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時候該怎麼辦?

最近,心理學家武志紅在自己的公眾號談了「失控」這個話題。

我們先看一個精神分析學的經典案例。有一隻小狗,打了兩個嗝之後就開始不停地叫,好像前面有個敵人一樣。

小狗之所以會叫,是因為它發現控制不了打嗝這件事。而且小狗會覺得自己控制不了打嗝,肯定有其他的力量在控制打嗝。

而且打嗝讓小狗很不舒服,所以這個外界的力量一定對它有惡意。這就是小狗覺得外部有敵人,並且一直叫的真正原因。

對孩子來講,特別是很小的孩子,也會有這樣的行為。比如,有個一兩歲的孩子,不小心把牛奶打翻了,結果他卻說是媽媽打翻的,還伸手要打媽媽,聽起來很奇怪吧?

其實和上面的案例是一樣的,這個小孩本來覺得自己是可以倒牛奶的,但最後牛奶灑了。對他來說,這就是一件失控的事情。

在孩子的世界裡,主要的力量只有他和媽媽,既然他控制不了倒牛奶,他就覺得一定是媽媽在控制,所以牛奶灑了就是媽媽乾的。

你看,當小孩感到失控的時候,會歸罪到外部世界。在這個例子里,孩子覺得是媽媽把牛奶弄灑了,其實是一件好事。

因為這說明媽媽和孩子可以一起努力克服困難。這件事被克服之後,孩子就會覺得世界重新變得可控了,就知道這些不可控的東西是可以克服的,長大後他心態也會更積極向上。

但如果他覺得是個看不見摸不著「魔鬼」,導致了失控的發生,問題就比較嚴重了。比如有個媽媽,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連著搬了好幾次家,結果她發現孩子開始怕黑影。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連續搬家對一個孩子來說刺激太大了,他會經常覺得失控。但他不知道是搬家導致了這種失控,就只好把不好的感覺歸罪於看不見的敵人。

而黑影呢,恰好看起來像是一種強大的力量,黑暗之中好像有什麼東西導致了失控的發生,比如說,鬼。這也是很多小孩子怕鬼的原因。

所以家長一定要多陪伴嬰兒,照顧好他們的吃喝拉撒睡。對小嬰兒來說,如果一切事情都處在一個可控的範圍內,他就會覺得活在一個很好的世界裡。

那如果成年人失控了會怎麼樣呢?成年人一般都會採取向內部攻擊的行為,比如對自己的悔恨。舉個例子,有個人晚上喝了兩杯咖啡,結果失眠了,而且到了凌晨兩點多了還是睡不著。

這時候他就自我攻擊了,因為明天還要上班,還有很重要的會,這時候還睡不著,明天狀態肯定特別差。他開始自責,為什麼自己非要喝那兩杯咖啡?

還會想自己連睡覺都管理不好,難怪比別人差。這裡的「失眠」就是件失控的事情,我們知道「失眠」是不好的東西,所以也就覺得,控制不好睡眠的自己也是不好的。

當然,和小動物和嬰兒比起來,這種心態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們多數會怪罪在自己身上。為什麼說是進步呢?

因為當我們怪罪外部世界的時候,我們就默認了這件事我是無能為力的,你也就放棄了努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會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倒霉的事說成是「我的命不好」,這其實是自暴自棄的心理。

面對生活中的這些失控,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有個日本人發明了一種療法,這種療法的核心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意思是說,當你遇到一些失控的事情時,要努力接納這些不如意,同時繼續做你能做的事情。我們從上面的案例能看出,不管是打嗝,打翻了牛奶還是失眠,主人公都把它們看成了一件充滿惡意的事情,而接納的意思,是把不如意當成一個中性,甚至是好的東西,讓它發生就可以了。

所以你看,想要平靜地面對生活中那些失控的狀況,心態的調節十分重要。別把失控當成魔鬼,順其自然,做你能做的事情,這才是正確的心態。

推薦閱讀:

未來機器人入門——6:控制
無人機飛控通俗演義之 跨越千年的控制
模型參考自適應控制方法中的參考模型是怎麼定出來的?
最難識別的操縱:以愛之名|你有沒有經歷過以下4種類型的高壓型控制?

TAG:控制 | 情绪失控 | 方法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