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悝和商鞅
有的地方永遠在改革——改著改著就革了
公元前406年,66歲的魏文侯已經當了40年的國君。儘管晉侯依然安在,但魏文侯明白,魏國遲早要躋身諸侯之列的,作為一個國家,魏國還差很多。現實的威脅讓他想到了41歲的李悝——上地郡守。上地是魏秦邊境,連年征伐不斷,在李悝擔任郡守期間,這裡人人尚武,軍隊百戰百勝,創造了輝煌的政績。或許,李悝還有其他才能呢?47年之後,秦孝公在秦都雍城主持了一場著名的辯論會。在辯論會上,來自魏國的商鞅拋出了一句著名的話:「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但是商鞅其實並沒有做到這一點,他的絕大多數主張都來自他的老師——李悝。回望這47年,魏國日益強大,儼然是中原的新霸主,這舉世矚目的成績,都是拜相國李悝所賜。
公元前406年的魏國,糧食生產的效率不高,土地沒有能夠盡其所用,李悝上任之後的重要舉措就是鼓勵人開墾土地,全國的土地除了佔據三分之一的山澤人居之用以外,剩下的都可以開墾,並且還把控制在國家手裡的土地交給沒有土地的民眾去耕種,國家保障所有新土地開墾者們的獨佔耕種權。魏國人看到了開墾土地的實際好處,紛紛投身到農業生產之中。公元前359年的商鞅,在秦國發布了《墾令》,條條舉措,都以同樣的五個字來結尾——「則草必墾矣」。「草必墾」先後發生在魏國、秦國,土地開墾權逐漸演變成類似於所有權的東西,農民有地在手,就樂於耕種,國家的糧食產量便大大增加了。
可是商鞅並不是一個蕭規曹隨的人。糧食是農業社會的戰略資源,李悝看到了糧食產量增加帶來的巨大收益,於是他設計了一種制度,由國家設立官署負責糧食的購銷,在豐年供大於求的時候向農民高價收購糧食,讓農民有錢可賺,在荒年供不應求的時候向士民平價出售糧食,讓士民不因吃飯背上過重的負擔。由於國家壟斷了大部分糧食交易,統購統銷大大影響了糧食市場,魏國的糧價因此始終保持穩定,國家從這份穩定中獲取了壟斷利益,而農民、士民則瓜分了剩下的收益,這種被後人稱作「平糴法」的制度讓農民、士民、國家三方得以均沾糧食增產的雨露。
商鞅沒有這麼做。「使商無得糴,農無得糶。農無得糶,則窳惰之農勉疾。商不得糴,則多歲不加樂。多歲不加樂,則飢歲無裕利。無裕利,則商怯;商怯,則欲農。窳惰之農勉疾,商欲農,則草必墾矣。」商鞅的做法是徹底取消糧食市場,秦國的所有人都必須去務農,種出來糧食,留下口糧之後全部上繳國家。如果有人想要多留下一些糧食,讓生活過得比別人更富足,那就去戰場殺敵,去賺取軍功吧!李悝的魏國國富、民富,然後才是兵強,商鞅的秦國國富、兵強,然而民窮。在商鞅眼裡,民又算得了什麼呢?不過是供統治者奴役驅使的活物,而這些活物越貧窮、越愚笨,就越貪婪、越無恥,也就越容易驅使。這些思想,全都被寫進了《商君書·墾令》中。
為了讓國家強大起來,商鞅顯然是著急了。也難怪他急,魏國強盛之後,三晉里最弱小的韓國也一改軟弱可欺的形象,竟然成了雄視中原的一強。韓國的執政者申不害,也深諳李悝之道。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三大頂級貴族開刀,廢除他們的私有城堡、土地、財富,削除他們世襲的爵位和特權,這也是李悝主義的重要一面。三十年前的魏國,李悝就已經廢除了大部分舊封建貴族的國家管理權,由國君任命官僚管理國家。魏國、韓國的原有封建家族都被打倒,管理國家的人變成了從平民中脫穎而出的士,他們直接聽命於君主。這些措施幾乎與商鞅在秦國同時進行,但商鞅做得更決絕,更徹底,他完全剝奪了秦國舊封建貴族的所有利益,一杯羹都不留給他們。這在舊封建貴族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火種,隨時都要爆發。
商鞅之後的秦國,大量土地被開墾,增產的糧食絕大多數被國家佔有,舊封建貴族被削為平民,所有人都必須用戰功來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這樣的國家慢慢變成了一架戰爭機器,每個秦國國民都是這架機器的零件,他們不可以有七情六慾,不可以有個性思想,嘴只能用來吃飯和喝水,四肢只能用來種地和打仗。公元前338年,商鞅死了,死於舊封建貴族的一次復仇。人們都怪他的改革措施太操切、太徹底了,乃至於既得利益集團失去的特權,一定要讓商鞅用生命來報償。而多年前,李悝考慮的是讓士農工商和國家雨露均沾,這就大大照顧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舊封建貴族在既得利益得到部分保障的基礎上,割讓一部分超額利益,配合李悝的改革。也正是因為舊貴族的配合,魏國的舊秩序沒有被根本打破,窮小子商鞅也必然難逃在魏國不受重用的命運。學好了李悝主義,他跑向秦國去實現自己的抱負了。李悝和商鞅的改革都成功了,但操切的秦國逐漸在財力和軍力上全面壓倒了魏國,在李悝營造的溫水中,魏國人漸漸秦國這團火煮沸了。
多年以後,秦始皇滅東方六國,統一天下,魏國積累的財富都歸了秦。大秦帝國變得更加富有,而它的子民卻更加貧困。秦始皇發動了大工程、大征戰,可這些征戰和工程所徵發的勞力竟然是義務為國家服徭役,不發工資,還在施行著論功賜爵的老規矩。然而,和平年代軍功何處可尋?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無法獲得激勵而罷工,這讓政府頒布更嚴峻的刑法企圖加強對人民的控制,最終,人們紛紛在六國舊貴族的號召下起來反抗,葬送了大秦帝國。在帝國大廈傾圮的那一刻,秦人不暇自哀,是不是也不暇懷念當年那個被五馬分屍的改革者呢?如果商鞅在,他是不是會在「攻守之勢異也」之後,再多學學他的老師李悝,導演又一場更加偉大的改革呢?
操切的改革,讓秦國迅速變強大,又迅速被滅亡,但大秦帝國也像商鞅的生命一樣,雖然短暫,卻在星空中留下了一抹絢麗的流光。
推薦閱讀:
※王陶陶:沙特局勢猜想,老國王恐時日無多
※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創造未來
※自由國度的中世紀理論
※全國11省200多個市兩票制執行情況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