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茶館書:布達拉宮山洞裡的茶館和尼姑寺里的茶館

西藏。拉薩。

雖說藏區同胞「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說法,已經是老生常談。但真正到了拉薩的人,一般還是會震驚於其大街小巷遍布的茶館數量,詫異於茶,在藏區民眾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之分量。

不同於內地茶館的清飲為主,也不同於我們對西藏茶飲都是酥油茶的想像,真正像血管一樣貫穿於拉薩這座城市,紮根於這座城市人心裡的,卻是一種甜茶館。

甜茶,這種據說是上世紀初,由來藏的外國人,和出國留學的貴族子女共同普及開來的一種外來的茶飲方式,由奶、紅茶和糖製作而成,如今已成為除家庭酥油茶之外,藏地百姓最不可或缺的一種日常飲品。

而今天,茶語網(www.chayu.com)所要做的,就是在一天的有限時間內,在拉薩星羅棋布的甜茶館中,找出最具代表性的那幾個。

上午 9:00—10:30

山洞甜茶館(又名:雪幼兒園茶館)

坐標:布達拉宮西側下方山洞內

每一個來到拉薩的人,幾乎都來仰望過布達拉宮,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留意到布達拉宮西側山腳的那個小小山洞,並有機緣走進去。

始終無法得知這個防空洞一樣的隧道的具體由來,只聽賣茶的小妹說這裡開了四十餘年。

沒有掛牌,沒有菜單。這個開在遊客最多的景點的茶館,似乎無心招攬太多的客人,反倒成了最鬧中取靜的一方小小洞天。

坐在茶館一個多小時,門外如織的行人中,進來的幾乎都是本地人。

門口買餐票,洞子的盡頭是廚房。簡單的桌椅沿著洞壁兩側一字排開。每一個進來的客人,無論選擇坐在哪裡,都必須走完這一條狹窄的小道,去遞餐票,並接受所有人的注目禮。

整個過程,像個儀式。

甜茶都是大鍋熬制好了之後,灌到壺裡賣。價格論磅算,最小的1磅壺,4元一壺,2磅8元。

這個價格在拉薩各家茶館似乎都已達成共識,差價最多5角錢。

一壺甜茶、一碗藏面,這是本地人一天的打開方式。而除了藏面,拉薩的甜茶館幾乎都有炸土豆、蓋澆飯、涼麵、泡菜,等等供應。

生活化的甜茶館,沾滿了人間煙火。

儘管門外遊客匆匆,但清晨的山洞甜茶館,茶客來來去去,始終未曾客滿。人們小心翼翼地耳語,生怕驚擾到別人。

只有枯黃的燈光,斑駁的石壁,和回蕩在洞子里的早間藏語廣播。

上午 9:00—10:30

倉姑寺茶館

坐標:東孜蘇路四巷

百度地圖「倉姑寺茶館」很容易被導航到倉姑寺去。但事實上,這個曾經與寺廟合二為一的茶館,其實已經不知從何時分離出來到十幾米之外的另外一個四合小院。

唯一不變的,是這裡依舊保持的寺廟氛圍,以及它的經營者——倉姑寺的女僧人們。

茶館小院中間,正在勞作的女師傅們和排隊買票的茶客。即使正在做著體力活,僧人的嘴裡依然在喃喃念著經文。

倉姑寺茶館雖然不在人流如織的主幹道,比較難找,來的也基本都是本地原住民。但因為位屬大昭寺的片區,時不時還是會有不明就裡的遊客無意間「闖」入,然後驚喜異常。

甜茶館裡賣的東西都差不多,而倉姑寺茶館最與眾不同的是這裡還賣包子,有氂牛肉包子和素菜包子兩種,據說是一絕。

取餐處。

兩層的小樓,對上了年紀的藏族阿媽來說,上上下下是個不小的挑戰。

茶館的內部,都是跟寺廟一樣的裝飾。而對比同在大昭寺附近的鼎鼎有名的「光明甜茶館」,少有人知曉的倉姑寺甜茶館實在是難得的清凈。

這位大叔隨身攜帶了一個小型收音機,不停地播放「梵音」,而在這樣的宗教氛圍下,反倒平添了一份寧靜平和。

