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代言時代的品牌新邏輯
每一天,我們總會主動或被動的看到類似「社會化媒體衝擊品牌營銷」的信息,但到底有沒有那麼傳奇?是不是每個營銷活動都必須加個二維碼?或要求加微博關注?
昨天,前老闆推薦了一篇很短的文章,題目本來翻譯出來叫「為何大多數品牌掌門人對社會化媒體都手足無措?」雖然篇幅非常小,且切入口只是小小的社會化媒體,但實際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可以延展到品牌管理的許多方面——譬如說,我們所處的營銷環境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消費者怎麼變?媒體怎麼變?競爭形勢怎麼變?自己品牌的經營思路又得怎麼變?
所以,我就肆意改了文章名,用「全民代言時代」替代「社會化媒體環境」,用「品牌新邏輯」來擴充這個新環境所帶來的新變化。
先大致翻譯一下這篇小文章(翻譯水平有限,原文在這兒http://beloved-brands.com/2013/09/29/social-media/)
感謝天感謝地,我們終於過了那個「Facebook點贊」的營銷時代了!終於不再動輒就開發個mini-site了!接下來,我們也不要再念叨「我們牌子在Twitter上有57個粉絲哦!我們每三周發一條信息哦!」
我們得清楚,品牌營銷的邏輯已經變了!過去的培訓材料教導說,品牌營銷邏輯是——先得讓新消費者知道你、然後讓他購買、最後讓他變成你的忠實粉絲(Awareness…Purchase…Loyalty)。所以,我們要不停地、不停地「對」消費者說話,要想方設法的向消費者推送消息,電視廣告夜以繼日的給消費者洗腦啊洗腦!
而現在,培訓教材得改了:我們得先照顧好自己的忠實消費者,然後這些忠實消費者會擴散我們的知名度,從而吸引更多的新消費者來購買(Loyalty…Awareness…Purchase)。所以,我們不用再哼哧哼哧忙活電視廣告、給新消費者洗腦了,而應該利用社會化媒體的便利,學會「和」消費者說話,讓他們變成自己品牌的代言人,從而吸引更多的新消費者。
品牌與忠實用戶之間的「愛情」,會成為最強大的營銷武器。星巴克一般不怎麼用電視廣告,而是在社會化媒體平台上宣傳自己的品牌體驗,忠實用戶們每天積極的上網貼星巴克的各種圖,吸引了無數「贊」。
過去的培訓教材教導說,媒體宣傳要講究效率(efficiency)和投資回報率(ROI, return on investment)。但現在,我們得看另外的指標了——影響力(impact)和勞動回報率(ROE, return on effort),而這些指標是無法量化的。也許,電視廣告還是最有效的媒體方式,也最好衡量,但它越來越是一個宣傳媒介,並非「影響媒介」,可以用來宣傳新鮮消息,但比不上社會化媒體對消費者的影響力。
所以,營銷同仁們,社會化媒體走起來吧!
文章到這裡戛然而止,後面木有交代《社會化媒體葵花寶典》,前面也木有交代「如何邁出第一步獲得Loyalty忠實消費者……全篇就說了一件事——品牌營銷的邏輯變了,所以我們在思考戰略時,要將loyalty放在awareness之前、要從過去「對」消費者說話轉變成「和」消費者說話,要讓自己的忠實消費者變成品牌的代言人。
暫且不論文章木有交代的兩點是不是bug,單從這個「新邏輯」而言,我覺得有些道理。
首先,它至少描述了一種現在或者未來更明顯的消費趨勢、媒體環境趨勢。「媒介」對人們生活方式(包括消費)的影響力,早在上世紀尼爾·波茲曼的媒體生態學理論就已經嘮叨了很多遍。如果波茲曼活到現在,估計也會繼續分析網路媒體人類的衝擊,可惜他不在,那麼這類抽象的理論總結,就落在了各式各樣的實幹家手中了。實幹家比理論家的優勢在於:例證多;但缺陷在於,沒耐心搞清楚基本理論,就迫不及待的開方下藥了。
回頭來說這篇文章的實幹家提出的「社會化媒體影響力」,本質而言,就是——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是代言人。
其次,在全民代言時代的背景下,品牌就不能只靠幾個經理絞盡腦汁的拍廣告、忽悠新消費者了,完全可以藉助「全民代言」的慾望,讓普通人也加入到品牌營銷的洪流中,讓普通人成為自己品牌的「便衣警察」或者「明星代言人」。君不見,有多少白領金領,每天一早發的微博/朋友圈,都是「我在某某某的星巴克」。
這種新變化,可能在市場經濟比我們發達百年以上的西方更明顯。雖然如今的中國也在如火如荼的變化當中,但實際上,因為幅員遼闊、地區差異、財富差異極大,單純或過度依賴一種媒體渠道也不現實。所以,對於這個新趨勢,一方面不可輕易上綱上線,另一方面不能因為看不起星星之火、就完全忽略。
第三,這種「新邏輯」對小品牌/新品牌的可應用性更強。因為這個新邏輯對應的「行動計劃」和「衡量指標」,在現階段都是不可量化、不可規律化、不可規模化、不可簡單套用的。大品牌一般船大難掉頭、且有非常苛刻的財政壓力、工人們可能滿腹精力都去應付內部政治去了,不太願意折騰什麼新邏輯新方法。小品牌剛起步,有無數可能性,且預算小,更容易去嘗試新方法——可能很多人都會發現,自己的朋友圈當中某個人正在極力推銷你壓根聽說過的產品/品牌,而好奇心會促使你被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
第四,「新邏輯」有兩個木有交代的問題:1是怎麼邁開第一步?怎麼就突然有了忠實消費者嘞?2是後續應該怎麼應用這個新邏輯嘞?
對於問題1,一不小心,我們會得出「雞生蛋、蛋生雞」的答案(得先要提升知名度,才會有忠實消費者吧……)。但無論如何,「產品優越性」已經以無可避免的姿態,榮登品牌營銷武器榜的頭條。時代越發展、產品和品牌越豐富、消費者選購產品的途徑越多、信息更新傳播速度越快,市場對產品本身優越性的需求就會越苛刻。
對於問題2,後續應用,最基本的還是CRM會員管理。時代越發展、產品和品牌越豐富,消費者可選擇範圍越廣,CRM的重要性就越大。未來的品牌競爭,歸根結底,是CRM的戰爭。
小時候,我最佩服的是科幻作家,怎麼就那麼多天花亂墜的奇思妙想嘞?可如今回頭來看,那些小時候覺得不可思議的想法,現在早就變得稀鬆平常。這個世界上,可能不缺能幹肯乾的人,但比較缺乏能夠發現趨勢、並屏氣凝神準備迎接趨勢的人。今天,也許我們只能看到隻言片語,但若是視而不見、或輕易就被洗腦,也許未來會錯過大好時光。
回到主題,其實社會化媒體、全民代言時代、自媒體時代,所影響的只是營銷途徑和方式——了解這些,可能會增加一些效率、或避免一些問題。但,營銷最本質的,歸根結底還是定位,以及基於定位的產品設計和品牌內涵。這是根基,其他只是枝枝蔓蔓,不可舍本求末。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號【麥青雜文鋪】(ID:mqzwp2015)——只分享最真實的職場管理、營銷經驗與美妝真相,偶爾心血來潮,也會碼點情感雜文。如要轉載,請聯繫mqzwp2015@126.com. 麥青Mandy, 北大才女,資深的品牌營銷專家,歷經世界500強外企與私企,現SEED UNIED互聯網營銷公司合伙人。)
推薦閱讀:
TAG:品牌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