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像體現釋夢技術」在心理諮詢中的應用 | 馮建國、陳侃

「夢像體現釋夢技術」在心理諮詢中的應用 | 馮建國、陳侃

原創 2016-07-18 馮建國、陳侃 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

點擊上方可以訂閱哦!

「夢像體現釋夢技術」在心理諮詢中的應用文 | 馮建國、陳侃

自20世紀初,弗洛伊德開創性的工作以來,釋夢理論及實踐已有了長足的發展。確切地說,一個世紀以來,經過許多臨床心理學家的努力,夢的分析與夢的工作,已經成為心理諮詢與治療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關於釋夢方法在心理諮詢過程的作用及重要性,目前國內唯一具有國際分析心理學會心理分析家資格的申荷永博士,有如下的理解與體驗:「夢的分析與夢的工作,是心理分析中最重要的方法及實踐,也是最重要的內容,尤其是在當代心理分析的意義上。

對於很多專業的心理分析家來說,有夢就夠了。夢像體現釋夢理論(Embodied Dream Imagery),是榮格心理分析家、國際夢的分析學會前主席Robert Bosnak於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是以榮格分析心理學理論及其積極想像技術為主要理論基礎的夢工作的身體體驗方法。

夢的工作中身體體驗的主要步驟和原則

1. 主要步驟

①首先回到夢境中去,感受夢的氣氛。②體驗它所帶來的情緒體驗。③關注所引發的身體感受。繼續關注這種感受,也許它會得到補充和提煉,也許喚醒一些新的記憶。④交替體驗身體產生的不同感覺,它們包含著不同的無意識內容。可能會產生交融整合的變化。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引導身體的感覺,只能去關注它。⑤夢的工作結束後,在日常生活中去體驗夢的工作所帶來的感覺。在日常生活中整合夢中呈現的無意識內容。

2. 原則與技術

①積極想像的原則,感受要自發的產生,讓無意識自主的表現,而不是人為編造。②關注身體的感受。通過身體的體驗,可以越過那些令病人難堪的過分暴露其內心的程序,與病人直接的溝通。③轉換技術,就是對夢中他人或物的「設身處地」的體驗,這涉及對夢中「生命」的內在能量的獲取,如果忽略就喪失了很多的「原料」。④對消極內容的提煉,如果只關注積極的層面,那麼消極的層面就不會得到內化的機會,就會被表面的積極層面所遮蓋。而面對消極的力量則可以將它提煉並最終轉化為醫治這一消極層次的「藥物」。整個工作可以看作是身體層面的鍊金術,鍊金術原則:治癒的能量存在於需要治癒的毒性本身之中。⑤對立整合的原則,身體層面的修鍊過程,即多種身體狀態的同時體驗。⑥整個工作的過程:聯想(意識表層相關的問題)→人夢環境的體驗→自我視角的體驗→轉換,進入他人中的體驗→多種體驗的同時觀察——分析每天的觀察。 體驗釋夢技術的諮詢案例概述

1. 諮詢案例 2003年底,筆者之一在哈爾濱的一個精神分析沙龍作學術講座「釋夢方法」,結束後的討論中,一位陌生的聽眾站起,講述了自己的夢,並得到分析師的解釋。

隨後,分析師向幾十位同仁簡要介紹了這一方法的程序及要點。然後,讓求助者同時體驗這兩種不同的情緒及身體反應;尤其體驗由憋悶、堵的慌等不舒服向輕鬆、舒服、暢快轉化的身體感受;反覆幾次,直到不舒服感慢慢的消失;最後,求助者講,現在心情很輕鬆、舒適,向分析師表示感謝;分析師又給求助者布置了作業,請其在回去後一個月的日常生活中,時常體驗一下夢的工作所帶來的不同感覺,結束分析過程。

2.諮詢效果 三個多月後,求助者找到分析師,就其他事情諮詢。分析師詳細詢問了那次體驗釋夢以來的變化,求助者講.釋夢後,數次體驗及回憶夢裡體驗過的那些身體感覺,早已沒有了負擔,過馬路也不再擔心害怕,胸口的憋悶、不舒服感也沒有了,真是很奇妙!雖然,仍然有些困惑,不知道此夢的意義,不過,已很長時間不再理它了。還講,經過那次諮詢後,感到分析師很親切,值得信賴,最近遇到一些事情,所以又來求助。

