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入門學》第二課,肌肉生理生化基礎一
這是昨天課程的內容,我這次用文字的形式完整的發上來。以後不會有完整的內容,但以後會發課程內容精選,或者語音精選,編輯成視頻,到時候專欄文章里會有鏈接。大家拭目以待,這項工作正在緊張的進行當中。這是為了考慮授課群聽課的同學的積極性。語音轉文字,可能會有一些錯漏,我都做了整理,有個別內容更完善,聽過課的同學也可以對照著複習一下。再次強調,以後就不會發課程完整的文本了,所以聽課的同學還是要認真聽,記筆記,不要等著課後看文本。
因為是第一次正式課,所以這次我把完整的內容發上來,主要是兩個目的。第一,以後授課的內容,也都會照顧到沒有能進群聽課的同學,所以即便是精選內容,也是會發到專欄的。
第二,就是為了讓沒在聽課群的同學了解一下,課程大致就講這些東西,從基礎開始,理論為主,並不是特別有意思,甚至有點枯燥。所以,以後還想進群聽課的同學,報名的時候就要參考一下課程的內容,看看自己能不能接受這麼枯燥的理論,不要腦袋一熱就報名,到時候再後悔。
肌肉是怎麼產生力量的?
我先把肌肉收縮產生力的原理簡單講一下。不打算講的特別細。比如肌肉裡面的不同蛋白質,肌纖蛋白、肌凝蛋白、肌聯蛋白這些都不講。A帶、I帶、Z線、橫橋理論、滑動理論也都不講,說實在的沒必要。咱們就知道,肌肉大致是怎麼收縮的就夠了,因為這部分知識以後能用得上。
上面的圖片是一個木偶。人沒肌肉,只有骨頭,就是這個樣,就是一個木偶。木偶能動彈,是因為有繩拽著,繩一拽,給了一個力,木偶就能動彈。人也是一樣,人能動彈,是因為有肌肉拽著,肌肉連接在兩塊骨頭上,肌肉一收縮,長度縮短,長度縮短,兩個骨頭就靠近,形成了動作。其實我們平時說,訓練動作要正確,說到底,就是要讓正確的肌肉,以正確的方式收縮。大家理解這句話很重要。
那肌肉為什麼能收縮?肌肉能收縮,是因為一種東西,叫「肌小節」。肌小節就跟一個小彈簧似的,可以伸長可以縮短。每一個肌小節都具有收縮功能,我們不妨把肌小節理解成一個小彈簧。肌小節非常小,肉眼看不到,一個肌小節平均長度只有2微米多一些。我們看下面這個示意圖:
每一個肌小節,都能收縮,就是一個收縮單位。一串肌小節,頭尾相連連接在一起,就組成了一根能收縮的鏈子,這跟鏈子叫「肌原纖維」。很多條肌原纖維,平行排列在一起,也就是一捆肌原纖維,就變成了一根「肌纖維」。我們常說肌纖維,結構就是這樣的。
一小捆肌纖維,就組成了一束肌纖維,叫「肌束」。很多個肌束平行排列,也就是一大捆肌纖維,就構成了肌肉。肌肉收縮的時候,其實是一個個肌小節在收縮,導致肌原纖維收縮,肌原纖維一收縮,肌纖維也就收縮,於是肌肉就收縮了。
但大家注意,肌原纖維是一串串聯排列的肌小節。肌原纖維收縮的時候,所有肌小節是同時收縮。假如,一個肌原纖維是100個肌小節串成一串兒組成的,那這根肌原纖維的收縮力量是多大?有人可能想,那就是每個肌小節的100倍唄。
其實,假如一根肌原纖維是100個肌小節串聯組成的,因為肌小節是同時收縮,彼此之間收縮力會抵消,所以這跟肌原纖維它收縮的力量,只相當於1個肌小節的收縮力。串聯收縮單位收縮力量不疊加,而收縮距離疊加。並聯收縮單位收縮力量疊加,而收縮距離不疊加。
