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軍神的繼承者—上杉景勝(上)

不懂戰國的前言: 作為擁有著「軍神」、「越後之龍」之稱的上杉謙信,對於日本歷史有著些許了解的朋友不可能不知道其名。在各種以日本戰國史為背景的策略遊戲中基本都將其刻畫為日本戰國時代第一戰將,其與宿敵武田信玄的五次川中島之戰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

眾所周知,由於上杉謙信信仰虔誠,終身未娶,因此便收了幾位養子,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上杉景勝和上杉景虎二人了。謙信死後在二人之間爆發的「御館之亂」,也是後謙信時代上杉氏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最終上杉景勝取得了勝利,坐上了家督之位。相比偉大養父身上所籠罩的光環,上杉景勝似乎顯得暗淡了許多。但上杉景勝上位前所面對的御館之亂,上位後又面臨著處理與天下人豐臣秀吉的關係,最後在關原合戰前與德川家康針鋒相對,實際上也是經歷過大風大浪之人。關原合戰後雖被減封,但仍作為米澤藩的初代藩主,家名一直延續至幕末。

鑒於目前中文領域中關於上杉景勝的專文不多,筆者不懂戰國特選擇一篇關於上杉景勝的文章進行漢化,與諸位同好共享。

序章 上杉謙信的養子

上杉景勝作為越後「軍神」上杉謙信的養子及繼承者,在偉大養父的光輝下顯得並不耀眼,相比於被推到前台的上杉氏的家宰直江兼續來說,或許都讓人覺得曝光度不足。根據後世的軍記物語《名將言行錄》的描述,上杉景勝乃是豪邁而膽大的武將,在戰陣中,即便前軍亂戰、箭如雨下、喊殺聲震天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在陣幕中安然而卧,鼾聲如雷。而且傳說景勝是個有點微胖,個子不高,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之人。

上杉景勝出身於以越後坂戶城為居城的上田長尾氏,生於弘治元年(1555)。乃是上田長尾氏當主長尾政景的次子,其母是上杉謙信(此時尚稱長尾景虎,為了方便以下統稱上杉謙信——不懂戰國注)的姐姐仙桃院,也就是上杉謙信的外甥。

當時的上田長尾氏與上杉謙信出身的府中長尾氏乃是並立於越後的大勢力,雙方的關係也並不能說融洽,時任府中長尾氏的當主·上杉謙信之兄長尾晴景將妹妹嫁給政景,也有政略聯姻之考慮。雖然長尾政景在長尾晴景執政期表現得較為穩定,但在十九歲的上杉謙信繼承家督後,政景開始顯現不臣的跡象。拒絕向府中長尾氏交出人質,肆意免除上田領周邊勢力的段錢以要求他們積極備戰,還在宇佐美氏的琵琶島城周圍放火。因此上杉謙信決定訴諸於武力,首先拉攏了對長尾政景抱有不滿的平子、宇佐美和中條諸氏以孤立政景,又攻落了政景與黨發智長芳的板木城,通告其要親自率軍對坂戶城發起總攻。政景自忖不敵,打算降服。起初謙信不允,但考慮到畢竟是自己的姐夫,最終還是同意了。實際上因上田領扼守著越後通往關東的要路三國街道,又是魚野川水運的重要物資集散地,同時領內還有上田銀山,所以上杉謙信為了鞏固和安定越後守護代府中長尾氏對於越後的統治,尚需藉助上田長尾氏的力量,沒必要硬拼個兩敗俱傷。

府內、古志、上田長尾氏分布圖(本圖出自三池純正《守りの名將?上杉景勝の戦歴》一書P17,以下圖均選自同書)

n n 雖然長尾政景降服於上杉謙信,且上田長尾氏與府中長尾氏同出一系,但謙信並沒有將其以一門眾對待,只排在國眾序列的第七位,可見對政景還是不大放心。但在弘治二年(1556),上杉謙信突然從家督之位引退,離開春日山城,而長尾政景則出面勸說謙信複位。一般認為這一幕是謙信一手導演的,而選擇手握相當實力的長尾政景來出面勸解似也頗有深意。在之後永祿四年(1561)出兵信濃川中島和永祿六年(1563)出兵關東之際,謙信都命令政景留守本城春日山城,表面上是對政景的絕大信賴,實際目的是藉助越後至關東入口的上田領內的軍力。此舉既能表現出對於政景的信賴和重用,又能對其進行懷柔和抑制其實力過於增強,可謂一舉多得。

但永祿七年(1564)夏,在上田領的野尻池發生一起沉船事故,長尾政景在這起事故中與關谷助左衛門及國分彥五郎等四名近臣「意外溺死」,時年三十九歲(《越佐史料》及《上杉家御年譜》等史料中只說長尾政景是事故死,但在以《北越軍記》為代表的軍記物語中的說法是宇佐美定滿有所參與——不懂戰國注)。姑且不論此事的真相如何,但上杉謙信立即安排黑金氏擔任坂戶城代,並將長尾政景十歲的兒子喜平次(後來的上杉景勝)帶到春日山城,其他家臣七十餘人分別遣往上野沼田、信濃飯山和越中等地的前線協防。通過上述手段瓦解了領內的不安定因素上田長尾氏的在地統治,並以喜平次為人質,使上田長尾氏的家臣不敢輕舉妄動。不過謙信對這個外甥還算不錯,親自教導景勝習字,所使用的《伊呂波盡》和《消息手本》等練習本現在還保存於山形縣米澤市的上杉神社寶物館中。

但在永祿十二年(1569)末,上杉氏迎來了景勝宿命的對手——上杉景虎。上杉景虎原稱北條三郎,乃是小田原北條氏第三代當主北條氏康的七子。在武田信玄與北條氏康、今川氏真反目後,北條氏康轉而與宿敵上杉謙信同盟,而三郎正是作為結盟的證人,即人質。

但上杉氏與北條氏的同盟並未發揮什麼有效的作用,雖然北條方屢次要求上杉謙信出兵信濃以牽制武田信玄,謙信卻屢屢爽約,頂多也就是出兵至上野沼田一帶意思意思,實際上主要目光還是集中在攻擊越中、平定內亂及打擊關東離反的勢力上。雖然在大局上謙信並未對北條氏提供什麼支援,但對北條三郎還算不錯,不僅讓其迎娶上杉景勝之妹清円院(軍記物語中一般認為清円院為景勝之妹,但隨著近年的研究,此女為景勝之姐的說法漸受重視——不懂戰國注)為妻,還將舊名景虎賜給三郎,改名為上杉景虎,已經很是厚待了。元龜二年(1571),北條氏康死,景虎的長兄北條氏政繼承了北條氏的家督之位,馬上就與上杉謙信破盟轉而與武田信玄結盟。但謙信並未殺死本來充當人質的景虎,也沒有將其送還北條家,或許考慮到其作為與北條氏的唯一紐帶,日後可能還有用處吧。