感受與體會

夢像體現釋夢方法,頗得老子「無為而無不為」之道,對夢的本質,機理,乃至於意義,存而不論;而是通過各種夢的線索的發問,營造夢的氣氛,使人不斷回到夢本身,體驗夢,感受夢,尤其去體驗和感受夢中身體的兩極性情緒反應及身體反應。

由夢像體現釋夢經驗而知,對身體的兩極性情緒反應的同時性體驗與感受,會很有效的整合二者,尤其會使負性情緒及身體反應得以顯著改變,這本身即是心理諮詢所追求的目標之一;何況,情緒及身體的變化,會自然而然的影響認知。

分析夢的過程,好的分析師一定會跟著夢和自己的感覺走,而不會跟著理論走。因為夢是有生命的,所以每一個夢都是獨特的;像敬畏每一個生命一樣尊重夢,才會有所收穫並領悟。讓無意識自發的呈現,這也是榮格心理學積極想像的原理。

如果我們承認,夢是人類身心深層的反應,或許也可以說,夢像體現釋夢,是最直接面對人的無意識工作的有效方式之一了。至於這一方法,是不是如弗洛伊德或榮格心理學所說,是直接針對無意識層面的衝突的調和或整合性工作,甚至我們也可以存而不論。故我們完全可以「拋棄」那些複雜不一的夢理論,而直接在技術的層面運用此方法,一樣可以收到顯著的效果。這反而可以巧妙地避開各種釋夢理論對與錯、是與非的「泥潭」——當然,這絕不是否認各派理論的觀點、價值及療效。

我的一個思路是,在目前的研究水平,在「折中主義」的總原則下,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存而不論,為「我」所用的方式,以有效的為求助者服務為旨趣。故我們更願意稱其為「夢像體現釋夢技術」,並把其歸類為「感性釋夢」的層面。

在這一技術的運用中,封閉式提問用的較多,其目的是為了引導求助者回到夢本身,不斷營造夢的氣氛,故提問要用使求助者感到舒適的語氣,順其自然的進行。需注意的是,在缺少充分情緒體驗及身體感受的情況下,分析師提問生硬,或進程太快,容易引起求助者的防衛及阻抗,或者偏重於認知的層面,而難以深入夢的氛圍,不能充分體驗及感受夢的情緒和身體變化,這是要特別留意的。

提問的一般順序為:物理環境→情緒反應→身體體驗。以此方式體驗多個情景,並幫助求助者體驗、整合在不同情境中的對立感受,尤其是注意同時體驗不同的對立感受,或者分別反覆體驗這些對立的感受。

因為是在求助者的情緒和身體感覺與體驗的層面工作,對求助者會有較強烈的觸動;又因為是基於真實感受的交流與分享,而較容易建立信任及二人的治療聯盟,較少觸及求助者的自我隱私,會使求助者感到安全信賴,即使像上述案例的那樣一個特殊的公共場合,也能最大限度的保護求助者的利益,最小程度的引起防衛與阻抗;尤其是通過同時性體驗和感受夢中的對立性情緒反應及身體反應,會使情緒及身體的轉化在自然而然中發生,客易為求助者接受;也巧妙避免了從認知層面調節與改變情緒及身體反應的困難。這是此一技術的優勢之處。

參考文獻:[1]申荷永.心理分析:理解與體驗[M].北京:三聯書店,2004.[2]馮建國,劉建新.心意場論及其對心理諮詢與治療的啟示[J],國際神經精神醫學雜誌,2003,2(5).[3] [美]安東尼·史蒂文斯,楊晉譯.人類夢史(Dreamsand Dreaming)[M],海口:海南 出版社.2002.[4]弗洛姆著.葉頌壽譯.夢的精神分析[M].北京:光明出版社,1998.[5]劉文英.精神系統與新夢說[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8.[6]施春華.神秘的夢[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

(本文首刊於《高教論壇》雜誌2008.05期。經作者授權刊出,轉載清註明作者姓名及轉自微信公眾號: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
推薦閱讀:

TAG:心理 | 心理学 | 释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