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字仇殺隊》的政治隱意是什麼?


寓意就是西方人對希特勒式的獨裁是懼怕的厭惡的,所以要想讓西方人痛恨某個政權,就要先把這個政權冠名為獨裁


對於《V》,我接受各種版本的解釋,可是拿V的原型來評這部影片有失偏頗,面具只是一個形象,結果是新的創造而不是歷史的重述!

自由,是以不會直接或間接妨礙傷害他人自由為前提基礎的,它和安慰是沒有很大的聯繫的。換句話說,安穩的生活自由的生活是可以同時並且很簡單就辦到的事,當然,巨大的利益面前,有一些人是不希望有這種事情發生!至於想幹嘛就幹嘛的這種為所欲為,只是你在誤導群眾!

我對《V》的想法,不在於V最後的結果,而在於V怎麼改變了女主角,女主角怎麼改變了V和那個有良知的警察!

第一,女主角至小就是悲劇的承受者,一個受到這麼多的不公平對待的人,一定是滿身仇恨。可是,當影片的開始,女主角並非如此,她已經被洗腦得差不多了,她記得母親被殺,卻忘記了看到媽媽被帶走後的情感!是V假扣押她,以一個女人的故事去把她的最深處拉回來並且最終支持V的做法。

第二,V一開始實際上是被複仇控制的,《基督山》可以說明這點!然而影片的最後,當V在影片的結束,才說了他對女主角的愛,也是因為這愛,讓V周遭的一切發生了改變!怎麼說,按V的計劃,應該是直截了當地把秘密警察和元首殺了復仇,同時炸掉議會大樓以示結果!然而V最後死了,那麼矯捷的身手實際上可以不必等著那麼子彈射入自己的身體,至少生命可以延續得更久!但是V因為對女主角的愛,讓他懂得了他因被仇恨所掩埋的東西。而計劃如期進行,可是性質發生改變,至少,防暴警察靜止不動了,讓群眾從他們身邊穿過!

第三,有良知警察最終沒有阻止女主角炸毀大樓的舉動,個人認為,這是編劇或者導演最後的期盼,期盼一個好的政府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以上!


又看到這部電影,不由讓我回想起以前跟同學一起觀看這部電影,並瀏覽了豆瓣上那麼多人各種激情四射的評論,心中一動,特上眾人獻上偶的的一篇妙評,文章有些長,大家耐心看!

一、楔子

前幾天看了聞名遐邇的《V字仇殺隊》,想寫點什麼,但總感覺憋不出什麼P話來。後來某人要求我寫一下,那我就寫一下咯~

好幾年前,很多朋友就向我強力推薦,他們表示這部電影簡直就是說出了他們的心聲,完全可以用偉大來形容。當時我就想,既然是如此偉大的電影,我認為還是等自己的思想稍微成熟點,再來觀賞品味。

直到現在,我自認為思想不再是那麼幼稚的時候,看完了這部電影,接著就完全明白為何它在豆瓣上有8.5那麼高的評分了。

我相信,很多人打分的時候,完全是沖著那一句看起來非常經典的台詞——人民不應該害怕他們的政府,政府應該害怕他們的人民。這樣就為電影奠定了一個格調——主題意義大於藝術價值。

呵呵,說句題外話,按照這個邏輯,我可以大膽地推測出這些人最嚮往的是嗡嗡嗡。在那個時代,人民群眾可以持槍,可以隨意把政府官員拉出來批鬥甚至惡整。國家主席在人民面前,只有顫抖啊。

好了,言歸正傳。這部電影看起來是在諷刺納粹德國,實際上是在諷刺英國,當然,中國網民覺得這是在諷刺天朝。而在我看來,電影是在諷刺所有的政府和某個特殊群體。

二、政府不給力

諷刺政府,這個很好理解,影片進行不到三分之一,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就全部中槍。監聽國民、製造假新聞、排除異己、策劃陰謀、研發生化武器、鎮齤壓暴齤動等等,五大理事國一樣都沒少干,說是五大流氓國絕不冤枉。當然,還有其他的政府,比如日本、德國,甚至可以涵蓋到所有政府。影片從一開始,就把政府和人民推到了對立面。這讓我們感同身受,很容易理解導演的立場,我相信中國的影迷感觸肯定更深。

在政府面前,我們還真就是個P,很渺小很無助,看起來是這樣,實際上好像也是這樣。可是,在P民面前,政府又是什麼呢?政府有些時候就是P民的男朋友:(1)你怎麼都不管我?(2)要你管我?!(3)你給我個解釋!(4)你不要解釋,我不聽我不聽你說的都是騙人的!(5)看看人家的男朋友!

特別是第5條,非常適用於中國P民。

好了,關於電影諷刺政府的話,也就點到為止,相信有非常多的影評都在分析這個,這裡就不再贅述。我現在來談談我認為的影片所諷刺的另外一個群體。這個群體,就是你,就是我,就是他,就是我們這些P民。

三、忽悠萬歲

影片以一個四百年前的故事作為楔子,畫面還沒呈現出來,就是一段 「要記住、要記住11月5日——火齤葯陰謀」的旁白,接著就是呼籲廣大P民們,千萬不要遺忘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故事中,男主人公某某某要去炸掉象徵著統治的議會大廈,不幸被捕,那個旁白還在不斷地提醒P民們,這個人是誰無所謂,但是我們要記住這種思想——要有反抗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總結出來就是:殺掉一個某某,還有千千萬萬個某某,某某的肉體可以湮滅,但精神將會不朽!

乍看起來,還真像是一曲悲壯的讚歌,在導演短短2分鐘的刻畫下,頓時升華為一起不朽的反抗王朝暴政和權力的里程碑事件。

可是,歷史的真相是什麼呢?

事情是這樣滴。

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偏向基督教中的新教,扶植新教勢力,結果一群天主教徒突然就覺得自己一秒鐘變吊絲了,那肯定是一萬個不願意啊。同樣是天主教徒,在歐洲大陸可以當高富帥,憑什麼到了英國就成了矮矬窮呢?於是,一些極端分子,決定鋌而走險,將詹姆士一世和他的那些新教朋黨在1605年11月5日的國會開幕典禮上給炸死,然後扶植詹姆士一世的女兒波希米亞的伊麗莎白繼任大統,來建立一個天主教主導的王國(殺其父而立其女,猜不透啊!)於是,他們悄悄咪咪地租到了上議院的地下室,又悄悄咪咪地運了36桶火齤葯進去,又悄悄咪咪地等待國會開幕典禮的那一刻,結果在開幕典禮前的幾個小時,他們被悄悄咪咪前來的士兵給悄悄咪咪地逮捕了。奇了怪啊~如此天衣無縫的計劃,怎麼就流產了呢?

