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影響力方程式
原文地址:影響力方程式_游竺
我又來抄書了呵呵呵~
這本書是買《技術元素》時在網站上看了一眼「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下面這些書」一欄之後發生的事。網站現在比我還了解我的喜好了……總之,這本書當時剛好解決了我的一個困惑:身為這個時代的一個小小個體,如何通過運用各種平台逐步打造自己的影響力。為何要打造自己的影響力?理由很簡單,為了能夠最大程度地做我想做的事,而增強我自身的不可取代性一直是我的隱形目標,既然如此,打造個人品牌就是一件繞不開的事。
而這本書《影響力方程式》的副標題「如何為自己代言」「6步打造個人影響力」簡直像磁石一樣吸引我的眼睛。買了書,花了2天就看完,收穫很大。這是一本提供了很多實用建議的在一定階段富有指導性的書。我不知道它多久之後會過時,不過我覺得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它都會給同樣需要打造個人影響力的人一定的幫助。有興趣的人,不妨入手。接下來是我摘錄的書里一些我認為好的內容,括弧內是我的感想以及和漫畫的結合應用。畢竟這是對我來講有用的東西,如果想獲得屬於自己的解決方法,還是自己去看書吧~
本書的作者是克里斯.布洛根和朱利恩.史密斯,這兩人還是《信任代理》的作者。兩人也都是美國著名的網路博主,他們把自己從草根到網路先鋒的心得和在此實踐過程中的建議寫成書並整理為一個公式,即影響力方程式,供大家參考。這個方程式寫為:
IMPACT=contrast×(Reach+Exposure+Articulation+Trust+Echo)
IMPACT=CREATE
影響力就是充滿創意地表達你自己。
下面開始抄書……
一、 n本書目的:
這本書實際上講的是如何吸引更多的受眾與你進行互動,以及學習如何圍繞這種互動交流的體驗來建設社區,從而將平台品質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人,才是那個決定性因素。
我們從來不對受歡迎程度或影響力所衍生出的任何數字指標感興趣,比如影響力積分、粉絲數目之類,而是將目光聚焦於單個人身上。對於我們來說,自始至終更重要的事情是:如何與一個具體的人建立關係,以及相對於跟大多數人打交道,更清楚如何與這個單個的個人發展處一種優質關係。
二、影響力方程式:
影響力=對比度X(觸及率+曝光度+表達方式+信任度+共鳴水平)
6個影響力因子
1.對比度:區別度、關注度,定位清晰度。它勾起受眾某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而它又包含有某個足夠突出的差異點以引起受眾的再注意。
2.觸及率:指的是平台的追隨者或者訂閱者的多少,以及你的粉絲數量,抑或與你以其他方式在發生聯繫的人的數量。
3.曝光度:你多久與他們打一次交道。多久更新一次是適當的,與受眾交流時如何把握分寸感。
4..表達方式:這個指標關心的是如何獲得理解,而且是在最短的時間內的心靈通達。
5.信任度:是什麼決定了我們會去信賴一個人?
6.共鳴水平:你給自己平台的讀者、訪客或參與者留下了彼此心心相印的感覺。
4大塊,4個更為明確的工作指導方向。
1.目標:你想吸引那些人?
2.內容:認同,助益,優雅,簡潔,共享,原創
3.平台
4.人的因素
你留在客戶、潛在客戶和前客戶心中的影響力才是你最核心的事業。
你的目標是要在一個更大的故事脈絡里專註於自己的內容的傳播,同時順著這條脈絡,你所呈現的「節目」將會有某個一致的主題貫穿其中。
先打好堅實的基礎,再連級跳。秉承開放的心態,結合目標進行實踐,並願意適時改正、做出調整。
對於搭建社交網路這個過程來說,成功吸引到第一批關注者是最艱難的一個環節,也是你需要面對的第一個大的挑戰。
三、分別說明影響力方程式中的六大因子:
1. nCONTRAST:對比度。對比度為零,影響力為零。
《藍海戰略》:個人或企業不能光靠與對手的競爭來謀求出路,同時還要去勾畫一個領域內仍處於「缺席」狀態的新發展方向。(《藍海戰略》這本書我也看過電子版,其中的部分內容我覺得還挺實用,有空分享。)
7個問題找到好創意:
1.創意的目標是什麼?
2.如何讓創意跟我的現狀相結合?
3.此創意讓我增加多少工作量?
4.實現創意的步驟是什麼?
5.創意的執行需要哪些額外資源?
6.我如何知道是該繼續還是該退出?
7.何時可以圓滿收工?
