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忘了查理·芒格曾經說的話,所以我把手機丟了

不久前的一個周日的晚上,我把手機丟了。

故事沒什麼稀奇的。粗心大意,落在計程車后座了。然後就聯繫不上了。

按照經典的「悲傷的五個步驟」理論,那天晚上我迅速走完了「1. 否認(Denial)」、「2. 憤怒(Anger)」和「3. 討價還價(Bargaining)」,然後花了幾天處理「4. 鬱悶(Depression)」,現在則開始進入「5. 接受(Acceptance)」 階段。

在最不爽的「討價還價」和「鬱悶」的過程中,我反覆用 Jeff Bezos 的那個分析問題的「五個為什麼」的方法拷問自己為什麼會讓這種意外發生。要知道,我在這種事上不算個特別粗心的人,這麼多年來也從沒丟過手機錢包之類的貴重物品。

一些小事的背後總有更深的原因。我仔細回憶了那天整個發生的事情,才發現,最終我能把手機落在計程車上簡直是一個奇蹟。

事情是這樣的:

1. 大約在一個月前,我在路邊小攤上買了一根 iPhone 的充電線。以我的習慣,是從來不在路邊買任何東西的。但我清楚地記得,那天我心情不錯,於是在王府井東方新天地旁邊的味多美蛋糕店,我看到一個聾啞人在賣各種手機配件,就花了 20 塊錢買了一根線——當時我正盤算著補充一根充電線,這樣我就能在辦公室、家裡客廳、卧室和隨身帶的包里各有一根了,會方便很多。

2. 果不其然,路邊小攤東西的質量就是難以保證。大概手機丟前的兩三天,我發現那根線出了一些問題。它插在電源上還可以工作,但插在我的 Macbook Air 上就無法給手機充電了了。於是我只好把它留在家中的電源插座上。

3. 那個周日,我正好要去姥姥家看我的姥姥。早上出門時,想到一整天都要在外面於是要帶著電腦,我就把書房裡的電腦電源連帶著 iPhone 的充電線一起拔下來放進了書包里——但我一直以為我拿走的是另一根原裝的完好的線。後來我才發現,前一晚由於看了一會兒歐洲杯,我把完好的那跟線拿到了客廳。於是帶著這種印象,我出門了。

4. 我和姥姥的關係很好,所以經常周末去看她。絕大多數情況下,舅舅在家都會做飯招待我和爸媽。我們極少出去吃飯,頻率可能低到一年一兩次——通常還都是過年過節的時候。但那天,由於家裡臨時有突發情況,來不及做飯了,我們就決定出去吃飯。於是,我本想在姥姥家給手機充一些電(這樣我也能發現帶的那根線是有問題的那一根),但很快大家就一起出了門,充電這件事也就被擱置了。

5. 吃完飯出來大概下午 2 點,我就徑直去了晚上 6 點和朋友相約吃飯的朝陽公園對面的一家餐廳。那是一家我很喜歡並去過不少次的餐廳,所以我心裡一直知道,我在那家餐廳是肯定找到可以充電的地方的。而且直到那一刻,我的手機電量還是很足,印象里有超過 60%。而我那天之後的安排是,下午在餐廳看書和寫東西(就是上一篇專欄...),晚上 6 點和朋友吃個飯,然後 8-10 點在朝陽公園打網球——基本都是不太需要使用手機的狀況。於是,60% 的電量對於一個 iPhone 6 Plus 簡直綽綽有餘。我心裡一點也不慌。

6. 但非常巧合的是,當我到了那家餐廳詢問 Wi-Fi 密碼時,我被服務員告知「整棟樓的 Wi-Fi 全部都壞了」,於是整個餐廳完全沒有網。這意味著,我的 Macbook 無法上網了。於是整個下午我需要查找資料或者查看我的 Evernote 里的筆記時,都需要靠我的手機完成。實際上,到後來我不得不用手機作為 Wi-Fi 熱點給 Macbook 使用,所以,那一段時間我的手機電量下降最快。

7. 快到 5 點的時候,我的手機大概就只有 20% 的電量了。但我還是毫不慌張,因為我仍然以為我隨時可以把手機連上我的電腦充電。於是我拿出充電線,接上電腦,那一剎那我才發現,我帶的線是不好用的那根......

但即使如此,我仍然不是很著急。畢竟一會兒吃飯和打球都是不用看手機的時間,20% 的電量足夠我堅持到晚上回到家了。

8. 六點到,兩個朋友準時來赴約——我清楚地知道他們兩個都是用 iPhone 的。吃完飯我們還要一起打兩個小時網球,所以無論如何也能有借他們線充電的機會——兩個人都沒帶線的幾率有多大?就算都沒帶,我不看手機就好了啊。這就是我的計劃。

9. 在這種心理暗示中,我反而忘了管他們借充電線這件事,而且還並沒什麼顧忌的開始用手機。我們簡單吃完飯就開始打球,直到快 9 點的時候,我才想起朋友說今天要早走半小時赴另外一個約,於是最後半小時只剩我一個人和教練。那時候我的電量是 8% 左右。

10. 那次打球是我擱置很久以後又開始重新打球。我想起了以前教練說,可以用手機把自己的動作錄下來回家看,來修正動作,這樣水平恢復地快一點。於是朋友不僅幫忙拍了一些照片,還用我的手機給我錄了好幾段視頻,等到離開時,我發現自己的手機只有 3% 的電了。並且,沒有人帶了充電線。