隨著時間的推移,上杉謙信的戰略目光從關東逐漸向北陸傾斜,致力於攻擊越中、能登、加賀等國。天正六年(1578)三月,謙信突然病倒,在經歷了四天的神志不清的昏迷後去世,且死前沒有指定繼承人。據傳在謙信昏迷過程中,上杉氏重臣直江景綱的夫人曾在病榻前詢問謙信是否指定景勝為繼承人?根據《上杉家御年譜》的記載,謙信死前認可景勝繼承家督之位。但或許只是後世對於勝者景勝的美化,在謙信意識不清的狀態下能否做出判斷,或者說如果真指定景勝為繼承人後續是否還會發生御館之亂,也沒人能夠說得清楚了。

正因為上杉謙信臨死前沒能清晰地指明繼承人,因此也引來後世的猜測。天正三年(1575),謙信將之前使用的彈正少弼的官途賜予景勝,這是天文二十一年(1552)從後奈良天皇那裡獲得,此前已在幕府將軍足利義輝那裡獲得了白傘袋和毛氈鞍覆的使用許可。可以說彈正少弼之作為越後國主的官途有著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時謙信已有將國主之位委任以景勝的想法。但隨著近些年來的深入研究,有學者對比謙信移讓官途的兩份文書的筆跡與元和六年(1620)景勝的親筆書信的筆跡相同,因此懷疑官途移讓狀是景勝為了使自己行為正當化而偽造的文書(《上越市史》),也就是說當時的謙信並沒有將後繼者確定為景勝的想法。但從一份上杉景虎給蘆名盛氏的信中提到了少弼不法之事,也就是說景勝還掛著彈正少弼的官途一事來看,不管謙信是否屬意景勝繼承上杉氏家督之位,至少官途是賜予了景勝。在《上杉家軍役帳》中,上杉景勝在上杉氏家臣團中作為一門眾率領三百七十五騎,乃是當時家中最大的勢力。但換個角度來看的話,景勝或許單純就是家臣團之首及上田長尾氏的家督而無他。

反過來再看上杉景虎,在《上杉家軍役帳》並沒有他的名字,也就是說並沒有給其制定軍役。上杉謙信沒有將景虎作為家臣來對待么?在元龜元年(1570)和元龜三年(1572)的兩次出兵關東的過程中,景虎都隨侍謙信左右,連景勝也無此待遇。另外,上杉景虎還向越後三名剎之一的上越雲門寺送去賀禮以慶賀新年,藉以顯示出自己在上杉家中不一般的地位,從後來御館之亂爆發後上越地區大部分歸屬景虎這一情況來看,景虎對上越地區已有相當的滲透。元龜三年(1572)以後,上杉景虎所使用的花押形態也受到了謙信花押的影響(《上越市史》),或許他已經自認為是謙信的繼承人或者向著繼承人方向發展吧。

按照新澙大學井上銳夫教授的推測,謙信讓景虎娶景勝之妹,以此使景虎和景勝二人結成兄弟關係,景勝為越後國主,有著北條氏背景的景虎為關東管領,二人聯手共同促進上杉氏家運興隆。但事與願違,正因為謙信沒有指明繼承人這一事實,一場動亂就此拉開序幕。

第一章 激斗!御館之亂

天正六年(1578)三月上杉謙信死後,上杉景勝就立即展開行動,並對外宣稱得到了謙信的遺言而迅速佔領了春日山城的本丸,即「實城」。此時距謙信去世僅九天。此前,身在能登的鯵坂長實、越中松倉城將河田長親、魚津城將吉江定俊等將向景勝遞交了誓書,上野沼田城的藤田信吉也表明站在景勝一方。可見在景勝給越中國眾小島職鎮的書信中提到的自己受眾家臣的推舉而進入實城雖然略有誇張,但也不完全是編造。

此前上杉謙信也被稱為「御實城樣」,所以景勝首先佔領此地也是對內外表示自己才是越後國主,謙信之繼承者。同時還獲得了春日山城「金藏」內的黃金三萬兩以及「兵器藏」中的武器。在給陸奧會津的大名蘆名盛氏及寄身於常陸佐竹氏的太田資正的信中除了明確自己的正統繼承人身份外,還表示自己後續的措施將會繼續沿用謙信時期的安排。可見對於以強大的北條氏為後盾的上杉景虎,景勝也是不敢馬虎。

為了儘快將上杉景虎趕出春日山城,在掌握了實城後,景勝立即組織向身在「二廓」的景虎發起攻擊。因景勝方居高臨下,形勢較為有利,但景虎也苦苦堅持了兩個多月。在這兩個多月中,雙方除了在城內交戰外,更主要的是分別拉攏上杉謙信時代的家臣及從屬國眾們站在己方一邊。在此過程中,上杉景勝命上野廄橋城的北條高廣、景廣父子密切注意北條氏的動向,同時命扼守越後與關東通路的坂戶城將深澤利重加強上越國境線的防備。而景虎也向實家北條氏及北條氏的盟友甲斐武田氏申請援軍。越後中郡櫪尾城主本庄秀綱也早早站在了景虎一方,攻擊景勝方直江氏的居城與板城。

經過兩個多月的抵抗,上杉景虎自忖無法在春日山城內挽回局面,便從城中退去,進入前關東管領上杉憲政的居館御館。相對於實城的春日山城,御館作為關東管領的政廳,政治上也具有著重要意義。

對於越後的諸國眾來說,之前靠著上杉謙信個人的力量尚不能完全壓服他們,現在謙信在未指明繼承人的情況下去世,而且景勝、景虎雙方也各自通過手段來對外宣誓正統性,所以越後國眾甚至其他分國眾們只能依靠自身的判斷,來決定投靠哪一方。

首先,上杉景勝的出身地上田所在的魚沼郡及周邊領主們自然都投靠到景勝方,北郡的安田、竹俁、中條、新發田諸家也表明支持景勝,此外還有前文提到的鰺坂長實、河田長親等人;反觀景虎一方,越後中部的蒲原、古志郡的諸將及與北條氏領國相接的上野諸將均表示支持景虎,例如櫪尾城的本庄氏、三條城的神余氏、棲吉城的上杉景信、廄橋城將北條高廣、景廣父子、沼田城將河田重親以及長期與上田長尾氏對立的古志長尾氏等。此外,上杉氏一門的刈羽郡琵琶島氏、府內的山本寺氏內部分立成兩派,分別支持景勝和景虎。