既然一串肌小節收縮的力量跟一個肌小節的收縮力是一樣的,那為什麼還要一串肌小節呢?一個不就行了嗎?肌小節串聯排列,雖然不能增強肌纖維收縮力量,但是可以增加肌纖維收縮距離。肌纖維只有產生了足夠的收縮距離,我們才能產生動作。如果一條肌原纖維只有一個肌小節,雖然肌肉的收縮力一樣,但人幾乎無法動彈,因為收縮距離太短了。
肌小節怎麼收縮的,非常複雜了,這一塊咱們不講,基本上在實踐當中也用不到。咱們看一下這個圖,在把肌肉的微觀結構回顧一下。
肌纖維基礎知識
肌肉也是細胞組成的,其實每一根肌纖維就是一個肌肉細胞。這個細胞跟我們印象中的細胞不一樣,我們覺得細胞都是圓圓的,但肌肉細胞,是長長的,一根一根的。別的細胞可能是一個細胞核,肌肉細胞有多個細胞核,就是因為它太長。
肌纖維,也就是肌肉細胞,裡面還有什麼?我們平時老說肌糖原肌糖原,肌糖原就儲存在肌纖維里。肌糖原儲存在肌纖維里,所以運動引起的肌纖維損傷,也會影響肌糖原的合成,這叫「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肌纖維都沒了,肌糖原肯定也沒地方呆了。所以,有不少研究認為,某些會引起肌肉酸痛或肌肉損傷的運動,也會影響運動後肌糖原的恢復。
我們都知道,運動後是肌糖原恢復的「黃金階段」,但如果運動後沒有及時補糖,血糖降低,則可能加劇肌纖維的損傷,影響血糖在肌肉細胞里的運輸,影響肌糖原恢復。另外,肌肉損傷產生的炎症反應,會導致白細胞引起的血糖氧化的加快,肌肉細胞也會加快葡萄糖的氧化。所以,容易引起肌肉損傷的運動,比如咱們力量訓練,尤其是有大量離心運動的訓練,訓練後補糖就顯得更重要。這是說到肌細胞的問題,我們說一句題外話。相關的內容以後講到肌糖原的時候,還會詳細講。
肌纖維里另外的一種重要的東西就是線粒體。線粒體很多人都知道,俗稱細胞工廠,其實就是細胞產生能量的主要場所。我們平時說,運動燃脂運動燃脂,運動時脂肪在哪兒燃燒?主要就是在肌纖維的線粒體裡面。也就是說,運動的時候,我們的脂肪分解,變成脂肪酸,要被血液循環運輸到肌纖維的線粒體裡面,才能被燃燒掉,產生能量。
大家注意,脂肪的燃燒,要脂肪分解成脂肪酸,進入血液循環,血液循環在把脂肪酸帶到全身去氧化燃燒,所以,了解了這一點,就知道局部減肥是做不到的。脂肪酸一旦進入血液循環,大白話講,也就都混合在一塊兒,統籌使用了。所以,不存在局部制販供應局部肌肉的問題。
但是,不同部位的脂肪組織,分解成脂肪酸入血的速率有高有低。比如內臟脂肪,分解速率一般比較高,這就是說,減肥是全身一起減少,但比例上有差別,有的地方減的多一些,有的地方少一些,但是,跟運動哪裡沒關係。這方面內容我們以後詳細講。
再順便說一下左旋肉鹼,左旋肉鹼大家知道幹嘛的嗎?左旋肉鹼就是把長鏈脂肪酸輸送進線粒體裡面的物質。沒有左旋肉鹼,長鏈脂肪酸就無法進入線粒體被燃燒掉。所以人們認為補充左旋肉鹼能減肥。但實際上,補充左旋肉鹼沒什麼用。首先吸收率很低,除非劑量非常大。另外,身體自身合成和食物中的左旋肉鹼,一般已經足夠足夠了,多補充沒多大意義。
回到肌纖維餓話題,肌纖維里有肌細胞核、肌糖原、線粒體。肌纖維的基底層上,還有跟我們增肌密切相關的衛星細胞,關於衛星細胞我們以後也會詳細講。
一根肌纖維有多粗?通常是10-100微米,粗細不等。我們的頭髮有多粗?一般就是80-100微米。所以,粗一點的肌纖維,跟頭髮粗細差不多,我們用肉眼是能看的清的。人類肌纖維的粗細不一樣,有的粗有的細。比如股直肌、臀大肌,肌纖維都比較粗。股薄肌、縫匠肌,肌纖維就比較細。