咱們不妨來YY一下,當詹姆士一世端坐在上議院,和議員、貴族們交談的時候,36桶火齤葯一齊爆炸,好幾百號人突然就被爆了菊花,那是怎樣的壯觀?那是怎樣的血肉模糊?很多人想都不敢想,可是偏偏就有個人去想了。他就是這起陰謀的骨幹——弗朗西斯·特瑞山姆。他是這樣想的:火齤葯這麼大威力,被爆菊花的人肯定不止國王和新教徒議員,也會包括天主教派的議員們。那麼,沒有菊花的天主教議員們,還有能力領導我們么?一群沒有菊花的領導,怎麼來領導高貴的天主教徒們?於是,他連夜給某個天主教議員寫信,內容是啥就不得而知了,估計就是希望他通知一下天主教議員們:五號議會要爆炸,新教要被爆菊花,天主教徒躲一躲,滿城盡穿鐵褲衩。

後面的情節應該可以猜測得到了,就是這個議員毅然決然地背叛了他們,並把這封信交給了朝廷的人。不是歷史不給力啊,實在是人類社會幾乎所有的鬥爭就是圍繞利益兩字展開,演繹了幾千年的老套劇情,一直到現在還是這樣。於是乎,東窗事發了,電影中的那個人,也就是歷史中的蓋伊福克斯,被審判並判處死刑。

諷刺的是,從蓋伊福克斯被絞死的那一刻起,英國P民們紛紛湧上街頭,自發組織起篝火晚會,甚至放起了焰火,來慶祝這一歷史性的時刻——卑鄙無齤恥呆板保守的天主教徒們終於被法律制裁了!這個傳統,還有個專屬性的歷史名詞,叫做「蓋伊·福克斯之夜」。即便到了今天,英國P民們依舊會在11月5日,焚燒蓋伊·福克斯的肖像,來慶祝和吶喊。電影中多次出現的煙花,在真正的歷史中,實際上是英國P民用來慶祝火齤葯陰謀被粉碎的,但到了影片中,導演一出乾坤大挪移,煙花就成了P民們心中的那種心靈寄託:對權力和壓迫的反抗所激發出來的力量。

順便提一下,本來對天主教徒還算比較寬容的詹姆士一世,從此徹底不淡定了:娘希匹的,敢爆朕的菊花?他頒布法令:禁止天主教徒居住在倫敦附近,禁止他們從事法律和醫藥行為,還威脅一部分富有的天主教徒,要想繼續當高富帥,就馬上加入新教,不然朕叫你們一秒鐘變吊絲!於是乎,原本骨頭硬得很的天主教徒們,一個個繳械投降,紛紛表示自願加入新教。這麼看來,所謂的鬥士,在大棒面前,也不過如此,真逗!

歷史就是這麼個歷史。我敢保證看完這部電影的,10個裡面有9個壓根就沒去查證什麼是「火齤葯陰謀」。可是到了電影中,導演稍稍用了點小技巧,就把看電影的P民(特別是中國的P民)忽悠得高潮迭起。才2分鐘,前戲都沒開始,P民們就被忽悠得認為自己已經「得到了萬能的思想,掌握了偉大的反抗精神」。

四、吊絲的逆襲

接著,一個長得很抱歉,但口才極好的自戀狂,出現在電視中,他是整部電影的關鍵元素之一,也是第一個被V解決的。他在脫口秀中盡情地嘲諷美國,說美國不過就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罷了,美國人該為三百多年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負責了,甚至給美國人取了個外號叫做「爛屁齤眼的美國鬼子」,台下一片歡呼。當他說到「力量來自團結、團結來自信仰」、「我是敬畏上帝的英國人,我無比驕傲!英格蘭必勝!」的時候,台下完全狂熱了,掌聲尖叫聲不絕於耳。

我想說的是,當年的吊絲——希特勒就是靠這種天賦,把P民們忽悠得分不清東西南北的。德國的P民們,從此毫不懷疑地認為日耳曼民族才是世界上最優秀最純正的民族。結果他得到了什麼?P民們一人一票地將納粹黨選為國會第一大黨,希特勒也一步步地成為總理、元首。P民們內心深處那一點民族主義,被人稍微忽悠一下,就全部迸發出來了。無數人拜倒在元首的腳下,願意為元首、為大日耳曼、大德意志戰鬥到最後一刻,猶如鋼鐵戰士附身一般。

結果十幾年後,盟軍打過來了,鋼鐵戰士變成了小娘子,一夜之間一個個全部成了納粹的受害者,哭哭啼啼地跪在盟軍大爺面前,聲淚俱下地控訴納粹。這就好像嗡嗡嗡期間,紅衛兵們整起人來那叫一個爭先恐後,每天都是鬥倒一切牛鬼蛇神,但是嗡嗡嗡剛完,都說自己是挨整的受害人。所以,我倒覺得,這部電影中最經典的台詞,並非什麼「人民不應該怕政府,政府應該怕人民」,而是V在電視中演講的那句話:不過話說回來,你們如果要找罪人的話,照照鏡子就行了。

可是咱們這些P民們,從來都是自我安慰:錯誤那都是政府犯下的,和P民沒有關係,因為P民人微言輕,不是歷史的創造者,無法改變大局。 即便偶爾犯錯誤,那也是被政府影響,被迫無奈的。於是,二戰的全部罪責都推到了希特勒和納粹身上,嗡嗡嗡的所有錯誤都給了太祖和TG。

五、洗腦的至高境界

有一幕,我印象非常深刻:伊芙在V家中醒來的時候,V正在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慶祝復仇成功。當年在實驗所對V施暴的司令官,如今被V以自己的,或者上帝的,或者公眾的名義「正法」。伊芙看著眼前這個神秘的男人,各種猜不透和看不懂,還以為他精神分裂了。

V解釋道,他模仿的是最喜歡的電影《基督山復仇記》中的經典橋段,並邀請伊芙一起觀賞。伊芙馬上問道:是大團圓結局么?V說:是電影特有的團圓。於是伊芙馬上答應觀賞。看到這裡,我不由得想問一句:到底是政府用和諧的電影來洗腦,還是P民本身就追求和諧的電影?