御館之亂對立圖(本圖出自三池純正同書P43

n n 雖然上杉景虎迫於不利的情勢而退出春日山城,但反而率先保持著攻勢。天正六年(1578)五月五日,雙方首先在春日山城和御館中間的大場交戰。本戰中古志長尾氏當主上杉景信戰死,對於景虎方是一個重大打擊。但在五月十六日,景虎軍便殺到春日山城下放火,燒毀民居三千餘家,且趁著景勝方混亂之際,鮫尾城主堀江宗親及信濃飯山城主桃井義孝分率一千人和兩千人進入御館,支援上杉景虎。重整旗鼓的景虎第二天就派遣五千人馬進攻春日山城,但被景勝方擊退,剛來支援的桃井義孝戰死。景虎還不死心,在五日後再次攻擊城北的荒川館、愛宕一帶,但又被景勝軍擊退。景勝在取得兩場小勝後,所面對的形勢仍不樂觀。由於鮫尾城主堀江宗親及猿毛城守將筱宮出羽守支持景虎,旗持城和直峰城又掌握在景虎手中,因此景勝與支持者較多的上田、北郡等方向的聯絡被切斷,春日山城陷入孤立狀況。旗持城等本就是春日山城與中、北諸郡聯絡的據點,並沒有固定的城主,如今被景虎方所掌握,對於景勝來說是最大的心病。

五月二十一日,景虎方又圖謀攻佔扼守上野進入越後的通路三國峠上的要衝猿京城,原上田長尾氏居城坂戶城城將深澤利重向景勝申請援軍,但由於春日山城方面已被景虎方封鎖,因此景勝根本無法派遣援軍。同時景勝還命令深澤利重必須嚴防北條氏的入侵,強化三國峠上另一要衝荒戶城的防備。但是前門拒狼,後門進虎,雖然景勝方死守三國峠周圍,但應景虎實家北條氏邀請的武田勝賴派遣兩萬大軍進至信越國境附近;會津的蘆名氏也想趁亂佔一些便宜,與景虎方的櫪尾城主本庄秀綱和三條城的神余親綱聯絡,命家臣小田切氏出兵攻擊三條城附近的景勝方據點雷城。除此之外,與北條氏關係還不錯的伊達氏也計划出兵越後。北條氏的政治影響力可見一斑。

而上杉景勝已陷入了對方的包圍網中沒有退路,但他想出了一個死中求活的辦法,就是謀求與武田勝賴的同盟。在一般人看來,與景虎的妹夫·北條氏的同盟者武田勝賴達成同盟似乎是不可能之事(據傳是北條氏康第六女的桂林院在天正五年(1577)初嫁給了武田勝賴為繼室,強化了兩家的同盟關係——不懂戰國注)。由於當時北條軍正在傾力與佐竹氏和宇都宮氏在關東的鬼怒川畔對陣,無法及時回援景虎,景勝在接到坂戶城方面送來的北條軍暫時沒有任何動靜的報告後,壓力略微減小。而率兩萬大軍而來的武田氏卻沒有見到盟友北條氏的部隊,因此武田勝賴對於北條氏政萌生了不信任感,或許認為氏故意旁觀武田與上杉兩家的爭鬥而坐收漁翁之利吧。正在此躊躇之際,上杉氏的同盟請求到來了。

上杉景勝提出了三項同盟條件,一是將上野割讓給武田方,二是迎娶武田勝賴之妹兩家結為姻親,三是獻上黃金五十枚。但實際上由於御館之亂的爆發,以當時上杉景勝的能力根本無法實際控制上野,而且景虎在上野保有相當的勢力,因此將上野痛快地讓渡給武田方,只是個順水推舟的人情罷了,而且北條氏對於上野覬覦已久,將其讓渡給武田方的話更能夠撩撥起武田、北條兩家的互相猜疑;將妹妹嫁給勝賴,也只不過是一樁政治婚姻,而且一旦景勝方敗北,那麼這樁婚姻也會變得毫無意義。所以實際上最有用的條件倒是那五十枚黃金了(接受黃金而達成同盟一事歷來是武田勝賴目光短淺的黑材料之一,但實際上對於試圖調和北條、上杉、武田三家關係的勝賴以及他所面對景勝提出的同盟條件,正如前面所講,確實只有黃金這條能對己方有立竿見影的實質性作用——不懂戰國注),而且自長筱之戰敗戰後,面對織田、德川兩家的攻勢,武田氏日益顯出頹勢,五十枚黃金也能夠填補一定的軍費支出。

在當時的情勢下,即便再大條的人也應該能知道如果武田勝賴同意與上杉景勝結盟,那麼就要有與北條氏為敵的覺悟,此時上杉景勝的實力根本無法與以北條氏為後盾的上杉景虎抗衡。但如果上杉景虎獲勝,武田氏領國從北至東再到東南則會完全被北條氏所包圍,這也不是勝賴所想看到的。因此勝賴面對的是一次極其重要而艱難的權衡,一個不小心便會損失巨大。

武田勝賴同意上杉景勝的同盟請求,絕非只貪圖他的那些黃金,也不是刻意想與北條氏為敵。在雙方暗中結盟後且告知了景勝的前提下,勝賴派出一支部隊「支援」景虎。而在勝賴給景勝的起請文中也明確表示,自己也會同意北條軍通過武田領前往越後支援景虎,請景勝知悉(《山梨縣史》)。如果雙方發生正碰時,武田軍將兩不相幫。從現在的觀念來看,武田勝賴的這種行為無異於腳踩兩隻船,不能說是正能量的行為。但從當時勝賴的立場來看,也是不與北條氏撕破臉的前提下斡旋雙方達成和睦的的不得已行為,結合前文提到的勝賴所面對的艱難抉擇,無論如何使雙方達成和睦,對於武田氏來說才是最佳方案,但這遠比想像中的困難。

按照《上杉家御年譜》中的說法,上杉景勝從心底對這個同盟並不放心,但起碼消除了來自於武田方的軍事壓力,所以在六月上旬,景勝方開始反擊。首先景勝將已與武田勝賴結盟的消息通報給了上野廄橋城將北條高廣、景廣父子,以期將其拉到己方,但以失敗告終。而作為春日山城包圍網一環的由景虎方筱宮出羽守把守的頸城郡猿毛城被景勝方的上野九兵衛攻落,打通了與下越地區的聯絡線,使景勝方的局面略微好轉。之後景勝方又對御館發起了攻擊,擊殺景虎方的上杉十郎。隨著直峰城和旗持城被景勝方拿下,春日山城與上田、中郡、下郡等地的聯絡恢復,春日山城包圍網瓦解。不僅如此,景勝方反而還掐斷了景虎的御館與中郡地區的聯絡線,將景虎孤立於御館。

在此過程中,已與上杉景勝結盟的武田勝賴率軍進至春日山城下,景虎還以為是救兵到來。但從一份勝賴給景勝家臣的書信中自稱是為了充當和睦中間人而來。雖然不是希望中的援軍,但對於處境日漸窘困的景虎來說這也是個爭取轉圜、拖延時間的好辦法。既然勝賴親自到來,景勝也無法不給面子,暫時答允與景虎和睦。事情剛有些眉目,八月二十二日,身在越後的勝賴忽聞德川家康進攻駿河田中城(《家忠日記》),在留下了一部分部隊後,便於月底從越後草草撤退了。

