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了:我的學佛經過
01-31
一、緣起 從小每當節日我們都會回老家祭拜祖先,家裡的祠堂恭奉著觀世音菩薩。我想這可能是影響我日後接觸佛法的因緣。怎麼說呢?讀高中時,有一陣子,心情不好,就會不自知的心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後因學業課重,菩薩聖號不知不覺離我好遠好遠。直至社會就業任公職,同事邀我一起到寺廟吃素齋,我才開始真正的接觸出家師父和佛教經典。想起第一次到寺廟,我剛踏進寺廟入口小徑那一刻,身心無比的舒暢,所有的煩惱不知到哪裡去了,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感覺到的,我也說不上來,就是好喜歡。這也是奠定日後我一心學佛的法緣。 二、在佛法上究竟學了什麼 1988年第一次接觸的佛經是《心經》,然後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和《阿彌陀經》。這二部經成為我每天必需做的早晚課。《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妙法蓮華經》經文中的一品。介紹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的願行。經文里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實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又示現種種身形,宣說佛法,廣度眾生。祂的慈悲救度眾生的願力,成為我的精神食糧。而《阿彌陀經》是執持彌陀聖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快捷方式。阿彌陀佛最重要的意義是發四十八大願,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最重要的是感應阿彌陀佛,要完全感應到阿彌陀佛,也只有發願,這樣才能完全與佛相應。因此,我每天沉浸在觀音聖號和彌陀聖號中,欲罷不已。慢慢的因為母親生病關係,又讓我接觸了《藥師經》(藥師菩薩發的十二大願,令諸有情,所求皆得。)、《地藏菩薩本願經》(學習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願力)和《金剛經》(要有絕對的善根;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過去、現在、未來三心不可得;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四相;要三輪拖空等等)。這些都是我結婚之前自己自修的經典。另外,自己在家也修過「五停心觀」的「不凈觀」,是除貪慾的觀想,有觀自身不凈和觀他身不凈二種。從腳趾開始,首先觀腳趾腐爛被蟲吃,慢慢就看得見一截一截的骨頭,觀至胃部時,整個胃被蟲吃,而有噁心惡吐的感覺。因為沒有人指導,胃最後疼痛得忍受不住,只好放棄(因當時並未認識老師或是過來人可以教我)。 後又轉至「數息法門」,當時多少體會呼吸的出入和長短,但感覺還是跟我不相應,愈數愈煩躁,身心愈來愈粗重;就改修「慈悲觀」,觀一切有情可憐之相;並配合觀音法門(耳根圓通法門),聽蟲聲、水聲、鐘聲、自己念佛的聲音,我發現靜坐容易不起妄想,而能專註在上面。比如念佛,耳聽自己念佛的聲音,意觀佛相好,因此我就一直用觀音法門作為我修練的法門。所以自己一定要找一個法門,能讓自己身心定下來,那個法門便是適合你。然後一門深入,自然達成心一境性。
推薦閱讀:
在1989年8月公公往生後的一段時間中,有幸接觸《妙法蓮華經》,當時是一字一拜《妙法蓮華經》。
同時在1990年3月有幸認識善知識張公尚德老師。 他問我: 「在家做什麼?」 我回答: 「一字一拜《妙法蓮華經》。」 他又說: 「妳以後不要一字一拜,改為一句一拜《妙法蓮華經》。」 我回家後,就改為一句一拜《妙法蓮華經》了。 《妙法蓮華經》的重點之一是:「一大事因緣」。有四步驟:(一)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凈故,出現於世。(二)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三)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四)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此為教化菩薩成佛唯一要道,故名一乘,或曰佛乘。開示悟入,也就是在說明此「一大事因緣」。
1990年2月有一天,我在家誦《金剛經》時,突然念不下去,頭腦清清楚楚,念頭起不來,聽到人的講話聲、鳥叫聲、車聲……等等,它都跟我相干也不相干,大約有二十來分鐘。我不知發生了什麼事,但也不去執著它,但心中還是一直記得這個境界。後來,認識了張尚德老師。 老師問我: 「你平時在家做什麼功課?」 我回答: 「誦《金剛經》,但有一回是這樣的境界。」 師就告訴我說: 「繼續保任。」 我當時還是鴨子聽雷,不懂也。 過了幾年,因為跟著老師學,我大概了解了當時的境界,也懂了老師「繼續保任」的意思。但因俗事太多,工夫不得力,所以無法「繼續保任」,慚愧之至。必須要說的是,我跟張公尚德老師這麼多年來,在佛法上究竟學了一些什麼呢?