肌纖維越粗,收縮的時候力量就越大,這很好理解,因為並聯的肌小節數量增加了,注意是並聯。我們做力量訓練,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肌纖維練粗,這樣就有更大的力量。因為成年人肌纖維能否增多現在還有爭議。
大塊肌肉,裡面肌纖維就比較多,有的幾萬根幾十萬根甚至更多。小肌肉,肌纖維就很少,比如我們身上有一塊肌肉叫「鼓膜張肌」,是調整鼓膜張力的,這塊肌肉裡面只有幾百根肌纖維,非常少。
肌纖維是長長的一個細胞,肌纖維有多長?有的長有的短。而且在同一塊肌肉裡面,有些肌纖維就是一整塊肌肉的長度,這種肌纖維從一塊肌肉的一頭,貫穿到另一頭。還有很多肌纖維只貫穿一部分肌肉,通過結締組織跟其它肌纖維連接在一起。也就是說,是幾根肌纖維串聯成一根更長的肌纖維,這跟更長的肌纖維,再貫穿整塊肌肉。
人體最長的肌纖維到底有多長,數據不統一,有的數據說有25厘米,有的說30厘米,甚至50厘米長。其實這種不統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肌纖維的定義,是解剖意義上的,還是功能意義上的,本身就不統一。從解剖學的意義上講,幾根肌纖維串聯成的一個長的肌纖維,就不是一根肌纖維,而是幾根肌纖維,需要沿著縱軸去辨識結締組織,分離出單獨的一根肌纖維。但從功能意義上講,串聯的肌纖維,也可以看作是一根肌纖維。所以大家在書上看到肌肉纖維長度的數據,有的幾十厘米,也不用大驚小怪,這一般是指功能意義上的肌肉纖維。
還有的數據說,人類最長的肌纖維只有12厘米長,這樣看的話,很多肌肉的長度都大於12厘米,那麼就是說,很多肌纖維都有串聯的現象。其實,人的很多大肌肉,肌纖維都是分段的。比如有的研究觀察到,縫匠肌就分成4段,半腱肌分成3段,股二頭肌和股薄肌,就分成2段。反正每段肌纖維都不超過12厘米。但有的數據裡面,也有超過12厘米的解剖意義上的肌纖維,這個咱們不深究,對咱們來說意義不大。
對咱們來說,我為什麼這裡要重點強調分段的肌纖維呢。因為分段的肌纖維,是幾根短肌纖維串聯成的。肌纖維收縮的時候,有的,是幾根小肌纖維同時收縮,這很簡單。但有的並不同時收縮,可能中間一小段肌纖維收縮,旁邊的不收縮,也可能其它小段肌纖維都收縮,但就剩下一段不收縮。這是因為,一根長肌纖維上的每一段肌纖維,都可能屬不同的「運動單元」,也就是說都不受到同一根運動神經元的控制。所以可能出現不同步收縮,這就非常複雜。
比如運動損傷中,腘繩肌拉傷比較常見,這可能就跟腘繩肌群肌纖維這種複雜的分布和控制有關。因為串聯的幾段肌纖維,收縮的時候不同步,那麼就容易出現一些薄弱的容易被過度拉伸的位置。比如別的肌纖維收縮,你不收縮,都在一塊兒連著,你就要被迫被拉伸。有些連接界面,就成了薄弱點,容易出現損傷。這方面內容我們以後還會詳細講。
通過對屍體的肌肉結構特徵的觀察研究,關於串聯肌纖維這方面的數據,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這張表,提供給有興趣的同學,研究肌肉的長度和肌纖維的關係非常有用,但咱們不做要求,考試也不會考。
