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的天去蘇州吃了十碗面 這絕對是真愛啊!
02-01
姑蘇十碗面 吃出一個痴
朱 鴻 興蘇州大面痴陸文夫在《美食家》里為朱鴻興打了最好的廣告:眼睛一睜,他的頭腦里便跳出一個念頭:「快到『朱鴻興』去吃頭湯麵」。
朱鴻興如今依然是蘇州城裡頂興盛的老字號,加盟店很多,齊門店頗佳,如今還沾著馬路對面蘇博的光。
夏天來蘇州吃面,楓鎮大面方是正解。朱鴻興請來了「楓鎮大面」的祖師爺俞雪根加持:五花肉漂凈、鉗掉毛,燒至酥爛,豐腴鮮美;鱔骨吊湯,清澈見底,蔥花酒釀,解腥提鮮。這件獨屬於姑蘇的消暑利器,小暑前一個月左右問世,陪伴蘇州人過盛夏,天涼便難尋了。我們來得巧,踩到了春夏時節三蝦面的尾巴,店裡的爺叔講:再過一個禮拜就落市咯!蝦仁蝦子蝦腦,白玉瑪瑙,一盤琳琅,酒噴得厲害,勾芡味鮮濃。裕 興 記
三蝦是精貴的吃食,所以蘇州麵館三千家,真正能做三蝦面的店一隻手就能數過來。裕興記是朱鴻興的有力競爭者。他們家三蝦的秘密藏在賬台,收銀的阿姨嚴格控制著蝦子和蝦腦的供應,你若買單78塊一碗的面,阿姨就用量杯舀一份發配到廚房。大廚再配上蝦仁,旺火炒出來,雨露均沾。阿姨告訴我:現在籽蝦都要賣95塊一斤叻,店裡一天要賣出30斤,蝦腦剝起來很麻煩,一層薄薄的衣要剝掉,很費人工!這裡的三蝦面做的是外面不常見的干挑,三蝦划到面上,點醋伴薑絲,體嘗水鄉獨一味的鮮美。裕興記還有一大招牌,就是二面黃。
上海人習慣叫「兩面黃」,表面脆焦、中間濕軟,而這裡則是把面拍扁,慢火煎透,中間沒有軟芯子,更接近港式的煎麵。我個人當然會偏愛滬式兩面黃多一點,可惜正宗的難覓,就先吃個蘇式的過過念頭,偶爾吃到焦香的一口,也會心頭一喜。陸 長 興
陸長興的蔥很有特色,除了傳統的本地青蔥,還額外加入油炸過的蔥增香。可惜,我點的爆魚偏幹了,不推薦。燜肉選材不錯,尚有軟骨,口味偏咸。我個人不喜歡他們家碗小面多,湯頭不寬吃起來終究是不過癮。吃完前四家,尋到美味齋的時候,阿姨們已經樂呵呵地準備收工。
大廚阿姨臨走時講:我從三十幾歲到現在,下了幾十年的面叻,早上五點半做到一點鐘,我要下班啦,你們慢吃啊!湯麵售罄,澆頭翻牌,整個麵館只剩下兩碗冷麵,我們包圓了吧!
蘇州的湯麵都是龍鬚面,而冷麵都是小闊面,蘇州人喜歡叫它「風扇冷麵」。「風扇」是指用電風扇吹涼麵條,上海的冷麵亦如此,不同點在於:上海的冷麵是蒸出來的,蘇州的冷麵是下出來的,上海冷麵必須要有花生醬拌,而蘇州則只用醬油與米醋。一 德 面 館
一德麵館是蘇州唯一一家專業做蕈油麵的麵館。這裡的蕈(念訓)是長在常熟虞山松樹下的一種野生菌。
掌勺的是常熟人封師傅,據說曾專門去虞山興福寺學蕈油麵的手藝,取名一德寓意把道德放在第一位。麵館之前在市中心的學士街上開了15年,蘇州的評彈名家都是店裡的常客。
因為租約到期,麵館最近搬到了偏遠的新區,我們一路找去,摸進了大型居民區的食堂。麵館略顯委屈地與盒飯快餐共處一室,阿姨倒是客客氣氣的,她說:虞山的土跟別的地方不一樣,長出來的蕈也不一樣,山上的蕈油總共供應五家人家,常熟四家,我們一家……
我們下單極品蕈油麵,師傅用素油現炒出來,蕈油吃的時候拌進面里,不過講真的,這盤傳奇的菌沒有想像中鮮,想來蕈還是要在春秋收穫季(五月和十月)吃才不負人間鮮味吧!偉 記 奧 面 館這家走平實的本地家常路線,店堂敞亮空調足——42攝氏度吃面,空調很重要。或許是各家連鎖店出品不穩定的關係,我覺得當天的湯頭咸了,味精稍重。鹵鴨咸而不香,麵筋竟然是不甜的。韋 復 興