1991年8月是我第一次參加老師的禪七。老師說:「參禪學佛要有一個標準和方法,返流全一,六俱不用。無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無六塵(色、身、香、味、觸、法),從《楞嚴經》著手,心性上下功夫,時時反省,就有力量。菩薩道就是只有眾生而無我,空有平懷、苦樂平懷、痛癢平懷,任何一切艱難困苦,坦然接受。」禪七前,我倍嘗人生的無奈、無助與痛苦,有時候真會讓我失去活著的勇氣,與活著所謂何來的感嘆!看世間一切眾生的痛苦,我卻愛莫能助。聽到老師說的:「時時反省,就有力量。菩薩道就是只有眾生而無我,苦樂平懷、空有平懷。」人要真正懺悔和反省自己的所言所行和過去今生的罪業,無形中力量就出來了。第一次參加禪七,我從無奈、無助中解脫,心中滿懷喜悅。 1992年6月老師要我修楞嚴咒敲木魚領眾,不曾念過楞嚴咒,也未曾敲過木魚,心中的惶恐與不安,不是言語所能形容的。看著老師一個字一個字的觀想釋迦牟尼佛寫出的楞嚴咒(現在裱掛在達摩書院的禪堂上),令我感受到當年釋迦牟尼佛在楞嚴會上傳法與弟子們的氣氛,莊嚴肅穆。有一天,老師問我: 「回溯過去,道路坎坷;展望未來,前路茫茫;在看當下,萬丈深淵,一動便粉身碎骨,那妳怎麼辦呢?」 我當時心中想著: 「修道如登萬仞頂,下來容易上去難。」 不管多麼的艱辛困苦,我要一步一步的向前邁進,勇敢堅強的面對新的人生,從此我的生命有了力量。尤其大家在共修楞嚴咒時,一片祥和肅穆、清凈莊嚴,融入音聲海之中,而湧現出如《楞嚴經》所說:「盡虛空、遍法界,清凈圓明、了不可得」的境界。(我當然知道,這只是我意識清凈面的浮現。) 老師對每位學生用的方法都不同,觀機逗教,隨病與葯。1994年3月我在三日清凈禪里領悟尤多。老師告訴我:「人累了,情緒難免低迷,煩惱是無明,不煩惱亦未必不是無明。」使我當下體會到起念即乖。老師的難忍能忍、難行能行,一顆平常心、平懷心、拖著疲憊的心……,深怕參加的學生們,無法入山採藥,滿載而歸;又要照顧每個人的身心變化,其慈悲胸懷,觀世音菩薩的示現,亦不過如此。 南太老師曾說過: 「尚德,你的念佛念得很好。」所以,老師就教導我們如何念佛,並寫〈念佛精要〉一文,內容如下:
一、念佛即是信佛、依佛、歸到佛。 二、念佛必須堅信佛。釋迦牟尼佛說:小草、微塵中都有億萬佛,所以念的雖然是阿彌陀佛,實際上是與一切佛合而為一的,這稱作感應道交。 三、凈土法門的念阿彌陀佛,是在助我們往生凈土,上品往生要有誠敬心、深心、迴向心;下品往生,在臨終時,一念清清明明,貼住阿彌陀佛,即可往生凈土,這也就是一念回機,便成本得。 四、雖說凈土,實際上凈土是超時間與空間的,也就是說心凈即凈土。 五、念佛即入念、凈念 (阿彌陀佛) 不斷,即心法之正法。 六、念的是阿彌陀佛,空的是自性彌陀。 七、因為空的是自性彌陀,所以凈念也空。 八、既然本來凈土,本來凈念也空,進入凈念,貼住一切空,又超越凈念,超越空,這就是禪,達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一念超空,超空一念。 九、密是由生起次第入有,從而入光明定,最後又契空,且盡虛空、遍法界。念佛也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凈土五經》,無一不為密。十、在《凈土五經》中,有〈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祂是悟道的《楞嚴經》中之二十五位圓通第二十四位,入禪先要悟道,真念佛者就是悟,真悟者必念佛,所以禪必契佛,念佛必能入禪也。