對於這個疑問,導演依舊利用V在電視中的演講,給出了答案:我知道你們為何這樣,我知道你們害怕。誰不會呢?戰爭、恐怖事件、疾病,曾經有無數的問題企圖要摧毀你的理性,剝奪你的常識,恐懼控制了你,你在慌亂中投向了元首先生,亞當蘇特勒,他許諾給你們秩序,他許諾給你們和平,所要的回報,是你的服從和沉默。

的確,恐懼使得P民們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和政府來給予他們力量和安全感,他們願意用自由換得安穩的生活。在安穩生活來臨之前,P民覺得這是一筆划算的交易,政府也確實兌現了諾言。我們可以看到,在演講開始前,導演呈現給我們的P民們是這樣的生活:一家三口坐在舒適的沙發上看電視、老人們坐在養老院里喝茶下棋、男人們坐在酒吧里飲酒暢談,但是,當某個自詡具有獨立之精神的「公知」V先生出現後,P民們的三觀,突然就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

在現實中,P民們一方面追求安穩,一方面又追求自由,既想政府跑,又不準政府吃草,這種不可思議的矛盾,使得P民們陷入了不可思議的YY。最終,P民們自己將自己忽悠到了高潮:宗教因此應運而生。神,可以給自己力量,又不至於束縛、剝削自己。P民們跪在神的面前,無比「虔誠」地祈求神可以給予自己無窮的力量,滿足自己無窮的慾望。有些人愛錢,祈求神可以讓自己中大獎,這樣就可以想做啥就做啥;有些人愛生命,希望神可以給予自己青春永駐的身體,這樣就可以想幹嘛就幹嘛。

可以這麼說,P民創造了神,而神在P民的YY中創造了世界,世界又創造了P民,這樣循環往複,莫名其妙……在潛意識裡,P民們熱愛真善美,拒絕假惡丑,希望自己可以活在沒有痛苦的世界裡,錢多得花不完,壽命多得自己都嫌長。到底是誰在洗腦?幾千年下來,其實都是P民在給自己洗腦,但為了給自我一個台階下,就偏偏要說這是政府在給自己洗腦,灌輸河蟹理念。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賤」吧?在影片剛開始的時候,導演就借著V的口,毫不留情地嘲諷了P民一把:這樣的例子是太多了,人們往往用至誠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動,來掩飾一顆魔鬼般的心。到了後來刺殺主教的時候,V的嘲諷更是升華到了一個全新境界:我就這一從聖經中,偷出斷章殘句,來掩飾我赤裸裸的惡行,外表上裝作聖徒,暗地裡卻是魔鬼心腸……這句話既是說給衣冠禽獸的主教聽的,也是說給政府聽的,更是說給所有P民聽的。

如果說政府是真小人,那麼P民絕對是偽君子……六、魔鬼PK神的使者

這部電影有一個終極拷問——V,到底是什麼?

在P民眼裡,他是一個「思想」的傳承人,一個拒絕洗腦的智者,一個值得P民膜拜的神的使者。

在政府眼裡,這是一個不守規矩的人,一個破壞社會秩序的人,一個需要消滅的魔鬼。

應該說,P民和政府都受到了立場的蒙蔽,是片面的。那麼誰能客觀的評價他呢?這個人就是女主角伊芙。在一開始剛接觸V的時候,伊芙對他並不了解,對他既好奇,又畏懼。可以這麼說,伊芙在這個時候,對V的認知和評價絕對是客觀公正的。於是,看完《基督山復仇記》後,V問伊芙:喜歡它嗎?伊芙突然冒出這樣一句回答:喜歡,但讓我同情海黛小姐,因為他關心復仇勝過關心她。V聽後尷尬了一下,沒有做聲,我想他確實也說不出什麼話來。

緊接著,電視馬上切換到了BTN的新聞,正在播報政府喉舌——路易斯的死訊。V看後想立即關上,被伊芙阻止。伊芙看完報道後,認為是V拿著自己的通行證去把路易斯殺死的,便開始質問V為什麼要這樣做。V很淡定地回答:暴力可以用來做好事。我不知道這句話如果是從政府口中說出來的,會引起P民們什麼反應。但這是從一個自認為代表正義的公知口中說出來的,一句萬惡的話,卻一下子成了真理。

V的家中擺著一面鏡子,上面有一句話:藉由真理的力量,我在有生之年得以征服萬物。伊芙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你的座右銘。V卻答道:這是浮士德說的。伊芙很冷淡地說道:浮士德講的是欺騙魔鬼的事情罷了,言下之意就是少拿這種妖魔鬼怪的事情來糊弄我,你比魔鬼好不到哪去,滿口的真理正義,一肚子男盜女娼。

我突然就想起了戈登坐在自家的密室對伊芙說的那一句話:你開始失去的不僅是口味,你戴面具的時間太長,以至於都不記得面具下的自己是什麼樣子了。自始至終,V都只是一個復仇者。他在整部電影里,做的最專註的事情就是把當年在研究所研究、虐待自己的人物,一個個地殺掉,並在最後把整個事件的主導者蘇特勒元首給殺掉。至此,他的仇全部報完,他也就選擇了死亡。至於炸掉國會和佔領國會,那都是伊芙和P民的事情,與自己無關了。

很難想像,一個腦袋裡裝滿了仇恨的人,只演講了不到5分鐘的時間,就把P民們忽悠得高潮迭起;只花了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就把一個被政府洗腦好幾年的女孩,給徹底洗腦了。可是,V就這樣做到了。他不僅做到了,還很成功。

P民們在聽完他的演講後,突然一下子就覺醒了,一下子就發現政府是充滿謊言的,一下子就發現自己原來還存在著「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一下子就發現自己原來還可以反對政府甚至推齤翻政府。這麼多想法,一下子爆發出來……我不由得想問:早幹嘛去了?

最神奇的是伊芙。她被V關在小黑屋裡,瘋狂地折磨了幾十天,連頭髮都被剪掉了,卻仍在內心堅守著那份信念——我要保護V的安全。在這段時間裡,給予她力量的,就是一張紙條。紙條上面寫滿了一個叫做瓦萊麗的姑娘對於社會和政府的抗訴。

最後,她以為自己堅守住了最原始的「良知」,卻發現這一切竟然都是V的騙局。她憤怒了,抓狂了,不停地質問V為何要這樣。V很淡定地回答:藝術家用謊言來道出真相,沒錯,我是製造了一個謊言。但是正是因為你相信,你才找到了自己真實的一面。把鏡頭推向影片開始不久,伊芙在V的家中不停地後悔自己對警齤察所做的事情,V安慰道:你做了你覺得正確的事情。伊芙說:不,我不應該那麼做,我當時肯定發神經了。V馬上反問道:你是真的這麼想的,還是他們希望你是這麼想的?