好的創意會賦予你某種情緒,不論是何種情緒。好的創意會吸附在頭腦已有的其他概念之上。好的創意滿足需求。
對比度是對創意做到了更透徹的了解、明白它應當具有的外在形態,以及懂得為了讓一種構想能被需要它的人所吸收而應該去做些什麼的結果。
傳遞內容的兩大途徑:推演及比喻。
如何提升對比度?
1.加強對行業空間的認知。
2.放手一搏。
3.明確競爭力區間。
4.縮減。
5.淘汰。
(關於對比度,我一直在琢磨這個因子。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絕對的「與眾不同」幾乎不太可能,但在一定的比較範圍內做出擁有自己特質的東西還是可能的。就漫畫而言,對比度也是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的。從畫風、故事、分鏡、互動等各個角度來說,應結合所在的題材範圍來看待這個事情。人們比較東西,不會去比較完全不同的無法比較的事物,都是在有一定相似特徵但又有所不同的範圍內,容易感知到事物之間的不同之處。比如少女漫畫的畫風就起到很大作用,而少年漫畫的劇情起到的作用更大。要做到「與眾不同」就是在自己的題材或類似畫風內規划出屬於自己的空間。摸索自己的武器是每個漫畫家的必修課。「與眾不同」並非可選項,而是必選項。對比度就意味著辨識度,使人們自動貼標籤在上面,有一定的認知度以後就無需經過複雜的提取程序,可以自動辨認了,是很管用的防盜版方法。提高對比度,還要警惕「為了不同而不同」,這種反抗本身容易落入俗套,因為我們周圍的東西和比較的範圍也總是在變動,換句話說,所有以前存在過的和現在存在過的風格、作品、主題都可能是自己的潛在對比對象,我們增強自己對比度的難度總是隨著時間的增長而加大,除非我們擴展新的領域,從頭建立新的標杆。關於這個,以後有空總結……)
2. n ARTICULATION:表達方式
觀點越清晰,傳播力越強。表達方式有助於提高對比度。
如何完善對觀點的描述。
1.信息搜索渠道多元化。
2.挖掘出乎意料的關聯性。
3.移除不相關的內容。
4.從偶然中找尋亮點。
寫作,21世紀必備技能。
建議:
1.無錯字。
2.擴充辭彙量。
3.向大師取經。
4.抄寫名家名作。
5.永不停筆。
思維導圖的妙用:你可以借用思維導圖來檢驗一種創意的可行性,檢驗你自己對一種構思的思考是否成熟,並發現為確保一種想法獲得成功所需的額外支持因素等。
如何解剖出核心信息?
1.利用三角形評估創意
2.利用交集尋找目標讀者。
3.利用身份公式明晰自我認知。
(我用這個三角形評估方法確定了自己的文章的目標受眾,讓我想明白了一些問題,有興趣的人可以結合自己的能力和興趣來劃分自己應該發展的核心技能範圍。)
3. n REACH:觸及率
打造專屬於自己的發聲平台。
觸及率要靠時間來發酵。
在觸及率上作假可能會為你帶來一時的利益,但不會為你帶來真正意義上的提升。為了獲取以及進一步拓展你的觸及率,你需要苦心孤詣、付出極其刻苦的努力,而且你還需要比大多數人更多的耐力。
最常見的方法往往也最低效。理論上,最常見的渠道(打廣告、口碑營銷)通常也是最擁擠的渠道,既然它們是商人最先想到的方法,所以對這些渠道中的關注度的競爭也是最激烈的。構建一個自媒體平台可以滿足我們的需要,而四通八達的個人網路平台則是最完美的選擇。
若你將從織就的人際網路和搭建的渠道內汲取回報的過程越往後推遲,那麼,你獲取粉絲和建立信譽的速度也將越快。
平台的價值體現在號召力上。平台價值的體現,部分依賴於平台所積累的訪客群是否能夠在你的引導之下付諸實際行動。
幾乎每一個案例都顯示,當我們主動向某個擁有聲望的人示好時,首要目的應該是提供他們所需的幫助。因此,儘力讓你的平台看上去是那個最有可能達成對方目的的地方。
偉大的平台有什麼特點?
