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講的是真心,其他派講的都是假心、晶元心

按:本文整理自新心性書院群7月6日的討論

蔡歷 21:16

好,就說說道家儒家的關係吧

蔡歷 21:23

在宋朝,或者說是宋明理學時期,他們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排除佛教對中國的影響。

蔡歷 21:24

但是他們有一個習慣,就是佛老連稱,就是把道家和佛教看成同一樣的東西。

蔡歷 21:25

那麼佛教和道教的相似之處在哪裡?他們和儒家的區別在哪裡?為什麼宋儒要極力的反對佛教和道教。

蔡歷 21:26

佛教和道教的相似之處,都是不講心性自由的,都是違背,和破壞心性自由的。

蔡歷 21:27

佛教和道教都認為在心性之外,存在著一個理想的狀態,或者理想的東西。人應該服從和追求這個東西。

蔡歷 21:28

在佛教中這個狀態,就是涅槃和空,在道家這個東西就是道。

蔡歷 21:30

也就說他們都虛構了一個狀態或者實體,而人的心性,在這些狀態或實體面前,是沒有獨立性的。所謂的沒有獨立性,就是指不能夠獨立的判斷和選擇,唯有信仰和服從。

蔡歷 21:31

實際上,無論是佛教的涅槃、空,還是道家的道,和一神教的神並沒有本質區別。只是前者是非人格化的。

蔡歷 21:36

也就是說佛教和道教實際上都是否定了人的心性的獨立性。或者說為人的心性的獨立找了一個拐棍,找了一個依靠和支撐。對道家來說,這個拐棍、依靠、支撐就是道,佛家的則是涅槃和空。

惠彬 21:37

老子講的道跟道教的道一樣嗎?不一樣的話,老子的道又是什麼?

蔡歷 21:38

從道德經來看,他是一個矛盾的系統,一方面他極力的在推崇一個形而上的實體的道,但另一方面又在往下拉。

蔡歷 21:38

譬如他說,道是先天地生的,而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蔡歷 21:39

但另一方面他又說,道法自然。自然的地位顯然又高出道

星雨 21:41

頓悟是不是心性獨立

蔡歷 21:42

所以我感覺,老子的思想是有兩個來源。形而上的實體的道的概念,和印度奧義書思想的梵非常接近,很可能是受到了它的影響。更重要的更核心的自然的概念,則是來源於中國民間,這個是中國文化的根基。

劉曉靜 21:42

自然是否就是人和世界原本的狀態?儒家主張完全的接納?

蔡歷 21:43

老子是,來源於民間的,完全替老百姓說話的。他極力的在否定政府的作用,宣揚無為,完全讓老百姓自我管理。

蔡歷 21:44

實際上它引入道的概念,也是為了限制政府的影響。

劉曉靜 21:44

古人怎樣看待人性惡的一面?即心理學中所講的人的攻擊性?

蔡歷 21:49

老子的自然的確有點機械化了,古人的狀態認為是自然。譬如他說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蔡歷 21:50

古人看待惡有兩種典型的觀點,一個是孟子的性善論。一個是荀子的性惡論。

蔡歷 21:51

孟子認為性本善,惡是對本性的偏離。

蔡歷 21:52

性善論遭到最大的誤解是,把惡事歸因於人性。

蔡歷 21:53

性善論的核心在於,認為人是一個獨立的,判斷和選擇主體。不僅能夠獨立的執行判斷和選擇的過程。而且能夠提供判斷和選擇的標準,而且這些標準是善的。所以,人的選擇的結果,人的行為就是善的。

蔡歷 21:54

但是。人也會因受外境的影響,在做選擇的時候,偏離自己本性的標準,做出惡事。

蔡歷 21:56

荀子則認為人惡是內在於人性的,做出惡事也是必然的。所以就需要一個外在的強權式的政府法律,對人進行強制性的約束。也就是說,荀子認為人不可以自我管理的。而孟子則相反,認為人是可以自我管理的。不需要外在的,法律政府權威。

英文學館 21:56

善!西洋之「自由意志論」是否得其一二?

蔡歷 21:58

@英文學館? 歐洲出現了兩波,對自由意志論的討論。

蔡歷 21:58

第一波,就是奧古斯丁的。奧古斯丁是基督教形成的最核心人物。

蔡歷 21:58

第二波就是近代哲學時期,尤其是叔本華和尼采。

蔡歷 21:59

奧古斯丁的思想,非常接近孟子,他是基督教版的孟子。

英文學館 22:00

蔡先生:佛家的業力論,謂前世積業,後世多作惡。……羅馬公教傳統不承認前世……

英文學館 22:01

禮記有魂魄論,跟輪迴有否相似之處?

蔡歷 22:04

@英文學館?這個牽涉到道德是內在還是外在的問題。也就是孟子講的義內和義外的問題。

蔡歷 22:06

對於西方來講道德是外在的,是「義外」的。他服從道德是一種交易,一定要有回報。而中國的道德是內在的,我執行道德是我內在需求,無需回報。

蔡歷 22:07

不同的宗教設計出了不同的道德回報機制。基督教,說是上天堂。印度的婆羅門教,以及佛教設計了一個業報。

蔡歷 22:09

所謂的心性自由,心性獨立一個最關鍵的標準就是 ,價值判斷的標準,即道德標準是內在的,內在於人心的。就是孟子說的「義內」

蔡歷 22:10

康德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他提出的自律道德,實際上就是,轉向「義內」,但是並沒有真正實現,沒有達到孟子的程度。

蔡歷 22:12

他設計了一個純粹理性,然後道德指令只有這個純粹理性發出的。但是這個純粹理性有一點像電腦晶元。

蔡歷 22:14

實際上基督教也努力轉向義內,所以他設計了一個三位一體的模式,上帝,把聖靈置入人心。人就由惡人變成義人了。

蔡歷 22:21

明心見性,就是即心即佛。很多人以為,宋明理學談心性,完全是受到佛教的影響。其實,佛教講的心性,和宋明理學的心性有本質的不同。

英文學館 22:22

蔡先生: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儒家鼻祖的性論和道論,連子貢都不可得聞,後世之性論怎麼來的?

蔡歷 22:22

佛教談心性和近代哲學歐洲人談心性有相似之處。他們的心性都是外在的、機械的,而非人的真實的心性。像是,從外面植入的一個電腦晶元。

蔡歷 22:24

所以佛教的心,歐洲近代哲學的心,以及希臘哲學的心,印度的奧義書哲學的心,都是機械的「晶元心」。

蔡歷 22:26

希臘哲學不叫心,叫理性。印度奧義書哲學也叫理性。這個理性和我們現在說的理性,完全不同。它是外在的,而非內在的。當然人的心會分有這個外在的理性。

蔡歷 22:27

不理解這一點我們就無法理解,為什麼西歐近代哲學分成兩派,而且是針鋒相對的兩派,一派是大陸理性主義,另一派是英國的經驗主義。理性怎麼和經驗相矛盾。

蔡歷 22:31

總之心性學是,貫穿全球文明的一個綱領,一個線索。

蔡歷 22:32

對任何教派任何思想流派,都可以展開心性主義的分析。而且會看到一個不同的真實的世界。

蔡歷 22:33

這是我提出心性主義的根源所在。

(微信公共號:新心性主義)


推薦閱讀:

為何我讀《論語》,總能品到悲苦之情?
屌絲們所不知道的孔子——作於孔子2567歲華誕日
儒生怎麼看待漢服復興運動?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和「仁者愛人」體現的「仁」是否矛盾?

TAG:儒家 | 哲学 | 康德ImmanuelK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