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慶府習俗:祭文

  祭祀,在老家隆回是個慎重的事,上祭就更加嚴肅了。

  何謂上祭,就是人死後,在要下葬的前一天晚上,孝子賢孫,各路親戚街坊,都要到死者靈堂,獻上祭品,祭文,並行叩拜之禮。

  叩拜之時,各人有自己的祭文。獻上祭文的人在靈堂下低頭跪著,靈旁有德高望重,有文化的老者,用抑揚頓挫的聲音,把祭文念出,靈堂外,站滿了旁觀的街坊鄰居還有親戚。

  我小時候的願望,就是成為一個,念祭文的人。

  當時的原因有二,聽我慢慢道來。

  一、吃面

  上祭為什麼那麼多人觀看,老家有個風俗,上祭完,會請所有在場的人吃面。

  八十年代的南方農村,飯有時候都有可能吃不飽,更甭說面了。所以,大人都為了一碗面而去,更別說小孩了。

  但是小孩閑不住,有靈樂吱吱呀呀還好,當成演奏會。但凡到念祭文的時候,所有人都安靜下來,聽老者枯燥的念祭文,小孩子們就在人從中鑽來鑽去,你推我擠,吵鬧不休,影響了上祭的嚴肅性。

  大人為了讓小孩安靜,認真聽祭文,就嚇唬,要是一點都沒聽明白,就不給面吃。

  我當時就羨慕,念祭文多好,十里八鄉的幾乎每隔幾天都有死人,他經常能吃到面。

  二、外公

  有次,附近鄰居家死了一個人,我又和小夥伴們去看上祭等吃面。

  沒想到給了我一個意外的驚喜,念祭文的竟然是我外公。我家到外公家,隔了好幾十里路。

  聽人說,是因為死者家中,有重要親戚是外公同鄉的人,祭文是請外公寫的,那邊親戚多,佔了上祭時的小半。

  這些親戚帶著祭文過來後,這邊念祭文的人打開一看,覺得自愧不如,便讓那些親戚派人把外公請過來,做為念祭文的主祭。

  那次聽外公念祭文,我格外的認真,雖然有些地方聽不懂,但是聽懂了的部分,格外有意思,上祭之人和死者關係,感情好壞,都拿捏得十分到位。即不得罪死者的兒女,又數了死者生前不對之處,而且深入淺出,聽得分外明白。

  那次,旁觀的鄰居也說,聽了這麼多年,數這次祭文寫得好,念得也好。

  我驕傲的和人說,那是我外公。

  心中定了一個這樣的願望,長大後,做念祭文的人。

  為了,弄明白祭文中不懂的意思,尤其是嗚呼哀哉,伏惟尚饗,特意去查了新華字典,新華字典沒有解釋,又想辦法弄到詞典,頗費周折才弄明白。

  也這是在查詢的過程中,我愛上了文字,再加上沒交家庭作業時,老師罰我留課,於是我主動抄寫字典。一年時間,新華字典被我記得滾瓜爛熟,奠定了我一生受用的語言基礎,走上了從文的道路。

  【附老家祭文一篇:】

  維:

  公元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十五日,不孝脈侄劉*、劉*重慈命。敬備三牲酒體不腆之禮,致祭大閫範史府劉君姑母老孺人之靈前,而恤風聲唳曰:

  嗚呼,姑母一生,幼年喪父,上有一姐,惜已出嫁;下有弟妹,叩需供養。文革時期,階級批鬥,可謂政治上受盡折磨,經濟上極度困難,生活上備受煎熬。至成年,歸入隆回灘頭塔石史府,育有二男一女。續奔波勞累,勤儉持家,只為兒女成才。稍後,家境稍好,子女紛紛成家立業,兒孫滿堂。只等盡享天倫之樂,怎料命途多舛,疾病纏身,一卧不起,迅速辭塵。

  嗚呼,姑母辭世,年僅五旬。想生之時,於私,疼愛如子,關懷備至。突奔黃泉,怎叫侄不悲痛淚流,傷心欲絕!今堂前謹備淡酒三杯,薄餚一盤。哀號祭奠,悲痛難陳。三叩九跪,姑母來品來嘗,哀哉尚饗!

  【釋:】

  「嗚呼哀哉,伏惟尚饗」舊時農村寫奠草的格式,在結尾部分。

  嗚呼:感嘆,大聲嘆氣。哀哉:悲痛。嗚呼哀哉,嘆氣悲痛的意思。

  伏惟尚饗,伏惟:表示伏在地上,下對上陳述時的表敬之辭。尚:將要。饗:泛指請人受用。

  兩句合在一起:啊,太讓人悲痛了,伏在地上恭敬的請死去的長者享用供品吧。


推薦閱讀:

祭祀屈原算不算淫祀?
燔祭僅在基督教中存在嗎?
古代祭祀天地先祖用五色土夯實的祭壇,請問五色土是什麼?

TAG:祭祀 | 生老病死 | 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