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好書一起讀(73):巴金的《家》

剛寫了一篇,首發在這好書一起讀(73):巴金的《家》,歡迎關注

讀《家》之前,最期待的人物是梅表姐,知道在電視劇里是由「林妹妹」陳曉旭扮演的。讀了幾章,還沒出現,我很明白,重要人物有時會晚些出場,《水滸》里的宋江和《笑傲江湖》里的令狐沖都是這樣的,繼續讀著讀著,書里人物開始談論她,就像電視里主角出場之前總要奏點背景音樂,我心說:快了!果然,覺民、覺慧去琴家做客,冷不防她就出現在琴的房間里,像天王巨星橫空出世,我眼睛一下子亮了:主角登場了。看一眼進度,全書百分之三十。

但她額頭上赫然有一條皺紋,剛經歷了巨星降臨的我,立刻又被這描寫驚了個趔趄,然後作者似乎有意的,再三描寫這條皺紋。是了,我想起來了,她是孀居,這在那個年代意味著什麼,我不忍心多想。何況她還有一段死去的愛情。不過她愛的人還活著,時代也到了五四的時期,該還是有個希望。讀到這裡我狠心地猜測後面的故事,是否瑞鈺會早逝,後面再有破鏡重圓的戲,可惜我只猜對了一半,還不如全錯,猜的時候很不忍心,畢竟瑞鈺並無可憎之處,而且很讓人喜歡。

後面瑞鈺是死了,死於難產,這也在我心裡坐實了她是薛寶釵的代入,在某些紅學家的說法里,寶釵後面也是死於難產。瑞鈺死的時候,梅表姐早已死去多時了,是啊,黛玉不也是死在寶釵前面嗎。雖然很想看看一位偉大作家寫寫另一個時空的釵黛的故事,但以《家》這樣的名作,居然是對《紅樓夢》的照搬,不免讓人失望。不過未必就能落實《家》是照搬《紅樓夢》,畢竟巴金先生否認過這一點,而且很難想像梅表姐與林黛玉是同一個人,雖然她們共同有憂鬱的氣質,而且都美麗有才情,又同樣多愁多病。但梅表姐額頭那一條皺紋,讓人萬難接受她是黛玉。感謝《紅樓夢》未完,黛玉的故事在八十回戛然而止,沒人知道她後面是如何,是為人熟知的病死,還是個別說法中的自盡或嫁給北靜王,哪個我都不接受,她永遠是十幾歲,住在瀟湘館。

這樣說對梅表姐似乎殘忍,像是嫌棄她後來的形象不配跟林黛玉比。不是。是看到了梅表姐受的苦,才不忍心推測「玉帶林中掛」是怎樣讓人心碎的故事。還是只說她自己吧,雖然經歷了先失戀再喪夫這樣悲哀的命運,甚至在臉上都留下了苦難的痕迹,但她的人格依然很高貴。她看到了新青年的文章,知道那號召的很好,但她認了命,無心去抗爭,她早就因絕望而心如死灰了。她知道世間還有希望,但那希望是屬於年輕人的,不是屬於她的,她那時也是青春正好的年紀啊,只因為她是體面人家的小姐,後來成了寡婦,就註定了一生的命運。覺慧曾在一個瞬間幻想過屬於梅表姐的人生希望,但很快就回歸現實了,要知道覺慧可是全書的希望寄託,是光明反叛的那一種人啊,這就可見梅表姐身上的鎖鏈有多重了。

封建規則的鐐銬是沉重的鐵籠,囚住了這些年輕人,他們知道新的世界是好的,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出去試試。作為大哥的覺新是個順從的人,不是因為他糊塗,而是因為他的性格和位置,其實他很明白舊秩序的落後,但他沒有勇氣抗爭,他把希望寄托在弟弟們身上,用自己並不偉岸的身軀為他們努力抵擋來自長輩的壓力,因為父母都已不在,他有義務撐起弟弟妹妹們的天空。這樣沉重的擔子讓他不敢冒險,只能對那殺人的制度曲意逢迎,然後再想辦法給弟弟創造新生的環境。他是這樣一個可敬又讓人同情的犧牲者,「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般的奉獻者,但他同時又受到來自弟弟的責備,說他軟弱不敢抗爭,也正是因為他不敢抗爭,梅表姐和瑞鈺這兩個美麗的女性,在年紀輕輕就離開了人世。在事後看來,我們可以批評他,但在當時他的做法不正是為了保護她們嗎,他步步選的都是最安全不讓大家陷入危險局面的保守路線,卻因此走向了悲劇的結局。處在他的環境下,還有什麼辦法,如果他失了長輩的意,他以後該拿什麼來保護弟弟們。真正是進退維谷。一本書讀完,我最為之難過的人就是大哥覺新。

但閱讀過程中最讓人難過的是鳴鳳,如果套《紅樓夢》,看抗婚,她是鴛鴦,看自盡,她是金釧兒,但她誰都不是,她是她自己,那幾個篇章,極其美麗,故事裡每當寫到花園,筆觸總是清新柔美的,真的像是大觀園,你看行酒令那段,像極了「群芳開夜宴」,這些十幾歲的年輕人揮灑著自己的才情,然後一步步,「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結局就走近了。鳴鳳的死是那麼美,那麼悲,讓人叢生寒意,像是跟著她一同沉到了冰涼的水底,那裡很清靜,也很安寧,是世界上唯一不受打擾的地方。在兵亂的時候,梅表姐和瑞鈺曾想過用這裡做歸宿,「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不想卻做了另一位女孩的終點。這一段真讓人遺憾,如果覺慧沒那麼忙碌,或者多一些細心,體會到她最後一次找他時的神情有異,是否就會是另一個結局,偏偏陰差陽錯,到他出來找她時,又沒有找到,我真想衝進去對鳴鳳說:「跟他直說呀」,就像讀《棋魂》佐為消失時想衝進去把瞌睡的小光搖醒,這種因漫不經心而導致的終身遺憾看著真是虐心。