V一面讓伊芙從政府的洗腦中「解放」出來,一面又用政府的洗腦方式(或者是比政府更加厲害的方式)將伊芙的腦子給洗得一片空白,除了仇恨,什麼都沒有。他要打造一個和自已一樣的伊芙:眼裡只有仇恨,構成世界的基石,仇恨支撐著自己吃飯睡覺呼吸,連血管里都充滿著仇恨。在於V的相處過程中,伊芙逐漸拒絕被政府洗腦,當她自以為發掘出真相的時候,卻被V洗腦了。

從後來的發展來看,V的目的達到了,他把伊芙變成了一個連昔日的親密同事都認不出的人。V在她面前抱怨——他們對我做的事是非常恐怖的。伊芙的反應是什麼?很淡然的一句:他們也創造了一個非常恐怖的人。而現在,V又創造了一個更加恐怖的人。看過龍珠的都知道,當眼裡只有仇恨和憤怒的時候,就會變成超級賽亞人……於是,影片的最後,V先生放心大膽地把炸掉國會大廈的「重任」交給了伊芙,而他選擇去見那個曾經創造了他的人——蘇德勒。報仇是當務之急,至於所謂的托起P民心中的那一份希望的「神聖使命」,那實在是很其次的事情。

V報仇完畢,艱難地走回來,伊芙卻還是在那不停地掙扎,她一度動搖了。借用《讓子彈飛》裡面的台詞來形容V的歸來——有時候死人比活人好用。V用最後的生命,將伊芙的信念徹底堅定,促使她即便是面對手齤槍,依舊毅然決然地扳下了按鈕,那列裝滿火齤葯的地鐵,載著V的屍體,載著V的忽悠,載著伊芙的仇恨,載著P民們的「希望」,迅速駛向國會大廈。

伊芙以為自己開創了一個新紀元。她卻不明白:所謂上萬年的人類文明,從來是按照DNA式的螺旋狀前行的。循環往複,去去回回。所謂的新紀元,無非是歷史的一個圈。

七、那些年,他們搞過的G情

在這部電影中,除了V和後來被V煽動得去佔領議會大廈廣場的P民外,反對政府,嘲笑政府的還有誰?當然少不了伊芙的好朋友,電視人戈登。他在裡面做的最出彩或者說最出格的事情就是,製作了一期嘲笑元首蘇特勒的節目。

在這期節目里,對元首的辛辣諷刺,逗得觀眾們哈哈大笑。戈登先生非常得意,他認為自己開創了一個新時代,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有「良心」的媒體人。他未必不知道得罪元首的後果,可是他卻依然去做了,這是為什麼?是真的具備大無畏的「公知」精神么?不需要觀眾去猜測,他自己在後面就給出了答案:我會做某種形式的道歉,做些無聊的籌款活動,與此同時,我們的收視率會打破記錄。說難聽點,這叫「嘩眾取寵」。自以為抨擊了一下政府,嘲諷了一下元首,就可以獲得P民們的崇拜和仰慕,就能成為P民們心中的「精神領袖」。於是,帶著P民們的崇敬,他被關進了監獄,然後死去。

戈登先生是不是受害者?他當然是受害者。他的暗室裡面,收藏著各種勁爆且「非主流」的禁品,連古蘭經這種伊斯蘭教徒的東西,他都收藏起來,而且他還是個同性戀,這種不太傳統的口味,政府無法容忍,讓他很鬱悶。就像後來,信中的主角瓦萊麗,她愛上了同性,不為老師接受,甚至不為父母接受,最後被社會徹底唾棄。有人會認為,這是罪惡的政府主導的扭曲價值觀,限制人民的戀愛自由。在這裡,P民再次成為了政府的受害者。我還是那句話,P民們將罪惡推向政府的時候,一定要記得照照鏡子。

當P民為尋求自我洗腦獲得心理藉慰的時候,創造了宗教。但是,起碼有一半的宗教對於同性戀是持負面態度的,最典型的就是亞伯拉罕諸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他們中的原教旨主義派,甚至對同性戀持有強烈的鄙視態度,認為同性戀是性變態的行為,個別地區甚至會將同性戀判處死刑。

像19世紀英國著名的文學家奧斯卡·王爾德曾經就因為同性戀而被判處2年監禁。在他服刑的2年里,他的妻子非但不去探望他,反而帶著2個孩子改姓,並移居外國。他出獄後,人們對他也是避之不及,他的那些社會界和文學界的好友們更是裝作不認識他,而廣大P民們也是對他的「罪行」指指點點。三年後,奧斯卡王爾德在眾人的非議中,悲憤交加,孤獨地死去。八、你被宗教撞了一下腰

說來也真是諷刺,戈登先生冒著生命危險將一本古蘭經藏在家中,只為看懂美麗的圖畫和動人的詩句。不是穆斯林,卻勝似穆斯林……可惜,這個世界上對同性戀最排斥的就是伊斯蘭教徒。順便說一下這個宗教排斥問題,歷史上,天主教徒曾在教皇的許可下和P民們的狂熱支持下,打著聖戰的旗號,對東邊的異教徒進行了長達200年的宗教戰爭——十字軍東征。這一系列的戰爭中,幾乎每一個P民都參與進來了,大家自發組織,對伊斯蘭異教徒進行征討,經常出現「父親送兒子上戰場、妻子送丈夫上戰場、弟弟送哥哥上戰場」的盛況。歐洲的P民們,在腦海中創造了一個上帝,然後接受上帝的領導,借上帝之口發出聖戰,一路殺燒搶掠。對此,我只能說,政府的洗腦和他們自己對自己的洗腦比起來,簡直是弱爆了。

影片結尾,當P民們打著覺醒的旗幟,浩浩蕩蕩湧向廣場的時候,當他們以為自己取得最終勝利的時候,導演卻用了這樣一種首尾呼應的方式,將P民的臉抽腫:影片的開頭,當蓋伊·福克斯被絞死的時候,整個刑場都沸騰了,大家尖叫著,歡呼著,切克切克鬧,把手放在空中甩,我叫你什麼都不用管。成百上千的P民,除去那個女人(或許是犯人的妻子)面帶哀傷,其餘的一律以勝者的姿態在慶祝陰謀的粉碎。幾百年後,又是這樣一群P民,戴著當年唾棄的那個異教徒的面具(真TM夠諷刺),以勝者的姿態聚集在議會大廈下面。他們見證那所謂的偉大歷史時刻,就像400年前見證火藥陰謀的破產一樣……

藝術刻畫下的P民是這樣的,那麼,現實生活中的P民,又是怎樣?