失去了調解中間人的上杉景勝和景虎之間立即又開始了對抗。上杉景虎力邀會津的蘆名氏出兵攻擊景勝方的北郡一帶以牽制景勝。北條氏政也命弟弟缽形城主北條氏邦於九月進軍上田,上野的北條高廣、景廣父子以及河田重親等將也趁機越過三國峠,攻擊坂戶城,並成功奪取坂戶城的重要支城樺澤城及三國峠的咽喉荒戶城。

景虎方及北條軍的動作使得景勝方再次陷入了窘境,北條軍一萬五千人馬進入樺澤城,以此作為據點,隨時覬覦著隔著魚野川相望的上田領本城坂戶城。從後來對樺澤城的考古發掘來看,其具有越後其他城郭沒有的複雜的橫堀和土壘等設施,可以想像當年北條氏對於此城進行的改修。按照北條氏的既定目標,只要拿下坂戶城,那麼就能完全確保越後至關東的通道。

九月中旬,景虎方的中郡櫪尾城主本庄秀綱為了支援景虎,率兵進入御館。同時,會津蘆名氏家臣金上盛備與小田切彈正攻擊景勝方安田城,景虎方大有反擊之勢。一時得勢的景虎率軍出陣至春日山城附近的大場,景勝組織迎擊,由於新發田重家的奮戰而擊退了景虎軍。

隨著時間的推移,冬天來到了。由於越後是著名的雪國,大雪將會將所有道路封鎖。所以北條軍不得已撤回關東,只在樺澤城留下了北條高廣和河田重親及部分兵力駐守,等待來春雪化再捲土重來。而上杉景勝也十分明白,在來年春天大雪融化、北條援軍再次來襲之前要把景虎解決。在坂戶城將登坂與五郎和樋口主水助申請撤回春日山城與本隊匯合時,景勝回復「坂戶城乃是要衝之地,守住此城是比回到春日山重要得多的大事」,命他們嚴守坂戶城。

北條氏政當然也知道上杉景勝必會趁冬天到來且己方撤兵之時有所動作,因此命北條高廣之子景廣入御館協防。為了確保御館與中郡之間的聯絡線,北條景廣在十月兩次攻擊聯絡線上的要衝旗持城。因城將佐野清左衛門尉的奮戰,北條景廣敗退;而作為呼應,本庄秀綱出兵攻擊下曾山城,但被城將佐藤平左衛門擊退。在這段時間內的十月二十日,武田勝賴之妹從甲斐到達越後,雙方的姻親得以落實。十月二十四日,景勝親自率兵攻擊御館。雖然本庄秀綱率軍迎擊,但被景勝擊敗,狼狽逃回了御館,後來的某夜,秀綱悄悄回到居城櫪尾城。景勝則命旗持城將佐野清左衛門密切監視秀綱的動向,防止其增援景虎方的琵琶島城。

琵琶島城坐落於鵜川河口附近,是從海上支援御館和運送糧食的重要據點。對於景虎方來說,如果琵琶島城失守,那麼御館將會徹底被封鎖。因本庄秀綱從御館出奔,景虎所能倚仗的只剩下北條景廣和堀江宗親等人了。雖然景虎試圖拉攏景勝方的猿毛城將上野九兵衛,但使者於中途被景勝方的兵士截殺,圖謀失敗。天正七年(1579)正月,景勝又親自出馬攻落了樺澤城與御館聯絡線的重要據點高津城,切斷了樺澤城與御館的聯繫。對於景虎來說更不幸的是,二月一日,麾下勇將北條景廣在二月參詣府中八幡宮回程途中遭到景勝家臣荻田長繁的伏擊,身受重傷而死。景勝則趁勢再對御館發起攻勢。失去了守將的樺澤城內也局勢不穩並遭到了景勝方上田眾的猛攻,眼看即將落城。二月五日,景虎向中郡南蒲原的河田吉久請求援軍,二月十一日又向北郡岩船的本庄繁長求援,但繁長已經捨棄了景虎投靠景勝。

二月中旬,景勝命猿毛城將上野九兵衛出兵截斷景虎方的糧道。同時命坂戶城將深澤利重強化本城防備後前來參與對御館的總攻。在景勝給深澤利重的信中表示,十天內就能一見勝負。隨著樺澤城、荒戶城等被景勝方奪回,中郡地方的景虎方諸城也逐漸落入景勝方之手。在三月從北條城運往御館的兩千俵糧食被旗持城將佐野清左衛門奪取後,御館的陷落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隨著景勝方的施壓越來越強烈,御館內也是人心浮動,不斷有脫逃者,連景虎的心腹重將·鮫尾城主堀江宗親也暗中內通景勝,退回本城。前關東管領上杉憲政有鑒於此,帶著景虎之子道滿丸試圖進行雙方的調停,但在前往春日山城的途中被景勝方兵士襲殺。眾叛親離的上杉景虎眼見大勢已去,於三月十七日從御館逃出,打算回到關東東山再起,途中在堀江宗親的鮫尾城落腳。因堀江宗親已內通景勝,因此景虎被包圍,於天正七年(1579)三月二十四日在鮫尾城自殺,享年二十六歲。

景虎死後,中郡的櫪尾城主本庄秀綱及三條城主神余親綱仍在負隅頑抗,特別是神余親綱還反攻景勝方的黑瀧城,城將村上慶綱向景勝求援。當景勝率兵攻擊櫪尾城、三條城、藏王堂城等原景虎方諸城時,景虎差不多已經死了一年了。天正八年(1580)四月十二日,櫪尾城被上杉景勝攻落,本庄秀綱逃往會津;三個多月後,景勝軍包圍三條城,經過近半個月的抵抗後,三條城落城,神余親綱被家臣所殺。至此,持續達兩年多的御館之亂就此終結,時為天正八年(1580)六月。

第二章 上杉景勝VS織田信長

剛剛在御館之亂中獲勝的上杉景勝緊接著面對的敵人是強大的織田信長。早在上杉謙信死後,信長就已計劃奪取上杉氏的領國能登和越中,甚至還允諾賜予上杉氏重臣河田長親故鄉近江的領地為條件,對其進行拉攏。已壓制了加賀一向一揆的柴田勝家也對上杉領虎視眈眈。

天正六年(1578)十月,織田信長命齋藤利治等將隨同神保長住經飛驒入侵越中,並在月岡野之戰中擊敗河田長親率領的上杉軍。同期又致信出羽米澤城主伊達輝宗,請其出兵進攻越後,夾擊上杉景勝。上杉謙信之死及緊接著爆發的御館之亂確實是織田氏侵佔上杉領的好機會,上杉景勝根本無力向越中派出援軍。但就在月岡野之戰的差不多同時,信長手下重臣·攝津有岡城主荒木村重謀反,信長不得不先應對此事,暫時無力顧及打擊上杉氏。