十一、因此,禪、凈、密是一而三,三而一的。 十二、音是質,聲是量,凈音與凈聲是由無相之 常寂光起用,這是由實悟與真修兩者達成的。 (參考達摩出版社《禪門語錄》一書) 老師念佛念得好,是因為老師上與諸佛菩薩同一慈力,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的結果。 記得有一次,2003年8月,早上五點三十分時,因身體突感不適,突然呼吸急促,自己就一直按摩頭部、額頭、心臟,嘴裡不斷的吐氣,忽然手腳冰冷,但「氣」一直往頭部出去,一時人全身無力,而且身體也已軟掉,經過張老師之輸氣按摩,後來漸漸的平穩下來。 我的體會: 1、知道氣不通,但自己知道哪裡不對又在那裡按摩。 2、在要身與心分離時,當下我的無明大於自己的作主,我並沒有抓住佛號,所以功夫還是不得力。 3、雖然回過神來,但自知自己沒有作主念佛,才又念佛,此時已來不及矣。4、可見人如果信心堅定、修持得好,是可以自己作主往生的。
5、自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身體的狀況,臉部變小,氣往頭部走,四肢對我而言,一無感覺,人的一念——自己作主,真的需要好好在此下功夫,有一天真的離開人世時,才能克服無明,讓我真正體認無明的可怕。 6、我體會死亡並不可怕,因為如果我死亡的話,並無不好,無病痛,只感覺一瞬間的不適,但也讓我體認生命的可貴。 7、總結:我一定要好好的修,在習氣上,轉化自己。我想我的未來一定是勇往向佛,而且應該在各方面變得比以前來的柔軟。我越來越體會到,柔軟的人,才真有福。 佛法說:菩薩是可以投胎作主的,這樣便堅定了我要學佛的信念,和克服煩惱的決心了。 又有一回是2003年10月,有天靜坐誦〈心經〉一文時,念到「是故空中」,突然有一念,「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不就是色在空里,空也在色里嗎?空與色(有質礙的存在)彼此相干也不相干。我們的存在不也是和空一樣彼此相干也不相干,你不妨礙我,我也不妨礙你,一切因空而有。只不過真是自己的一念,把我們原本具有的自性清凈通通丟掉,而證不到。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本體本空,所以在空里,沒有六根、六識、六塵、十八界、十二因緣和四聖諦,都是名相。 ※師批:遍計所執。 因此〈心經〉講一切都是心意識造出來的,遠離顛倒妄想,就能得正等正覺,所以它是無上的秘密咒語,一點也不假。 ※師批:因緣起性空(依他起)。結論:到彼岸,趕快到彼岸來度我呀!
※師批:有我即無度。 五蘊要空,也只在一念,本來空,因執著有,才空不了,被它所轉。 最後因感覺「想」的念頭起來,身心感到輕鬆自在,無比喜悅,有一股衝動,想證明自己的經驗是否為對,一念起,身心的喜悅又被壓住了,但終於略懂為什麼證到空性的人,他可以遊戲人間,不為所動,而自性如一也。行住坐卧,一舉一動都在那個裡面。 吾有一寶,秘在形山,終日在面門中出入,一點不假。 我們常常不自覺自己的問題,甚且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問題,所以大部份的人,不曾靜下心來好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人為什麼常常活在自我矛盾與掙扎中?又為什麼常常在顛倒妄想中徘徊?人滑稽的是為什麼有時候又凡事來那麼一點理性,忽然又不理性?我反省到是自己的問題,因為我有所求,原來有求皆苦。人之所以凡事在理性中,是因為他沒有貪瞋痴,這樣就不在情緒中了。老師常說:「他四十八歲時,什麼也沒有悟到,只是悟到自己什麼都要,所以痛苦。」我原來也是生生世世在「要」中過日子啊! 《華嚴經》里講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我的體會是,道理沒有搞清楚,就不會有正知、正見,容易落入我見妄想執著中。也因讀書讀得少,所以道理常常也不通。真正的修行是在事上修,事上磨練,我們常常一遇外緣,境界一來,就隨外境轉,始終隨著習氣業力在打滾,做不到「我本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我很慚愧的是,至今在理上、事上修,還是一蹋胡塗,不知哪年哪月,才能搞清楚。 再談定,曾經有過一個經驗,就是2008年7月在湘潭道南書院上課時,我是瞎貓碰到死老鼠,定在那裡,一動也不動(老師就拿紙輕輕的在我的鼻子上,看我是否還有氣息),當時全身舒暢,微微的呼吸,有暖的感覺,明明了了,外面的聲音也聽的清清楚楚,不昏沉也不散亂,我坐了一個多小時。 下座後,有位向先生問我: 「妳坐在那裡,有聽到我在講話嗎?」 我答:「有。」
