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腦力勞動的壓力從何而來?

有十多年教學經驗的中學老師,不太算腦力勞動者。他們對課程早已駕輕就熟,甚至可以不用備課,空著兩手來教室。我曾在廣東省旅遊學院教過大專班的經濟學,一次課兩小時,備課只需要十分鐘。那些公式推導和案例都很熟了,學生也學不到很深,就非常輕鬆。

人們通常以為,需要動腦的勞動就是腦力勞動,這是不大對的。做什麼事情不需要過腦子呢?就算是提水上樓,也需要思考。水多了提不動,水少了,跑的次數多。每次提多少才最有效率,牽涉到建模和求最優解。這種問題很現實——我的家鄉沒有暖氣,每年冬天水管都結冰,住戶只好從樓下提水吃。

像寫東西,一般都認為是腦力勞動,其實未必。在機關單位寫紀要,就以體力勞動為主。領導講了什麼,哪些適合寫,哪些不適合,把它們分開,適合的寫進去就成了。有人覺得紀要難寫,那是因為笨。相比紀要,寫領導講話稿更像腦力勞動,它要求你揣摩領導的意圖,並琢磨出合適的措辭。

有些職業的工作性質也會隨著時代而轉變。比如編輯和記者。以前,記者幹活費腦,編輯相對輕鬆。現在大部分記者不費腦了,無非到處跑跑,拿點車馬費,稿子是通稿,不用自己動筆。倒是編輯需要琢磨怎麼把標題改得聳動一些,好騙取點擊量。此外,編輯還要學修圖,學混圈子以求授權,學寫道歉信以應對投訴,需要懂的比記者多多了。

很多問題,混雜了體力和腦力。比如過去,電視機壞了要修,本來是腦力勞動,但如果不會修,就對著後蓋拍拍,搞不好圖像就出現了。但今天不行了,今天都是液晶電視,過去家家戶戶看彩電的時候,拍是最常見的修理方式。

那時候的電視不複雜,很多問題是線頭老化、接觸不良。當時找人修電視不方便,而且成本高。不像現在翻出保修卡寄個快遞就可以了。過去電視機壞了,先靠拍,左拍右拍都不響,再找專業的人修。專業的人也不是受過什麼培訓,只是拍的次數比別人多些,在拍的力度和角度上更有經驗,實在拍不好,就卸開後蓋,多卸兩個後蓋,電視就會修了。那時候修收音機、修摩托甚至修汽車,都是這樣。雖然修得也很簡單,像修車就是風炮補胎、電焊汽配,但已經足以解決十之七八的問題。

熟悉了基本的修理方法之後,工作又從腦力勞動變成了體力勞動。他沒有必要去琢磨新的問題、處理難修的故障。難修的電視機,半年碰不上一回,又要花好長時間解決,要價高了別人還不接受,不如直接報廢了省事。

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並沒有明顯的分野。所謂腦力勞動,只是需要面對和解決新的問題,體力勞動則是面對已經解決過的舊問題。同樣的工作,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就是不同的勞動。比如,在鄉下用茅草蓋一間瓜棚,對老農來說是體力勞動,對我來說,就是腦力勞動,我得研究怎樣搭茅草才能不被風吹跑,結構力學和材料力學是沒有用的。季羨林的叔叔沒怎麼上過學,卻是濟南的水利專家,黃河開了口子他能堵上,後來單位去了個學水利的大學生,黃河開了口子硬是堵不上。

有一種說法,說遠古時代的人類,單從個體看,懂的知識比我們多很多。他們知道每一種昆蟲的習性,樹木的味道,能夠辨別出上百種禽鳥的聲音。但如果從群體看,就遠遠不如今天了。今天的社會有複雜的分工,每人只需要懂自己的領域就可以吃得很飽。八十年代,一個尋常小鎮上的居家男性懂得修電視、修收音機、接電路、焊膠盆、做傢具,吹口琴、拉二胡、下圍棋……不過,他們如果今天出去打工,只能當保安和開出租,因為他並沒有在任何方面足夠專業。

要想變得足夠專業,就需要不斷地製造出新的問題面對。當這些問題足夠多足夠複雜的時候,就形成了專業壁壘,從而阻礙了他人進入。不過,真正的腦力勞動者壓力很大,他必須持續地面對新問題和新困難,並不知道該用什麼辦法解決,甚至,不知道最終能不能解決。

腦力勞動和遊戲都考驗創造力。但有一點本質區別:遊戲不關心結果,不在乎問題最終的解決。不解決,還可以推倒重來。而腦力勞動推倒重來的成本巨大。問題一旦拋出,就要求必須解決。

解決之難,在於細節的複雜。它考驗的並不是宏大的構想,而是每一處細節應當如何處理。一個張口閉口談思想的人,拋給他一個具體的問題去處理,就能檢驗出他是不是噴子。

解決新問題的關鍵在於懂得分解問題。每個問題,都是由許多小問題構成的。比如想開一間鋪面,就包含了分析區位、選址、談租金、辦執照、吸引客戶、宣傳品牌等等。其中每個環節細析下去,又包含無窮的問題。

但沒有必要把問題無窮地分解下去,只需要分解到每個子問題是自己有把握處理的地步就可以。問題分解得越細,解決起來就越容易。通過分解,新問題可以轉化成舊問題。所謂新問題,只是舊問題的組合而已。

因此,腦力勞動對創造力的考驗,並不是抽象的。更多的時候,是在考驗熱情、耐心,和邏輯。天生的惰性讓人排斥腦力勞動,這一方面因為解決未知的問題太費腦,另一方面因為必須經常面對挫敗。在願意接受挫敗的前提下,腦力勞動可以轉化為體力勞動:只需要一遍遍試錯就可以了。

不過,試錯也有技巧。試錯太多會增加成本,耽誤進程。所以,腦力勞動者還要具備思考宏觀問題的能力,能把每一個流程式控制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比如,給一個人3小時的時間去完成PPT,有人在內容大綱都沒確定的時候,只是調整標題顏色和選取母版就花了一個半小時。這就是宏觀能力的欠缺。

對宏觀問題有了把握之後,再去著手處理細節,就會明晰簡潔。每一處細節的處理,都體現指導思想。沒有指導思想,各處細節會相互抵牾。反之,只有指導思想,不懂得考究細節,就是吹牛扯淡了。

因此,做個真正的腦力勞動者很不容易,太多的問題和挫敗會熏長他謙遜的品質,還會磨鍊他的耐性。如果看到誰口出狂言又脾氣暴躁的話,你就知道,哪怕他有錢又有地位,也依然是個干體力活的。他只是有事跑得比誰都快,對社會進步的貢獻卻少之又少。

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 王路

公眾號:i_wanglu

新書《唧唧復唧唧》

推薦閱讀:

TAG:生活 |