但因為御館之亂中武田勝賴的表現,使得北條氏政轉而與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結盟,上杉景勝所面對的形勢更加險惡。天正八年(1580)十月,在御館之亂剛剛終結的三個月後,上杉景勝出兵越中,支援松倉城守將河田長親。幾個月後的天正九年(1581)三月,景勝再次出兵越中,趁柴田勝家、佐佐成政、前田利家等北陸的織田氏重臣前往京都參加馬揃的空當,在越中一向一揆的的協助下,包圍了織田方的小出城。得到消息的信長立即命佐佐成政率軍返回,景勝只得解圍退回松倉城。在此期間,景勝在越中所倚仗的第一重臣河田長親病死,對於景勝來說無疑是個巨大打擊。因松倉城的作用過於重要,景勝只得派遣一門上條宜順前來駐守,與魚津城構成防禦織田軍的最重要防線。

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北郡的重鎮新發田重家有不穩定跡象的消息傳來。新發田重家在兄長新發田長敦死後繼承了家督之位,並在御館之亂的大場之戰中消滅敵軍三百餘人,立下了大功。但卻對景勝的恩賞抱有不滿,不僅拒絕出仕於春日山城,還強佔了景勝家臣竹俁慶綱在新瀉津的領地,擺出一副與景勝對抗的架勢。新發田氏是越後加地庄的地頭,從屬於關東管領上杉氏的獨立領主,本就不是上杉謙信的實家府中長尾氏的家臣。在謙信繼任了關東管領後,才算是成為其從屬,所以完全可以不買上田長尾氏出身的上杉景勝的賬。

新發田重家與上杉景勝反目後轉而與織田信長聯絡,成為織田氏插入越後的一個楔子,而且在信長給重家的信中表示非常期待重家能夠確保至越後的海上交通線。由於新發田一帶扼守著信濃川和阿賀野川的入海口,能通過海上交通線保持與越中之間的往來。而新發田重家強佔竹俁慶綱的領地也是為了確保通過海路與越中的信長軍保持聯繫,同時得到這塊海上物資運輸的集散地,這也是為什麼新發田重家之亂對於上杉氏影響之深的原因。

除了信長之外,鄰接的會津地區大名蘆名盛隆也暗中支援新發田重家。由於阿賀野川的水上交通將會津和新發田有機的結合起來,且蘆名氏也謀求與信長拉近關係,因此站在了上杉氏的對立面。由織田氏、蘆名氏及新發田氏編織的「上杉包圍網」就此形成。而對於上杉景勝來說,尚未從御館之亂所帶來的惡劣影響中回復過來,更沒有實力與強大的織田氏為敵,便也謀求與信長達成和睦(《山梨縣史》)。但在形勢絕對有利的情況下,信長斷然拒絕了景勝的請求。

天正九年(1581)九月,在春日山城內發生一起刺殺事件。上杉氏家臣毛利秀廣將景勝的側近山崎秀仙斬殺。起因是毛利秀廣在御館之亂中立功但沒有得到景勝的賞賜,懷疑是山崎秀仙從中作梗,因此尋找機會將其殺死。不巧的是,當時上杉氏重臣直江信綱正與秀仙商討事務,秀廣行兇時信綱出面勸阻,結果反被秀廣一刀殺死。直江氏自直江信綱養父景綱時代開始,便一直是長尾為景、上杉謙信的譜代重臣,更負責上杉家與公家近衛家、足利將軍家及織田家等的外交交涉。因直江景綱無子,便從總社長尾家過繼了養子信綱,成為上杉景勝身邊的重臣。繼承直江氏家名還不到四年,便在毛利秀廣行兇事件中意外死亡。隨著河田長親、直江信綱和山崎秀仙等謙信時代培植起的重臣相繼死亡,上杉氏家臣團遭受了巨大損失。但換個角度來看,這也給御館之亂後上杉景勝重新樹立自身的政權創造了契機,直江兼續的發跡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實現的。

為了使上杉氏的重臣直江氏免於絕嗣,上杉景勝命出身於上田的側近樋口與六迎娶直江信綱的寡婦阿船,改名直江兼續繼承直江氏。在御館之亂後的天正八年(1580)擔任景勝朱印狀的奏者,從而正式登上歷史舞台,此時兼續二十一歲。通過以上手段,上杉景勝一下子將自己的心腹直江兼續扶上了譜代第一重臣的地位,兼續也在上杉家內極具發言權,向內外展示了「國主景勝——執權兼續」這種政權架構。在後來的天正十二年(1584)擔任與羽柴秀吉交涉負責人的狩野秀治死後,兼續更是內政外交大權獨攬,此是後話。

除了扶植直江兼續上位,上杉景勝還重用上田眾,將他們配置於領內各要害之地,替換掉了謙信時代的國眾和旗本。拔擢上田眾之一的黑金景信為春日山城留守居役,命泉澤久秀掌管領內直轄地,以直江兼續之父樋口兼豐為春日山城的重要支城直峰城的城將。在上杉景勝給北信濃眾的知行宛行朱印狀中經常提到有事要奏給兼續,導致北信濃眾們都渴望獲得兼續加判的宛行文書(《新瀉縣史》)。更有個極端的例子,在越後北郡保有很大勢力的國眾色部長真在天正二十年(1592)八月十七日征伐朝鮮時發病,回國後給兼續留下遺書希望兼續的次女(也有說法是妹妹)能夠嫁給自己的兒子(即後來的色部光長),同時將女兒過繼給兼續為養女,相當於將全家託付給了兼續,可見對於兼續的看重。

切回正題,時間再回到天正九年(1581)的新發田重家之亂。重家在新瀉的中洲建立城砦,控制了新瀉津,切斷了上杉景勝同北郡的色部氏、本庄氏等領主的聯絡,同時靠著會津赤谷城主小田切氏的支援和從阿賀野川運來的軍糧,準備與景勝打長期戰。由於景勝要面對來自於越中的織田軍的巨大壓力,根本無力顧得上處理新發田之亂,因此只能將蓼沼友重和甘粕景繼部署於木場城和護摩堂城,嚴密監視新發田重家的動向。

隨著能登七尾城和越中木舟城被織田軍拿下,上杉氏領國西線的壓力越來越大。而且織田信長開始調略有謀反前科的本庄繁長及與上杉氏有姻親關係的北信濃國眾高梨氏。此時景勝能夠依賴的外援只有武田勝賴了。雖然勝賴命重臣跡部勝資和長坂光堅調停景勝與新發田重家之間的關係,但沒有什麼收穫,而且武田勝賴迫於北條氏、德川氏及織田氏的壓力尚且自顧不暇,根本無法對景勝提供有效的支援。