他再問: 「我說了什麼?」 我答: 「您告訴張老師要為我護關,請他休息。」 向先生就點點頭了。 總結: 修持必須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親身證驗,言語說得在多、在好,沒有真正的做功夫,還是自己對自己繳白卷,自己在欺騙自己。 回憶起2005年達摩書院改建,動工了二個多月,因為蓋房子的師兄臨時有事,不克前來繼續完成,吾師便把這重擔交給我。當時,心中一時不知所措。一來我完全不懂建築;二來沒有蓋房的經驗;三更不知正在建房所有的工作流程,於是我就向吾師提議,另找高明懂得建築的人把它完成。但我的提議,吾師並未接受,執意要我把它完成,就這樣我開始學習如何蓋房子了。 在蓋房的過程中,因為做事,就有人的遍計所執和依他起的問題,人本身就很難搞,包括自己在內。新屋的內涵和型式也不定,各種不同的意見和聲音,你我他,統統不同,再加上每天要監工、找材料……等等,凡事都得自己張羅。每天看著工作進度,慢慢房子的樣式一步步的呈現出來了,心裡的感受,剛開始時有點喜悅,慢慢的成就感出來了,……。但是有一天,我站在客廳外的走廊上,忽然體悟到《金剛經》所說的: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一切都是有為法,都在成住壞空中,緣起緣滅,變化無常,誰也執捉不住,一切本來如此,法爾如是,《心經》講:「是諸法空相」,萬法皆空。就在此時,我超越了成就感,人生實在是要練習既無歡喜也無愁。 這時我又想起了詩僧八指頭陀的詩: 「萬事都歸寂滅場, 青山空惹白雲忙, 霜鍾搖落溪山月, 唯有梅花冷自香。」 「冷自香」──何其超越。 2007年到湖南裝修已擺放七年未完成的房子。當時也因地方上的各種糾紛和吵鬧,導致老師七年不敢回家鄉。2008年3月內裝修完成,同年就在湖南湘潭成立道南書院。 道南書院的對聯是: 「容止汪洋,大道中虛涵萬象。看人物風雲際會,搖洞庭八百里煙波。兼壯乾坤,開啟仁山和智水。 景行南嶽,曠懷內瑜瑾一心。將古今經典傳承,究華夏五千年文化。以新日月,步趨先聖與時賢。」 2013年4月負責達摩書院新添房屋,並於2016年1月正式啟用。此次蓋房讓我體會到:老師在絕對的自由中隱含著絕對的嚴格,在絕對的嚴格中隱含著絕對的自由。 近年來,老師不斷的在道南書院推廣中華傳統文化,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培養了無數的學子向老師請教。因空間有限,學員連吃飯都沒有地方坐。為了解決基本的教學需求,學習環境更加完善,書院學生自發捐款購地蓋房。我於2010年11月開始和幾位發心的道友籌劃購地蓋房事宜,終於2013年12 月購得土地,並於2014年3月正式在湘潭縣登記名為:「湘潭縣道南書院」。2014 年5月1日舉行開工儀式,5月6日準備動工蓋房,又因當地吵鬧多端,在搶工程,經幾次協調後,感謝政府的關懷和支持,終於2014年7月動工附屬工程,9月做主體工程迄今。歷經千辛萬苦、萬苦千辛,終於要進入內裝修工程了。 感恩諸佛菩薩的加持。 感恩老師給我的磨練(台灣、大陸兩邊蓋房)。 感恩一切的法緣。 吾師近年來希望透過重新整理和解釋《成唯識論》,用譯述韋達先生的中譯英版本:「唐玄奘的成唯識論」,同時討論歐陽竟無的唯識抉擇談、印順的唯識學與方東美和南懷瑾老師的唯識學,雖年越八十,猶日以繼夜的不畏勞苦,著作了《唯識新引》一書(現已在達摩出版社出版八冊)。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語言,試圖指出解說東西方精華文化思想會合的難處在哪裡,在西方人文思想和實際生活中,為什麼缺少東方人的境界和缺少某些語言文字的表達與辭彙,來發揚唯識學。