偉大的平台意味著最大程度的開放。
偉大的平台體現專享性。
偉大的平台幾乎只輸出優質內容。
發布你內容時注意:
1.不要盯著你自己的讀者群,而是去盯著那些還沒有關注你的讀者。
2.總是儘早提出請求,而非等到實際發布當天。
3.創造出真正具有激勵性因素以及/或者稀缺性的內容。
4.平台內容必須始終如一地保持高質量。
觸及率的增長遵循非線性規律。本書作者的個人網站讀者數從0攀升到100,用了整整八年時間。如果回頭去看一步步建立起讀者群的過程,曾經經歷的艱難很可能會把自己嚇到,所以不要回頭,只管向前。
4. n EXPOSURE:曝光度
讓自己無處不在,卻又不露痕迹。
噱頭總有成為過眼雲煙的那一刻,但是你苦心經營的平台卻會散發出持久的生命力。
構建平台的重點是利用你的平台聚集一群高質量的聯繫人,並對你們之間的社交關係鏈進行維繫和加強。
增加曝光的可行性策略:
1.從志趣相投的人身上著手。
2.對於那些跟你興趣不相投的人,講述能夠有助於拉近你們彼此關係的故事。
3.講述令客戶感到驕傲的故事。
4.先主動示好。
克服「掉粉」的恐懼。為了真正弄清楚你的訪客群成員的真實感受,唯一的方法就是當你去嘗試新事物時,觀察其中的變化。
當覆蓋廣泛的內容觸及了網路平台內的各種不同話題時,其最大的意義在於,這有利於你收集信息,從而形成對理想觀眾的直觀認識。
如何應對信息過飽和問題?
1.有針對地進行內容創作。
2.迎合移動終端。
3.製作電子書、短視頻和信息圖。
4.避免多平台內容同步。(這個提示當時對我很有用,我當時正在苦惱微信和微博的內容如何區分,看了這本書以後有了初步想法,但還在摸索中。)
5.注意分寸。
儘管你必須找到有效的方法與人們發生聯結並儘力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但若掌握不好分寸而將自己過度暴露於人前,等待你的將是被忽視的結果。
堅持更新比追求完美更重要。擁抱新媒體。被動曝光優於主動曝光。
你要認清問題的實質,關係是你最大的資本。平台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它讓我們保持與人們的交往,並有助於關係鏈的拓展和維繫。
5. n TRUST:信任度
成為一名信任代理。(該書作者的《信任代理》我還沒看過,要是有人看過歡迎分享讀後感。如果我自己有空,也會瞧一下。)
信任公式:C×R×I/S=TRUST。
C=公信力(credibility)。只能慢慢積累的核心要素。
R=可靠度(reliability)
I=親近感(intimacy)。實實在在的人情味。你不要試圖去表現得有人情味,而是要實實在在地擁有人情味。
S=利己程度(self-interest)
從當下的市場氛圍來看,要維持一種持久強韌的商業合作關係,信任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幫助你達成目標。
如何和人展開互動?
1.遠遠走來。
2.初次接觸。
3.獵取機會。
4.預熱階段。
5.牽線搭橋。
6.意猶未盡。
7.ECHO:共鳴水平。
每一次互動都在說「我們」。
如何獲得共鳴?
1.使用他們的語言。
2.找到共同話題。
3.分享真實感受。
(說到共鳴,我可以放一下前面寫的幾篇文章在妖氣日誌的推薦數,作為參考。因為在妖氣上聚集的一起畫漫畫的小夥伴比較多,至少關心漫畫的人相比其他網站多,容納比較寬鬆的討論的氛圍也較多。所以,這上面的小夥伴容易理解我想說的話,因此以此為統計參考。截止到2015年4月27日為止《交朋友的那些事》12推薦,《免費給看了,還怎麼掙錢》18推薦,《一千鐵杆粉絲理論》16推薦,《為什麼數字沒那麼重要》6推薦,《新解「選秀節目和原創漫畫網站」》16推薦,《作品封面怎麼選?》1推薦。我總結下來的感覺是,有關行業大局的分析總結類文章容易引起共鳴,大家比較關心,還有像交朋友這種貼合大家實際的問題也共鳴較大,另外我在文章里分享真實感受的情況也大多能收穫共鳴。而我每次寫有關漫畫技法的事情……反而沒什麼人看……)
(在寫文章獲得反饋的過程中,也能觀察到共鳴和情緒相關。情緒共鳴包括正面情緒共鳴和負面情緒共鳴。不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情緒共鳴都會引發推薦和評論。在不同地方,不同情緒共鳴起的作用大小不同。這取決於很多要素,在這裡無法做一個統一的論斷。所以我們在碰到熱點內容時,不論是當時被那些語言煽動起正面的或負面的情緒都要有所警惕,不妨暫時不要轉發等待自己情緒平復更為冷靜的時候再來看待這些內容。在網路上,捏造事實歪曲事實以煽動大家情緒實在太容易了。)
做個「穿針引線的人」。
1.不要無休止地進行新書發布倒計時,沒有幾個人會像你那樣激動。
2.少轉發讀者分享我們書的圖片,留出空間發掘和展示粉絲身上的亮點。
3.一天騰出20分鐘通過網路渠道與他人進行交流互動。
4.從接收方轉換為給予者。為你的讀者創造他們所需要的機會,這會讓你贏得更多的人氣。
激發情感,共鳴水平的根本。
為我們所創作的內容注入激情或者某種情緒,是令我們的在線內容創作超越逐底競爭,走出平庸的關鍵。當你讓受眾感受到了什麼,不管是舒服的、有力的或任何其他積極正面的情感,他們都會將這種情感——而不僅僅是你所提供的信息,跟你或者你的品牌聯繫在一起,你也會因觸及到他們的內心而有更大的收穫。
怎麼做?
