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怎麼講好一個故事。

做自媒體也好做內容營銷也罷,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好兩個基礎能力:「編」和「排」。

「編」就是對文字的把控,把產品的介紹做成文案,說白了就是講故事,作為一個自媒體運營者你必須要有這個活。

「排」則要將內容優化排版,便於理解,最好的方式就是圖文並茂。

一、講故事需要哪些語言

語言不是麵包和牛奶,怎麼才能看得見摸得著?語言確實不能吃,但是我們在做內容營銷的時候,尤其是講故事的時候,一定要讓語言真真切切可感知。否則,你的故事就是催眠曲。

寫是內容營銷人不能理解為寫作文,因為一提到寫作文,各種假大空就冒出來了。內容營銷中的寫, 不是為了讓人欣賞,而是為了說服。要說服別人,就要跟演說一樣。而與此相反的,就是念作文、念稿子、領導講話、新聞聯播等等讓人順利入睡的枯燥貨。

那麼,要怎麼才能讓寫出來的東西更有說服力?其實,就是為了迎合人類最基礎的視覺、觸覺、視覺、嗅覺等等感官需求。也就是說,要讓寫出來的東西感知性強一點,讓人產生親身體驗的聯想。

二、講故事的技巧

1.構建場景,製造體驗感

不要使勁去說你的感受,而是要把你體驗過的場景描述出來。

比如,不要強調你今天吃的蒸排骨有多好吃,多美味,多吸引你。而要說揭開蓋子那陣熱氣飄到臉上、看到排骨閃著油光、口水上來了、肚子也響了。當別人看到這些文字的時候,不是在打瞌睡,而是照著它們在還原這個場景。這樣,你的目的就達到了。

2.多用比喻,產生聯想

比喻就是要用大眾腦子裡已經熟知的東西,去觸發他們還不熟知的東西,讓新舊知識發生關聯,從而把新知識也變成舊知識。

比如,因為國內禁用,有些人可能還不知道Twitter是什麼,但是把它比喻成「英文界的新浪微博」可能就恍然大悟了。這比你使勁地介紹Twitter能幹什麼要省事多了。

3.多用對比,體系優勢

要讓對比雙方一較高低,分出勝負,然後優劣就一下子看出來了,比如,我們農場種的有機枸杞果子很大,可以說「鮮嫩的枸杞果子,比1塊錢硬幣還大」,那麼,看到這個信息的人就立即對枸果產生了印象。

4.多用動詞,感同身受

動詞比較接近動物本能,能夠讓人感受到力量。很多動詞都可以直接套用到日常的動作上。比如,形容一個人工作壓力大時,用「工作壓力好大好大,心好累好累」這種柔情似水的說法毫無感染力,如果換成「肩上扛著的壓力像一頭好吃懶做的豬,天天在長胖,每當想使儘力氣把它頂開,卻發現全身肌肉都開始抽筋了。」就會讓人感覺到這個人是從內心到身體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對擠牛奶的動作進行描述,讓讀者如同自己親身經歷一般。

5.少用強調性詞語,增強可接受性

越強調越乏力,你越強調什麼,就會暴露出你越缺什麼。就如同我們常說,那些喜歡大聲喧嘩的人,往往是沒有底氣的人。比如,「好、很好、非常好、超級好、好得不得了」這種「大便體」越是說得多,越讓人懷疑食物本身的真實性。

6.平易近人,增加受眾

文案中使用的辭彙越高級、越專業,受眾越少,感知度越低。比如,大談金融技術、生物農藥的殺蟲原理、修枝方法、奶牛防疫等專業性強的辭彙,以及頻繁使用英文辭彙和文言文語法,這樣的文案估計只有傳播到有這個興趣的人才會被瀏覽,對於不懂這些專業的受眾,這樣的文檔就如同催眠。總的來講,講故事是內容營銷的一個關鍵環節,使用語言的時候,圍繞最底層的感官體驗,給人真切的感知,會更有說服力。

三、圖片的功能(除眼睛疲勞外)

當今大數據時代,信息量大,文字往往讓人疲憊,數字更是讓人作嘔。於是,我們盡量把文字設計成圖片,把數字設計成信息圖,這樣一來,我們的受眾看起來就輕鬆愉快多了,業就更容易接受信息。

鼓勵用圖片並不是沒有科學道理的。

人腦處理圖片的速度是處理文字的60000倍。

人在看報紙時,99%的文字信息會自動被過濾掉,腦子裡只殘留了1%的信息。

如果你想學習軟文的寫作方式,你可以聯繫我。
推薦閱讀:

互聯網人防忽悠權威指南
自媒體平台有哪些?你用了幾個?
如何看待鬼腳七出家的事?

TAG:互联网 | 文案 | 自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