答曰:沒有最複雜,只有更複雜

在P民構成的這個社會裡,出現了種種奇怪的現象:路人總是冷漠無情,網友都是義憤填膺。一個個在外頭,亂闖紅燈、隨地吐痰,到了網上,都TM成了道德帝;在公交車上,看到小偷之後,立即將頭扭向窗外,掏出手機發布微薄,開篇第一句:這個社會怎麼了?!然後開始對政府各種口誅筆伐。我不由得想問一句:到底是路人從不上網,還是網友永不出門?

九、故事裡的事,說是不是就是也是

電影結束了,我的腦海中想起了一段歷史往事,不妨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法國大革命時期,吉倫特派當政,鑒於P民們剛剛推翻波旁王朝,法國需要一個比較穩定的環境來恢復國力,而且波旁王朝在國內仍有相當的基礎,為了避免再次動亂,他們主張溫和改良,並反對處死路易十六。可惜部分熱心的群眾認為,這是軟弱無能的做法,既然是革命,就要把路易十六的命拿來。當時的反對派雅各賓派,感覺到了民意轉向,立即跳出來高喊:必須處死路易十六,必須延續暴力革命!

於是乎,P民們的熱情被激發出來了,在雅各賓派的帶領下,推翻了吉倫特派。由於政權的更迭頻率太快,整個法國陷入了無止境的動亂,雅各賓派又分成了2派,一派為了順應「民意」,主張放鬆恐怖統治;另一為了更加順應「民意」,主張革命恐怖政策。正當2派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雅各賓派內的一個超級大佬羅伯斯庇爾站了出來,僅僅用了2個月不到的時候,把2派鎮壓了,並在之後將2派領導人給殺死。接著,他又把路易十六和許多吉倫特派的骨幹人員給送上了斷頭台。

吉倫特派的領袖之一羅蘭夫人,毫無疑問的被拿來祭旗(值得一提的是她可以逃走的,卻選擇自投羅網),走上斷頭台的時候,她面帶微笑對著革命廣場上的自由雕像說了一句千古名言:自由啊自由,有多少罪惡假你之手而行!咔嚓,手起刀落,羅蘭夫人的頭顱滾了下來,前來圍觀的P民們無不高潮迭起,大家載歌載舞,自發組織起來慶祝這一盛事。當P民們自認為取得最終勝利的時候,羅伯斯庇爾的威望也達到了頂峰。皆大歡喜,P民十分開心,雅各賓派也十分開心。

所謂的十分開心,其實也就是開心十分鐘。當羅伯斯庇爾先生被P民公投選作「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獨裁官(這頭銜叼)」和「法蘭西護國公」之後,他理所當然地順應「民意」,開始了其犀利的恐怖統治:清理保王派和吉倫特派的餘孽,打擊那些擾亂市場和社會的投機分子,順便也把P民們也整了一遍。P民們就不開心了,加上一群保王派的煽動,獨立自主的思想和精神又從腦海中冒出來,於是乎,各界群眾紛紛走上街頭抗議雅各賓派的「暴政」。於是乎,雅各賓派倒台,一群大資本家在P民的擁護下執政,是為「熱月政變」。

在熱月黨人執政的那幾年裡,公道說來,還是做了些好事的,為法國的發展提供了安穩的環境。一方面清除雅各賓派的恐怖政策和激進措施,另一方面又儘力保護革命成果,維護共和制,希望建立資產階級的正常統治秩序。可是,P民們又不幹了,他們表示大法蘭西一直就是歐洲最強的帝國,現在居然要受到歐洲其他國家的武裝干涉(為防止革命輸出,其他國家組建起反法同盟)。在P民的強烈要求下,雅各賓派又重新活躍起來,於是,熱月黨人組建的督政府搖搖欲墜。

這個時候,在非洲取得各種勝利的優秀將領拿破崙先生,看準了時機,悄悄滴回到了法國。平心而論,拿破崙確實是個少有的軍事天才,他在執政之前,以其優秀的戰績,贏得了國內廣大P民的好感,大家通過拿破崙,尋回了久違的傲嬌感。P民們開始給自己洗腦:法蘭西是最偉大的國家,法蘭西的軍隊是戰無不勝的軍隊!

拿破崙剛回巴黎,狂熱的P民們就開始奔走相告:拿破崙將軍回來了!接著,巴黎沸騰了,整個法國沸騰了,拿破崙波拿巴,這個年僅三十歲的天才軍事家,在P民的擁護下,輕而易舉地發動了政變,成立了執政府,成為第一執政。之後,拿破崙多次發揮其優秀的軍事才能,對內鎮壓了保王派,對外擊敗了反法同盟,個人威望直線上升。為了報答給自己帶來安定與強大的優秀領袖,狂熱的P民支持拿破崙修改憲法,改任終身執政,2年後,P民們又一人一票通過新憲法,將這個曾經的科西嘉「怪物」送上了皇帝的寶座。從此,拿破崙帶著法蘭西P民們的強烈自豪感,在歐洲大路上南征北戰,叱吒風雲。

說到獨裁和專制,估計被P民們砍頭的路易十六都沒有拿破崙厲害~可是,P民們義無反顧地支持著他,因為P民們厭倦了被歐洲各國欺負的歲月,厭倦了恐懼,而這位強有力的皇帝可以給他們帶來秩序與和平。儘管,P民們需要付出服從和沉默的代價。不過這筆交易很合理,至少那個時候的P民認為很合理……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了滑鐵盧戰爭,P民們心中的偶像失敗了,他被流放到了幾千里之外的孤島。

P民們很失落,他們頓時失去了精神支柱。這個時候,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帶著「我胡漢三又回來了」的那份傲嬌,回到了法蘭西。為了討好P民們,他做了相當給力的改革,有意將法國的制度向英國過渡。可惜,P民們覺得她這個人不給力,無法將法蘭西帶回拿破崙時代的輝煌,不多久,P民們又爆發了七月革命,換了個奧爾良王朝。於是,法國就這樣在維也納體系的束縛中,緩緩前行了30多年。

也不知道到底是因為奧爾良王朝不賣雞翅還是因為軟弱無能,P民們又發動了二月革命,將其推翻,成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當然,P民們一直在等待,等待第二位拿破崙前來拯救自己,恢復法蘭西帝國的榮耀與輝煌。1840年,拿破崙一世的遺體被運回巴黎,那一天,有近百萬的P民冒著嚴寒迎接他們偉大的皇帝。

這一幕,被拿破崙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記在了心中。自從羅馬王去世後,他就打著拿破崙一世的招牌在P民中行動。二月革命的時候,他遠在英國,革命一成功了,立刻就回到法國,靠著其叔父的影響力,當上了第二共和國的總統。總統雖然很牛X,但聽起來總還是不如皇帝霸氣,於是人心思動。他看準了P民的真實想法,並有效利用,屢次修改憲法、取消普選權、解散議會、鎮壓反對派(這些步驟是不是看起來很眼熟?),一步步地竊取二月革命果實(KMT對袁世凱也是這麼形容的)。