出來茶館,十幾米開外的林廓路上,就是真正的倉姑寺。據說這是拉薩城內唯一的一座尼姑寺廟,享有很高的聲望。

看著轉經筒飛旋,咀嚼著口中殘留的甜茶味道,聽著耳中的梵音,一時竟不想再挪動半步。

14:00—16:00

光明港瓊甜茶館

坐標:拉薩市城關區丹傑林路

無論什麼時候來到光明茶館,這裡似乎永遠都坐滿了人。

坐落在通往大昭寺的要道之上,即使不知道這裡的人,走在離茶館幾米開外的地方,也能聽到「嗡嗡」的人聲,從而走進來一探究竟。

作為今天拉薩名氣最大的一家甜茶館,光明茶館吸引了天南海北的遊客。而這個條件簡陋,又人滿為患的茶館,被藏民戲稱為「紙盒子茶館」。

六點多熬茶,八點鐘開門。不用很久就坐滿了人。本地人、外地人,不同層次、不同職業,這裡什麼人都有。據說要想打聽個什麼事兒,就往這裡坐上一天,准成。

不知道是不是唯一,但這裡卻是我們經過進入的茶館中,唯一還可以甜茶論杯賣的地方。翻了若干次價格後的今天,一杯甜茶是8毛錢。

只要你杯子空了,桌上又放了足夠的零錢,就有來回巡視的服務員給你的空杯自動加滿,然後她自己拿錢找零。

整個過程不需要雙方說一句話。可見這約定俗成的老規矩,是多麼的深入人心。

光明港瓊甜茶館據說是2006年才從舊址搬到此處,分內外兩個大堂空間,此為內堂。

賣望遠鏡的、賣旅行紀念品的、旅行社發名片的、乞討者……絡繹不絕,都盯上了這個人氣最旺的茶館。

西藏生活節奏慢。不同於停下來歇腳拍照,但始終進進出出、急於趕路的遊人,本地人叫上三五好友,在這裡有吃有喝,打牌扯淡地幾乎可以耗上一天。

17:40—19:00

老光明甜茶館(又名:光明商店餐館)

坐標:拉薩市城關區欽古巷5號

沿著光明港瓊甜茶館正對面的巷子,一直走,沒幾米,就是人們習慣俗稱的「老光明茶館」。

這實際路程只有兩分鐘的老光明,讓我們好一番尋找。但結果也沒讓我們失望。

一個小窗口買票,另一個小窗口取茶。票據上印的「澤綴茶館」,其實就是此前「光明澤綴茶館」的簡稱。

據說,這裡的前身是光明供銷社,1992年,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時,當時供銷社的經理,一位叫晉美的老人帶領著員工重新創業,這才把茶館做了起來。

廚房內部。無數大小型號的暖水壺,是藏區甜茶館最重要的道具。

而老光明茶館最與眾不同的一大民俗景觀,就是門口有本地民眾席地而坐,在茶館庭院里玩「打骰子」。

「打骰子」的道具或者說賭注,是一種貝殼和錢幣。輪到打骰子的人,無不口中念念有辭,用力扣下骰盅,似乎這樣可以藉助神力,扳倒對手。

據說一天下來,可以玩30幾圈,而每圈贏了的人,都要在墊子下放一塊錢,臨走的時候,把這一塊一塊攢下的錢交給老闆娘。

看老闆娘這一把錢至少十幾塊,估計這幾位也從中午開始玩了大半天,是要準備回家吃飯了。

幾堵牆、幾扇玻璃門窗,把老光明茶館分切成錯落有致的空間格局。

茶館庭院中人聲鼎沸,貓咪卻閑庭信步,從人們不曾留意的頭頂慢悠悠走過。

屋內的牆壁上,張貼著本土藝術家的廣告招貼畫。

晚七點一過,服務員們開始陸陸續續地打掃、做清潔。這樣的動作,相當於無聲地宣告:要打烊了。

茶客們逐漸一一散去,無人流連。因為他們知道,這樣的熱鬧日常,還將在第二天的早8點繼續重演。

撰文/Via

攝影/夏小西

以上內容(含圖片)均屬茶語網原創內容,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涉權必究。


推薦閱讀:

中華文化斷層了么?
周滅商之後,為什麼要封紂王的兒子為諸侯呢?
英文中如何區分奶奶和外婆、外公和爺爺?
日用之器—電視機

TAG:西藏 | 旅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