2004年我和王世馨師姐、卓連進師兄發起創辦「中華唯識學會」。於2005年正式在台灣內政部成立了「中華唯識學會」;2009年12月「中華唯識學會會訊」創刊號出刊,一直至今。讓古今中外學術上共同了解一個根本問題:人從哪裡來?人本身的問題與存在的究竟是什麼?唯識學裡說得很清楚。 三、對宗門師承印證的看法 2009年1月恭讀南太老師《禪海蠡測》〈宗師授受〉一文。文中一開始提到宗門師承的印證。首先說指授宗徒,自古以來,無論道家、佛家、各門各派都非常注重傳承,才能接續命脈,因此老師選擇學生,非常嚴格,要不斷的考查、磨練,不是根器,所傳非人,不傳,否則犯戒。學生選擇老師,也是要考查老師的修為、功夫與見地,不可隨便依止順從,否則斷了自己的慧命,走上邪門外道,也是犯戒,尤以禪門更是嚴謹。歷來祖師大德悟道以後,都要依止老師,日夜精進,在旁學習數年或數十年,把老師的精華吸收、深化,然後更發揚廣化。 宗門印證必須要老師的認可,「以心印心」。就如世尊在靈山會上,所示化的拈花示眾,當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說: 「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釋迦牟尼佛印證了迦葉尊者。 又如四祖道信大醫禪師印證了牛頭山法融禪師,他說:「吾受璨大師頓教法門,今付於汝,汝今諦受吾言,只住此山。」 宗門印證的例子,《指月錄》、《五燈會元》……等都有記載。重要的是老師印證的對象,是真正的根器,並能荷擔大法,繼續慧命者。 宗門是以一師傳承即可,宗師的行止,氣吞寰宇,學問、人品、風範都皆一等,飛鳥掠空,了無軌跡,即為真善知識。真善知識是接引人的教導,往往是驅耕夫之牛,奪飢人之食,幫助真發道心,勤求菩提者,有朝一日能自見本性,這也難怪張尚德老師常說: 「老師對的,是對的;錯的,更是對。學生錯的,是錯;對的,更錯。」 而弟子事師,必須尊師重道,事師如父,接受老師身心的各種考驗,身經百戰,乃至墮指裂膚,筋骨暴露,方能有所成就,如密勒日巴尊者即是。 最後要說的是,當今的文明,「弟子覓師難,師覓弟子更不易」,唐朝時黃糪禪師說: 「不道無禪,祇是無師」。 因此明雲居戒禪師有鑒於此,寫了《禪門鍛煉說十三篇》,以供後人要勤求菩提者,借鑒參考。反省至此,我自忖思:我真的在勤求菩提嗎?真的在求無上大法嗎?不寒而慄。這只是筆者的一點感想,至於功夫、見地、行願還遙遠、遙遠,不過一念回機,便從本得,我希望能做到真信佛、依佛、歸佛,再莫生生世世在痛苦的業障中輪迴。 四、結 語 人生在世,無非就是解決情意欲和死亡的問題。吾師張公尚德先生說:「有情必苦,有意必盲,有欲必亂。佛法全在『融化』情意欲;人本來『情意欲』,此所以要修三大阿僧祇劫。」(參考達摩出版社《禪門語錄》一書) 「何自有情因色始,何緣造色因情生。」人有生命,是由男女而來的。有欲就有愛,有了愛就生情;情又生起欲與愛,愛又生起情與欲,情、愛、欲在人類活動中,輪轉無已。《楞嚴經》開頭也是說阿難見摩登伽女一見傾心,幾乎落在情波慾海之中。由此可知,食色性也是人生的一大苦惱。可見人一輩子都是處於拉扯情慾的泥沼中,而不能自拔,生生世世在六道中輪迴無已。 人世最公平的就是每一個人都會死亡。「生死」為何物?人活著是為了什麼?死了又到哪裡去呢?學禪學佛就是學習人生一大解脫境界。《指月錄》里記載許多禪師瀟洒離世的公案,如臨濟禪師即是。——「咸通八年丁亥四月十日,將示滅。說傳法偈曰:『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離相離名人不稟,吹毛用了急須磨。』復謂眾曰:『吾滅後,不得滅卻吾正法眼藏。』三聖出曰:『爭敢滅卻和尚正法眼藏。』師曰:『以後有人問你,向他道什麼?』聖便喝師曰:『誰知吾正法眼藏,向這瞎驢邊滅卻。』言訖,端坐而逝。塔全身於府西北隅。謚慧照。」 這也是我學習嚮往的境界。 張尚德老師讀後:不可說二零一六年六月十四日於湘潭道南書院推薦閱讀: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