可奇怪的是,P民們壓根就沒有反對這種剝奪他們政治權利的行為,相反還在支持大總統先生完成他的終極目標——稱帝。終於,在1852年12月2日(拿破崙一世也是這一天加冕稱帝的),拿破崙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崙在P民們的擁簇下(全民公投是否贊成帝制,800萬票中有740萬贊成),黃袍加身。

且看拿破崙三世稱帝後做了些什麼呢? 建立了一套龐大的軍事官僚的國家機器,解散工會,封閉進步報刊,禁止一切民主派和共和主義者的活動。他還利用天主教會控制了國民教育,並讓農村教士充當密探,互相揭發告密。論專製程度,那是比他叔父還要厲害。但是P民們非常樂意地接受了這種統治,還讓他穩穩噹噹地做了19年皇帝,點解啊?因為他們的皇帝,繼承了拿破崙一世的優良傳統:發動對外戰爭,並且還具備一項他叔父不曾有的功績:對內盲目追求工業發展。

P民們未必能夠享受到多少工業化的果實,但是工業化卻讓法國看起來很強大。P民們拾回了初戀般的尊嚴感和傲嬌感,他們在拿破崙三世的帶領下,重建了帝國在地中海東部及愛琴海沿岸的勢力,甚至將勢力擴展到了遠東的大清帝國。眼見著皇帝陛下就要遵循著拿破崙一世的足跡,稱霸歐洲大陸的時候,他們的鄰國,那個曾經四分五裂、弱不禁風的普魯士,卻以王者的姿態,站到了法蘭西帝國的面前。

拿破崙三世積極對外用兵的時候,普魯士王國的威廉一世和鐵血宰相俾斯麥卻在P民們的支持下,進行了一系列的統一戰爭。兩個強國為了爭奪歐洲大陸霸權,不可避免的刀鋒相見。結果是什麼?法蘭西帝國上至皇帝,下到小兵,全軍被普魯士俘虜,帝國被迫簽訂了足以讓所有法國人羞愧一輩子的《法蘭克福條約》。十、壯哉我大P民

你可以限制我們的言論,剝奪我們的自由,但你絕對不能搶走我們的尊嚴和傲嬌感……這就是P民們的邏輯。在這種邏輯的主導下,P民們發動了革命,將第二帝國徹底終結,並把他們的皇帝關進了監獄。第二年,他獲釋出獄了,從此遠離祖國,客死他鄉。而此次戰爭中強大起來的普魯士,最終成為了德意志帝國,並在之後的70年里,這個帝國的幾位領導人在P民們的狂熱支持下,不斷地挑戰歐洲甚至世界的霸權。

OK~講完了,你可以認為這是一段歷史,也可以覺得這是一個故事。具體是什麼,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精神去衡量~對吧?

P民人微言輕,在政府和統治者面前始終是弱勢群體......我呸!

末了,我還是要重複一遍羅蘭夫人的名言:自由啊,有多少罪惡假你之名而行!

自由,確實是個好東西,聽起來非常誘人。也正因為誘人,才能成為忽悠P民的最佳口號。自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以自由為借口,行罪的我們


唔,還是先擺個態度上來。【就是寫了長文之後想回答個短的放鬆= =】

1.問題提的時間已經很久了,然後類似的問題也很多,嚼爛了就沒意思了。

2.自己對於相關政治派別的歷史研究了解的確實不多,只能談談個人看法,所以不能多講。

3.高票的那個我早在豆瓣看過了...只能說心中有屎的人,看啥都是屎。

-------------------------------------------------------------------------------------------------------------------------

看完電影后我找的小說梗概,電影結尾和小說結尾是有不同的,從個人傾向而言,我覺得小說結尾更加真實,也符合現實社會中「有可能」的發展結果。

V字仇殺隊(阿蘭·摩爾執筆繪畫本小說) 自己看唄

1.「人民不應該懼怕他們的政府,政府應該懼怕他們的人民」——這句話一定是要放在語境下來看的,V說這段話的時候是針對當時的威權政府,自然有其合理性,如果你非要把這句話當成普世價值來看......我只能說心中有屎的人,看啥都是屎。美國憲法第二條說持槍權的理由之一是防止危害到人民的政府呢,你覺得現在還有這樣的理由存在么?但是為什麼沒人以這條理由不存在廢止持槍權呢?語境,注意語境。

2.以火藥陰謀里的人物來塑造V本來就是為了說明這個人物是「黑」的,別洗白了,洗不白了。V自始至終都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正確」的(作為無政府主義者難有的良心啊),因此小說的最後實際上的救世主是那個警察,也只可能是那個警察。

3.作為一個認為社會秩序的穩定高於一切的人,我只能說恐怖分子的行為我無論如何都無法認同,儘管V並沒有濫殺無辜,但是他讓我們以為是在探討一個問題,即在一個威權國家人民應該通過什麼方式來「改變」他們的政府,這點也許是為什麼那麼多你國人激動的原因。然而並沒有卵用。在我看來,V的實際上要解決的是如何在民眾喪失參與政治積極性的情況下,讓他們重新參與到群眾運動中去。(基於電影)

當然在小說裡面V要處理的問題更多,這倒是非常適合像最高票那樣的「你國人」好好看看。現實社會可不是開腦洞,是要人命的。

4.小說的政治隱喻那估計就是對兩極政治的不滿,對過於龐大的政府不滿,還有等等等等需要政治學專業的人來吐槽的。如果說是電影的話,在我看來比較適合我們社會學說的就是在60-70年代的大民運之後,民眾愈發降低的政治參與慾望使得政府權力在不斷的膨脹,各種社會政治危機的發生使得個人在「無意識」中不斷喪失自己的「自由」,人們需要「反抗」,如是而已。

不用想的太複雜。


為了自由與愛…團結在一起,干tm的!