天正十年(1582)正月,武田勝賴的姐夫木曾義昌投靠織田氏,勝賴聞報大怒,以武田信豐為大將,遣三千人馬殺向木曾口,弟弟仁科盛信也率領兩千人馬出兵伊那口,勝賴隨後率領一萬五千人馬進駐諏訪上原城。木曾義昌急忙向織田信長求援,信長遣嫡子信忠增援。織田軍以勢如破竹之勢殺入信濃,伊那浪合的領主下條信氏逃亡,松尾城主小笠原氏投降,飯田城的保科正直及大島城的勝賴叔父武田逍遙軒棄城而走。獲得了苗木久兵衛增援的木曾軍也在鳥居峠之戰中擊敗武田信豐,武田軍的防線被撕破,武田勝賴反而向上杉景勝請求援軍。織田信長的盟友德川家康也同時出兵駿河,田中城守將依田信蕃投降,武田氏的一門穴山梅雪也交出了江尻城。唯一與織田軍戰鬥到最後的就是伊那高遠城的勝賴弟仁科盛信,困守孤城做了激烈抵抗後與城兵四百餘人壯烈戰死。武田勝賴眼見大勢已去,一把火燒了尚未完工的新府城,向著甲斐都留郡撤退。但由於小山田信茂的反叛,最終在天目山田野自殺,享年三十七歲,戰國大名武田氏滅亡。時為天正十年(1582)三月十一日。

在此過程中雖然上杉景勝命上條宜順出兵支援武田勝賴,並致信強調如果武田氏滅亡,也會對本家造成巨大影響,或許已經預料到了下一個就會輪到自己。但上條宜順無視景勝之命拒不發兵,可能覺得即便出兵救援也無異於以卵擊石,還不如保留兵力。

武田氏滅亡後,舊領被併入了織田氏的領國,其中北信濃的水內、高井、更科、埴科四郡被賜予了森長可,這也使得上杉景勝的居城春日山城直接暴露在織田軍的打擊範圍之內。景勝自然也感到了危機,出兵奪取了森長可居城海津城附近的長沼城,但尚未來得及決定城將是誰,便又被對方奪了回去。在越中,柴田勝家、前田利家等將率軍包圍了越中的要衝魚津城和松倉城。其中面向日本海的魚津城是越中至越後的重要海上通道的據點,一旦被織田軍拿下,那麼越中的織田軍就能與越後的新發田重家直接建立聯絡線,海路將完全被織田軍封鎖,因此景勝無論如何也要確保此城不失。而景勝雖想派軍支援,且多次向越中諸將發信表示一定會率軍前來,但由於背後的新發田重家及北信濃森長可的牽制,增援一事實際上根本無法實現。魚津城被織田軍包圍四十餘天后,城內兵糧日漸缺乏,又不見己方的援軍到來,城兵已顯疲態。由於擔任新發田重家監視役的本庄繁長和蓼沼友重二人果敢進攻新發田領,暫時封鎖了新發田重家的行動。景勝趁此空當出兵向著魚津城新發。在其給常陸的佐竹義重的信中表達了不惜與織田軍決戰,已抱有戰死的覺悟和信念。本庄繁長也在寫給伊達輝宗的信中,提到為了景勝會捨棄一切的決心。

雖然上杉景勝出兵至越中天神山城,但松倉城已落入織田軍之手,魚津城的二之丸也被攻破,落城只是時間問題。而且為了配合越中的攻勢,身在上野廄橋城瀧川一益的派兵翻越三國峠,攻入越後;信濃海津城的森長可也率領五千人馬,在信越國境一帶放火。鑒於上述危險的局勢,身在越中的上杉景勝也不得不撤回春日山城。眼見上杉軍撤退,織田軍對魚津城發起了最後的攻擊。按照《上杉家御年譜》中的描述,魚津城十二名上杉方守將為了不被敵方俘虜玷污了自己的武名,在小木牌上寫上自己的名字穿在耳朵上後全部切腹,向天下展示了上杉武將的忠勇。

魚津城的陷落使得上杉軍從海路馳援越中的幻想徹底破滅,加上信濃、上野的織田軍以及北越後的新發田重家,上杉景勝真可謂四面楚歌,距離滅亡已經不遠了。但就在這生死存亡的節骨眼上,發生了一件震驚全日本的大事——天下人織田信長因重臣明智光秀的謀反而橫死於本能寺,就在魚津城被織田軍攻落的前一天,即天正十年(1582)六月二日。

起初上杉景勝接到的是織田信長侄子津田信澄謀反的錯誤消息,但不管消息正確與否,總之上杉氏是擺脫了面前的重大危機。景勝趕緊把這個消息告知了會津的蘆名氏,宣揚自己已經扳回劣勢,希望請其牽制新發田重家。而越中的以柴田勝家為首的織田軍和北信濃的森長可也隨即撤退,上野廄橋城的瀧川一益也遭到了獲得消息的北條軍進攻而敗北,逃回了本領伊勢。

上杉景勝想乘機進入越中,但因佐佐成政的阻擋改為掉頭向南,進至信濃川中島的長沼一帶,進而到達小縣郡的海野附近,意圖一氣佔領北信濃。但與此同時,德川家康也反應迅速,佔領了甲斐,命重臣酒井忠次進入信濃諏訪郡,包圍了高島城,但因北條氏也出兵殺入信濃,酒井忠次只能解圍撤回甲斐。北信濃隨即成為北條軍與上杉軍對陣的戰場。由於北條軍前有上杉,後有德川,形勢較為不利,雙方僅產生一些小摩擦後北條軍便撤退了。而上杉景勝在給蘆名氏的信中則嘲笑北條軍確實如之前的傳聞一樣,是一群膽小鬼,為天下所笑云云(《游足庵淳相宛書狀》),誇大己方的勝利。七月二十八日,景勝在基本掃平了川中島四郡後,回到春日山城。

隨著上杉景勝頻繁傳遞自己已經平定北信儂四郡的信息,蘆名氏也回復表示祝賀,表面上同意進攻新發田重家。但實際上蘆名盛隆根本沒有誠意想協助景勝攻擊新發田重家,甚至還指望以新發田作為一個進攻越後的跳板。

天正十年(1582)八月,上杉景勝為了討伐新發田重家,進軍至五十公野,並要求北郡諸將如本庄繁長、色部長真、築地資豐、鯰川盛長等將一同出陣。但築地資豐和鯰川盛長都消極應對,沒有什麼表現。再加上新發田城周圍都是水田濕地,又背靠加治川,易守難攻,景勝也是無奈,在城下收割掠奪了一番農作物後便撤軍了。但在撤退途中還遭到了新發田軍的追擊,擔任殿軍的杉原右近以及在御館之亂中立過大功的上野九兵衛戰死。

之後新發田重家攻擊景勝方的築地資豐,而本庄繁長又在新發田領內放火。時間就在雙方一來一往的過招中流逝。

第三章 臣從秀吉

再來看看織田信長死後織田家內的情況。天正十年(1582)秋,寄身於毛利氏那裡的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昭寫信給上杉氏重臣上條宜順,表示希望上杉景勝能夠與繼承了織田氏在北陸的地盤的柴田勝家和睦,協助自己回到京都。由於上杉謙信曾應前將軍足利義輝的要求上洛,義昭或許希望作為謙信繼承人的上杉景勝也能夠像其養父那樣。但諷刺的是,足利義昭所託庇的毛利氏反而與羽柴秀吉聯合,因此柴田勝家只能與背後的上杉景勝接洽。但在天正十年(1582)冬,羽柴秀吉也通過越中松倉城將須田滿親與上杉景勝有所接觸。至次年正月,景勝向秀吉送去誓書,雙方正式結盟。