這裡順便說一下局部增肌的問題。傳統增肌理論認為,比如練胸肌,有些動作是練中縫的,有些是練外沿的。比如練腹肌,卷腹是練上腹部,舉腿練下腹。但從肌電研究來看,這些說法都靠不住。比如對腹肌的很多肌電研究發現,卷腹動作不一定對腹肌上端的刺激較大,舉腿也不一定就針對腹肌下端。很多時候正好反過來,我在知乎里也強調過這個問題。而且,不同的運動項目的運動員,做同樣的動作,對腹肌上下端的負荷也不一樣。
因為如果肌纖維是一整根,貫穿肌肉的始終,那麼確實不可能存在單獨刺激一小段的情況。但假如肌纖維是分段的,並且每一段肌纖維,都受到不同的運動神經元控制,那麼如果能精確的分段控制肌纖維,倒是有可能實現對一塊肌肉的局部進行增肌。但是,我們很難精確的控制肌肉上的一段肌纖維,而且肌纖維分段可能也沒有特別好的規律,每個人的肌纖維結構形態也很可能差異巨大,所以,現在仍然只能認為,增肌無法做到局部增。至少,所謂說一塊肌肉的局部增肌的方法,目前還都遠沒有足夠的證據。
肌纖維不但往往是分段的,並且在肌肉內的排列方法,也可能非常複雜。我們想像中,肌纖維都應該是從肌肉的一頭延伸到另一頭,應該是下面這種示意圖這樣。
但實際上的情況比我們想像的複雜的多,我們看一下下面這張圖,這是貓的脛骨前肌的一個快運動單位的11條肌纖維的相對分布位置。「快運動單位」是什麼意思我們先不用管,我們後面講到運動單位的時候會詳細講。這張圖,它就是貓的一小塊肌肉,裡面有11條肌纖維,這張圖直觀的告訴我門,這11條肌纖維在肌肉里怎麼長的。
我們發現,大多數肌纖維不是從一個肌腱附著點延伸到另一個肌腱附著點,也就是說,大多數肌纖維不是貫穿整條肌肉,而是終止於肌肉的中間。而且肌纖維6,兩端都在肌肉中間,哪一頭跟肌肉兩端都不連著。
而且這些肌纖維終止於肌肉中間的肌纖維一端還是逐漸變細的。這時候,肌纖維的收縮產生的力,可能是傳遞到鄰近的肌纖維。這樣,在肌肉的控制方面,情況就變得更複雜。這是快運動單位的肌纖維,慢運動單位又不一樣,跟這個相反,慢運動單位的情況,更像是我們通常認為的肌肉纖維的分布。所以這種特殊的肌纖維結構,對肌肉功能也有著複雜的影響,跟我們力量訓練都有關係,這些內容以後都會慢慢講到。
所以,這就是說,我們要充分的認識肌肉結構和神經控制的複雜性,這個複雜程度是遠遠超出我們想像的。關於運動和健身,不是像很多所謂的有經驗的訓練者所說的那樣,好像很簡單,規律一摸就透,怎麼練就是練中間的,怎麼練練兩邊兒。其實很多東西,學術界目前都不清楚。
反過來說,這些訓練者的說法言之鑿鑿,有證據嗎?往往誰都拿不出來。都是主觀感受。憑藉訓練經驗,獲得的主觀感覺,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即便對於你自己來說是對的,但也不一定就適合所有人。所以,科學研究的寶貴之處在哪兒?就是在於客觀。只有客觀,才能對更多人有用。
反過來說,倒是有明確的研究發現,肌肉通過訓練增大,肌腹部分,也就是肌肉的中間部分,和肌肉的遠端近端,也就是肌肉的兩頭,都是同時增大的。但是肌腹部分增大會比較多,兩端會比較小。所以,增肌訓練的一般規律,拿胸肌來說,往往都是「先鼓後寬」,也就是先胸肌中間部分隆起比較明顯,持續增大之後,所謂中縫和外沿才會明顯形成。並不存在明確的證據說哪種方法就只練中縫,哪種練外沿。