實名反對高票答案@莫偉智 這位答主的答案。

對於這位答主的觀點,下面我先總結一下。首先我覺得這位答主從答案的篇幅以及一連串的感嘆號而言。是不留後路的肺腑之言了。他的核心觀點是,政府的專制或者墮落是源於人類對於秩序穩定,更是對於權力的崇拜造成的。人類某種程度上嚮往著專制。而人類追求所謂的民主只是對於現有專制政權不滿的表達而已。抱歉我不喜歡用民眾或者人民這種辭彙,我覺得這已經預設立場。

首先他就從對於V字仇殺隊這部電影的影評展開了他的觀點。列出了那句話「人民不應該害怕他們的政府,政府應該害怕他們的人民。」他推測出很多影評中的人向外的是那個文革的時代,把政治家,官員隨便批鬥的時代。他指出那個時代政府確實是害怕人民的。他覺得這句話的具體意義值得推敲。

接著他還是指出了這個電影裡頭的政府很差勁。具體包括,製造恐慌,獨裁,監聽,假新聞,生化實驗等等。他承認了這一點後,指出但最大的問題在於整個人類群體。他列出了一系列的反問句,指出人類總是對自己的領導人不滿的,覺得他們理應解決一切問題。不然就是失職。這就開始論述他的核心觀點了。

他駁了電影里的一個例子,就是火藥陰謀。指出當年他們確實是一幫少數偏激天主教分子,並且所有人樂意看到他們被處決。

之後他開始分析裡面的人物,比如那個脫口秀主持人,他的狂熱煽動技巧,讓他又聯繫到希特勒的演講。這部電影裡面出現了萬字旗和蘇特勒這種人民,明擺著就是要架設一個納粹英國。之後他指出德國人被希特勒煽動,投票選他作元首,狂熱的崇拜他,然後什麼也沒有得到。在盟軍來了以後又突然變臉開始控訴希特勒。他引了電影里的另一句話:「你們如果要找罪人,照照鏡子就行了。」

於是他提出了第一個論點,人類總是在自我安慰,認為所有錯誤都是政府犯下的,和自己沒有關係。希特勒是替德國人背了鍋,毛澤東是替中國人背了鍋。

接著他又舉了一個例子,電影的大團圓結局。我們都喜歡看大團圓結局,不是我們在幫自己和諧電影嗎?我們本來就喜歡被和諧掉的電影。也就是人類在追求幸福與安慰,這似乎是人類的終極訴求。

於是他提出了第二個論點。人類有另一個慾望,自由,並且認為這個之前的那個追求安全舒適的慾望矛盾。於是人類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就發明了宗教,神可以不計成本,無私的給人類任何東西。這是人類自己完成的,自我洗腦。沒有政府故意這麼做過。所以其實一直人類在為了滿足慾望的自我洗腦,政府不過是一個執行者而已。他用了一個字「

他又引了電影里的一段話:「我就這一從聖經中,偷出斷章殘句,來掩飾我赤裸裸的惡行,外表上作聖徒,暗地裡卻是魔鬼心腸。」

他開始分析下一個人物V。他覺得伊芙對於V的評價一定是可觀公正的。之後他指出V不過是一個充滿仇恨,要把當年所有對他施暴的人全部報復一遍而已。他引了幾個例子。分別是基督山伯爵,浮士德還有暴力也可以做好事。然後這樣一個挺不堪的人,把全國人煽動起來,把所有人都洗腦了來反對政府。他認為這只不過是二次洗腦,而絕非什麼覺醒。特別是對伊芙的洗腦,更為徹底。最後伊芙被V洗腦,開著火車炸了議會大廈。其實只是歷史的一個圈而已。

之後是電視人戈登,他製作了一個諷刺蘇特勒的節目。但無非就是為了提高收視率而已,還為了成為人們心中的精神領袖。他還提出了同性戀的戀愛自由問題,其實也不是政府迫害,還是人們討厭。還聯繫到了宗教,和之前宗教產生的論證建立聯繫。之後他還舉了王爾德的例子。還有十字軍東征的屠殺。

用了諸多的例子,他提出了第三個論點,人的自我洗腦是非常可怕有殺傷力的。完全不是政府所能企及的。

最後在影片的結尾,人們的心態似乎完全一樣,只是被處決的人變了而已。

我再總結一下三個論點:

第一個論點,人類總是在自我安慰,所有錯誤都是政府犯下的。

第二個論點,人類有另一個慾望,自由,並且認為這個之前的那個追求安全舒適的慾望矛盾。於是人類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就發明了宗教。

第三個論點,人的自我洗腦是非常可怕有殺傷力的。完全不是政府所能企及的。

講完了電影,開始說現實。首先舉了鍵盤俠的例子,他總結為,路人從不上網,網友永不出門。之後他舉了比較經典的法國大革命的例子。《烏合之眾》中的例子也主要源於法國大革命。吉倫特,雅各賓,熱月黨,最後又是個比路易十六還要獨裁的拿破崙。所有法國大革命就是現實中的V字仇殺隊。人的心中總是藏著惡魔。他的論證就到此為止了。裡面所有的關於人類的辭彙他用的都是P民這個詞,我實在是不忍心引用了。

那麼接下來我來談一談這樣的觀點對不對。我們就從他的每一個論點入手。

第一個論點人類總是在自我安慰,他們是要對政府負責的。這個觀點是不是有點怪,人類要對政府負責,不應該是政府對人類負責嗎?

他有具體的論據,首先是文革,文革的時候,政府是怕人民的,這些都是人們自己造成的。文革時政府到底是什麼情況呢?恰恰和描述相反,是中國政府最集權最專制的一段時期。無產階級大革命可是毛澤東自己提出來的。這些所有的行動都是政府允許的。你有見過人民支持毛澤東,然後反對政府的嗎?他們的自我認識中反對的不是政府,而是政府中的一小撮人。這和一般反政府已經完全不同了。另外還可以看出,國家一旦出手管理這些武鬥這類的情況,上山下鄉,立刻問題就解決了。有這種國家一手操盤的反政府行為嗎?這和當年康熙養一群打手制服鰲拜不是一樣的嗎?你要說那群打手代表人民,鰲拜代表政府,反正你是信了。

第二個論據是希特勒的納粹德國政府。你以為人民真的傻到無腦支持希特勒什麼利益都沒獲得嗎?恰恰相反,希特勒很成功的代表了德國大部分人的利益。而且希特勒上台後,他們確實得到了。論據的重點,在於是這些德國人一票一票把希特勒選上去的,所以他們對希特勒的罪行是要負責任的。而不是把罪行都推給希特勒。這就明顯曲解了選票的意義,也是匿名投票的價值所在。選票又不是效忠貼,投名狀。我投票給你,我要對你負責?這是什麼邏輯?應該是你對我負責的才對。匿名選舉制的意義就在於,我選了你,你做了壞事,我是不對你負責的。不然真這樣,把所有投票給希特勒的人跟希特勒同罪,這樣民主能進行下去嗎?還有人敢投票嗎?民主投票制的核心價值,就是跳出公民自己的身份限制,作為國家的一份子來投票。比如有人賄選,實名投票就很容易操作。如果是匿名投票,我可不可以投了另一個人,又收了錢呢?反正你又沒法查。之後你說這是普通人的自我安慰,可是紐倫堡審判,和戰後對於德國的處理,可是盟軍高層決定的。和德國人一點關係沒有。總之這個論點明顯已經站不住角了。一個領袖就是要對自己的支持者負責的,而不是反過來。