在甲信地區,由於德川氏與北條氏的對抗對於雙方都不能說有利,因此兩家反而達成協議並結成同盟,商定甲斐和信濃歸德川氏領有,上野則歸北條氏領有,而上杉景勝倒是成了他們共同的敵人。

由於織田信長的兩個兒子信雄和信孝的反目,支持信雄的羽柴秀吉與支持信孝的柴田勝家之間的對立更加激化。趁秀吉出兵攻擊伊勢的瀧川一益時,柴田勝家率領加賀的佐久間盛政和能登的前田利家南下出兵北近江,威脅秀吉的背後。秀吉趕忙回兵響應,雙方在余吳湖旁的賤岳一帶構築陣城對峙。

羽柴秀吉致信上杉景勝請其出兵威脅柴田勝家的後方,但此時的景勝被德川、北條和新發田三方包圍尚且自顧不暇,無力出兵支援秀吉。其中德川氏的從屬勢力真田昌幸攻擊上杉方信濃小縣郡的虛空藏山城,並在尼淵築城,與上杉軍對抗。

隨著時間的推移,羽柴秀吉攻降了岐阜城的織田信孝,並在賤岳合戰中擊敗了當時最大的敵人柴田勝家,進逼其居城北庄城,最終勝家自殺,其在北陸的領地基本被秀吉所並。秀吉將平定北陸的消息報知上杉景勝,並責備景勝之前沒能出兵越中是違反了兩家同盟的約定,同盟就此終止。所以上杉景勝面臨著兩個選擇,一是選擇不再繼續與秀吉的同盟,但隨時會遭到已經佔有了北陸的羽柴秀吉的進攻;二是向秀吉致歉並申請繼續延續同盟,但雙方的關係可就不像之前的對等關係,秀吉必會提出利於己方的要求,所以景勝再次面臨著兩難的境地。

在羽柴秀吉給剛剛降伏的佐佐成政的信中曾表示,如果上杉景勝不再前來申請延續同盟的話,便會考慮進攻越後。而佐佐成政也給新發田重家寫信,敦促其趕緊遣送使向秀吉表示恭敬,也就是說秀吉假想上杉景勝與自己敵對,到時還需靠新發田重家牽制其背後,沿用以前信長的辦法。佐佐成政之前在柴田勝家麾下與秀吉敵對,在勝家敗死後降伏於秀吉,獲得了越中的安堵,並成為對越後的取次。之前秀吉曾承諾如果上杉景勝能夠出兵越中攻擊柴田勝家的後方,將會把越中和能登賜給他(《上杉家御年譜》),但由於景勝無所行動,此事也就不了了之,越中最終被賜予佐佐成政。

經過一番考慮後,上杉景勝決定繼續與秀吉的同盟。上杉景勝當時正在攻擊新發田方新瀉城的陣中,接到秀吉的書信後趕緊派出使者,祝賀秀吉戰勝柴田勝家,並向秀吉表達了自己如今與德川、北條及新發田諸家對抗,非常期待與秀吉的同盟,同時還向秀吉方的取次增田長盛、石田三成等人獻上了太刀和名馬,充分表示了誠意(《上杉家御年譜》)。

雖然上杉景勝的親善使羽柴秀吉暫時無法再打越後的主意,但秀吉對於景勝派遣使者前來還是比較認可的。正如前文所述,這次的同盟可就不是對等同盟那麼簡單了,秀吉要求上杉方交出人質,實際上就是讓上杉氏表示臣從之意。

天正十一年(1583)五月,上杉景勝出兵攻擊新發田重家,但遭到了新發田軍的頑強抵抗而陷入苦戰,而北郡領主築地資豐和鯰川盛長眼見上杉軍不利,居然倒向了新發田一方。越中的佐佐成政也在景勝出兵及春日山城空虛之際,伺機攻入越後。不久後,德川家康與織田信雄聯手對抗羽柴秀吉,同時還糾集了四國的長宗我部元親、紀伊根來眾·雜賀眾、越中的佐佐成政等組成了秀吉包圍網,而秀吉則拉攏上杉景勝、前田利家和丹羽長秀等人予以抗衡,雙方在尾張的小牧山城、犬山城一線對峙。

在雙方對陣的期間內,除了佐佐成政向羽柴秀吉揭起了叛旗外,德川方的小笠原貞慶猛攻上杉氏在信濃的據點青柳城和麻績城,對羽柴秀吉的盟友上杉景勝起到了極大的牽製作用。而且海津城將屋代秀正也趁機離反至德川方,上杉景勝不得不親自出兵信濃並擊敗了小笠原貞慶,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雖然佐佐成政也試圖與上杉景勝進行接洽,但被景勝拒絕。景勝還將一門上條宜順之子送到秀吉那裡作為人質,鞏固了與秀吉的同盟,並展示出不會投靠德川方的意思。在佐佐成政出兵攻圍前田利家屬城末盛城過程中,上杉景勝出兵支援,與前田軍一起擊退了佐佐軍。

雖然羽柴軍在長久手一戰中吃了敗仗,但在天正十二年(1584)十一月,因織田信雄單方面與羽柴秀吉講和,失去了大義名分的德川家康也是孤掌難鳴,按照秀吉的要求將次子於義丸(即後來的結城秀康)送給秀吉當養子,雙方各自罷兵。但這並不代表家康向秀吉臣服。

十二月二十五日,佐佐成政縱越日本,從越中富山城來到了德川家康的居城遠江浜松城。雖然對佐佐成政的壯舉大為驚嘆,但還是拒絕了成政建議的撕毀與秀吉的和睦,繼續與其對抗的建議。後來成政又攛掇舊主織田信雄,但仍以失敗告終,悻悻地回到了富山城。

天正十三年(1585)三月,羽柴秀吉率領十萬大軍攻擊之前與德川家康沆瀣一氣的紀伊根來眾和雜賀眾,迫其降伏。後又乘勢以弟弟羽柴秀長為總大將,攻伐四國。七月底,長宗我部元親降伏。八月,羽柴軍又轉戰越中,上杉軍也進至越中國境。面對秀吉的大軍,佐佐成政通過織田信雄的斡旋,剃髮降伏於秀吉。越中除了新川郡被保留為成政的領地外,余領後被賜予前田利家。這也標誌著上杉氏自謙信之父為景時代對越中的滲透和佔有的徹底終結,上杉景勝撤回了在越中的諸將。

前文已有所提及,真田昌幸以德川家康為後盾,在信濃小縣郡的尼淵築城,還策反了高井郡福島城的福島信正,使上杉景勝如鯁在喉。但由於德川家康為了與羽柴秀吉對抗,需強化與其盟友北條氏的關係,便迫使真田昌幸儘快向北條氏交出上野的沼田領。真田昌幸則認為沼田領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才得到的地盤,絕對不能讓出,因此在弟弟矢澤賴康的中介下轉投到了上杉方,並將次子弁丸(後來的真田信繁)送到上杉景勝那裡作為人質,獲得了信濃小縣郡及上野沼田的本領安堵。

