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哈佛演講者何江:科學應該傳播給更多人,才有意義

在2016哈佛畢業典禮上,何江作為研究生代表發表演講。攝影:鄒思睿

編者按:

「比以往任何時候,我們的社會都更強調科學和創新。但我們的社會同樣需要關注的一個重心是將知識傳遞到那些真正需要的地方。」

說這番話的是28歲的哈佛大學生物學博士何江,他是哈佛歷史上第一位在畢業典禮上演講的中國大陸學生,憑藉一則自己中學時代被毒蜘蛛咬傷的「農村故事」,迅速佔領眾多新媒體頭條,國內媒體的採訪報道絡繹不絕,5月27日晚,《知識分子》在與何江遠程視頻採訪的時候,他的手機響個不停。

這位1988年出生於湖南寧鄉農村、家境一般的中國學生,憑藉自己的努力,在中國科技大學獲得了最高榮譽獎——郭沫若獎學金後,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哈佛大學知名的化學和物理學雙科教授、在發展超解析度熒光顯微鏡方面做出卓越成就的華人女科學家莊小威。

在哈佛期間,何江主攻單細胞成像技術,以應用於生物反應進程的研究。應用單病毒追蹤、超高解析度成像以及結合傳統生化和細胞途徑的成像技術。他的研究闡明了流感病毒感染宿主因子的分子機制,B細胞信號轉導的激活和一個新的神經元周期性膜骨架的發展機制,其論文曾發表於《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學》(PLOS Pathogens)等期刊。

目前,何江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生物醫學方向的博士後研究,涉及組織工程、藥物篩選和癌症的早期檢測。在採訪中,何江向《知識分子》介紹了他在庄小威實驗室的科研經歷,他如何面對科研之路的挑戰,以及自稱生性「內斂」的他如何敢於突破自我,在哈佛的舞台上用英語侃侃而談自己對於世界和科學技術的認識。以下是本次採訪的實錄,並經過何江審閱。

撰文 | 劉嘉欣

責編 | 徐可

● ● ●

?問:能介紹一下你最新的研究方向以及這些課題的前景嗎?

答:我現在已經在麻省理工的一個研究組做博士後研究,這個組有兩個研究方向:第一個是組織工程方向——肝臟組織工程,在體外用工程學手段培養人體肝臟,用於藥物篩選和疾病模擬,如:瘧疾和肝炎病毒的感染過程;第二個是這個組近年來做得同樣出色的——癌症早期靈敏檢測。我兩個方面都在做一些相關研究。這兩個課題不僅在學術方面有很多方向可以深入研究,而且很容易轉化到實際應用領域。

?問:你的博士期間研究方向和現在的博士後階段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答: 我在博士期間跟隨庄小威導師做偏生物物理類的研究——單分子成像,以此來研究很多生物問題,如超高解析度顯微成像。在這期間我做了兩個大的生物方向,一個是用超高解析度顯微鏡觀察流感病毒的入侵和宿主蛋白調控流感入侵感染的機制,這個和博士後期間研究的肝臟病原體入侵是有一脈傳承的聯繫。相當於是用同樣的技術來研究不同的體系。另一方面就是用超高解析度顯微鏡研究神經科學,尤其是神經元細胞超微細胞骨架的研究,這方面與我博士後研究課題的關係就不是很大了。

何江於2009年至2015年,在哈佛大學攻讀生物化學博士學位。攝影:鄒思睿

?問:庄小威教授是非常知名的華人科學家,在她的實驗室工作是怎樣的一種經驗,你覺得這段經歷對你科研生涯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答:我感到非常幸運,能在第一年做完輪轉之後就加入庄老師的研究組。庄老師這邊做很多跨學科的研究,也非常前沿。當時恰好是STORM(超高解析度熒光顯微鏡成像技術)於2006年發表後不久,我是2009年在組裡開始輪轉。所以當時在組裡可以不斷地看到技術的新突破,還有很多在生物方面的應用(正在被研究)。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在剛剛好的時間加入到了很前沿的生物問題研究(如:超解析度顯微成像),而且就科研本身,我對庄老師也非常感激。她是一位對科研很有熱情,想問題非常深入的科學家。平時和她交流真得會被她折服:我們實驗室有很多不同專業的人,物理、化學、生物、病毒學等等,在不同領域,庄老師都能敏銳地察覺這個領域的前沿問題是什麼,都可以做得非常出色,這一點讓我非常佩服,令人敬畏。

?問:在你的科研道路上,有沒有特別記憶猶新的故事想和我們分享?這些經歷對你之後產生了什麼影響?

答:其實很難講出記憶猶新的事情,實驗是一個一直在不斷嘗試與不斷失敗,然後才有新發現的過程。

倒是有一件事我想起來了,關於組間競爭的事情。當時美國這邊的另一個組也在做跟我們類似的研究——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因子。當時我才剛讀博士,又有很多的課程,庄老師在開會的時候得知有這樣一個組在和我們競爭,然後我整個人都覺得不花時間不熬夜做實驗很有可能就會被淘汰。當時壓力也非常非常大,因為作為一個新手,才開始的時候完全不知道應該怎麼面對,做很多實驗都是上手在學新東西,可能會走一些彎路,對比一些比較有經驗的做科研的人,他們的實驗可能設計更加完善。記得聽到這個消息時我在讀研二,大概在研三下學期這個課題才結束,這期間一直處在高壓狀態。當時我也想去聽一些學術會議,但是參加會議要做poster, 有點不敢去,怕被同行競爭下去。於是自己拚命地去讀這方面的文獻,盡量以不同的角度把自己的課題做下去。因為我們這邊主要是以技術為主,另一個組以生物為主,所以最後我們研究的角度也不完全相同。這可能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問:你在演講中提到的兒時經歷,是決定你選擇生物作為專業的主要原因嗎?