但有人說,我做卷腹的時候,腹肌上部就是感覺更脹啊。感覺種東西有時候是靠不住的,因為你無法準確的判斷出現這種感覺的原因。比如肌肉更脹,泵感更強就一定是肌肉得到了更多刺激嗎?不一定,比如加壓訓練的時候,限制肌肉血流,也會用非常輕重量的刺激產生更強的泵感。這是因為肌肉內血流減少,代謝產物無法快速清除導致的。
所以,卷腹的時候上腹肌泵感更強,可能也跟上腹肌被更大程度的擠壓有關。比如有針對所謂頂峰收縮的研究,就發現這種訓練方式對肌肉的過度擠壓,容易造成代謝產物排除速率的降低。代謝產物的堆積,是不是促進增肌的一個因素,這件事目前還遠沒有結論。代謝產物堆積跟某些合成代謝激素有關,比如睾酮。但是,如果不改變受體,那麼代謝產物堆積刺激睾酮分泌,影響恐怕也是全局性的,而不是針對局部的。IGF-1的情況就更複雜,很多東西目前還不明確。
所以,不管是所謂訓練上腹肌下腹肌,還是訓練中縫,感覺雖然是肌肉不同的位置發脹,但不一定就代表發脹的位置能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如果不了解基本的理論,只用感覺來判斷,就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
訓練經驗,很寶貴,有些東西也確實要在訓練中摸索自己的規律。但經驗如果能被研究支持,那固然好,不能被支持,只能是主觀經驗,可信度畢竟要打問號。經驗有價值,自己的實際操作是任何理論研究都無法替代的。但是,必須要謹慎對待經驗,因為畢竟是主觀的東西,如果把經驗凌駕於科學理論研究之上,那是要走彎路的。正確的方法是用理論指導個人實踐,用個人實踐理解理論。而不是用經驗指導個人實踐,用個人實踐否定科學理論。
回到肌纖維的話題,剛才說了,肌纖維越粗,收縮力量越大,因為並聯的肌小節更多,收縮力量肯定更大。那肌纖維長,串聯的肌小節多,有什麼特點呢?
肌纖維越長,收縮就越快。這也好理解,我們上面說了,肌纖維從本質上說就是一串一串的肌小節,肌纖維越長,肌小節就越多。肌小節越多,同時收縮的時候,肌肉整體收縮距離就越大,速度就越快。
運用到實踐當中,我們身上肌纖維長的肌肉,往往是用來提供更快的收縮速度。寬而短的肌肉,往往是用來提供更強的收縮力量。比如,股二頭肌的長頭和短頭。長頭的生理橫截面積,一般是短頭的3倍,這說明長頭是股二頭肌提供收縮力的主要成分。長頭短頭的肌肉長度雖然差不多,但短頭的肌纖維長度更長,是長頭的1.7倍左右(不同的數據可能有出入,我這裡用的是中國人的屍體數據)。所以,短頭更具備速度型傾向,有更強的瞬間收縮能力。當然,肌肉的收縮速度和力量,跟肌纖維的排列類型,和肌纖維本身的類型也有關係,這些內容後面都會講到。
下節課咱們主要講肌纖維的類型,快肌纖維慢肌纖維的生理生化特點,為什麼慢肌纖維更適合有氧耐力,快肌纖維更適合力量和速度?肌纖維類型是怎麼分布的?運動訓練對肌纖維的類型有什麼影響?運動減脂的一些重要原理?為什麼增肌訓練要謹慎練有氧,為什麼力量舉訓練不建議使用健美訓練的方法?等等。還有一個有趣的話題,快肌纖維更好吃還是慢肌纖維更好吃?讓動物運動為什麼會讓肉質變嫩?這些有趣的話題有助於大家理解課程內容。
推薦閱讀:
※在家原地跑能不能代替跑步?
※如何看待三個傻子和我一起踢這個問題?
※怎么给篮球技术一个质的提高?
※減脂和增肌是否應該同時進行?
※怎麼保護腰以及放鬆腰椎減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