系,鐵血救國會和國防部預備幹部局就是證明。

最後就是軍隊了,放到這裡也是重中之重,軍隊整體上分為雜牌和黃埔系,但黃埔系內部也是山頭林立。

首先就是軍統,軍統就是黃埔系內青年軍官因對國民黨老舊腐朽不滿而成立的藍衣會下屬特務處發展而來,所以雖然在電視上看軍統不可一世,但實際上戴笠對於黃埔早幾期的學生還要拉攏。軍統後改組為保密局。軍統內部也存在派系,如江山幫,湖南幫等。

黃埔系的主要部分就是軍隊內部了,首先是何應欽系(何應欽是黃埔系僅次於常公的二號人物,軍隊內影響很深,我個人認為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派系)如關麟征,杜聿明,王耀武等。

土木系,起家部隊十八軍十一師,通過陳誠不斷經營,國軍內部第一大派系代表人物羅卓英、林蔚、郭懺、周至柔等。

湯恩伯系,起家部隊十三軍,代表人物王仲廉,石覺,陳大慶,張雪中。

胡宗南系,起家部隊第一軍,自追擊紅軍長徵到陝西後,再也沒有離開過,苦心經營13年形成。

基本上面就是國民黨的派系,很多細節如果展開幾天都寫不完。


一個字就是亂

參考資料

國民黨派系鬥爭史 (豆瓣)

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 - 圖書 - 亞馬遜

國名黨黨務派別,有蔣介石為首的中央派(其中還有二陳兄弟的CC系,復興社系),以胡漢民為首的廣東系,以汪精衛為首的改組派,還有西山會議派。國民黨內有汪精衛系、宋子文系、孔祥熙系、何應欽系、朱家驊系、孫科系——這個單子還可以一直開下去。然而,最大的派系和在制定政策的過程中一般最具有影響力的派系,是CC系、政學系和黃埔系: 一為以黨起家的cc系,陳果夫主管黨政人事,陳立夫任教育部長,在黨政方面勢力極大。 二為出身黃埔軍官學校的復興社 (力行社),除了軍隊之外,並控制三民主義青年團,與cc系控制黨部頡頏。 三為非黨軍的政客、企業家、教授集團,人稱為政學系。

2,軍隊系統派別,有蔣介石的中央軍(內分何應欽系和陳誠的土木工程系),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軍,閻錫山為首的晉綏軍,馮玉祥為首的西北軍(即大西北軍),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紘的桂系軍隊,湘軍(早期3大派系,即譚延闓系,程潛系,唐生智系,後來前兩系瓦解,唐系演變成以何健為首的新湘軍),滇軍(早期領袖龍雲,後期首領盧漢),粵軍(舊粵系領袖李濟深,後被陳濟棠取代,陳被蔣解決後,大部分由余漢謀統率,還有張發奎,吳奇偉,薛岳3個小派系自成一系),川軍(早期有劉文輝,劉湘,鄧錫侯,潘文華,楊森,劉存厚6大派系,後來劉湘死後,其部分裂成王陵基,唐式遵等部,而劉存厚去職後,所部被孫震領有)。此外還有盤踞西北的馬家軍(佔據青海的馬步芳,馬步青兄弟為青馬,佔據寧夏的馬鴻逵,馬鴻賓兄弟為寧馬),佔據貴州的黔軍(以王家烈為首),佔據陝西的楊虎城的17路軍(亦稱小西北軍),佔據新疆的盛世才軍隊。此外比較小還有從大西北軍叛變出來的佔據山東的韓復榘部,從李濟深粵軍中分裂出來的19路軍,首領為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被蔣介石在北伐中收編的原張宗昌的直魯聯軍殘部演變而來的徐源泉部,方振武部,上官雲相部等。

3,國民黨中央特務系統,早期是三大派,即二陳CC系把持的中央黨部組織部黨務調查科,主任徐恩曾,總幹事張沖。鄧文儀任科長的南昌行營調查科,還有就是戴笠任處長的復興社特務處。後來鄧文儀因南昌機場失火事件調查不力被撤職,南昌行營調查科併入復興社特務處。抗戰爆發後,CC系的黨務調查科改組為中統,復興社特務處改組為軍統。軍統內戴笠之下還有以鄭介民為首的廣東派,毛人鳳為首的浙江派,唐縱為首的湖南派。抗戰勝利後,中統改為黨通局,徐恩曾免職,葉秀峰繼任局長。軍統改組為保密局,先是由鄭介民接替死去的戴笠人局長,後來鄭出任國防部二廳廳長,轉往軍事情報系統,唐縱改任內政部政務次長兼警察總署署長,改搞警察工作,保密局局長由毛人鳳繼任。國民黨逃台後,黨通局改為內政部調查局,保密局改為國防部情報局。這兩個機構至今仍存。

4,北洋軍閥系,奉系、直系、皖系這3大系構成了北洋軍閥的主體。其中只有以曹錕,吳佩孚,孫傳芳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是袁世凱小站練兵時的嫡系。張作霖不屬於北洋嫡系,是在東北以胡匪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軍閥集團,屬於北洋旁系。奉系早期領袖為張作霖,主要軍事骨幹為張作相,吳俊升,張景惠,孫烈臣,湯玉麟,楊宇霆,重要文臣為王永江,臧世毅,鮑貴卿等。張作霖死後,其子張學良繼位,奉系被國民黨招安,改為東北邊防軍,改稱東北軍派系,也稱新奉系,首領張學良,重要將領為萬福麟,王以哲,王樹常,何柱國,于學忠,劉多荃,鮑文樾,繆激流,容臻等。主要文臣有劉永清,莫德惠,高崇民,還有張學良的心腹,東北軍特務系統首領黎天才和外交情報首腦閻寶航。

  國民黨高層的派系政治

作者:金以林著

出版日期:2009.11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頁數:465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了從1931年2月28日夜胡漢民被扣,到1932年3月1日國民黨四屆二中全會選舉蔣介石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這一年零一天的歷史截面作為考察重點,細緻梳理了這一時期國民黨高層內的派系政治鬥爭,以及捲入其中的地方實力派與中央之間、地方實力派相互之間的種種利益較量。對處於鬥爭核心...

目錄

緒論

第一章蔣、汪、胡分合回顧

第二章 蔣胡由合作到分裂

第三章 約法之爭和胡漢民被扣

第四章 國民會議的本質

國民黨高層的派系政治(修訂版) (豆瓣)


看了樓上回答,感覺挺好,確實,如果細節展開,何止幾天寫不完,數月能寫好就足以令人敬佩。

補充相關論文(僅僅是目前剛開始看的,懶得打字,只有論文題目)。

王奇生:《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M】

《國民黨中央委員的權利嬗蛻與派系競逐》【J】

金以林:《地域觀念與派系衝突——以二三十年代國民黨粵籍領袖為中心的考察》【J】

桑兵:《國民黨在大學校園的派系鬥爭》【J】

姚超博,何虎生:《1925——1949年國民黨派系化原因探究》

第一次回答問題,以後有機會在做補充吧。


這個問題適合看書而不是來貴乎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政治 | 軍事 | 中國國民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