答:應該說不是吧。因為在鄉下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能夠上怎樣的大學,考上什麼專業,能不能出國,當時完全沒有這些意識。鄉下的信息相比城市少很多。我決定選擇生物是在高考的時候,那時候生物還是國內非常火的一個專業,很多人高考報志願都會覺得生物挺不錯。

?問:你覺得科研中最可貴的東西是什麼。在科研之路上,你是如何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以及那個激勵你一直努力下去的原動力是什麼?

答:首先需要沉下心來做。還有就是嚴謹。庄老師對我科研教導很深的一點就是:做科研一定要嚴謹。舉個例子來說,發文章要在實驗設計上盡量完善,把錯誤降到最低。科研需要嚴謹的態度,如果你發表了一個不對的東西,對同行以及想要學習和參照的人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問:除了都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你和你的導師庄小威,還有什麼比較像的地方?她對你的演講有沒有提過什麼建議?

答:庄老師知道我參加這個活動並給了我很多的鼓勵,但沒有提太多的建議,因為她太忙了。哈佛有安排指導演講的老師和後期訓練。

說到「相像」這個詞,我覺得我完全不能跟導師相比的。庄老師實在太厲害了,她不僅對科研有熱情,而且各方面都很令人崇拜。實驗室每隔一陣子都會誕生新的技術,前些年有超高解析度顯微成像技術問世,去年又有一個很新的技術MERFISH(編者註:MERFISH是一種能夠同時檢測單細胞中成百上千種RNA的拷貝數和空間分布的成像方法)的出現,再次讓實驗室大放異彩。

如果一定要攀一個相似點,可能是好奇心吧,不過我實在不敢和導師相比。我剛博士畢業,在科研領域剛起步,之後去做博士後,未來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做生物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走學術這條路,讀完博士還要讀博士後,多積累之後才能做出更多的成果。我想在麻省理工做完博士後再去申請教職,慢慢才會對未來的研究更有把握。

何江與自己的博士生導師、著名華人科學家莊小威合影。攝影:鄒思睿

?問:你的父母是否已經看到了你的演講?你說自己很幸運不是留守兒童,父母對你的教育還起過什麼樣的幫助?

答:我把國內的鏈接發給了他們,他們其實一直在關注我競選演講的整個過程。我認為我有兩位很開明的父母。很多鄉下的父母可能會希望子女上完學去找一個收入可觀的工作,儘早賺錢,但我的父母對我沒有這些硬性的要求,這點讓我很感動。

?問:和很多有理工科背景的中國學生不一樣,你對演講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你一直都是一個對演講感興趣的人嗎?這次演講的題目是怎麼產生的?願意為我們的讀者分享一些演講的技巧嗎?

答:其實我自己本身比較內斂,個性不太張揚。我很想慢慢改變,因為在美國的文化里,稍微外向一點比較好。我在哈佛做過很多嘗試,這個演講可以說是一次自我突破。之前很少在哈佛這個平台發表言論,牛人太多了,剛到這個地方很缺乏自信,擔心不能在牛人中間講出自己所想的東西。我之前的演講更多是科研方面的展示彙報,這和公開演講還是不同的。

我的演講選題從小事出發,再推到大命題,科技知識的不均衡分布。很前沿的科研不一定能夠接近大多數聽眾。我在學校做的科研可能很多人完全不懂,我覺得科學應該傳播給更多人,才有它的意義。

至於演講的技巧,我的感觸是英文演講和中文演講有很大的不同。英文演講需要從一個很小的視角出發,而不是用綜述的手法。這也是我以一個小故事開頭的原因。哈佛的畢業典禮學校有很多不同行業的領袖和精英來聽,演講者代表了本屆畢業的學生來反思這幾年在哈佛所需的東西,因此演講需要傳遞信息,又需要給這屆畢業生傳遞一種社會使命感。所以了解你演講的人群、你的聽眾很關鍵,同時也需要了解學校的文化。演講給我的收穫就是讓我更深入地反思哈佛的教育、科研、學習、生活給我帶來的觸動,讓我在這短短的一段時間再重新走過哈佛的時光。

?問:你在演講中提到科學技術需要抵達那些相對比較貧窮的人群,很多人會認為,這超過了科學家的努力範疇,你怎麼看這個問題,作為一個科學家,你準備怎麼做?

答:其實我某種程度上贊同這一點。當天哈佛的聽眾來自各行各業,有公共服務領域的人,有公共衛生領域的人,有科研的,有商界的,有政治方面的人等。科學知識的傳播不是簡單的一個人,一個領域的人努力就可以簡單解決的。它更需要社會上不同的人一起努力才可以。哈佛志在培養很多以後在不同行業做領袖的人,所以我希望通過這個演講讓這屆畢業或將來畢業的學生來反思這個問題,來把這個使命感帶出去。這也是為什麼我的演講里並沒有具體說我們該怎麼做的原因,我希望我的演講給哈佛畢業生傳達這樣一種社會使命感,希望各行各業的人都努力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如此形成一個更好的氛圍。

何江與出席哈佛大學第365屆畢業典禮並致辭的好萊塢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握手。攝影:鄒思睿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更多漲姿勢科學類文章,歡迎關注 知識分子 - 知乎專欄 。

推薦閱讀:

TAG:知识分子 | 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