在得知真田昌幸離反的消息後,德川家康命重臣大久保忠世、平岩親吉和鳥居元忠等將率軍攻擊昌幸的居城上田城。真田昌幸趕忙向上杉方海津城將須田滿親求援。不巧的是,當時上杉景勝正在出陣越中,信濃的部隊也被動員,因此上杉氏無法對真田昌幸提供大兵力支援。但上杉景勝還是命須田滿親集合川中島周邊的上杉方國眾島津忠直、栗田永壽等人及越後國眾山本寺、本庄和山浦諸將派兵協防,幫助昌幸加固上田城。畢竟對於上杉氏來說,真田氏是對德川軍的緩衝區,又是剛來投靠,因此景勝無論如何也要予以援護。最後因為真田昌幸的巧妙戰術,德川軍大敗。而且在這節骨眼上,德川氏重臣石川數正出奔至羽柴秀吉處,德川家康也不得不暫時放棄了對上田城的攻略。

天正十四年(1586)正月,已經成為關白的羽柴秀吉著眼於東國攻略,並要求上杉景勝出兵信濃,與德川氏和北條氏的碰撞似乎無可避免。其實早在征討佐佐成政時,秀吉就已向景勝表達過今後將會征伐小田原城的意思。但隨著羽柴秀吉將妹妹嫁給德川家康為正室,迫使其臣從一事慢慢出現轉機,東國攻略的計劃延期。而同年六月,上杉景勝應秀吉之要求上洛。景勝在給家臣色部長真的書信中表示有很多事情要求秀吉商討,可見從景勝的角度來看,上洛是為了與強化與秀吉的關係。而秀吉要求景勝上洛,是想儘快落實關東方面的事務。

上杉景勝在上洛的路上獲得了前田利家等領主的熱情款待,秀吉的側近石田三成也前往能登迎接景勝。到達京都後,秀吉賜給景勝軍糧三百石,並邀請他在六角堂觀賞猿樂,同時還命增田長盛在大坂為景勝建造了宅邸。在大坂城謁見秀吉時,景勝參加了天下第一茶人千利休主持的茶會,並由秀吉親自引導參觀大坂城天守閣,對景勝極其熱情。經歷了一系列的招待後,經由秀吉的推舉,景勝參見了正親町天皇並敘任正四位下左近衛少將之官位,還在秀吉的指引下參觀了御所。由此可見,景勝的上洛獲得了秀吉方面的高規格款待,表示出了極大的歡迎之意。

當然,秀吉如此做也有其自己的目的。自上杉謙信以來,上杉氏乃是舊戰國大名的代表之一,使其從屬並給予優厚的待遇,除了能夠展現自身的實力和胸懷外,也是為了明示尚未臣從的德川氏和北條氏,希望他們能夠儘快上洛。對於上杉景勝來說,本次上洛除了見識了秀吉的強大實力外,還深入與石田三成等秀吉的側近交往。而且秀吉認可了景勝對於佐渡的支配權及與德川家康各享有一部分的信濃支配權;而越中則徹底從上杉氏領國中剝離,同時對於新發田重家的處理由秀吉家臣木村清久與景勝共同商討等。景勝的上洛,標誌著上杉氏臣從於秀吉,並從秀吉那裡獲得了一些遺留問題的解決辦法。

在此過程中,剛轉投至上杉氏不久的真田昌幸正待德川家康準備上洛謁見秀吉之時攻入了德川氏的領地信濃佐久郡(秀吉於天正十四年五月將妹妹送至家康那裡為正室,不斷使手段想令家康服軟,但同年七月真田昌幸就出兵進攻信濃德川領,迫使家康不得不趕緊應對,打亂了秀吉的計劃——不懂戰國注),家康趕忙出兵應對,可以以此為由繼續拖延上洛的時間。對於秀吉來講,好不容易剛促家康答應上洛,真田昌幸就在中間挑事。大怒的秀吉支持德川家康討伐真田昌幸,還命上杉景勝不要對昌幸提供支援,同時也是向家康賣好。但如果家康繼續拖延甚至不臣從,秀吉的東國攻略進程就會受到極大影響。在無法確認家康下一步動向的前提下,秀吉只能透過景勝推進東國攻略的計劃。但對於景勝來說,不消滅新發田重家,始終是一個心腹大患,而在謁見秀吉時,秀吉也只是派遣家臣木村清久前來共同會商解決新發田重家一事,並未直接表示允許景勝消滅重家。秀吉的意思是想促使新發田重家出仕,交出新發田城給直江兼續,同時賜給他與新發田領相當的領地較為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但重家沒有答應。

隨著天正十四年(1586)十月德川家康正式上洛臣從於秀吉,新發田重家的存在對於秀吉來說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因此在十一月四日秀吉致信上杉景勝,許可他可以傾力進攻新發田氏,即便降伏也不予原諒。景勝有了秀吉作為後盾,可以甩開手進行新發田攻略了。

新發田方的新瀉眾十一人和沼垂眾五人首先轉投至景勝方,使上杉氏一鼓作氣佔領了新瀉、沼垂和蒲原等重要港口(《新瀉縣史》),控制了阿賀野川的水上交通線。天正十五年(1587)四月,上杉景勝從春日山城出陣,進攻新發田氏。雖然攻落了新發田方的水原城,但由於會津的蘆名氏出兵支援新發田重家,上杉軍暫時撤退。八月初,秀吉派遣石坂左近將監至新發田城勸降,重家非但不聽,還攻擊揚北眾本庄、色部、黑川、中條諸家的領地(《新瀉縣史》),但這已是垂死掙扎。九月,上杉景勝再次出兵,為了切斷蘆名氏的支援,上杉軍首先攻落了蘆名方的加治城及赤谷城,使得蘆名氏無法再通過水運向新發田城及其支城五十公野城運輸軍糧,新發田城被孤立。之後又在五十公野城附近放火併包圍該城,一個月多月後發起總攻,城主三條信宗及城兵千餘人戰死。次日,新發田城也被拿下,城主新發田重家及以下三千餘人戰死。歷時七年的新發田之亂終結,上杉景勝終於統一了越後全境。

nn上杉景勝以直江兼續之弟大國實賴為使者向秀吉報告了消滅新發田重家一事,並祝賀秀吉平定九州和聚樂第的完工。秀吉命石田三成寫信回復,對新發田重家被平定一事很是高興,希望明年景勝能夠再次上洛。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直江信綱的個人能力很強嗎?
日本戰國水軍是什麼水平?
如何評價最新發現的明智光秀在本能寺事變前寫的親筆信?
日本戰國戰爭會戰真的像村長打架那樣嗎?
"鳥不鳴,信長殺之;鳥不鳴,秀吉使鳴之;鳥不鳴,家康待鳴之。"故事是真是假?三人性格跟故事表現吻合多少?

TAG:日本历史 | 日本战国 | 日本历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