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科技的封閉與自由

今天一天都是會,中午休息間歇扯兩句。

也許有人還記得 5 年前的昨天,也就是 2011 年 8 月 24 日,喬布斯辭去蘋果CEO一職,並以董事身份繼續留在蘋果。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在 25 年前的今天,Linux 的開創者Linus Torvalds 在 Minix 新聞組中發出了一條消息,表明他正在開發一款免費的操作系統,希望了解大家對於新操作系統的喜好,這一天被視為 Linux 的誕生日。 25 年後,連微軟都受到了 Linux 的影響,旗下的 PowerShell 腳本也開放給 Linux 平台。

在原本封閉的軟體商業模式之下,Linux 走出了一條自由開放的道路,這項原本只是為了好玩的計劃,卻掀起了一場意外的革命,這大概也是 Linus 在 25年前始料未及的。

Google 一直是主張科技自由的先鋒,和Google 淵源頗深的 Pokémon GO 開發商 Niantics 也繼承其完全開放自由的理念。但越來越多的場館,例如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澳洲雪梨海德公園中的戰爭紀念館、日本廣島和平紀念館等,均已要求Niantics將位於館內的寵物、道館和商店移除。

很多玩家認為 Pokémon GO 沒有在國內開放是商業原因,也有人認為是別的原因。因為不可抗力原因,此處省略一千字。不過韓國也沒有開放。按理說韓國一直是在科技發展上非常重視,他們的遊戲玩家也在國際比賽中表現優異,然而出乎意料的,Pokémon Go 在韓國也尚未開放。許多玩家為了提前體驗Pokémon Go,都必須要到北邊的非軍事區才有辦法完成當訓練員的夢想。而 Pokémon Go 在韓國大部分地區被禁止,也是因為以國家安全因素為由(韓朝關係)對於Google 地圖解析度的限制。雖說 Google 正通過法律途徑希望韓國放寬關於國家安全的相關規定,究竟成功機率有多大,不得而知。

還有一個潛在的因素,可能還包含因為 Niantics 的負責人John Hanke之前創立的公司主要是受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資助(其實,這也和華為產品被禁止一樣,也是CIA的陰謀,只不過反過來)。加上在Pokémon Go使用條款清楚說明,Niantic 會配合法律規範與執法,必要時將相關收集的資料交於政府執法單位,讓陰謀論更塵囂直上。而Google也可以通過判斷哪些建築物內部是不允許搜集神奇寶貝,進而判斷這些建築物的功能。雖說CIA堅決否認與 Pokemon Go 之間有任何的關係,但相信在沒有更強保證之前,我們開放Pokemon Go的機率應該不高。

我們會發現,科技進入社會的方式通常不是在一瞬間傳遍各個角落,而是由某一個角落的少數人手中漸漸散布到整個社會。 例如無線通訊本來是軍隊在用的,後來成為手機慢慢進入一般人的生活,然後慢慢在企業和政府中取代電報和傳真。 緩慢的科技傳播是好事,這讓社會的不同角落有時間觀察科技的潛在問題,能夠慢慢地適應。 然而當科技只存在於少數人手中時,也給那些擁有科技的人高於其他人的影響力。 例如工業革命讓中產階級堀起,最後促成了民主制度的建立,但也讓西歐國家發展成向外侵掠的帝國;或者當Google有大量的資料和分析技術,他們就佔據了大部分廣告市場。

傳統資本主義者會認為讓少數人(特別是企業家)掌控科技是很好的,這樣人們才有動機要去創新,社會才會進步。 他們還主張用專利權保障企業努力研發的東西不會被別人抄走。 但是因為企業只向股東負責,唯一的規範來源是法律,而企業的政治影響力往往大於人民,要政府用法律管制企業行為是很難的,這往往造成企業不受控制。大型跨國公司甚至能讓政府替他們量身打造法律。 如果放任企業壟斷科技,也可能同時掌控人民。 例如蘋果公司在推出Apple Pay之前將App Store中的所有比特幣應用都下架,和Google交惡時又把內建的地圖改成不用Google;Amazon也曾經在一夜之間撤除上百家不合作的書商的書。 這一下就影響了上百萬人接觸特定信息的機會。科技業外外,雀巢、孟山都等公司壟斷糧食的態勢越來越明顯。

面對這個問題,有些自由意志主義者主張把科技開放給人民自由使用,如此就沒有壟斷的問題了。 但這也並沒有更好,因為人是愚蠢的。 無人機普及之後,越來越常有無人機進入機場管制區造成飛機停飛,也有人在上面裝上槍支當作遙控武器。 YouTube上面有上百個無聊人士在製作用乾冰製造炸彈的視頻。 科技不加以管制的最終最糟結果就是極端主義者可以輕易地自行在家製作大規模毀滅武器,這種時候什麼民主自由都沒有意義了。

