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AESC和Calsonic Kansei

梁師兄到上海,攢了不少電院的師兄一起交流,04年和05年的時候,日本好大一波工程師退休,日本企業在中國招人,不少校友都是去了日本做工程師,有回來和沒回來的。這裡也正好談談nissan、AESC和Calsonic Kansei的情況,也涉及裡面的工程師。

第一部分 日產的LEAF電動汽車戰略

  • 2011年 Nissan CEO Carlos Ghosn told a crowd of reporters that the company expected to sell 500,000 units during the 2013 year

  • 2014年9月25日 The Renault-Nissan alliance is reviewing its in-house battery production to see how it fits into its long-term plans

從數字上看,2014=》2015,在主要市場,美日兩塊都在下降;歐洲持平,全球下降25%。

  • Smyma服務美國+加拿大,加起來18000+

  • 日本這塊出了點問題,日本用這類純電動汽車意願不強,真是給HEV直接打敗的

  • 歐洲由於和雷諾一起共享,情況好一些,主要市場其實波動不大

其實一條單體線和一條Pack線也沒啥,也不需要太多的人,不過核心的問題在於,這塊短期內在幾個主要市場,都屬於不增長狀態,接下來,Model3也好、Bolt也好,都是直接在產品上進行變革,對比下這個:

從20kwh這個等級,增加1.5~2倍的電池量,總體的價格控制在3.75萬美金來說,目前純電的競爭環境就是如此。

第二部分 電動車部件解綁

卡洛斯·戈恩

  • 零部件採購的「系列」構造就此崩潰,加快兩家公司統一採購的步伐

  • 「只有開發模塊才能讓投資和成本發揮協同效應」

    • 模塊是按照功能和部位劃分汽車的部件集合體

    • 以模塊為基礎進行開發時,多款車型可以採用相同的部件,通過集中採購,部件成本將減少2~3成

  • 日產採用新方式「CMF(Common Module Family)」加上法國雷諾的車型,採用「CMF1」方式的汽車共有14個款式

    • 以低廉的價格,接連不斷地推出款式多樣的汽車=>導入CMF、推進部件通用

  • 「為了在所有部件市場上掀起競爭,我們事先已經按照部件的種類,設想好了合作部件企業的份額」。

    • 以某部件為例,2011年A公司的份額為30%,B公司為40%,C公司為30%=>2016年A公司為40%,B公司為30%,C公司為30%。

    • 為了創造競爭狀態,對於競爭不足的部件,日產也不忌諱向中國和韓國的新企業敞開大門。

1)電池

其實Toyoto和Panasonic的鎳氫電池合資廠,與BEV的電池工廠區別還是有的,從Nissan一貫的風格已經變成非傳統日本企業,把部件採購放在全球採購和bidding的策略,使得其保有零部件變得不是那麼有必要。

  • 從這個角度來看,Nissan下步有錢了會對三菱汽車進行再整合?

  • 這兩家保佑兩個電池合資公司也不現實

  • 目前電池的競爭壓力,使得要麼巨量投資電池技術來升級車技術,但是前景不明朗

所以整個出賣的計劃還是可以理解的

2)Calsonic Kansei

傳統主要是儀錶系統還有熱管理系統為主,前者受到IT和電子公司的各種衝擊,熱管理系統也是中國公司重點突破的一個公司。對於nissan做的深度模塊化,就是打碎這種綁定採購體系,這就悲劇了。

下面這些EV的零部件,還是做得不錯的

大的變革下,經營策略變化,使得原有的組織關係,內部的工程師原有的年功體系,都變了。變化永遠是生活的一個主旋律。

聊些題外話,昨日每位師兄都講講自己的工作歷程,是挺有趣的,做些摘記:

1)日本的工作是分的很細,要求挺細緻的,年長的工程師總是需要雞蛋挑骨頭來「磨練」新人

2)因為分的細,幹個三年,就有疲憊或者逆反心理了,想要在日企實現階層轉換比如(硬體工程師=》軟體工程師=》系統工程師,如想要進技術管理層,^_^),其實比想像的難得多

3)日本工程師由於文化關係,要賺錢養家,在日本的華人找夫人是個問題,夫人的職業問題又是個問題,出外工作和全職在家是左右為難的,在日本的工科男不僅Money全部上交,是否回國大半決於夫人;兩國文化其實有相似,也有很多的隔閡


推薦閱讀:

各大汽車廠研發強混車型是如何從技術上規避豐田混動專利的?目前有哪些主要類型呢?
本周汽車行業業內新聞一句話點評 - 2017-6-10
上汽與寧德時代的新能源時代

TAG:电动汽车 | 新能源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