鳴鳳死的段落作者用了極細膩的筆觸來繪寫,而梅表姐的死訊則是突如其來,讓我大驚失色,「怎麼這就死了?」即使到送葬,我依然在希望梅表姐詐屍歸來,然而當然沒有。這樣美好的生命,凋謝得那麼決絕,不留一點希望,她自己也知道,作者也知道,她的命運是沒任何希望改變的。其實她的命已經很好了,覺新對她情深如往,難得瑞鈺更對她有偉大的友情,她生命的前半段想必也是錦衣玉食、無憂無慮,只是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做不了主。我們看到了鳴鳳的絕望嘶嚎,卻沒想過梅表姐嫁給不愛的人時的痛苦,她也許是在萬念俱灰中,放棄生命的希望了,心愛的人已經娶了別人。然後她過了一年噩夢般的生活,之後那人又死了,自己從此註定永遠沒有返回明媚生活的可能。讀《紅樓夢》時我們很少關心李紈的凄慘,梅表姐比她更凄慘十倍,其實她跟大家關係都很好,大家都喜歡她,同情她,但依然毫無希望,黑暗冷漠的世俗規則已經安排好了一切。

瑞鈺對梅表姐的友情之偉大不用多說,這裡哪裡有「愛情都是自私的」的蠅苟算計,只有兩個美麗的女人的相惜之情,然而人生的路沒得選,走到這步即是死結,「金蘭契共剖金蘭語」之後又如何,寶釵黛玉不再有隙,然也只能攜手走向「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的結局,那是封建時代身為女性的悲劇宿命。瑞鈺死前,看她與覺新告別的不祥預感,即知道故事後面的走向。這個溫柔美麗、善解人意的女子的死,讓人實在不願更不忍接受,瑞鈺死前的哀號,正像《戰爭與和平》里矮小的公爵夫人死前的哭訴「為什麼這樣對我,我傷害過誰呢」,是啊,像這樣順從無害的人,也要被戕害至死,真是太過分了,我至此的憤恨已到了頂點,覺得這時覺新總該反叛了吧,最愛的梅表姐早已魂歸離恨天了,結髮妻子也離自己而去了,還不「懸崖撒手」,與那吃人的世界決裂,更待何時!然而,還是沒有。

他把自己最後的奉獻,給了他的弟弟,幫助他去尋找希望。在「不抗拒」這方面他和梅表姐是一樣的,知道那是好的,卻早已心死,沒有膽量爭鬥。除了覺慧,另一位有希望的人就是覺民的女朋友「琴」了,她也是那個時代的一個新青年,而且到書的最後,覺民也代替遠走的覺慧,成為了新青年中的一員,這對有新思想的情人,給讀者留了一分愛情的希望,而這希望,是覺民寧願與家裡決裂,以離家出走的方式,堅決拒絕包辦的婚姻,爭取來的。這對情人相互的忠誠和信任,是全書最讓人快樂的部分,這是作者的傾向:幸福要靠勇敢的爭取得來,逆來順受對強權抱有幻想是註定要悲劇的。

封建時代對女性的壓迫,《家》比《紅樓夢》寫得更深入,《紅樓夢》下筆處處留幾分溫情,而《家》做了更犀利的揭穿。《烈女傳》這種糟粕早該和《二十四孝》一起掃進歷史的垃圾堆,裹小腳的痛苦,被指定嫁人的絕望,喪夫後不得再嫁的高壓,甚至讓連琴這樣的新女性都不敢果斷剪短頭髮的輿論風氣……誰敢有自己的想法,誰就不容於世,每個在高壓下屈服了的壓迫者,反過頭來都做了最惡毒的幫凶,禁止新的事物的出現。她們已經成了壓迫機器的一個零件,找到了自己生存的基點,為此她們放棄了希望尊嚴和很多很多,因此她們不允許曾經的自己來挑戰當下的穩定:我辛苦爬上來,付出了太多,你想不付出這些就過得好,豈有此理。有多少人就是這樣放棄了自己的夢想,變成了曾經的自己最厭惡的人,渾渾噩噩,苟延殘喘,行屍走肉,在庸俗的事務和消遣間度過一萬個相同的一天。這樣的人生,算不得活著。

好在,現在不是那樣黑暗的時代了!雖然庸俗醜惡的人仍然很多,但畢竟思想解放,人比原來自由得多了,但可惜的是,在這樣幾千年來沒有過的女性的好時代,女人終於可以跟男人平起平坐了,居然有很多女性在甘於物化,並沉溺其中,用自己轉瞬即逝的容顏換取男性一點點的恩惠和謊言。你年輕貌美的時候,嘲笑那些不年輕、不美麗的女性,當有一天你年老色衰,別人反過來嘲笑你,請你別覺得自己有資格反駁!幾千年來千千萬萬女性想過的、經歷了無數痛苦掙扎和絕望,卻得不到的自由和平等,現在就在你伸手可及的地方,她們會多羨慕你!請站起來,跟男人平起平坐,拒絕那些用來買你尊嚴的所謂優待和特權,和他們並肩站立,頂天立地,做一個在精神上強健完整的人。這樣才瀟洒,這樣才快活,比起那些把青春美貌作為換取物質的自甘為奴的婦人,牛氣得多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知乎上很少有人談巴金?
巴金的《家》創作原型和創作背景是什麼?

TAG: | 巴金 | 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