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愛總在安河橋北
文/寶木笑
讓我再嘗一口
秋天的酒
一直往南方開
不會太久
讓我再聽一遍
最美的那一句
你回家了
我在等你呢
——宋冬野?《安河橋》
在別人的家事刷爆了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神聖領土上所有的朋友圈、微博、網頁頭條的時候,牌坊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樸實是善良者的墓志銘。也許沒有人真的關心當事人,大家關心的只有如何藉此良機,好好想個反彈琵琶的題目刷粉,再就是滿足自己的道德感和內心蠢蠢欲動的偷窺欲。
誰在乎愛情?有人說杯子破了,難道還不喝水了?呵呵,要是杯子把手扎殘了,還特么有什麼心情喝水?什麼是愛?什麼是愛情?是愛在此時此刻還是要地久天長?是活在生活的雞零狗碎之外還是就這樣苟且遠方?很多人將這些無法言說的無奈留給宗教,也有很多人將這些塵世變幻的迷夢獻給科學,我兩者都有,所以很愛讀心理學,也訂閱過壹心理,知道2015年壹心理最佳作者廖瑋雯,也在簡書、片刻等平台讀過他的文章,這次就直接把他的紙質書收藏在書房。
這是一個堅信幸福源自於人性中所有美好部分的人,這是一個堅信文字具有讓人穿越困厄、茁壯生長力量的人,我頭腦中想像的國家級心理諮詢師也許就是這個樣子。讀著他的文字,覺得成熟的成年人面對感情也應該就是這個樣子,沒錯,我同意他在書中默默描述的觀點,如果非要總結成文字,也許就是當我們有了生命的覺悟,才配去說好好去愛的情話。
誰的相戀不曾石破天驚,誰的結合不曾風光無限,就像背對相機裸露後背的狼狽,就像戴著墨鏡對峙公堂的尷尬,這個連奧運會都能辦成豆腐渣工程的時代,面對感情,每個人都在心驚膽戰。我們不需要什麼瘋狂英語般的線下活動,我們只想好好靜一靜,或許就是好好吃一頓飯,就像作者在《去愛自己,試試好好吃飯》提到的,所有有趣的人在一日三餐之中都是非常歡愉的,無論吃什麼都好,他們對於生活充滿了熱愛、好奇與包容,所以,他們對於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和開放,他們樂觀開朗,無懼生命里的悲歡離合生死輪迴,他們在了無意義的人生之中製造了各種歡喜與快樂,他們愛自己,愛他人,愛生活,愛世界,充滿童趣卻又滿懷慈悲,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你才能發現生而為人的美好所在。也許,愛情果然源自生活,也許,生活的本體就是如此簡單,
這就很像電影《入殮師》里,社長佐佐木和年輕的入殮師大悟一起吃烤雞翅還有河豚魚子的時候,那種對食材的珍視,那種「好吃到為難啊」的感覺,那種深深的儀式感,不是淡漠的人所能體會得到的。這種充分體味和內向克制水乳交融,我想把它叫做愛情。有人覺得這本書就是一個男人在做女權主義的宣言,認為作者在告訴女人在愛情問題上,獨立最重要,有主見、有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經濟獨立、不依賴男人最重要。誠然,這方面的考量確實是有的,也應該有,可是我想也許這並不是作者和我們最終想要的。
更為遙遠的期待,超越所謂「獨立」,這關乎人的性靈,逡巡於這個層面的感情,必然對控制感有著近乎偏執的考量。這也是羅傑斯在《論人的成長》中提到的:我們以為自己在愛別人,其實是為了去控制他們,而不是因為我們喜歡他們,所以才愛他們。作者在《痛苦恰是因為得到愛情,而非失去》一篇中與羅傑斯產生彌足珍貴的共振,無論我們用盡何種方式想要得到愛情,都是徒勞而無功的,或早或遲的失去會讓人活在恐懼之中,我們無法感受愛情本身的美好,就如同一直害怕夜幕降臨,日落終究消失的人無法平靜地欣賞日落一樣。感謝羅傑斯出色的描述天賦:我所知道的最美妙的感覺,來自於我們對別人發自內心的喜愛,就如同我喜愛日落一樣。當我欣賞日落的時候,我不會說,右下角的橘黃色再柔和一點,在雲彩中再加點粉色。我沒有這麼做,我沒有嘗試控制日落,我充滿敬畏地看著日落。
是的,我愛你,如天邊橘色的雲彩,我愛你,你就是我的日落。
向更遠處張望,超越所謂「情慾」,這關乎人的宿命,時間的霜刃劃破喉嚨,拋開對得失的隱隱作痛,人終於可以淡然面對滄海桑田。杜拉斯在《情人》里寫到: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里,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作者的《「犧牲感」是一種病》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此的一種通俗解釋,我愛你或者我幫助你,是因為我能在這種付出與努力之中感受到溫暖和愉悅,感受到愛與被愛的美妙情感里蘊含的巨大魅力,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愛得,或者付出得心甘情願,哪怕有所「犧牲」,依然無所畏懼。
寫著上面的文字,周遭充斥背叛的故事,偶然就放到了那首《安河橋》,重新編曲後,加了中國鼓,特別是馬頭琴,低沉的馬頭琴聲,沉鬱頓挫,就像你我過往的愛情,更像我們留不住的青春華年,「人之初,性本錯」……不知道是聽哭了自己,還是寫哭了夏天……
是的,我愛你,如中國鼓頓挫不斷,我愛你,如馬頭琴滄桑悠揚。
背叛我的絕不是情人,殺死我的卻只有時間,翻爛的是杜拉斯的《平靜的生活》——「我的生活像一隻果子,我漫不經心地咬了幾口,但沒有品嘗味道,也沒有注意自己在吃。活到這個年紀,長成這個模樣,不是我的責任。這個模樣得到認可,它就是我的模樣。我欣然接受,也別無選擇。我就是這個女孩,一經確定永不改變。」
行文此處,雷聲大作,窗外大雨,我們都困在城市裡,偶爾抬頭看天,常常低頭沉默。更多時候,我們一邊木然擠在地鐵里,一邊想著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那些愛過我的還有我愛的人,原來我們的安河橋有她的聲音,那是中國鼓,那是馬頭琴,卻永遠和我們的愛留在了安河橋北。
我知道 那些夏天
就像你一樣回不來
我也不會再對誰滿懷期待
我知道 這個世界
每天都有太多遺憾
所以你好
再見
我知道 那些夏天
就像青春一樣回不來
所以你好
再見
——宋冬野?《安河橋》
—END—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