1.精鍊你的信息。
2.找出信息背後的核心情感。
3.從多個角度重複傳遞同一種情感。
4.細節。
5.實踐,反覆實踐。
包裝你的小怪癖,但不是糟糕的習慣。(這算一個小秘訣吧。大家都認為傑出的人會有點怪,會與眾不同,倘若自認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話,不妨製造一些小怪癖。就我的體會,比如在作品花絮里不給自己穿衣服,把自己畫成平胸,嘲笑自己的筆名,這都算賣萌……作者賣萌取悅讀者,讀者也很開心不是么……明明有可能私下裡自己是個提前過上退休生活的女漢子,單調機械的生活著。或者在網路上犀利品評時事,私下裡卻是個三觀超正的熱血好青年等……最極端的例子就是明明經常休刊加草稿漫,還是很多人愛的死去活來的富奸。不過這不算他的怪癖吧……)
如何面對批評?
無論是批評還是讚揚,全都一視同仁,僅當做他人的想法和觀點接受下來,不作他想。不論別人說什麼,讚賞也好,職責也罷,對於這些花了時間來做評論(無論通過什麼渠道或媒介)的任何一個人,你應該持有的最重要的態度是感謝他們。如果你能適可而止做到這一點,就足夠了。
最後,譯者後記里有一段話,我覺得有必要摘出來讓大家能客觀看待「打造個人影響力」這件事。
「媒體對當今世界的影響如此這般深刻入骨,這在20年前還是不可想像的。社交網路極大地改變了人們互動交際的方式,無限地拓展了人與人之間發生關聯的可能性。新媒介打開了一種全新的、更為平等和民主的人際局面,而與此同時,反饋的及時和反饋面的無限擴大,也為這種新的聯結方式增添了更多的複雜性。身處新媒體時代,有人如坐針氈,不知如何具體行動,從而一展雄心抱負;也有人還沒能清醒意識到新媒體的巨大意義,仍沉浸在舊時代的行為方式中,以致錯失了大好時機。面對挑戰與機遇,《影響力方程式》的兩位作者以其寬闊的視界和誠摯的努力,試圖帶領我們走出初期的迷茫。
不過,雖然時代的每一輪更新都免不了科技手段在背後的推波助瀾,但歸根結底仍舊是關於人的問題,這也是本書內容所反覆強調的。也因此,終究還是對一個人自身修養的考驗,且是更為嚴厲的考驗。這對於身處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不能不說是一件好事情。我們需要提升自己的這種緊迫感是前所未有的,因為每時每刻,我們無不是在整個世界的緊密注視下展示真實的自己。本書還會告訴我們,當人在面對如此巨大的衝擊之下,究竟應該如何正確調整自己的心態,而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因為你自己就是你全部的和最重要的資本。但越是看似尋常的問題,要想真正獲得解決就越是不易,不過本書兩位作者的講述平易且令人信服。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本很及時的書。」
是的,這是一個提倡做真實的自己的時代,你自己就是你全部的和最重要的資本,這是一個可以低成本打造個人品牌的時代,並被鼓勵這樣做,就連商品、公司和企業都人格化的時代,魅力人格體的時代的確是到來了。不過,這裡面就有一些更難回答的問題暗藏其中了。
什麼是真實的自己?有真實的自己,那就有虛假的自己了,那如何分辨真實的自己和虛假的自己?怎麼做真實的自己?有這種東西嗎?所謂魅力人格,又在哪裡?什麼樣子的人格才算魅力人格?魅力人格體又怎麼和商業掛鉤了?怎麼做真實的自己就可以有錢賺了?開什麼玩笑?
所以譯者說越是看似尋常的問題,要想獲得真正的解決就越是不易。我自己覺得,以前我們覺得那些虛頭巴腦沒有用的東西比如美、價值觀、設計、藝術、文化、哲學、宗教,恰恰在未來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些東西,並不是看一兩本實用的書就能解決的。說到底,畫漫畫的當然是靠作品本身說話了,至於這些知識都是在已有的堅實的基礎上才能發揮作用的。所以,先給我好好畫漫畫吧!
推薦閱讀:
※老了,那又怎麼樣?
※2017-2_林奈_《阿勒泰的角落》
※看書的時候聽什麼歌曲能夠讓自己靜下心來不分心?
TAG:读书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