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劇」
這篇文章是寫來總結「推理劇」這一類型的影視作品,有什麼大體上的特點,算是我對自己在畫的題材做個簡單研究的成果。
2013-06-04
原文地址:「推理劇」_游竺
這幾天描線時候看《女巡按》(與其說是看,不如說是聽……),小時候特別迷的電視劇因為要上學的緣故總是看得斷斷續續的。這次有機會看的時候,就發現了和推理斷案類相關的電視劇的一些表現手法和內容上的特點。我看過的包括《少年包青天》《包青天》《大宋提刑官》等等(還真少……)大陸特色的古裝推理劇有自己專門的名稱:斷案劇。這才是十分具有中國特色的產物。日本和外國的推理小說或者電視劇都以罪犯刑偵為主,唯獨大陸可以產生「大人斷案」的神奇現象。關於外國的推理小說,最詳細的說明在百度百科:推理小說(小說類型)
且不說文字的形式吧(文字當然是最自由的也是最困難的),單就能夠用畫面展示的方法(電視劇、電影、漫畫),受到媒介的特點限制,視覺形式展現推理劇的手法還是有一定限制的。於是,故事的展現過程就會有不同的重點。n1. n重點是「推理的人」(名偵探:包公、狄仁傑……) n
n既然重點是人,名偵探的性格就會是重點表現的內容之一。案件則圍繞名偵探展開,表現偵探本人如何神通廣大,料事如神。另外,除了偵探以外,必定還有各種得力的助手來幫助偵探辦案。於是,偵探和助手間的默契也稱為可以描寫的內容。有時候為了突出人物,案件本身的描寫可能並不重要。既然是突出人物,讀者掌握的線索必定比偵探少,那麼讀者就只能跟隨偵探一步步接近真相。這也更近似於懸疑。2. 重點是「犯案的手法」(推理過程)--本格推理
n如果重點是讓讀者知道兇手如何犯案的,那麼偵探的描寫退之,有時候並不需要描寫非常富有人性特點的偵探。注重手法描寫的案件,則要突出犯案手法的奇思妙想,也就是讀者怎麼也不知道怎麼樣的手法能造成那樣的結果。於是這就成為讀者繼續追看的動力。我想看看這到底是怎麼造成的。這個時候,兇手也許早就被讀者猜出來,動機可能也很簡單,關鍵就看你如何將兇手犯案的手法展現出來。也有兇手很難找出來,而手法也很複雜,這就需要更多的精力來進行推理。3. 重點是「犯案的動機」(理由)--社會派推理 n犯案的動機是比較難描寫的,因為這牽涉到人性的黑暗面。也許殺人手法很簡單,兇手也能讓你猜出來,可你搞不清楚他為什麼這麼做。所以,動機牽涉到當時的社會背景如社會制度的黑暗面、人性的黑暗面等等。它所關注的是「人為什麼作惡」這一點。這個考驗的是作者對於社會、歷史、人性、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和理解。4. 重點是「犯人本身」(犯人)n如果重點放在犯人身上,偵探可能就是個附庸。這個犯人得多麼窮凶極惡,才值得人去研究和描寫他。犯人的重點還是人,這個人是如何成為如此罪大惡極的人,為什麼會這麼殘忍等等。這種強大的反派,需要一個同樣強大的對手(正義一方)來對抗,這時候正邪兩方的對抗可能成為描寫重點。不過,也可能就是描寫一個罪大惡極的人他怎麼作惡。不過我覺得單單描寫惡,並不能使故事圓滿。人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能夠懲惡揚善吧。
5. 重點是「敘事手法本身」(超越內容,媒介的表現手法成為重點) 如何表現推理過程或者展現兇手等等這些內容的手法成為作者關注的重點的話……雖然我提出來,可惜我還沒見過嚴格意義上目的只為了表現手法而存在的作品。通常人們還是更關注內容多一些吧,形式的東西總歸還是要來服務作品內容的。不過,因為推理劇很受歡迎,各種類型內容的推理相關的劇都很多了,各種重點都涉及的也有吧。讀者對推理劇欲罷不能的原因也很簡單:人有殺不死的好奇心啊……
推薦閱讀:
※Neil Gaiman 的文學創作模式應該如何歸納?
※長篇小說怎樣形成故事架構、設定人物形象?
※你曾寫過哪些漂亮的短詩?
※有沒有一些知名作家給我們的寫作建議?
※如何在小說、劇本中塑造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