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打敗你的不是命運,而是自動化?
這是《為什麼你總被命運暴打,怎麼努力都沒用?》的續集,最好先看那篇。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潛意識這麼強大,我們總是輸給它,那這就是一個巨大的缺陷,為什麼在生物進化中沒有被淘汰呢?
因為一種生物進化的程度越高,它的身體結構和功能就越複雜,相應的,身體需要處理的任務種類就越繁多。
所以生物進化的方向就是儘可能的自動化,來降低多任務管理的成本,而潛意識就是生物億萬年進化的結果。
自動化是實現多任務處理的最佳策略
人體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生物體,同時要協調完成不計其數的複雜任務。如果這些任務都交給意識來統一分析和管理,就會讓大腦不堪重負,而最佳的解決策略就是讓這些任務儘可能的自動化,並在不同層次上進行管理。
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 生理機能:呼吸、血液循環、消化、免疫、排泄、生殖等等生理機能都是由各個器官自主完成的。
- 神經機能:自主神經系統、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味覺、疼痛等基本神經機能都是由分布在身體各處的神經系統自主完成的。
- 潛意識:運動協調、感覺信息的處理、情緒、慾望、直覺、條件反射、習慣、內隱記憶等是由潛意識來自主完成的。
- 意識:學習、推理、計劃、閱讀、創作、合作、表達等過程則由意識來負責完成。
除了意識層面的任務是需要我們消耗注意力來控制完成,其它層次的生理機能、神經機能和潛意識等任務,在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動化的完成,這就是水面之下隱藏的部分。原來我們只考慮了潛意識,現在要加入神經和生理兩個層面。
這樣做就可以大大減輕意識的思考成本,所以這是非常高超的系統架構設計。
當然帶來的代價就是,意識要交出身體的大部分控制權,無法對其它層次的任務做太多的干涉,例如你不能用意念來停止心跳或腸胃蠕動,你可以短時間控制呼吸,但是你不能一天到晚一直控制呼吸。另一個代價是底層必須向意識隱瞞自己的運行過程,因為如果意識能感知到底層的運行過程,還會不由自主的干預。所以底層任務只把自己處理後的結果丟給意識來處理,意識並不知道這些結果產生的過程。潛意識的「潛」就是指這種隱蔽性,它把自己「封裝」起來以保證自動化,這種封裝或隱蔽在心理學上叫內隱(implicit)。
所以在很多時候,底層握有實際的控制權,意識只是表面的控制者,意識既控制不了底層,也不知道底層是怎麼做的。舉個例子,我們平時口渴就會去找水喝。表面上是意識要找水喝,其實這裡意識只是底層指令的執行者,是你的生理機能在要求意識去找水,而不是你的意識主動要找水。最終你的意志還是會輸給自動化,自動化笑到了最後。
可能有人會說:不對啊,我們的意志也經常能做主啊,比如說走路去一個地方,這都是意志決定的啊!去哪個目的地,是由意志來決定的,但是執行前進的每一步,這個步驟卻是由潛意識來控制的,意識一般不會參與控制身體的控制。看完這篇文章,不同的思維習慣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悲觀思維:哎媽!自動化這麼厲害,看來這輩子我也打不過它了,我認命吧!
樂觀思維:太棒了!自動化這麼厲害,這不就是我夢寐以求的自我改造工具嗎!Bingo!
你說對了,這就是我下一篇《如何通過心智自動化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要講的!
綜上所述
- 潛意識的強大是億萬年進化的結果,自動化是最低成本的多任務管理方式。
- 意識只有很小的控制權,在多數時間是任務的執行者而不是發起者。
- 意識是單任務的,一次只能幹一件事,潛意識是多任務的,可以同時執行多件事。
- 潛意識的自動化是強大的,它既可以成為難以戰勝的高牆,但也能成為爬出高牆的自我改造的工具。
推薦閱讀
- 第1集:為什麼你總被命運暴打,怎麼努力都沒用?
- 第3集:如何通過心智自動化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版權聲明
本文來自微信公共帳號:張英鋒
版本:0.1版(非正式版)
可以轉到個人朋友圈,但公眾號轉載本文必須得到作者授權
推薦閱讀:
※潛意識才是控制你的大BOSS,馬雲最精於此道:「用潛意識的力量向宇宙下訂單」
※一個人的氣場如何修鍊(番外—發揮潛意識作用,增強原氣場的九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