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作者:萬永婷

鏈接:https://joyceonegwysx5w5.wordpress.com/2010/11/02/%E6%A9%9F%E6%A2%B0%E8%A4%87%E8%A3%BD%E6%99%82%E4%BB%A3%E7%9A%84%E8%97%9D%E8%A1%93%E4%BD%9C%E5%93%81/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10-11-02

本雅明在本書中提出的最重要的概念,即是靈光(aura)

他認為靈光已然從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中消失,因"大量生產"的特色使作品缺乏本真性(Authenticity):即獨一無二(Uniqueness)與此地此刻(Presence)的崇高的永恆價值(Eternal value),藝術作品的特性由其本源的祭祀活動而來的獨特性(Uniqueness),轉變為可靠性(Reliability)。失去靈光後的藝術作品,用作宗教用途的價值大大減退,但相對於膜拜價值(Cult value)的喪失,同時展露其前所未見的展示價值(Exhibition value)。而機械複製創作手段的變化,讓接受藝術作品的客體,因天然距離感的消減,達到了觸覺接受(Tactile receiving)的層次,同時讓群眾由觀賞藝術品的客體,轉變為富有創造藝術作品主體的可能性: 透過機械複製手段從事藝術作品創作,不需要更多的技術經歷(Technical experience)與專業訓練,只需有藝術理念即可完成,在達達主義(Dadaism)中更有豐富的作品體現此論點。

另一部分,因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創作型式不同,機械複製除了解放"藝術家的手"之外,也將藝術欣賞由廟堂中拖到了市街上,經由檢測效應(Detection effect)驗證,藝術觀賞者由凝神專註(Concentration)的藝術體驗轉變為消遣性接受(Recreational accept),將藝術的功能由"要求大眾深思熟慮"轉變為"為大眾的消遣需求而服務"。藉由以上推論,本雅明將機械複製時代藝術的價值推向政治-"證明了機械複製的藝術作品是建立在政治的根基上的"。

首先,本雅明的"靈光"理論是否可通用於"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與"以機械複製方式製作的藝術複製品"(或其他方式製作的藝術複製品)這兩項不同藝術產物,本意是為了將課堂上已經在討論中被混淆的兩項產物區隔,並讓討論回歸到對"靈光"定義的思考,而不是對歐陽天同學提出的"以機械複製方式製作的藝術複製品其精緻度可比擬真品,故應具有靈光"這點討論。因不論兩者中哪一項是否具有"靈光",都只要根據"靈光"的定義來解釋,就可以得到說明,但我以為關於討論以上兩者的藝術地位與價值,不是單純以本雅明的"靈光"定義為唯一的定義原則來討論,此討論結論只是證明以上兩者在本雅明本人以及其理念擁護者的定義中的價值,對於不認同其"靈光"理論的其它學派(例如法蘭克福學派),這樣的結論不具有意義;並且"靈光"只是本雅明理論中的一點,可以說是為了佐證其藝術政治化理論提出的一個發想部份罷了。

我曾質疑為何本書檢索分類為"藝術與政治",後從閱讀始起,在"原版序"這樣做為一本書的提綱頁面中便提到:

"低估這些論題所具有的鬥爭價值將是一種錯誤!"

因此本書的立意便是為馬克思主義的革命鬥爭需求譜曲,藉由哲學家擅長的手段,通過一連串的理論與推導,提出"在傳統、宗教儀式價值消退的機械複製時代,藝術的發展將以政治實踐為本"的"在政治藝術上,有益於革命需求的"藝術政治化(Politicization of Art)理論,用於對抗在法西斯主義的政治審美化理論,書中除了不乏對法西斯主義戰爭美學的攻擊之外,更具體提出其論點:

"共產主義的藝術服務於人民大眾,倘若能正確的運用機械複製技術,那麼這種藝術一定能很好的解放和動員民眾。藝術是用於啟蒙、喚醒大眾的工具。"

"…第一次真正革命性的複製方法使人們很明白得看到了禮儀存在的基礎 。這個時候的藝術品就不在是建立在社會禮儀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一種社會實用上,也就是建立在為政治服務的社會實用性上。"

由此,若將本理論視為本雅明與法西斯主義的論戰應不為過,只是反觀至今,將戰爭時的論戰工具,視為複製藝術理所當然的基本定義,毫不懷疑的將之引用,並用於討論藝術品的價值,我認為應該同時佐證其它學派的論點,才能為對複製藝術的認識開創更全面的觀點。

因此,以單一理論為根基的討論已經偏離了思考"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或是"複製藝術"的理論的全面性,討論的內容應該著重於:

1. 除了本雅明理論之外,是否有其他學派提出對於複製藝術的價值與功能的定義?其中有何歧異,其理論根基各自為何?

2. 複製藝術在本雅明此一理論提出後,發展至今已經過75年(1935-2010),其理論對於現代複製藝術的發展情況與功能,是否仍能做完整解釋,或是複製藝術是否有達到其預言的功能-為政治服務?

3. 本雅明做為馬克思主義擁護者,為馬克思主義藝術提出理論支持貢獻,將藝術導向政治化,提出此藝術政治化理論,可否將其視為與法西斯主義的政治美學化與戰爭美學理論一般,此理論只是將藝術與政治意圖做合理說明的鏈結,在做美學討論與批判時,不經討論其理論動機就直接討論或引用其結論來定義藝術作品,是否同時限制了討論的空間?


推薦閱讀:

TAG:文化产业 | 文化工业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