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茶痴」的幸福與孤獨

今天要說的這個故事,在武漢的茶圈,只要有點資歷,都應該知道。

曾經這位先生,一生求茶,過得是詩一樣的人生。

武漢現在數得上名號的諸位老師幾乎都曾經跟他取經,和他探討茶與人生。

先貼幾張文章吧。

劉登峰老師。

被譽為「茶痴」,曾經歷任湖北省及武漢市多個茶葉協會的副會長、會長等職位。

窮其一生,只為一口茶味。

劉老師在武漢茶文化上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他不但以這樣幾本書梳理了武漢的茶文化脈絡,更是以大量的文字寫出了武漢的茶魂。

但是,幾乎每一個這樣的大師在經濟上都是貧乏的。

幾乎所有的積蓄,都拿來買茶,都花費在茶上了。

大師的晚年都是自己一個人度過的,雖然看似孤獨,但實則幸福。因為有茶。

劉登峰自幼酷愛中國傳統文化,而與茶結緣緣於生命中一個偶然的機會。25歲那年,劉登峰因工作的調動,來到武漢財貿幹部進修學院(現在的武漢商業服務學院)任教,教授《茶葉商品學》課程。由於教學的需要,他開始接觸有關茶的一些知識,也對湖北一帶的茶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漸漸他發現自己更願意從文化的角度去感受茶、親近茶,於是他開始了茶文化的研究生涯。40多年來,他筆耕不輟,撰寫《茶道文化與茶品經營》等各種與茶相關的教材、論文,還創編了21個茶藝表演節目。1998年,劉登峰又發起成立了湖北炎黃茶文化研究會,從事茶文化的研究和推廣工作。

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是「歸真」,既是追求物之真、道之真,也是追求情之真、性之真。「歸真茶寮」的匾額掛在劉登峰家大廳的牆上,寄寓著他對事業乃至人生的最高追求。劉登峰確實是一個很「真」的人,想什麼就說什麼,從不偽飾自己。他總喜歡邀請茶友們一起參加「無我」茶會:在大自然中,眾人圍在一起席地而坐,相互泡茶、斟茶、品茶,從而追求一種天人合一、返璞歸真的境界。劉登峰告訴記者,他正籌備在武漢的龍王廟、長江與漢江交匯處舉辦一次茶會,向那些為慈善事業做出貢獻的人獻茶。

劉登峰對茶的喜愛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的客廳是「歸真茶寮」,他的卧室是「凈友荷茗」。除了茶,其他都不放在心上。他經常是一邊看茶文化書籍一邊煮飯,結果把鐵鍋燒得通紅,滿屋子煙霧瀰漫。至於乘公共汽車坐過站是經常的事。還有幾次,他急於參加一個茶文化活動,出門前忘記了關水龍頭,等回來時發現家裡「發大水」了。劉登峰的家是一個小型的茶具博物館,這是他幾十年來的收藏。大件的如茶擔、各式各樣的銅茶壺、茶爐等都整齊地擺在地板上;小件的如茶杯、茶針、茶匙、茶漏等則錯落有致地擺放在桌子上。劉登峰與這些茶具長相廝守,已經到了不可分割的地步。每次外出表演,他都不顧年邁,親自搬運茶爐、茶具等物品,他擔心別人把茶具弄壞或遺失了。

在研究中,最大的困難是來自經濟上的負擔,為此他賣掉了房子,從而保證每年到各地參加茶文化學術研討會,深入茶鄉搞調研。他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茶文化事業中,前後兩任妻子都選擇了離開他。即使這樣,40多年來,劉登峰始終無怨無悔,他說,茶道宣揚的「合和」精神對於浮躁的現代人來說極有意義,做茶文化的傳播者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早在08,09年的時候,劉老師已經在做茶席設計方面的工作了。這和目前流行的台灣風格和日本風格的茶席設計不同,更多的是帶有中國文人風的浪漫和自在。

據武當道茶文化白羽先生所說,在劉老師臨走的時候,還在跟他打電話說要去武當山,想要編排一套能夠體現武當道茶文化的表演和茶席布置。只可惜世事難料終成遺憾。

為了籌措茶文化研究經費,他賣掉了自己的房子;為了追求茶文化事業,兩任妻子離他而去。人們笑他痴,說他傻,他卻自得其樂,痴心不改,做茶文化傳播的使者。

這樣的不忘初心,只有內心真愛茶,真愛生活的人才能做到。

只可惜,現在的很多「茶人」滿嘴都是文化,其實全是生意。
推薦閱讀:

3克賣到12000元的茶中精品,你見過嗎?
究竟什麼茶算好茶?(請分別說各種茶)
抹茶源於中國,為何揚名於日本?
學生如何選購茶葉?

TAG: | 茶文化 | 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