第二個論點,我們可以總結為宗教產生的原因。說這些之前,我們先來說那個人類自己喜歡大團圓結局的那個例子。這其實是一種錯覺,我們會發現真正受歡迎的電影都不是大團圓結局。比如《黑客帝國》尼奧的死以及未知的未來。《星球大戰》雖然還沒有完結,但是不說阿納金的墮落,包括天行者盧克斷了手,死了爸爸,自己愛的人是自己妹妹等等。《指環王》中,原著里夏爾是基本上被毀了,還有弗羅多踏上精靈的船隻,駛向未知的世界離開自己的夥伴。《碟中諜》《007》里的始終無果的愛情和一個接著一個的危機。《這個殺手不太冷》里昂的同歸於盡。《天國王朝》獅心王的背影。《無間道》只有劉德華這個壞人活了下來。《神話》成龍的死。《精武門》陳真倒在槍口之下。種種經典受歡迎的電影的結局告訴我們。我們哪裡喜歡大團圓的和諧結局了?真正有大團圓結局的都是爆米花電影。娛樂大眾就這麼簡單?

他認為在於人既想要自由又想要幸福。但辦不到,於是就創造了宗教,來自我洗腦。這個論點,和唯物論差太遠。和單純的無神論比,卻超越了無神論,已經開始探討,我是對的,世界上沒有神,世界上怎麼有人傻到把神想出來了呢?明顯是自己先想出了宗教是什麼,然後批判。和真實的宗教一點關係也沒有。首先宗教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讓人,既自由又幸福嗎?不,我們看到聖經會發現,猶太人的整個民族的命運是充滿了苦難的。很多是上帝親自降下的,比如,在迦南地四十年的徘徊,亞述人的入侵和巴比倫之囚。十二使徒,除了聖彼得全部死於非命。宗教恰恰講究的不是享樂,而是信仰中無私的犧牲和奉獻。只有做到這些,你才有可能獲得永生和幸福。但你也有可能進入永死的地獄。上帝是無條件的把幸福自由給人類嗎?上帝與人類立許許多多的約,全部是有條件的。聖經本身也就是約的集成。你現在覺得宗教還是這個樣子嗎?與其你說這是在人類自我陶醉,不如說是自虐更貼切一點。至於之後又開始提同性戀迫害問題。人會自我洗腦,然後破壞一批和他們毫無關係的人嗎?宗教是人創的,從唯物論推還有點討論價值。但直接說這就是洗腦工具,我只能說創一個給我看看了。

最後是第三個論點,人的自我洗腦能力很強大。他的論據是,宗教狂熱和法國大革命。還提出了那個被人經常感嘆的歷史循環論。宗教狂熱,首先無論宗教有多狂熱,多麼可理解。第二個論點已經被駁倒了。也就是宗教不是人創造的,也就不是自我洗腦。所以這個論據自然就不成立了。之後是法國大革命,首先我們要弄清,法國大革命是誰提出來的,是貴族和資本家不是平民。另一方面他們追求的也不是自由,還是法國的強大。拿破崙比路易十六專制,拿破崙頒布了法典,和資產階級的利益密切相關,可以算是完成了法國大革命。準確的說是資產階級革命。誰規定資產階級就一定要民主了?就算是英國其實在很長時間內,也不是民主制度,而是資本家和貴族共和制的精英政府。所以法國大革命根本上,其實普通人參與的程度並不大和他們沒有明確的利益相關。而後面的巴黎公社倒有點像。最後是所謂的歷史雙螺旋循環論。這種論調,明顯是粗讀中國歷史的結果。以為中國歷史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朝代更替。每個朝代滅亡的理由是一樣的?被農民起義推翻的王朝只有兩個,一個秦朝的劉邦,說實話還不太準確,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貴族項羽。另一個是明朝的朱元璋。其他的朝代,貴族,軍隊政變,外族入侵,種種理由都有。我們再來看,宏觀歷史發展趨勢,會發現每一個階段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什麼專制,民主,專制,民主的交替。在德國不要以為希特勒是獨一無二的專制政府。之前是神聖羅馬帝國,之後是德皇第二帝國,所謂的魏瑪共和國也就兩個總理,一個是一開始就當上的興登堡,另一個就是希特勒。德國真的有民主是在二戰後才有的。實際上所謂的循環根本不存在,歷史的每一刻都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這位答主運用重新定義宗教,歷史循環,等等說法的人會自我洗腦的三個論點全部不成立。這種對《烏合之眾》的濫用,是膚淺的理解。


典型的反獨裁自由主義電影,每個人都是v,每個人都擁有該有的自由


他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我國未聞有為變法流血者,有之,請自我V始。


典型的「文化策反「,但西方的文化體量在天朝國民看來可能只是一碟小菜,比導演者政治文化修為深的人太多了, 我只能」呵呵「一下。


看完之後覺得要想真正了解其政治內涵,請看喬治奧威爾的《1984》到時候你就會明白許多


1、一個人通過恐怖主義行為來推翻目前處於合法狀態的政府是否應當被認可。

電影中明確的說這是不對的。

2、人民應當自己決定命運而非需要一個「救世主」。(最後伊芙在警探默許下釋放了炸藥載具,民眾和軍人一起等待大樓的摧毀)

3、軍閥武裝永遠不可靠,特務頭子永遠死於不專業的手下。


我不想做什麼政治意圖,我不懂政治,也不想懂,但是我想讓大家想一個問題,我們為何會被激起反抗的慾望,是我們碌碌無為什麼都不是還是我們都有想成為偉人的慾望亦或者說我們需要讓我們覺醒的人,這個答案我相信諸位君主心中自己的答案,最後說一句老話,對我而言,重要的是讓我活下去的信念和信仰,如此而已


人民不應該害怕他的政府政府應該害怕他的人民


freedom。

人民不應該懼怕他們的zf,zf應該懼怕他們的人民


要實現進一步民主政治必然需要流血的代價。


推薦閱讀:

明明世界上這多國家搞了核武器,為什麼唯獨朝鮮搞了大家就這麼激動呢?
如何評價「思想火炬」發微博怒斥張召忠?
為什麼底層的人反而更愛國

TAG:政治 | 自由 | V字仇殺隊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