11. 這時候我才覺得有點麻煩,但仍然不覺得是什麼大問題。一方面,我身上有些現金,打計程車回家完全不是問題(而且周日晚上 10 點也不是很難打車);另外,由於可以使用滴滴和 Uber,很多時候司機也會備上充電線(尤其是專車司機),到那時候再充也可以。

12. 然而那天網球訓練結束後,我接了一個和工作有關的電話,得知有些事情需要立刻處理一下。於是掛了電話後,我的心情就變成了趕快回家把事情搞定的狀態。這時候,我發現我的手機電量來到了:1%。

13. 電量 1% 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情況。它意味著很多事。首先,我沒法使用滴滴或者 Uber 了,因為萬一我叫到車以後手機沒電,司機師傅是無法聯繫到我的。所以我只有用現金打車回家的唯一一個選項;另外,1% 的電量意味著我沒法在車上聽音樂/播客、看 Kindle/Pocket、或者回郵件和微信。因為你如果用過 iPhone 的話就知道,一旦電量耗光手機熄滅,需要充很久電才能恢復——我對那個過程一向有點不耐煩,尤其是還有工作等著處理的時候。於是,我就把手機放在了左兜里,打算到了家再拿出來。也正好享受一點不用看手機的時間。

14. 我順利的打到了計程車,疲憊但又很開心地走在了回家的路上。除了有點著急回家,當時的我還有一個狀況,就是很渴。事情仍然是很偶然的:從餐廳出來後本來我想去買瓶礦泉水在打球的時候喝,但是忘記了。後來打球的時候朋友去買水,我說給我帶一瓶礦泉水,但正好賣沒了。朋友很貼心給我買了一瓶維他命運動飲料,然而,最近兩周時間我都要求自己不喝任何含糖的東西,所以我就一直忍著沒有喝。於是在兩個小時的網球之後,我的身體處在一個很缺水的狀態。

15. 終於,車開到家了。我的身體疲憊、又很想趕快回家喝水並且把工作處理完成。於是我作出了這次導致丟手機的最後一個草率的、錯誤的決定——沒有要計程車的發票。

而平時,我幾乎都是會留著計程車票的。

==========

至此,我進到家門,才發現我的手機沒了。我在差不多一個小時之內都完全沒有意識到其實手機是從我的網球短褲中滑了出去。因為有時候我會在家把手機亂放,曾經還留在過冰箱里半小時......(但只要出門,我都是很小心的)而且,電話一直是接得通的(iPhone 的最後 1% 電量經常能堅持很久,後來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走投無路地找了快一個小時之後,我才想到一個方法,就是查看家裡路由器的連接的 Wi-Fi 設備列表。

一查,沒有。

這個時候我才真正意識到,手機丟了。在我爹的提醒下,我想起蘋果貼心的「查找我的 iPhone」功能。打開網站,連接 iCloud,給手機定位。發現它正在——西直門。並且還在移動。

顯然是落在計程車上了。

那個瞬間我突然意識到,之前一連串的決策有多麼愚蠢。沒有要計程車發票、沒有用叫車軟體,著急回家於是沒像往常一樣仔細看看后座有沒有落東西(而且背著書包和網球包下車也很不方便)。我完全無法聯繫上那個司機,而這個時候,我還能看到我的手機在北京的西城區移動......

只好,選擇「丟失模式」。靜等手機被發現以後有人能好心送回來。但並沒有。

我反覆想,如果我之前沒買那根線、那天沒帶錯那根線、我們沒有出去吃飯而是在家吃、餐廳的 Wi-Fi 沒有壞、朋友帶了手機充電線、我買到了那瓶礦泉水、教練沒讓我在打球的時候錄像、我沒接到那個工作電話、下車的時候我要一下計程車票、或者回望一下后座上有沒有東西......這件事就很可能不會發生。

我腦子裡立刻浮現出一句話:

一個看似很低可能性發生的事故,都是很多小概率事件同時發生作用的結果。

原來是真的。

(下一個念頭就是:一個可能性很低的大的成功是不是也是如此?)

==========

把整件事情完整分析下來,我發現,為了大幅減低丟手機的可能性,今後我只需要保證一個指標就可以了:時刻把手機的電量保持在 5% 以上。Other things will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這樣,一個完整的「發現產生的問題」 - 「分析問題的 root cause 」 - 「尋找問題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 「設計一個防範機制」 - 「將代表這個機制的清晰簡單的指標傳達給相關人」的循環就完成了。

我又想起了查理·芒格說過的兩句話:

我唯一想知道的就是我會死在哪裡,這樣我就不會去那兒了。(All I want to know is where I』m going to die, so I』ll never go there.)

如果想獲得長期的優勢,持續性地保持「不犯傻」要比總「試圖很聰明」重要得多。(It is remarkable how much long-term advantage we have gotten by trying to be consistently not stupid, instead of trying to be very intelligent.)

這大概就是一些生活與工作的智慧:

1. 對於可能發生的低概率的災難性事件,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將自己至於那個境地,或者做好對沖(比如乖乖地做好手機的備份工作)。

2. 將目標簡化為一個具體的、簡單的行動計劃,成功的概率會高一些。以後出門在外我會永遠把手機電量保持在 5% 以上。

3. 不去做一些明顯錯誤的選擇。有時候比選擇去做什麼更重要——如果我沒腦子一熱買那根註定會壞的線,後面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最終,這些應該和 《黑天鵝》和《反脆弱》的作者 Nassim Nicholas Taleb 所說的 Optionality 的概念非常相關。不過這是後話了。可惜,我花了 6888 塊錢人民幣 + 好幾個月的照片與數據才得到了這個教訓。

啊。

題圖:dribbble.com/shots/2740


推薦閱讀: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