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上課的正確方式01: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前言路過】
原本只是想寫一些諸如上課禮儀之類的東西,然而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光是一個筆記就寫了這麼多……
所以,這是不是可以寫出一個系列呢?
【正文上場】
許多家長送孩子去學古箏(或者別的什麼樂器),一般來說,都是一周一節課。授課時間從半小時到一小時不等。我一直都覺得低齡兒童的話,半小時就挺好的,沒必要拖到三刻鐘或者一個小時,因為很有可能後面的時間是被耗損的,畢竟根據年齡段的話,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是不同的。
不過這個不是本文的重點啦。事實上,有許多的家長送孩子去上課的時候,並不是很理解自己應該做什麼。
好吧,家長也是需要我們這些老師來指導的。
嘆氣。
我教課那麼多年,一直都有幫學生記筆記的習慣。每次上完課都會幫學生記錄好,上課的要點以及回家練習的作業。
其實,這個工作應該是家長來完成的,譬如我小的時候,我的母親就會在我上課時陪讀做筆記。
她當時做筆記的方式,到目前為止,我沒有見到別的家長做過的。
20多年前,文印這個行業還不怎麼普及的時候,我母親把我所有的樂譜都抄一遍,然後當我去上課時,她會拿著這份手抄版的樂譜坐在邊上,跟著我彈奏的旋律,用筆一路記下所有的問題。
我並不是苛責現在的家長也要這麼做。因為他們有更好的方式,比如攝像。
然而具有攝像功能的手機,往往都是被家長用來做別的事情。
嘆氣double。
古箏這個樂器需要綁戴義甲彈奏的,所以上課需要記錄點什麼的話,學生自己是不太方便的。尤其是還不怎麼會寫字的幼兒園小朋友。
我覺得由老師記錄是有許多好處的,其實我小時候上課時,我老師自己也會做記錄,他會按照上課的時間,給每個學生記錄一兩句話。
這些筆記是很有作用和意義的。一周一次的內容看下來的話,是能夠看出學生慢慢進步的具體情況——這就是所謂的檔案袋記錄法,動態記錄學生的各種表現。
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我覺得,倘若有一天她們因為種種原因,不再繼續跟著我學的時候,下一個接手的老師,只要把所有內容都查看一遍之後,大概也能了解學生的情況。譬如說一個情況反覆出現的話,說明這個學生在某個方面是有些薄弱的,將來必須要多加訓練。
一般而言,初學的學生需要記得特別詳細。因為剛開始學的時候,學生和家長都像一張白紙。儘管網路上資源看似豐富,然而他們並不會去查找和翻看。何況一周見一次面,很多作為老師習以為常的知識要點,家長和學生並不熟悉,所以需要常常反覆提醒。
甚至包括學生回家如何練習。我一直都認為,這個方面在前期是需要老師來指導和幫助家長去完成的。
我覺得通過筆記來提醒也是個很好的方法。舉個例子來說,如果老師只簡單地說一句「回家多練習」的話,這句話對學生和家長來說是有歧義的。家長自然希望越多越好,而在不少學生看來(尤其是低齡兒童),只要他覺得自己比上周多練了一遍就算是「多練習」了。
為了避免這種不必要的矛盾,我會在筆記本上具體寫好什麼內容需要每天練習至少多少遍。(PS:如果家長總是允許孩子回家和自己討價還價的話,那我就無可奈何了。)
古人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個確實是經驗之談。
對於年輕的樂器老師來說,如果能夠堅持這樣記錄的話,這是個很好的方法,幫助自己提高教學水平。
如果各位家長沒有遇到像我這麼仔(xian)細(de)優(fa)秀(huang)的老師,我建議你們還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吧。
不過,我鍥而不捨地給學生上課做筆記的真實原因……
是為了結算課時費(大霧)。
哈哈哈~
推薦閱讀:
※梁歡《音樂的秘密》:言出必行才是最酷的
※100 年後,周杰倫會是怎麼樣的存在?
※如何編排一首合唱曲目?
※NHK拼了,今年紅白歌會收視率超50%?!
※音樂愛好者能從音樂史得到什麼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