雖說韋復興掛著「百年老店、古城名吃」的招牌,但其實中間有斷代,屬於重新拾起的老字號。小店的底氣終究是有些不足,店裡中午還做盒飯生意,10-14塊的葷素搭配,工人們在搖頭電扇下吃得很香。近來韋復興推出了僅售三塊錢的陽春麵,在城中被傳為佳話。我問阿姨:陽春麵才三塊錢,你為啥要主打?阿姨說:一碗陽春麵,什麼都不放,才體現我們的水平啊!好,那我加塊大排吧……面上桌,真的是老話說得好:一分價鈿一分貨。
面凌亂,味精湯。蔥油香菇尚可,但大排裹著奇怪的黃黃的麵粉漿,摻雜咖喱粉還是什麼味道。瓊 琳 閣在蘇州吃面,其實不用迷信老字號,只要有心做,新品牌照樣贏得人心。書院巷的瓊琳閣,諧音蘇州方言「窮靈個」,這兩年博得許多好口碑。據說麵館老闆也是個講究的吃客,發掘和恢復了百年蘇式面的吊湯、制面和制澆工藝來開店。瓊琳閣的湯頭格外復古:豬肉、火腿、草雞、魚頭、鱔骨打底,杉木桶吊湯,增加獨有木香。受盆塘的局限,店裡每天只出兩桶湯,每桶300碗,所以這裡的面早午兩市共600碗,售完即止。我喝這湯,果然鮮香,但感覺略微咸,聽旁邊的老吃客講:似乎是換了配方?
青花碗里,面搭出漂亮的鯽魚背造型,背上點綴生春陽火腿絲些許,出品相當漂亮。招牌的醇香肉排,不是傳統蘇式面澆頭,倒更像減了甜度的無錫肉排骨。雪菜魷魚偏甜,燜肉上都是硬膘啊!同 得 興
此行第十家麵館選了同得興,蘇州來了那麼多回,每次還是要吃一碗同得興才覺得心裡踏實,感覺蘇州沒有白來。我們穿過滾綉坊,進店門時叫到81號,手裡拿到的是107號,暗自慶幸今天沒有錯過。臨近收市,老闆以加速度招呼客人入座,他說:客人都是大老遠慕名而來,我盡量讓他們吃到面。轉頭開始倒計時翻牌子:崑山鹵鴨賣完、周庄毛豆賣完、爆魚賣完……樓下還有幾位客人?都帶上來!安排好最後一波客人落座,老闆長吁一口氣,得閑跟我聊兩句。我問:你們為啥一定要一點關門?他說:這就是蘇州麵館,做晚市的都不正宗, 我每年要推掉一百多萬的生意呢!他還得意地補充道,前兩天汪涵剛剛採訪過他,過陣子湖南衛視會播蘇州面的節目哦!說話間我的面來了,湯頭是一貫地清澈、鮮醇,先喝為敬。這次的澆頭試了香糟魚塊,出乎意料地好,糟香濃郁、咸甜適度,浸在白湯里過面,頓時暑意全消,適適意意!白雪紛紜磨雀麥 黃雲變幻化龍鬚
這次寫「姑蘇十碗面」並未著重提麵條,一來是因為上面的時候忙著拍照,口感稍有誤差,二來是因為,我覺得蘇式面天性柔韌滑爽有筋骨,如同蘇州的氣質,不論麵館大小新老,鮮有失誤。所以,如果你吃面前要拍照,務必關照師傅要硬面,把口感損失降到最低。本地人吃面還喜歡配一碟薑絲淋醋,你可以多花一塊錢試試。蘇州人啊,晚上是吃飯的,早上和中午都是吃面的!所以地道的麵館是雷打不動一點關門,吃面務必請早。有些麵館沒有空調,請做好防暑降溫。其實我看最辛苦的是廚房裡守著爐灶的廚師,一鍋滾燙的麵湯水,一刻不停地下面,辛勞艱苦非外人所能想像。吃面當天實測溫度達到42攝氏度,吃完一碗熱滾滾的面,體感溫度報表!這個季節去,很多麵館門口都有阿姨在叫賣梔子花白蘭花,不妨買一朵,衣襟留香。我胸前別了一朵,埋頭吃面,半天就焦掉了……蘇州人安居而巧思,做事精細,待人客氣,在麵館與阿姨爺叔搭訕,是吃面之外最大的樂趣……歡迎關注 一片吃心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