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品牌葯(Brand Name Drug)和仿製葯(Generic Drug)
品牌葯和仿製葯基本是相同的,它們有相同的有效成分,劑量,劑型,攝入方式和遞送在血液中的濃度。當然也有一些的不同,相對於品牌葯,仿製葯有不同的外表,形狀,顏色和大小, 不同的非有效成分,當然不同的價格。除了外表上和價格上的不同,在我看來品牌葯和仿製葯的是一樣。
以美國為例,美國的新葯審批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嚴格和規範的,製藥公司通常需要花費幾十億美元資金,用 12到15年的時間才能將一個新葯從試驗室走入市場。從一個實驗室發現的新化合物發展成為一個治療疾病的藥物,需要經過臨床前試驗,新葯臨床研究申請,一期臨床試驗,二期臨床試驗 ,三期臨床試驗 ,新葯申請,批准上市。
而仿製葯則相對簡單得多,針對於固體製劑(solid dose)的仿製葯,只要證明仿製葯與品牌葯是生物等效(bioequivalent),FDA批准即可。而針對於外用藥物例如說皮膚葯,FDA則要求進行臨床試驗,當然這個臨床試驗針對於新葯的臨床試驗可為簡單的多。由於外用藥物的FDA要求的特殊性,其仿製葯的利潤空間(profit margin)往往相對於其他類型的藥物更大一些。
由於品牌葯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時間,若非沒有巨大的市場支撐創新,一個製藥公司斷然不會輕易開始。就市場而言,美國的政策和制度是最適合研發新葯,即使擁有最嚴格和規範的新葯審批流程,很多製藥公司依然投入大量的資金研發。個人認為有兩個主要的原因,其中一個是對新葯的專利保護。另一個主要的原因便是美國政府對於新葯沒有價格控制(Price control),即公司可以自己定價新葯,這一制度會導致藥物公司很快的收回成本,並且創造利潤。然而,其他的國家政府對於新葯多少都會有些價格控制,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世界其他的製藥公司在美國申請新葯,美國被稱為醫療最好的國家,並且在世界上擁有新葯研發能力的國家很少。
在品牌葯的專利到期後,很多的仿製葯便很快的出現在市場中,與品牌葯競爭市場份額,此時,該品牌葯和仿製葯會在市場上同時銷售,但是價格會相差數倍之多。製藥公司的利潤在新藥專利期間為最高,因為市場上沒有替代品,他們獨享一定時期的壟斷。專利到期後,仿製葯替代品會大大侵蝕品牌葯市場,雖然品牌葯的價格依然昂貴,但銷售量可能大大下降,該品牌葯的利潤也隨之下降。
一般在專利快要過期的前幾年,很多公司便爭相開始研發仿製葯,儘可能快的搶佔市場,即使擁有專利的新葯公司,也會去申請和生產自己新葯的仿製葯,以便得到更多的市場份額。有些國家的公司沒有研發新葯的能力,但是在仿製葯領域卻是翹楚,印度作為其中之一,在其政府的保護之下,打擊跨國葯企,減少專利時間,使得其本國仿製葯企迅速成長,在世界的仿製葯領域也佔有一定的份額。而在國內的藥物市場之中有近乎95%的都是仿製葯,可以說國內幾乎沒有研發新葯的公司。
推薦閱讀:
※為啥醫院開的葯外面藥店買不到同一個牌子?
※博士,主治醫師,想轉行做風投行業分析師,前景如何?
※兩票制實行會不會導致醫藥招商的沒落?
※中國現在的葯價是否合理?
※丁香醫生懟莎普愛思有利益相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