完全開放的另一個危害是匿名,讓每個人都可以匿名做任何不負責任的事。 例如曾經有個叫Pink Meth的網站專門收集裸照,並且附上這些人的真實姓名、地址和電話等等,許多人在不愉快的分手之後,就把前女友的照片和資料放上去。 這個網站的原站多年前被關閉了,但複製的鏡像站到現在還在,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執法單位知道怎麼處理。

匿名也造成「言論自由市場」的崩潰。民主自由,前提是我們能夠取得正確的信息。然而,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地方這個「自由市場」是失效的。失效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因為大部分用戶不願意付錢,所以各大網站都形成了以廣告點擊作為主要營收來源的經營模式。 在這種商業模式下,在短時間內分享和點擊比什麼都重要;這再加上人類天生就愛看聳動的消息,造成錯誤但聳動的消息轉貼得比事實更快,就讓網站經營者沒有動機去關注信息的正確性。 又因為製造謠言本來就比澄清事實還容易,所以謠言就四處傳播。除了謠言傳播速度比較快之外,人也傾向找自己愛看的東西看、看到立場不同的文章不是跳過就是先入為主認定對方是錯的;所有網路媒體的演算法也都會給我們愛看的東西、過濾掉我們不愛看的東西,形成一個不斷自我強化的正反饋。 除了演算法之外,社交網路上立場相近的人互加好友也會讓人們更常看到和自己一致的觀點,或造成讓團體中的多數人順應少數人立場的集體錯覺。

另外一個問題是,立場極端的人比立場溫和的人更願意花時間去傳播他們的觀點(去看看知乎的重災區就夠了)。 這在政治學中本來就不是新聞:政治團體往往都是立場較強烈的人才會去參加。 但是有了互聯網之後,更多原本位於不同角落的極端者可以輕易地聚集起來,人們也更容易針對自己特別狂熱的議題去參加討論。 這些人大量散發言論佔據網路,造成本來就比較少出聲的溫和派以為自己是少數人而不敢出聲,成為沉默的多數,漸漸在宣揚政治觀點 的言論市場上成為弱勢。

這些現象造成各個群體基於各種不同的錯誤資訊,在社會中極化對立,彼此互不溝通,隨著科技進步的速度越來越快,不是每個人都能跟得上最新的媒介形式,而跟得上科技的人也不見得就是能提供最正確信息的人,因此言論的自由市場仍然會崩潰。 簡而言之,科技就是這樣改變人們的行為,進而改變社會的運作方式。

企業的目標是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沒有動機去管制人們會不會濫用科技。 政府也很難及時規範科技的使用,因為科技發明出來之前很難預見未來,而且人總是有辦法發明設計者想不到的用法,政府永遠只能追著新發明跑。 另外權力制衡的設計也讓法規的修改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所以在美國會發生版權法造成農民不能修理自己的牽引機(因為不能動裡面的軟體)、蘋果系統的越獄破解曾遊走在法律灰色地帶、禁煙區不確定能不能用電子煙、比特幣交易不知道合不合法等情況。

然而,讓政府管理科技也不是方法。 政府笨重的運轉方式往往缺乏彈性或不夠敏銳,而政府一旦犯錯,往往會是全民一起承擔後果。 像美國的機場安檢人員曾經因為訓練不足,讓新聞記者拍攝了他們用來打開行李箱海關鎖的鑰匙,極客們就憑著新聞上的照片用3D列印做出了一模一樣的鑰匙,現在任何人只要有3D印表機都能打開別人行李上的海關鎖。 另外,政府也不可能壟斷所有的科技,特別是那些可以廉價製造的科技;只要有需求就會有供給,政府不可能完全控制市場。 更重要的是,關係到言論自由的部分,交由政府來管制是非常危險、很難推動、也很難實行的。

所以除了政府參與(但是在不同政治環境下會有不同的產物,比如我們的GFW),恐怕我們還需要儘可能有意識地思考自己使用科技的方式可能造成的問題。 不論是發文章、拍照片或是操作任何科技,都要保持小心負責的態度,思考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哪些後果。 例如,立場溫和的人也應該要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讓多數不再沉默,而不是想著明哲保身、亂世則隱、不想淌渾水。就像神奇寶貝里說的一樣,為防止世界被破壞,為了守護世界的和平,貫徹愛與真實的邪惡,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推薦閱讀:

什麼是 Maker Movement,為什麼說它是新的工業革命?
《龍珠》的世界觀里,地球科技水平到底如何?
怎麼看待樂視這次的eui升級?

TAG:科技 | 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