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營銷:別讓你的品牌四面出擊
定位大師特勞特的理論大家都喜歡聊,因為它特別Fundermental。特勞特認為「7」是普遍人在某一領域的認知極限。7是個神奇的數字嗎?比如許多綜藝節目的選手都是7個人? - 王洪浩的回答 這個回答我只是娛樂性一聊。如果你問我有多少種像可口可樂一樣的飲料?有多少像麥當勞一樣的快餐?有多少像大眾一樣的品牌?有多少像ZF一樣的變速箱?很少有人能說出超過7個。而大部分首先想到的品牌都會是透心涼晶晶亮——雪碧、開封菜、不死鳥豐田、日本愛信……
汽車領域最古老的營銷故事是:亨利福特(Ford品牌創始人)有這麼一句名言:If I had asked people what they wanted, they would have said faster horses. 如果你問消費者他們想要啥,他們說想要更快的馬。先不考慮這句名言的真實性,這句話傳播的意義不是在告訴人們用戶調查沒有意義,它的價值是將福特汽車樹立成馬車的替代品,成為主流消費人群的第二選擇。寶馬品牌也是這一理念的踐行者。1959年寶馬差點破產。Quandt家族成為了寶馬的大股東,它們放棄了豪華轎車市場和廉價車市場,專攻中級車市場,目標鎖定賓士。在當時,全世界只有賓士一家以「級(Class)」命名產品。寶馬推出的產品戰略叫New Class,從車型(尺寸)到車款(排量、配置)定位全部針對賓士。在漫長的50年里,寶馬的品牌核心關聯詞就是:Driving Pleasure和Mercedes-Benz——儘管寶馬官方不承認,但是誰心裡都清楚。為啥寶馬的人跳槽首選賓士,反之亦然。
在快消品領域7up曾經提出uncola的營銷概念。7up把可口可樂以及類可口可樂的飲料當成一類,自己當成另外一類替代品。最初的效果是不錯的。
但是後來七喜改變營銷策略,脫離競爭對手而宣稱自己是全美國人的選擇。這種不錨定競爭對手的做法後來被評價是失敗的。這是70年代末期七喜的廣告戰略:美國人人都喝七喜。而事實上當時人們的同類飲料首選是雪碧。可口可樂的老對手百事可樂則長期採用跟隨策略:百事是可口可樂的第二個選擇,百事是可口可樂更年輕的選擇,百事是可口可樂更甜的選擇。
美國安飛士的市場定位更有意思。它標榜自己是租車領域的第二。安飛士將自己緊緊與行業老大赫茲Hertz租車鎖定在一起。而行業老大赫茲也欣然接受了安飛士的恭維,幫助安飛士清繳其他競爭對手。如果你想開發一款產品同時打擊奧迪A6、福特金牛座,這款產品叫大眾輝昂。
凱迪拉克的CT6是很不錯的一款產品,但公眾的印象偏模糊,究竟是5系的對手還是7系的對手。我自己的建議是捨棄7系專攻5系市場。
==更多文章請到汽車文化 - 知乎專欄
==更多回答請看王洪浩 答過的問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